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寡妇洼人家 » 第三章 四

第三章 四

    耿如春去乡政府找李书记,在政府门口碰到张支书。张支书说他来开会,李书记回来就召开了乡党委会议,党委一致同意他回家办厂。耿如春听到这里非常高兴。张支书见状说:“如春,你高兴得太早了,他们只同意你办厂,但是董乡长坚决不同意在寡妇洼办厂。他的意见是把工厂地址选在槐沟村,或者其他村也行,要不选在王沟乡人民会场旁边,唯独不同意黄沟村。”

    “那咋办?”

    “按照组织原则,只要乡党委成员大多数同意便可以通过会议。但是李书记不想和董乡长弄得太僵,他想再做做董乡长的工作。我们也只能再等等。”

    耿如春想到刘海岩说郑县长对李书记有看法的话,知道李书记在乡政府也有难处,也只好静观其变。他走出乡政府,在街道无聊地闲转悠,小小的乡镇四街八巷都在搞建设。每一个街道每一条巷子,都在拆迁、建设。每一个工地上都机声隆隆,车辆穿梭,人员忙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他左看看又瞅瞅,不觉得转到人民广场。人民广场是解放初期建的,说是广场其实只是土墙围起来的大土围子,能容纳两三万人。广场的东南角有一个钢筋焊接的大门,东边的正中央是礼堂——当地老百姓称为戏台子。礼堂基础高出地面三尺有余,南北长九丈六尺,东西宽四丈,高三丈五尺。远看礼堂正面是一个长方形上摞着一个三角形。走进才发现长方形是空的,长方形的上边是横梁,在横梁上用青色的砖砌成三角形。三角形的斜边是阶梯型,最上边的三角处有一个硕大的暗红色五角星。阶梯的寓意是社会主义事业一步比一步高、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意思。五角星下是“王沟人民广场”六个暗红色的大字。两侧的字残缺不全,剩余的字迹斑驳不全。依稀可以看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等字样。这个广场八十年代以前,主要用于召开王沟乡全乡群众大会和样板戏表演等等,八十年代后主要作为物资交流大会。平常有个耍猴的、卖唱的、甩卖的、募集的,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活动都会在人民广场的礼堂进行。人民广场也正真属于人民。不管是物资交流大会,还是集日,广场里都人头攒动,有黑的白的花白的金黄的褐红的,有大的小的、圆的扁的、长疮的、生癣的,只要在这个世上有的,在这里都能看到。这里显得非常的喧嚣、嘈杂、热闹、繁华。耿如春喜欢清静,刚想离开时,有人拍了一下肩膀,回头见是方凌云。

    方凌云夸张地说:“老同学、大老板、企业家你哪来的空闲,在这小集市上转悠?”

    “凌云,你别糟践我。我哪来这么多头衔。你咋不卖布?”

    “如春,昨天刚把门店拆了。听说人民广场马上要拆了,我过来看看。”

    “人民广场也算王沟乡的地标性建筑物,也是王沟乡解放后发展的历史见证。为啥要拆?”

    方凌云颇有派头地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发展一定就得拆吗?像这些见证历史发展的标志性建筑物应该保留。”耿如春惋惜地说。

    “如春,这些我不懂!我过来看看,只想留个念想,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凌云,你下一步准备做啥?”

    方凌云没有直接回答,突兀地说:“那时我太傻。”

    耿如春不解地问:“老同学,咋了?”

    方凌云满脸遗憾地说:“你别小看咱王沟乡这个小地方,这几年发展得很快,我原来在街面上有一间临近乡政府的小门面,三年前就拆了。那次拆迁过程中,我从来没有插过话,没给拆迁人员添过堵,别人说测量了多少面积我就认多少面积,说该咋补钱就咋补钱。后来补偿款下来,面积比我小的房主补偿款比我高得多。”

    耿如春不理解的问:“咋会这样?你没有和他们理论?”

    方凌云面有得意之色地说:“我太傻,补偿自然就少了。后来我才知道。有些拆迁户直接给工作人员整沓整沓地塞毛爷爷。听说董乡长的小舅子只拆迁了一间狗棚,补的钱和我一间门面钱差不多。他们大多和政府领导有关系,我和他们理论能得到啥好处?”

    “凌云,一个大爷儿们,可不敢乱说胡说。”

    “如春,我要是说一句假话,天打五雷轰,生的娃娃没屁眼。”

    耿如春难以理解地说:“咋会这样呢?你现在的门面又要拆了?”

    方凌云又说:“后来我用补偿金又添了些钱买了第二套门面。没有想到才过了一年又要拆了。”

    耿如春停了一会儿,随口问道:“凌云,你结婚了吗?”

    方凌云有些惆怅地说:“哎,咱们老同学没结婚就剩下你、我、童翠花了。”

    耿如春笑着说:“是啊,你要赶快找个对象结婚!”

    方凌云说:“前几年我家里穷,没人能看上我。这两年做生意的收入还行,日子过得还可以,我能看上的倒不多了。”

    耿如春好奇地问:“你看上谁了?我给你做媒!”

    方凌云有些激动地说:“如春,你真给我做媒?”

    耿如春认真地说:“如果我认识,我一定给你做媒。”

    “你不但认识,还很熟悉。”

    “谁呀?你这么神秘。”

    方凌云并没有直接回答:“前几年我在外打工,好长时间没有见到童翠花,后来我在集市上见到她。真是女大十八变,她出落成一个大美女,十里八乡比上她的人不多。她一下子把我的魂勾走了。我多次去求婚,她就是不应承。问她为啥?她说有喜欢的人了。”

    这时,耿如春想起了翠花唱走西口和送鞋垫的场景。

    方凌云没注意到耿如春走神的表情,继续说:“如春,你不知道翠花每次和我在一起时,总会说起你。我才知道她喜欢你。”

    “凌云,我和翠花只是兄妹关系。”

    方凌云很兴奋,他沉浸在自己的幸福里。他接着说:“如春,听说你这次回来领了一个时髦的洋女子。”当地人习惯把城里的漂亮女人称为洋女子。

    他嗯了一声。

    方凌云豪情万丈地说:“如春,你既然没有和翠花谈,我这就奋马扬鞭直追去了。”

    他说:“老同学,你赶快追,翠花很攒劲,是个居家过日子的好手。”

    方凌云高兴地点了点头。他和方凌云道别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