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七之从倒卖古钱币开始 » 第52章开始建厂(二)

第52章开始建厂(二)

    周有武是被徐召远喊醒的,他迷迷糊糊睁开眼,看到车窗外天色已黑,便使劲儿揉了揉脸,看了看手表,已经晚上十点多了。

    坐起身来,只觉得浑身酸痛,却发现身上多了件外套,大约是半路徐召远停车从后备箱里拿出来给他盖上的。

    县农机厂家属院门口已经没什么人,路上也冷冷清清的,小县城就这样,一过晚上九点十点,大街上就几乎没有了行人,只有家属院门外的小卖部还亮着昏黄的灯。

    “远哥,车就扔门口吧,也别往厂里停了。你也开了一天的车,先回家吃饭,好好休息一下。”周有武下了车,拿了行李,便对徐召远说。

    之前将车买回来之后,为了不那么显眼,徐召远都是将车停在厂里的,反正农机厂已经处于歇业停工状态。

    不患寡而患不均,仇富心理向来就有,人们羡慕富人,但若是大家都穷时,身边突然冒出来个富人,那么各种背后闲话、风凉话、谣言甚至过分的行为就该出现了。

    所以周有武一直告诫崔林明等人,要低调。但现如今也不需要低调了,他的厂子都搞起来了,机械设备都入场了一部分,再遮掩也就没了必要。

    走进家属院后,周有武强拉着徐召远朝家里走:“我跟我爸妈打了电话,说要回来的,估计他们还没睡,饭菜大约也做好了,跟我去家里吃,也别让徐叔徐婶再麻烦了!”

    有徐召远陪自己这一路跑来,周有武是真的放心。谈合同谈合作,总免不了酒场饭桌往来,但毕竟崔林明没有跟着,就他一个人,哪怕有许多躲酒的小招式,还是免不了要喝多喝醉。

    所以好些时候都是徐召远耐心照顾自己,周有武也不把他当外人,更没把他当单纯的司机,甚至已经想好了,等自己的事业做大,就给徐召远另外的差事,反正不能亏待自己人。

    回到家,父母果然还没有睡,周有玲也没睡,坐在客厅看电视。听到门口有动静,周有玲跑得比兔子还快:“二哥回来啦!”

    周有武就逗她:“这一次回来的匆忙,没给你买礼物,下次给你买啊,小玲!”

    周有玲眼神里有些失望,但还是抱着二哥的胳膊:“人家也不是在等二哥的礼物啦!”

    梁碧华就把女儿扒拉到一旁,热情地招呼着徐召远,说:“你们俩先坐着喝口热茶,我去端饭菜,都在笼里热着呢!”

    坐下后,周有武看到周有玲又凑了过来,便笑着说:“礼物给你买了,自己去箱子里找,东西别给我翻乱了啊!”

    周有玲去翻找礼物时,梁碧华已经将饭菜端上桌,于是俩人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这可真是饿了。

    吃过饭徐召远就提着包告辞回家,周有武陪着父母说了些话,梁碧华见儿子一脸疲惫,就说:“去洗漱,然后睡觉,明天的事儿明天再考虑,休息好身体要紧!”

    周有武便去洗漱,然后躺在折叠床上,他本来没想着让父母久等,但中午那会儿跟崔林明通话,说了自己晚上到家的事儿,父亲在一旁听见了,等俩人说完正事,就接过大哥大问了几句。

    既然到家了,那就睡吧。被褥想来是母亲下午晒过的,带着螨虫被杀死后阳光的味道,这也是家的味道,于是周有武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周有武就起了床,出去跑了一个多月,厂里的变化是个什么情况,他还不知道,所以打算早点儿去看一眼,也跟崔林明再讨论讨论。

    听到他起床的动静,母亲也醒了,就要忙着做早饭,周有武便拦住她,说:“我得赶紧去厂里看看,顺路买点儿早饭就是了,妈,你再睡一会儿吧。”

    老爹也穿好衣服走了出来,说:“刚好,我也顺路坐你的车去厂里。”

    于是爷俩就出门,徐召远已经在家属院门口等着了,三人便朝厂子而去,半路买了几份早点,也给崔林明带了一份。

    与一个多月前相比,旧粮库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外墙的杂草都被清理了一番,就连那些肆意生长的树木也被修剪过了,原先墙上那块大窟窿也补好了,属于上个时代文化印记的口号标语也被粉刷掩盖。

