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七之从倒卖古钱币开始 » 第59章 销售的重心

第59章 销售的重心

    五天之后,周有武已经带队来到了松江。

    听说要去松江出差甚至外派,不少人就心动了起来,这个年代出行远不如未来便利,没有高铁,火车还没有提速,所以许多人都想借机会去大城市看一看。

    于是不少人就求到了崔副厂长这里,崔林明也拿不定主意,就去找周有武。周有武便拿着厂职工名单,跟崔林明商议了一下,将随行人员确定了下来。

    所以这一次出行的人员,共有九人,三名销售,一名会计,一名生产科的,一名技术科的,还有两名车间的技工负责维修售后。

    在一家宾馆住下后,周有武就去前台打听,然后借了一间小会议室,将所有人都召集来看会。

    “今天是六月二十四号,咱们的时间很紧迫,我们的广告确定在八月一号、央视一套晚间新闻前播出,所以咱们的时间节点就是这一天。”

    周有武摊开笔记本,说:“现在我来安排任务。宋科长,你带几个人,在松江继续挑选合适的商铺场地,咱们的产品不进商场,自己开直营店。我有两点要求,第一,场地周边公共交通要便利;第二,场地要足够大。我只给你们七天时间!”

    “你们可以租车或者打出租车出行,记得留发票,回来找小马报销。”

    销售科的宋科长就点了点头,他是县农机厂的老人,现如今农机厂已经彻底歇业,为了讨口饭吃养活一家人,他就走了走后门,求到了周建国那里。

    毕竟都是熟人,虽然周有武觉得宋科长在销售方面思维有些老派,但也能用,所以就让他来天行厂继续当科长。

    “小吕,你去松江各高校联系一下,看看有没有放假没回家愿意打工的大学生,至少挑四十个出来,男女各半。要求模样端正,身高最好尽量一致,工资日结,可以谈得高一些。”

    吕会新连忙用笔记下,他就是那位两次开车接送周有武的销售人员,也是天行厂里少有的非本县人。

    吕会新是隔壁县的,原本是县里某个厂子的销售,但厂子跟县农机厂一样,效益极差,已经被私人承包,他也就失了业,恰好看到昭丘县电视台的招聘广告,就跑来面试,然后被录用了。

    “小林,我给你一份装修草图和材料清单,你去松江的建材市场跑一趟,看看情况,然后去劳务市场打听一下,最晚十天后咱们就得开始装修,最多装修十天就完工。”

    “场地装修期间,宋科长就联系厂里和县货车站,向松江发货,要联系车队装卸搬运。”

    “小李,你辛苦一下,打听哪里有合适出租的民宅,要能住五到十人的。”

    “小宋,你跟我去松江电视台,谈一谈广告的事情。”

    小宋就是宋晓光,周有武这一次出门,徐召远没有跟来,毕竟从昭丘县开车到松江实在太远,把桑塔纳托运过来也完全没有必要,所以周有武就选了宋晓光,不管怎样,这位也是从小到大的玩伴,值得信赖。

    “等商铺场地定下来之后,继续安排下一步的工作。诸位,我们的时间相当紧迫,先忙工作,把各自的事情做好。忙完之后,我给大家放假,去松江到处转一转看一看,公费。”

    “还有什么问题吗?”周有武说了一堆话,便端起一次性杯子喝了一口茶。

    许多更细节的问题,在出发前周有武就已经开过会讨论过了,新问题总要临到办事时才有可能出现,所以众人都摇了摇头。

    “那就散会。回去好好休息一下,晚饭宋科长带大家出去找个高档饭店吃,你们去。”

    周有武知道,员工聚餐,他这个领导出席的话,就没什么意思了,大家坐硬卧颠簸了二十多个小时,他没必要来扫这个兴。

    随着众人离开,宋晓光落在了最后:“周厂长,晚饭我就不跟大家一起去了,我陪着你?”

