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七之从倒卖古钱币开始 » 第79章 定个小目标

第79章 定个小目标

    五天后,周有武便带着高志华,坐车朝省城而去。

    这几天周有武忙着联络本市的几个供应商,忙着与省内外的供应商们沟通,忙着对农机厂四车间进行规划,几乎就没有停歇的时间。

    前天徐召远匆匆赶了回来,然后带来了司机人选,也就是现在正在开车的黄嘉明。

    黄嘉明是徐召远一个朋友的战友,比徐召远小一岁,也是大裁军后退伍回来的,只是他去了南方打工,厮混了一两年,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回来想找些朋友战友做点儿事。

    听了徐召远的介绍后,黄嘉明就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工资待遇都不错,还有徐召远这样从司机被提拔的先例,他也愿意来,更何况他想找其他事情做,也不是说能找到就找到的。

    周有武跟黄嘉明聊了几句,当即就定下了,他相信徐召远的为人,而且他对司机的要求也不高,只要开车足够稳,不乱说话,就足够了。

    黄嘉明开车果然很稳,周有武觉得,只要他试用期间表现得还可以,就把人定下来,没有必要浪费太多时间在找司机这件事情上。

    黄嘉明开着车,也一路在暗中观察周有武。他发现这位年轻的老板不摆什么架子,说话也和气,表现得很是成熟稳重,跟五六十岁的老人似的。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少年老成,成功者的必备?黄家明心想,他其实是个活泼的性子,但毕竟是第一次为老板开车,就是装他也得表现出足够的稳重来。

    同行的高志华只带了个提包,其他行李、衣物、书本什么的,他都让往省城方向的车队帮忙托运了,也省得自己大包小包拎着。

    黄嘉明时不时通过后视镜看一眼高志华,他得将老板和老板身边的人都记清楚,这是徐召远提前嘱咐过的。

    然后黄嘉明就发现,从上午上车开始,自家老板的大哥大就响个不停,这个电话刚接完没多久,下一个电话就又来了。

    他以前一直以为,当老板嘛,按照职责分工,把工作安排给下属,自己居中指挥就好了,不应该是很悠闲的嘛?

    但显然,他有些想当然了。

    中午的时候,车下国道,在一个路过的县城停了下来,三人随便找了家饭店吃了饭,然后继续上路。

    下午周有武的电话就少了,他跟高志华聊了会儿天,就有些犯困,于是歪头睡了一会儿。睡醒后,看到高志华捧着本电机方面的专业书在看,于是也翻出来本《收获》杂志看小说。

    半路停车放水抽烟,休息了十来分钟,上车后黄嘉明特意瞅了一眼,他觉得笼罩在周有武身上的老板光环又减弱了一些,原来当老板的人也喜欢看书看小说嘛!

    休息过后,精神也回来了,高志华就向周有武继续请教,该如何当好省城业务负责人。

    周有武便说:“做好两点,其一是售后服务,其二是宣传。高哥也是懂技术的,知道咱们产品的优缺点,所以售后服务一定要做好,也要收集顾客们的意见,我们才能知道产品有哪些地方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然后针对性地改进。”

    “等到咱们的产品继续推广开,我们还要免费培训一批维修人员,毕竟一辆电动自行车,保养得当,骑个七八年是不成问题的。到时候三年维修期一过,机器的内部磨损出现,光靠我们自己的技术工人进行维修,是显然不够的。”

    “所以高哥就可以试着免费培训电动自行车的维修,面向省城接收愿意学的人员,这也算是为我们天行厂服务了。”

    “宣传是不能停的,咱们的电动车不是快消品,勉强也能算个家庭大件,所以就得让老百姓一直记得咱们。在省、地市各级电视台、广播台打广告的同时,还要有其他宣传手段,隔一段时间就给老百姓提个醒。”

    “比如夏天咱们就印刷一批带有厂名和直营店地址的扇子、帽子,在街头免费发放;或者在公交站点投发一批产品名牌的雨伞,免费让市民们使用,跟公交公司合作,哪怕被人拿回家也不要在意,这都是宣传了。”

    “店门口设热水免费供应,给环卫工和路人提供一些便利,诸如此类,也是给咱们工厂和产品建立良好的口碑了。”

    高志华便掏出小本子记,其实大多数人并不笨,思维也并不僵化,只是很多时候意识不到事情该怎么办,周有武给他随口说了些点子,高志华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就好比在松江时,周有武为什么选择让吕会新负责那里的业务,跟宋科长相比,吕会新很能够举一反三,能够在周有武抛砖引玉之后,就生出许多新的想法。