    入厂的那个生锈的铁门也已经拆掉,门前也清理出一块空地,做了硬化处理,停了两台日本小松的小挖掘机。

    周有武下了车,抬头看铁门上方不锈钢材质的厂牌,上有“昭丘县天行机械厂”一行字,顿感自豪。

    当初说要建设工厂,为了个厂名,他和崔林明俩人前前后后想了二三十个名字,还是有天周有武无聊,随手翻看屋里的《周易》,看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句,当即做了决定。

    新的大门还没有安装,周有武是打算安装个伸缩式电动门,但那玩意儿太贵,而且伸缩速度太慢,最终还是按照崔林明的要求,选用了普通的铁门。

    门口老旧的门卫室已经被拆掉,砖混结构的新门卫室搭建了大半,周建国便引着儿子朝厂子里走去。

    县农机厂已经半停业状态,周建国没了工作,时间就很充裕。当初跟儿子说好,自己当个顾问,所以旧粮库一动工,他就天天跑来看。

    一开始觉得这是自家儿子的厂,难免有些得意忘形,喜欢指手画脚,崔林明毕竟是小辈,也不敢多说什么。

    好在母亲梁碧华是个明白事理的,回到家就将丈夫训斥了一番。周建国挨了妻子的训,又发现很多事情其实他也插不上手,于是也就安生了下来。

    走到那处二层小楼,他指着楼上最西面第二间:“这楼刚收拾好,三明就搬着行李住进来了,他做事也上心,你去找他吧,我去那边的工地再转转。”

    于是周有武提了早点上楼,徐召远就陪着父亲去视察。

    六十年代的老建筑,虽说是砖混结构,但修的相当结实,周有武走上楼时,就发现楼梯也修缮过了,外墙也重新粉刷成了蓝白两色,栏杆换了新的,门窗也都是新的。

    他凑近一间办公室朝里面看了一眼,同样粉刷得干干净净,心里就很满意。

    走到最西面第二间的办公室,窗户被帘子遮着,于是他敲了敲门,不一会儿听见有个人闷声问:“谁呀?”

    打开门的崔林明一见周有武,顿时惊喜地说:“这么早就来了?怎么样,厂里收拾得还满意吧?”

    周有武便将早餐递给他,说:“先吃了再说!”他皱了皱眉:“你咋瘦了这么多?看上去这么憔悴?”

    周有武将桌子胡乱收拾了一下,上面摆满了图纸和文件,屋子里也没有其他摆设,就一张铁床,俩木桌,两条椅子。

    床前的桌子上,烟灰缸里满是烟头,充当垃圾篓的一个小铁皮桶里,也装了小半桶的烟头。

    “小武啊,你可算回来了!”崔林明披着外套,胡乱地吃着包子,说:“你不在的这一个多月,我真的是度日如年啊!”

    他眼珠子还带着血丝,胡子也没怎么修剪过,说:“我也不怕你笑话,前半个月我压力大的睡不着,没办法,就躲被窝里哭了一回。我是真没想到,建一个工厂,有这么多事情要处理。”

    周有武笑了笑:“万事开头难嘛!”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很多事情是开头难,中间也难,但是世间要做一件事,哪里有容易的呢?

    崔林明上下打量着周有武,同情地说:“我好歹也招了些帮手,家属院的一些叔叔阿姨们也愿意来帮帮忙,你在外面跑了这一个多月,酒没少喝吧?想来你也难啊!”

    他跟着周有武外出考察的两个多月,遇到的不屑、嘲笑、质疑,也多了去了,所以就顿时生出一股同病相怜的感觉来。

    胡乱吃完早饭,崔林明就从床下拿出装毛巾牙刷缸的塑料盆:“你先等等,我去楼下水池洗洗脸。”

    匆匆洗完脸,他回到办公室,却看到周有武已经拿着扫帚将屋子扫了一遍,他有些脸红:“实在太忙,没有功夫打扫卫生的。”

    然后他就在另一张办公桌上将几份图纸铺开,说:“场地清理干净后,我跟周叔还有厂里的几个老师傅们商量咨询了一下,车间布局重新调整了,这是厂区图,你看一下。”

    又拿出一堆文件,说:“按照咱们俩打电话商量好的,各部门的人员也都挑选了一些,财务招了俩人,其他各部门的人员,以后还得继续补充,总归是大致框架已经搭好了的。”

    财务方面的两个人,是周有武和崔林明电话里讨论选定的,会计是农机厂王厂长的女儿,这是考虑到厂子注册用了县农机厂的名义,王厂长觉得自家职工子弟创业不容易,也就没要什么钱。

    所以总得有所表示吧,出纳则是县农机厂财务科的老人,也是邻居顾婶。其他挑选的一些人员,也全都是县农机厂出来的。

    反正厂子建起来后,总是需要社会招聘的,用外人不如用自己人,都是知根知底的,起码也有了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