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东汉王朝 » 第一回 英君图治开三衅 贰佰西汉至暮日

第一回 英君图治开三衅 贰佰西汉至暮日

    东汉王朝

    ——《东汉演义》《后汉书》《资治通鉴》等改编

    序言

    在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都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统辖的朝代,都是君权神授的说教;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似乎都是雄才大略、开疆扩土的英明君主,实际上,都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的帝王伟业,都是利用子民的无限度牺牲和付出,去成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场场残酷的战争和一个伟大帝王的诞生。有没有一位或者几位是为了天下太平、民生而战的帝王呢?搬起指头数数,还真是难以找到这样的帝王。可是,偏偏就有这么一个封建帝王,他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极为出色;但还是,历史忘记了他,人民忽视了他;在文化史上也好像忽略了他。所以,滋生了想要为他记事的想法来了。

    他是谁呢——可能有点出乎你的意料,他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

    可能在你的脑海里,他不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帝王,那是因为你真不了解他;只要你走近了他,看看他的作为,是如何取得天下、对待家人、对待功臣、对待老朋友和故人的,以及是如何勤奋、守成、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是如何处理大小事务、非常可爱而又不失智慧的;以及他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走近历史深处密林之中的。你就会更加明白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多么近乎完美的封建帝王了。他比刘邦起步还要艰难,可是他挺过来了;他历尽千辛万苦,他也挺过来了。他从小就成为了孤儿,在长安就学就开始挣钱创业,他近30岁了也不娶,只为心仪的人还没有长大,自己还没有建立功业,直到昆阳大战完胜了才娶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也许他从小志向不大,但是真真实实的很单纯的追求理想,并最终把不是理想的梦幻变成了现实。

    在军事方面,刘秀也非常出彩。昆阳之战,以区区一万多人战胜了王莽的主力军42多万人,沿途消灭其生力军几十万人,使王莽的同志最终动摇并最后得以瓦解;刘秀适时的以守为攻、以攻为守战略,运用的自如而出神入化。统一战争更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推进,得陇望蜀更是说明了其决心的一致,并最终能够统一全国。刘秀的战略计划也近乎完美,在还没有抗衡更始帝势力的时候,强忍悲痛示弱,在羽翼丰满的时候也小心翼翼:先定中原,拿下北部,再出击山东等,扫平了关东以外的所有割据势力;之后,攻占陇西和陕北地区。次年刘秀又发兵攻陷成都,攻占了四川。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吴汉等人攻陷滇城(昆明),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刘秀没有秦始皇的杀戮成性、没有刘邦的卸磨杀驴、没有后世唐太宗的弑杀兄弟、逼位父亲,没有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也没有朱元璋的残害功臣、没有清朝的内部倾轧等人伦惨剧……

    刘秀在位33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其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之为“光武中兴”或“建武盛世”。刘秀勤于政事,“明达政事,精神有余”,提倡节俭,严禁奢侈浪费。他知人善任,注重抚民以静;调整政策,恢复经济,是汉民族大量迁入中原以来,由政府第一次正式下令度田和检查户口,并采取强制手段整理籍贯、规定服役制度的帝王;他加强中央集权,削弱三公职权,全国政务悉数汇于尚书台,强化兵权,削弱地方军政大权,使军权分于吏、民二部;兴修水利,颁布户调式,抑制兼并,保护自耕农经济;废除以铁索连船式的井渠法和区田法;解除王莽时对私学的禁令,大力兴办学校恢复西汉学制;改变官风、整顿吏治,裁并四辅;改革官制,将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并称三公,省去前面的“大”字;在地方上减少地方吏员,合并郡县四百多个;重视儒学;改革地名;重视图籍藏书、文献搜集整理。