    虽然不是所有的想法都切合实际,但周有武需要的不是提线木偶,那样的人太好找了,他希望高志华也能够多一些自己的想法,这样他也能省下许多心思和功夫。

    黄嘉明听得有趣,他这才发现,当老板必须要心细,要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周全,他觉得单就这一点,周有武就值得他去学习。

    车近省城时,高志华便开始负责指路引导,黄嘉明毕竟对路况不熟悉,还得学习和适应。

    到了省城办事处后,宋科长已经安排好了住宿,高志华说什么也要先回家看一看,他离家也有大半年了,越近就越想家。

    于是周有武让黄嘉明开车去送,顺便也当熟悉一下省城的道路了。

    到了办事处的办公室后,宋科长就开始汇报工作,他作为销售科长,负责省城以及省内东面几个地市的业务联系,以及隔壁两个省的业务,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听完之后,周有武就点点头,物流运输这一块,宋科长基本都跑通了,火车公路外带一部分长江水路运输,这方面就不用太操心。

    问题的关键依旧是工厂的供货、生产能力问题,但到阳历年底,农机厂四车间利用起来后,这个问题也能够得到极大的缓和。

    “厂长,我是这么考虑的,目前咱们地市一级的代理商,基本都集中在周围的三四个省,许多小销售商还比较保守,不愿意花钱代理,咱们的产品基本就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这几个省,很难再有更大的影响力。”

    “所以咱们是不是主动出击?继续选派销售人员前往各省,寻找代理商的同时,也把直营店先在各主要城市都建起来,这样也是打响产品的知名度,进一步开拓了市场?”

    宋科长身体前倾,最开始他的想法还很保守,觉得先把省内的业务拓展开,再慢慢向外发展,但他的观念显然过于老派,现如今周有武不但将产品推到了四五个省,还联系上了国外贸易。

    “先把目前这几个省的业务做好,然后你让人写一份方案,不妨步子迈得稍微大一些,我准备联系一下春晚导演组,看能不能在今年的春晚打个广告。”

    宋科长眼前顿时一亮,他也没敢往春晚广告上去想,毕竟谁都知道春晚有多么强大的影响力,打广告的费用肯定都是天价。

    “好的,我这就安排人做好规划方案!”宋科长很激动,他觉得自己也得学着那些年轻人,把思想再解放一下。

    “那厂长晚上住在哪里?宾馆还是咱们办事处的宿舍?”宋科长又问了一句。

    “住宿舍就行。”周有武要求不高,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不适合再搞什么跟下属打成一片,或者一定要保持距离感,但该花的钱就花,不必要花的钱,他再去花就有些傻了。

    “好的,那我就去安排。”宋科长便起身出去。

    这里是宋科长的办公室,周有武也不往办公桌后面坐,坐在小会客桌上,就摊开了笔记本,研究一下明天的发言和说辞。

    他昨天晚上就给江元涛打了电话,约好明天上午在工学院见面,跟工学院的合作,肯定不是一两次就能谈妥的,但至少他得尽快跟对方达成一个初步一致的协议,具体的一些细节慢慢商量也不迟。

    天行厂省城办事处就在直营店旁边的二楼,原本是需要从直营店后面绕行的,但这里的一排商铺门面都是任平安名下的,所以周有武与任平安确立了合作关系后,就提了个小小的要求。

    于是办事处的二楼与直营店之间就打通了,这样也方便出行和做事。

    周有武便站在窗前朝外看,已经五点多,天色渐渐昏暗了,楼下的直营店来往的顾客还真不少,大约一支烟的功夫,就有两个女顾客各骑着天行明妃红那一款轻型电动自行车上了大路。

    省城直营店开业到现在也不过半个来月,但日销售额已经突破两百,比松江那边的同期情况要好得多。

    周有武猜测,这或许是省城老百姓第一次见识到他这一套饱和式全方位的信息轰炸式宣传,而松江老百姓见多识广、多少有些免疫力,所以在短期内的销售力度上就体现出来了。

    他还专门看了看手表,然后数楼下人行道来往的骑行人数,发现大约十分钟之内,出现了两辆自家产的电动自行车,不包括从直营店刚骑出去的顾客。

    一年后,这个数字就要翻十倍!周有武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