    周有武笑了起来,他其实并不是很乐意让一些童年玩伴用如此正式的称呼喊自己,但毕竟有时候称呼也代表了一份尊重,他不能禁止,就只能随意了。

    “也行,我还有些事情要处理,处理完咱们就去宾馆的餐厅凑合一顿。”

    这一次出行,周有武只挑选了两位女员工,单数的话住宿安排也麻烦。其他人都是开的双人间,他作为领导,好歹享受了些特权,开了个单人间。

    回到房间后,周有武便给崔林明打了个电话,询问了厂里的事情,又打了几个电话后,一看手表,快八点了,于是赶忙出门,喊上宋晓光,俩人去了宾馆的餐厅吃了晚饭。

    第二天一行人就开始忙碌起来,所有人都有事情要做,周有武带着准备好的各项资料文件,与宋晓光一起,直奔松江电视台所在。

    毕竟是直辖市、国家经济中心,南方自古以来浓厚的商业氛围和改革开放的双重加持下,松江人民的思想也更为开放和积极。

    顺利见到了松江电视台广告部的负责人后,周有武说明了来意,负责人便拿出一份文件,时段、时长、重复播放次数、收费标准等,一目了然。

    看到黄金时段的收费标准后,周有武也忍不住暗吸一口气,于是仔细看过之后,便做出了选择,然后签了一份协议。

    离开电视台后,宋晓光便忍不住地说:“这打个广告也太贵了吧。”

    “产品要卖出去,总离不开宣传,这钱也是该花的。”周有武没有告诉宋晓光自己跟央视一套签的播放协议花的钱,那笔钱更多。

    一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俩人找了个饭店,吃了午饭,宋晓光有些难受,他口味偏咸辣,松江这边偏甜口的饭菜,他还真有些吃不惯。

    下午俩人又去了广播部门,谈好了语言广播广告的合同,等回到宾馆时,又是晚上七八点钟了。

    于是吃晚饭时,宋晓光忍不住夸赞:“周厂长,我就跟着你跑了这么一天,算是明白你为啥有这么大的事业搞起来了。跟人打交道的事儿,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

    先前他被崔林明喊回来的时候,有时候也在后悔,如果当初自己跟着周有武和崔林明跑了一趟省城,那么现在他也可以算是一县之内的人上人了。

    然而今天一天跟着周有武跑下来,他算是彻底明白了,自己嘴笨,遇到有些事情,就头脑一片空白,想不出应对的办法,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

    既然认清了自己的能力所在,他心里一些小想法就再也没有了,反正就好好在厂里待着、研究技术、学习管理呗。

    宋晓光虽然不清楚电动自行车未来的市场前景,但觉得以周有武和崔林明的本事,哪怕这个行业发展不起来,跟着俩人混,自己总不会吃亏的。

    很多时候,领导的示范作用是很强的。周有武表现出了强大的执行力,随行的其他人也不愿偷懒磨洋工,于是到松江后的第三天晚上,宋科长就敲响了周有武的房门。

    周有武正端着大哥大通话,打开房门示意宋科长进来,然后匆匆说了几句,将电话挂断。

    “宋叔,你坐。”周有武放下大哥大,就去倒茶,宋科长连忙说:“我来,我来!”

    他虽然姓宋,但却跟宋晓光一家没什么关系,实际上他是土生土长的昭丘县人,不像周、崔、宋晓光等家庭,都是从东北迁过来的。

    周有武没有让宋科长倒茶,这位跟崔林明的父亲关系挺不错,跟自家老爹也是熟人,在家属院他一直喊叔的。

    倒了茶,周有武散了支烟,宋科长便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文件和一张松江地图来,说:“周厂长,我们这几天到处跑着看了一圈,初步选定了几个地方,你再把把关?”

    周有武接过资料看了起来,他前世主要在南方讨饭吃,松江来得不多,所以并不是特别熟悉,于是一边比对资料一边看地图。

    “就常山路这一处吧,明天我去看看现场的具体情况,没什么大问题,就定下来。”周有武指了指地图。

    常山路在松江老城区靠东南,临着黄浦江,离未来的新区很近,这就是最大的地理优势。

    “就是租金贵了些。”宋科长也不反对,只是补充了一句。

    “如果选定这里的话,租金再试着谈一谈,谈不下来也无所谓,咱们不能耽误太多时间。”周有武并不介意,他记得国家明年就要决策大力开发新区,那么租金贵一些也能接受了。

    第二天上午,周有武跟着宋科长便去常山路的这一处商铺看了看。这里原本是某个船务公司的老仓库,随着松江的不断发展,四周已经多了许多民房和商铺,虽然与城区相比没有那么繁华,但也算是热闹了。

    唯一的缺点,是离松江货车站有些远,但宋科长三天考察挑选出的十来处场地,没有一个离货车站近的。

    于是周有武又去看了看附近的公交站牌,观察了一下附近的交通情况,便将场地确定了下来。

    宋科长便开始与房东谈判,草签了合同后,周有武便让宋晓光和会计小马去了松江广播电视局,将拟定好的广告词以及商铺地址,连同一部分订金缴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