    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政策。他下令限制地主的权益,保障农民的利益,发展农业;实行精兵简政,削弱诸侯王和地方官员的权力,统一简化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这些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汉光武帝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他在政治、经济、文化、财政、民政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和智慧方面,使他成为了历史上备受尊重和推崇的帝王。后人对刘秀的评价非常高,史学家司马光称他为“才兼文武、志在拨乱反正”,文学家班固称他为“中兴之主、创业之君”。王夫之的评价是:光武之得天下,较高帝(刘邦)而尤难矣;称赞他神武不可测。司马光认为:自三代既亡,风话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明朝开国皇帝、专杀功臣的朱元璋对光武帝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励精图治,载兴炎运,四海咸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刘秀在位期间所实行的政策和文化成就为后来的“光武中兴”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刘秀,毛泽东主席都禁不住称赞他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人常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秀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最有学问,是因为他是京都长安的太学学生,是历代帝王之中学历最高的;最会打仗,是说他极善于游击、以少胜多、包围侧击、围点打援的战争,他胜不骄、败不馁,最终以弱胜强统一全中国;最会用人,是说他善于使用人才,放开手脚信任手下将领,云台二十八将及伏波将军等都使用得极其到位,容人的胸怀和雅量绝对是历史上的帝王之最。他还战略眼光独到,战争艺术超群,创造了数十个的精妙成语留给后世;最为值得人们记怀的是:他从不杀戮功臣,但是严格管束;而且是真正做到了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他的功臣们如果不是自己作死的,结局都非常之好,且享受的福禄代代相传。

    时隔两千多年前,刘秀手下的一帮文臣武将,一个个鲜活的面孔还呈现在我们面前,如邓禹、吴汉、贾复、岑彭、来歙、陈俊、冯异、耿弇、窦融、马武、马援、寇恂、王常等等,甚至造反了的邓奉、彭宠等,其形象都异常的鲜明和活跃无比。刘秀,其本身的魅力,也是超群的;在封建帝王森严等级制度里面,最有人间烟火气、最具有哥们义气、最具有慧眼识珠的帝王,莫过于建武帝了。刘秀不仅抢回了刘氏的江山,还平复了战乱,实现了统一,结束了战乱之后及时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不挑起边界争端,不浪费民力,为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大汉续命200年,其功劳和业绩不可磨灭;其伟岸的形象在帝王之中独一无二。

    纵观光武帝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一生,半世戎马,辛苦经营打下来的万里江山,让后世之人不断缅怀和赞叹。虽然有其必然的历史局限性,但总而言之其不失为一位推动历史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亦可称之为全能型人才。他励精图治,发奋图强,终于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光武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作为一代封建帝王堪称完美,其雄才伟略千古罕见!

    其实,《东汉演义》比《三国演义》更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和复原性,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刘秀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受到尊崇,远远没有得到体现。无论真实的历史,还是我们的影视作品、后世的尊重,都没有将其正面形象烘托出来。所以,我们应该正视历史,对这样一位英明的帝王、学历最高的帝王、最仁爱、最会用人、最会打仗、最会治理江山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帝王、最为勤奋对政务乐此不疲的帝王,表达一种崇高的敬意。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也非常诙谐有趣甚至有点小可爱,与人的交往中处处透露出一种豁达和平常来,有时也有一点小瑕疵,更是增添了他的立体性和丰满感。

    所以,这也是我之所以要改编这部古典小说的动力和意义所在了。我要将其本来的面目写出来,让我们的读者了解知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面,作为普通人和帝王的刘秀,也是煞为可爱的;好玩而勤奋的、功勋卓著的他,应该永远活在我们的文化里、历史里和记忆里……

    愚目

    2023年11月

    第一回英君图治开三衅贰佰西汉至暮日

    汉朝自从汉高祖起于沛县,引兵从南阳进入武关,打败秦军;项羽背盟约,刘邦被封为汉王中;刘邦后来得到韩信,任命为大将军,于是东出陈仓,平定三秦;韩信又向北攻克燕赵,向东打击齐地军队,南面打击楚地,五年之间,攻破项羽,使其在垓下演出了乌江别姬自刎的好戏。天下于是被平定了,于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山东称帝。当初消灭西楚霸王项羽时,是打算建都洛阳的,后来依从娄敬、张良的建议,于是定都长安。长安在洛阳的西面,故后世称之为西汉,汉高祖在位仅仅十二年的时间就驾崩了。公元前195年,刘邦和吕后的长子刘盈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汉惠帝。

    汉惠帝仁义孝顺,看见吕太后的所做所为残暴肆虐、惨毒无情、恐怖之极,常常心怀惧意、闷闷不乐。一天,太后用毒药毒死了御弟赵王,砍断了其母戚夫人的手脚、挖去了她的眼珠、剁烂了她的耳朵、割掉了她的鼻子、敲掉了她的牙齿、还给她灌了哑药,然后将她丢弃在厕所之中,取了个名字叫“人彘”。然后召汉惠帝去看这个还未死去的却痛苦不堪的“人彘”,汉惠帝受到了极大的惊吓,哭着说:“此完全不是人所能做出来的事情啊,朕何以治天下呢!”

