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七之从倒卖古钱币开始 » 第74章 农机厂王厂长

第74章 农机厂王厂长

    任平安每道菜都尝了一口,然后对麻花鱼赞不绝口:“这鱼烧得味道绝了!”范良永则爱上了凉虾,吃了一碗就要第二碗。

    周有武便给在座几人都倒满酒,说:“两位尝一尝我们厂推出的天行坊,看看味道如何?”

    第一杯酒下肚,任平安就惊讶地问:“周老板,你什么时候开了个酒厂吗?”

    周有武哈哈笑了起来:“我哪里有那么大的本事!这是我们厂与酒厂合作,搞的定制酒,用的可都是十年以上的窖藏!”

    俩人一听“定制酒”,顿时来了兴趣,任平安便好奇地问:“这个定制酒是什么情况?酒还能定制吗?”

    周有武就举起酒瓶,说:“我们工厂的配色是蓝白二色,产品标牌LOGO,也都是蓝白配色的,两位也见过了。”

    “所以为了强化我们工厂的企业标识和文化,招待用酒我们就找到本市的酒厂,花钱定制了一批酒具容器,定制了一批联名款的酒,也就是这样的之江大曲天行坊。”

    他手里的酒瓶不是那种圆柱体,而是带有曲线和弧度的,上蓝下白,颇有些类似未来的“天之蓝”配色。

    先前任平安俩人还真没有注意这酒,他俩也是天南海北都去过的,各地美酒都尝过,但喝得最多的还是茅台。

    于是任平安将酒瓶接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又拿过包装,看到是一个漂亮的木盒,内用绸缎当做内衬,一盒两瓶装,相当的精美。

    他赞叹地说:“定制酒这个点子是周老板想出来的吧?你说大家都有脑子,为什么我们就想不到呢?周老板,你这个主意卖给我,我也搞一批定制酒!”

    他对着范良永说:“这可比喝茅台有面子多了啊!”范老板啥话也不多说,只是伸出个大拇指来。

    周有武笑着说:“任哥看上了,就随便用。”这样的点子只是产品推销的点缀而已,之所以刻意把定制酒展现出来,不过是为了体现自己招待的诚意而已。

    任平安心里又开始惋惜,觉得如果当初自己再坚定一点儿,早一点儿向周有武发出邀请,让他来给自己当个助理和助手,那么他现在这一大摊子杂七杂八的业务,也不至于如此劳心劳力了!

    但说什么都已经晚了,任平安心态还不错,立刻洒脱地说:“那行,回去之后我也找酒厂,搞一批定制酒当做招待用!”

    这一顿晚饭宾主尽欢,饭后周有武就安排人开车送两人前往县招待所休息。县里还没有高档宾馆,但县招待所干净卫生,住宿条件也不差,这些崔林明都已经提前安排好了。

    于是第二天,任平安范良永俩人就来厂里签订了初步的合作协议,周有武只负责提供产品和相应质量文件等,出口的事情,就交给俩人去处理了。

    然后二人就匆匆告辞,范良永表示,会尽快跟日本东芝联系,蓄电池生产线的事儿,请周有武放心。

    将二人送走后,周有武便问:“县里情况如何?”

    在去省城之前,周有武就想要联系县里,再弄一块工业用地,最好是邻近现如今的天行机械厂,这样也方便就地扩建。

    但偏偏赶上领导班子换届,所有项目都被叫停了。

    这样的事情周有武前世去南方打工时,跟的第一个老板就曾经遇到过。这位老板是隔壁省的,靠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很是赚了些钱。

    后来周有武自己拉了支小施工队,就从他手里接活儿当个小分包。二十一世纪初,这位老板回自己老家包了个大工程,前期垫资了将近五个亿,结果赶上领导换届,工程就被叫停了。

    一停就是四五个月,等新领导上台后,老板就接到通知,这个工程换人了,你挪地方吧。至于垫资的几个亿,请与城投公司对接。然后城投公司表示,工程款是可以退的,但是具体什么时候,等着吧。

    那时候周有武的小公司刚好接了几个装修项目,就没有多余的资金跟进,另外一个跟着老板投资的朋友,有一次找周有武周转些钱,找他诉苦,把这件事告诉了周有武。

    所以周有武让崔林明联系县里的有关单位后,崔林明就建议找一找关系,看能不能提前弄块地出来,被周有武拒绝了。

    崔林明知道周有武要问什么,于是说:“应该十一月就有结果了。”

    “那就是还有半个多月。”周有武叹了口气,便说:“那就联系一下王厂长,你要不要一起去见见?”

