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烽火明末 » 第64章 制度再次改动

第64章 制度再次改动

    九月初四,重庆府衙内。

    顾君恩站在元帅徐心然身旁,脸上带着疑惑的表情。他认真思考着自己的疑问,随后说道:“元帅,这财政部和户部会不会重叠了?”

    徐心然笑笑说道:“这大明的户部实在是杂乱了,压根管不过来。他们管钱、管粮、管地,甚至管户口,主事累的要命。不如把一些职责提取出来,就比如财政单独管理不是更加高效与便捷。这样一来,户部也就不再具备财政权。”

    这一决策也是为了给左叔一个合理的交代。左叔一直以来都是太平军内负责财政事务的得力干将,虽然没有正式的职位,但他熟知财政管理,而且喜欢与金钱打交道。将财政职能从户部中分离出来,就能更好地让左叔专注于这个领域。

    此外,大明的户部职权过于集中,处理的事务繁杂,效率低下,更加容易滋生贪腐。工作也难做好,毕竟任务繁重。拆分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分担财政职责,确保责任到位,出现问题,也更加容易确定哪个部门的责任。

    对于现在太平军的摊子来说,的确已经是不小了,是该改制一些职位。

    徐心然未来建立国家,肯定不能像清朝一样照搬明朝的行政部门。也不是说非要创新或者使用后世的,只是现在的确太过于低效。

    等到后面生产力越来越强大,这一套系统也会慢慢更新,直到发展适合当下的制度,现在步子也不能迈太大。

    疯狂直接照搬后世,那简直要多混乱就多混乱。大家名字接受都需要一段时间,而且有一些后世职权其实现在都有类似的部门,也没必要狂改。

    后世各种成熟制度、行政架构是可以借用,用来一起组建一套既足够先进,又较为适合当前大明情况的行政管理系统来即可。

    比如知县、县丞、主簿仍然存在,只是对应的职责调整,名字不再改动,就这样。知县、县丞继续是一把手和二把手的意思,主簿改成跟秘书一样,只不过也是根据县大小来设定。

    现在这时代的县丞、主簿也是根据所在的县大小来自定的,县比较大,任务比较繁重就任命,偏远人口稀少的县就不再设立,甚至设立一个。

    徐心然的规定,主簿可以不设立,但是县丞是必须的。

    重庆府合并后,也就是直隶地区,就算是省级单位,但是又有府的作用,正好可以改革尝试,也是为了以后建国成立班底,现在先在重庆进行改动就正好,目前重庆府下一级单位就是县,再后就是镇和村,等着发展起来,也会在此设立区的。

    巡抚与布政使司等先不设立,太平军总部在这,由政务司充当内阁责任足够了,以后中枢换地方再设立,但参政和参议还是继续要,辅助政务司的政务。

    府衙,县衙原本的六房,吏、礼、户、工、兵、刑六房依旧存在,但职责却都有所变动,直接叫部门即可,现在这时代有避讳,改成房,徐心然觉得没必要直接叫部门就行,也不难区分,以后就是中央部门,省级部门,府级部门,县等等。

    史部:不变,继续是负责人事调动,掌握官员命脉。

    工部:不变,继续负责各种工程建造。

    刑部:监督法律实施,完善法律制度和牢房管理,审查案件职责踢出去。

    礼部:各种庆典及日常活动、会议等的议程安排、组织和筹备,发放各种证书等。教育职责踢出去成立教育司。

    兵部:负责征兵,军饷粮草交割,退籍军人管理,军权不归文官管理。

    户部:现在只负责户籍,土地与官员的工资,财政与收税权利踢出去。

    新增。

    教育部:负责本地教育事务等。

    财政部:负责本地的收支出,别的部门需要钱财,跟巡抚,现在是政务司打条子,审计司觉得没问题就盖章,拿着条子来就可以取钱。

    审计司:审查账目,批准钱粮,监督用度,只设在府级以上。

    税务司:负责本地武装各种征税,与中枢税务司垂直管理。

    警务司:也就是警察的角色,负责抓人。

    督察院:监察百官,与中枢监察院垂直管理。

    法院:跟后世不一样,现在是审查案件,调查案件,也可以接状告等。

    农会局:负责管理农会,传递百姓需求等,也是垂直管理。

    垂直管理也就是地方无权插手,徐心然对于收税与监察机构比较看重的,只有检查到位才能更好的防腐败。部门之间也有交叉管理,就比如府衙中的财政部可以向中枢财政部求助或者告状。

    现在太平军高速发展中,对于人员调动是二年一次,甚至半年都可以升官了,没办法随着地盘越来越大,对于官员需求越来越多。

    顾君恩听着徐心然的安排一惊,微微皱眉道:“元帅,府县增设如此多的下属衙门,等着以后地盘越来越大,这官吏的开支可不是小数目啊,现在可是足足八部三司二院一局啊!”

    徐心然一笑这才哪到哪,等着后面还会有的,只是别的没有这一些主要。

    “没问题的,现在是责任更加细致划分,不是冗员,而且咱们太平军没有恶霸士绅,也收商税等,足以!”徐心然自信的说道。

    “只要更好的治理地方,收入只会越来越多,岂会越来越少?而且像一些机构人数少。”

    “比如审计司只在府级以上有,税务司和法院等,也不需要太多人即可。”

    顾君恩还是觉得不太行,又说到:“元帅之前说的小吏也要发俸禄这也是一大笔开支啊,之前大明就是因为开不起俸禄才设立小吏的,咱们太平军这是要养活官吏十倍余大明啊。”

    徐心然摆摆手道:“你没有了解好财政,有更好的环境商业就会发达,那么税收便高,如此养活十倍又如何,而且慢慢生产力也会增加的。”

    听着徐心然的话,顾君恩也不再多说,现在只是尝试,等着后续不行的时候,再进行整改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