    由此,汉惠帝每日只是饮酒作乐,再也不听政事了,任由吕后在朝廷里自由的摆布,郁郁不得志,经过七年,也就是公元前188年,就驾崩了。

    汉惠帝无子嗣,吕太后就取他人的儿封为太子,拥立为少帝,之后觉得少帝又不合她的心意,又把他杀了,又取其他人的儿子,立为后少帝,太后就自己临朝称制,全部封娘家的吕姓为王,想灭刘家的天下。幸好有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协助谋划,在折腾了朝廷23年的吕太后驾崩之后,全部捕杀了吕家的人,公元前180年,迎接代王刘恒即皇帝位,这就是文皇帝,是汉高祖中年以后所生的儿子,薄姬生的。

    汉文帝刘恒恭敬孝道勤俭节朴,有王者的风范,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180—公元前157年),天下百姓都较为富庶。兴修水利,节俭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大。他开创了我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并以此彪炳史册。同时,他也是一位备受史家赞誉的皇帝,他励精图治的行为,宽仁节俭的美德,爱民重农的思想,无不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汉文帝谨慎对待诸侯国力量过大、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对待诸侯王。汉文帝也是孝子的代表人物。《二十四孝》中“亲尝药汤”的主角是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驾崩之后,汉景帝刘绍继位,他在位十六年,促进了西汉经济的继续繁荣发展;他励精图治,创造了一个盛世;他勤俭节约,发展经济;他任人唯贤,国家繁荣;他遵守成业,减免赋税地租,消减严刑峻法的制度,充实国家的府库仓藏,库存粮食充实、钱财很多,以至于穿铜钱的绳子朽坏了,也不可清点具体数目。同时,汉景帝也刻薄,为加强中央集权,重用御史大夫晁错,推崇刑名的学术,多疑而且嬗变,并且蓄意削藩,以至激起了七国之乱,最终朝廷依赖周亚夫才评定了七王之乱。他刚毅勇敢,坚决平定内乱,维护了天下统一,他是西汉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后来,周亚夫的儿子被人告发谋反,事情连累了周亚夫,被召到朝廷问罪,周亚夫气得不可言状,绝食之后吐血而死了。

    汉景帝之后才是汉武帝刘彻,他雄才大略,开疆扩土,击败匈奴,功绩彪炳史册。刘彻在位五十四年,弘扬经书道义,推举英俊有才华有学识的人做官,兴起太学;又在西北痛击匈奴,沟通西域交往,平定南越,开通朝鲜,南置交趾郡,北置朔方郡,可谓盛极一世。然而,穷奢极欲,多刑罚、重税赋,搜刮无限,在朝内奢侈的修建宫室,在朝外打击四方少数民族。相信巫师鬼神妖怪,巡游无度,使得百姓劳碌、疲弱、贫寒、苦楚,被迫起来反抗,试图作为盗贼兴起,几乎类似秦朝了。幸好他晚年开始悔过了,下罪己诏责备自己,壬辰二月间,亲自在钜定躬耕,还见到群臣就说:“朕自从即位以来,所作所为非常狂悖,使天下的百姓愁苦不堪,现在已经不可追悔了。从今开始,无论什么事情,凡事有伤害百姓、浪费天下财物的行为,都免除了。”

    汉武帝晚年,以田千秋为丞相,封他为富民侯。田千秋没有其他才能和学术,也又无攻伐、检阅建立功业的功劳,特别的地方就是:之前曾经说明太子被废除和遭受不公处理的冤屈,一句话就让汉武帝醒悟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被封为宰相,还被封侯,世间这样的好事情以前从未有过!然而田千秋为人敦厚、有智谋,德能皆配其位。先是桑弘羊建议:“输台的东部有可以灌溉的良田五千公顷以上,可意派遣屯田的士卒,设置校尉带兵驻守,招募健壮的农民到田所,垦田筑亭,以威压西域方向的各国。”