    崔林明摇摇头:“我手头还一堆事儿呢,实在没空。”

    周有武说:“那行,我去跟王厂长谈谈吧。”他对崔林明很满意,虽然大明白太年轻、经验不够丰富,但执行力强,肯沟通,而且最主要的是,两个人彼此之间有信任基础。

    这也是周有武当初准备做一番事业时,一定要拉着崔林明的原因。前世他离开家乡后,基本没有在老家待过,很多人就不熟悉。

    开办一座工厂,前期的准备工作是极其繁琐的,周有武要跑出去跟零配件供应商谈判、要搞宣传、要推动销售,家里就得留个靠得住信得过的人帮忙。

    老爹周建国是那种随意的性子,而且周有武也不忍心把太多的负担交给老爹。至于大哥周有文,他在机关事业单位有自己的前途,真说动他出来跟自己干,有些事有些话反而不好说了。

    要说有没有更合适、能力更强的副厂长人选?那肯定是有的,但是周有武没有时间去寻找这样的人才,如果真要先找一个合适的副厂长再将工厂办起来,那真说不准要到什么时候了。

    于是周有武在各个车间巡视了一遍,签了十多分文件,忙完了手头上的工作,就给王厂长打了个电话,约好晚上见一面。

    到了快下班时,周有武打了几个电话,然后让人推来一辆充满电的电动自行车,骑着一溜烟地回家了。

    虽然在县城开了个很大的直营门店,虽然厂里职工购买时有优惠,但电动自行车在小县城仍旧没有普及起来,因为昭丘县的平均工资和居民平均年收入还是太低了,在全市各区县而言,说是垫底太夸张,处于中下游水平。

    天行厂的正式职工平均月工资超过了一百元,在昭丘县里,已经算是高工资了,但也就比去年全省集体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高一点。

    所以尽管自己就是生产电动自行车的,但本厂职工上下班,骑自行车的人远远超过骑电动车的。

    周有武骑着电动车,发现电机的声音有些嘈杂,没办法,有刷电机就是有这样的毛病,但相比摩托车的声音,这简直是完美的优点了。

    回到家属院,一切都没有任何变化,将电动车停在楼外,周有武走到家门口,才想起家里的钥匙忘带了,他看了看手表,敲了敲门。

    还好,小妹周有玲已经放学到家了,看到二哥回来,小姑娘又是一阵欢呼,但这一次周有武回来得匆忙,没有买什么礼物,干脆掏出几张大团结:“二哥回来得急,没给你带礼物,给你些零花钱吧。”

    周有玲就很开心,说:“最多半个小时,老妈就该从大哥那里回来了!”

    “快去写作业!”周有武将妹妹赶回屋子,跑到阳台拉上窗帘,换了身衣服,顺手拿到卫生间洗了洗晾起来,就看到老妈骑了辆天行明妃红的电动自行车回来了。

    看到周有武在家,梁碧华提着菜,说:“你爸下班了也不回家?”

    周有武没吭声,老爹周建国虽然是总装车间的主任,但周有武知道老爹的本事和能力,所以派了个副主任管事,他总得给自家老爹找点儿事做,但又不能累着了。

    但周建国觉得厂子是自家老二的,他就得多出力帮衬,更何况现在厂里推行三班倒,他总得在现场指挥着不是?所以每天回家都很晚。

    梁碧华于是开始忙碌着做饭,周有武也帮不上手,干脆坐在客厅看电视。前世他不怎么喜欢看新闻,觉得国家政策如何变化,反正也影响不到他这样的小老板。

    但今年情况特殊,他又做起了实业、办起了工厂,才觉得政策的变化是有影响的,能看新闻琢磨点什么,也算是有个提前应对了。

    一顿普通家常晚饭吃完,周有武歇了一会儿,就提着一盒之江大曲天行坊,朝王厂长家里走去。

    敲开门后,王厂长便略显激动而热情地说:“小周…周厂长来了啊,快进屋里坐!”

    王厂长家和周有武家一样,也是二室一厅,但他的妻子和孩子都不在家,周有武落座后,他就忙着倒开水泡茶。

    周有武很少来王厂长家,趁着对方忙碌的功夫,四下里打量了一番,一排有些老旧的沙发,花格子的沙发罩颜色发黄,家具不多,都是老式的,电视柜旁边摆满了书。

    客厅的墙上挂了许多黑白照片,有一张特别大的集体合照,相框上还用红笔写了一行字,有些字迹已经磨损了,大约是“1980年全省农机系统技术研讨大会”。

    看到周有武似乎对这张照片感兴趣,王厂长有些拘谨地站在一旁说:“这是80年的老照片,你爸也参加了,在这里呢!”说着用手指了指。

    周有武就凑过去看,果然是老爹。他那时候还在上小学,还真不知道老爹有这样的经历,但是看老爹的站位,似乎地位也不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