    当时,汉武帝已经深深懊悔以往的过错了,看了奏书就下诏说:“之前有司奏,想增加人民的税赋百分之三十,以帮助镇抚边疆之用,是加重老百姓的困苦,使老弱病残和孤独的人遭受更多的苦难。现在又想派遣士族去轮台驻兵屯田,轮台比车师过还要远一千余里,以前打击车师,虽然收降了他的王,但是因为遥远还没有吃的,又是沙漠地带,在道路上饿死渴死的就有数千人,这对西域有益吗?匈奴常说汉朝极大,然而不耐饥渴;这就好比猎获了一只狼,却走丢千只羊一样,不划算。以前贰师将军失败,军士们死的死、散的散、不知下落的还是不知下落,悲痛常在朕心中。现在又请到遥远的轮台去驻兵屯田,还想修建起亭子和烽火台,完完全全是扰乱、劳乏天下的行为,绝不是为民考虑的,朕不忍听了,当今的大事务必在于禁止苛刻和暴政,禁止擅自增加税赋,尽力兴农才是根本,繁殖马匹,养好牲畜,以弥补我们所缺乏的,不准乱兴征讨战争才是最好的。”

    自此之后,汉武帝再也不出兵攻打任何地方了,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只是思靠如何富民养民行仁政的办法。又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赵过能够教会老百姓如何整治田土,他耕耘过的田土,都有便利巧妙的科学技术,用力少而产得的谷物反而更多,老百姓都向他学习种植技术和治理田土的方法。

    当时,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年龄才七岁,体格健壮,个头很大,很聪明,汉武帝觉得他很神奇很爱他,想立他为太子;但是他年龄又太小又幼稚,皇帝就派黄门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画成之后,将其赐给光禄大夫霍光。之后,皇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碑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佐少主。

    汉武帝驾崩后,太子刘弗陵即皇帝位,年龄才十岁,这就是汉昭帝。汉昭帝在童稚之年,就能辨识霍光的忠心。可惜上天吝啬他的天年,年龄二十二岁就驾崩了。汉昭帝没有儿子,朝廷就拥立昌邑王即位;但是昌邑王非常昏庸祸乱,淫欲游戏没有节制。大将军霍光率领群臣向太后上奏,废掉了昌邑王的皇帝位。迎接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入朝即皇帝位,这就是汉宣帝。

    汉宣帝在位二十五年时间,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可信可究,官员和老百姓都感到很安全。可惜后期利用闲杂和宦官执政,文景之治的遗风就不复存在了!以致用了弘恭、石显这样的宦官专权残害忠臣,而开启了汉元帝的宠信阉割之宦官的先例;贵许伯、史高的举动,而开启了成帝的信任外戚;处死或逼死赵广汉、盖宽饶、韩延寿、杨恽,而之后为汉哀帝的诛杀大臣做出了榜样。故论其功,则为中兴之君;察其不当,则为基本的失才之祸始。按两汉共25五位皇帝,共坐享426年天下;西汉有13位皇帝,和王莽篡位的16年,共230年;东汉皇帝有12位,共年196年。那二十五位皇帝分别是:

    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汉孺子、王莽篡;

    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汉殇帝、汉安帝、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汉桓帝、汉灵帝、汉献帝。

    且说宣帝太子名刘奭,温柔慈善,汉宣帝很钟爱。一日,他所喜欢的司马良娣病死了,太子大哭,痛不欲生。宣帝亲自进宫劝解,刘奭还是快乐不起来。汉宣帝命令皇后遍择美女于后宫,从众多人的子女中得元城王氏的女儿,名叫王政君,其祖先王贺,曾做了绣衣御史的官。时政君年方十八岁,娇媚秀发,送入宫中,太子一见,甚是欢悦,政君百体顺承,自不必说。年余,生下皇孙。宣帝大喜,取名刘骜,字太孙,常抱在左右亲近,就是后来的汉成帝。

    宣帝驾崩,元帝即位,立王政君为皇后。汉元帝宠用宦官,诛杀忠良,汉家元气被消减殆尽了。

    欲知后事如何,汉家天下是怎么一步步落入王莽之手的,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