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兴大汉:刘禅不思蜀 » 第23章 丞相也认可孤的想法?

第23章 丞相也认可孤的想法?

    “殿下,下次那麋芳的人再次前来的时候,记得告诉那麋芳一声。

    我大汉有一批蜀锦可以优先送往江东,如果他能够将这些蜀锦全部拿下的话,可以让人前来成都。

    亮会亲自和他手下之人洽谈。”

    在前往成都的路上,刘禅自然而然的跟在诸葛亮的身边,一同上了属于刘禅的车架。

    只不过相比较于刘禅的无所事事,诸葛亮这一路上哪怕是在车架之上都是在奋笔疾书,甚至时不时的还会交代刘禅一些事情出来。

    而这一次,是关于蜀锦的。

    听到这句话之后,刘禅的眉头微微皱起了一下,他自然是知道这蜀锦对于大汉的重要。

    要知道前世大汉就是靠着那蜀锦所带来的巨大利润,这才让北伐的军资一直保持着充沛的状态。

    而在南中的时候,其实刘禅就是想要效仿自家相父前世的所作所为,然后用蜀锦打开这江东的门户,并且从江东攫取大量的好处。

    但是刘禅明明就是照着自己相父前世那样做的,可最后的结果却是和相父大相捷径。

    非但没有将直百钱推出去不说,更重要的是,这蜀锦也并不是那么的重要,甚至在和麋芳的交谈之中,刘禅总觉得这蜀锦还没有那明珠玛瑙更让对方喜欢。

    这个疑惑还让他纠结了好几个时辰来着...

    要不是今日诸葛亮突然开口说起了这蜀锦的话,他还真就把这个忘了。

    “丞相要和麋芳谈生意?”

    “算不上是什么生意,我大汉需要钱粮辎重,仅仅是靠着那些珍宝虽然可以得到一时,但必然不可长久。”诸葛亮说到这里的时候也是忍不住看了那刘禅一眼。

    他觉得刘禅这一次进步很大,最起码已经能够想到这些事情了。

    只是可惜了,这位殿下的想法是真的很好,但...却不够好!

    “殿下靠着交趾郡和永昌郡的珍宝是可以快速的积累财富,但是...珍宝毕竟是珍宝,只有足够的珍贵,他们才有如此价值。

    虽然不知道那麋芳是怎么做的,但亮大致也能够猜出来一些。

    而且他不可能如此肆无忌惮的吃下那么多的珍宝和异兽,就算是他能,大汉手中的奇珍异兽也不是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这总是有个数量的!

    所以,既然这条商路已经通了,那么亮就必须将它用到极致才行,最起码...得告诉这天下人,他们大汉也有着自己的宝物才行的。”

    听着诸葛亮解释的话语,这刘禅也是连连点头。

    不过看着他那略微有些呆滞的眼神,诸葛亮就知道他其实并没有听进去。

    似乎是感受到了自家相父的无奈,所以刘禅赶紧顺着诸葛亮的话语说了下去。

    “相父打算用蜀锦打通江东?

    只不过那麋芳将军似乎并不是很喜欢蜀锦...”

    “他并非是不喜欢,他只是觉得没有那么多罢了!”诸葛亮直接笑着说出了这麋芳对蜀锦反应不大的缘由,“若是一年不过万余匹的话,那蜀锦虽然好,却也不过如此罢了。

    但若是亮每年给江东至至少提供蜀锦二十万匹的话...

    那可就是另外的一回事了。”

    诸葛亮的话语刚刚说完,这刘禅就已经忍不住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那董奉果然是有一手好医术,丞相这般严肃的人,如今都已经会开玩笑了!”

    “....殿下说笑了,亮从来不会开玩笑!”

    “丞相才是说笑,孤虽然不怎么处理朝政,但我大汉一年有多少蜀锦...这还是有个数的。

    我大汉的蜀锦之所以天下闻名,除了舒适华丽之外,这做工尤为复杂。

    今时今日...恐怕是没有什么蜀锦产出的。”

    “今时今日?”诸葛亮突然愣了一下,然后看向刘禅的眼神也是有了几分变化,“殿下...想要发展蜀锦?”

    “....”刘禅看着面前的诸葛亮忍不住脸皮抽搐了一下,然后这才轻咳一声,“之前见丞相总是关注蜀锦,觉得丞相定然有自己的手段...”

    看着刘禅的反应,诸葛亮也没有多想什么,只是将手中刚刚批示完的公文放到了一边,然后换了一卷新的,“那殿下觉得这蜀锦如何?”

    “这....全凭丞相做主就是了。”

    “殿下也不可如此说,自商君之后,历代先皇都是喜欢重农抑商,以免商贾乱世让风气受损。

    但今日亮看殿下似乎对商贾之道并没有太大的意见,想要问一问,殿下对此,是如何看待的?”

    “....这,丞相如何...”

    “殿下!”诸葛亮颇为无奈的看了那刘禅一眼,让刘禅也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然后才轻咳一声朝着诸葛亮轻声说了下去。

    “其实丞相这个...倒也不算是什么问题,若是询问孤的意思。

    若有丞相在,那倒也不必做什么重农抑商之事,孤相信丞相。

    但若是有朝一日...但...总之若是丞相不在孤的身边了,那孤恐怕也会如此。”

    “为何?”

    “不瞒丞相,孤和麋芳将军关系也是不俗,所以对商贾之道也没有什么恶感。

    但...这商贾之道真正可怕之处不在于这买卖之中,而在于他们有祸国之道。

    孤自认不是什么明君,却也知道这天下人有天下人的想法,他们知道谁对他们好,也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天下一统,再造寰宇这种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思,他们也并不在意这天下的主人是姓曹还是姓刘。

    他们在乎的是谁能够让他们吃上这口饭。

    甚至都不在乎是长久的吃饱饭,哪怕只是现在能够不饿肚子,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极好的。

    这商贾之道在于买卖之间,一买一卖便有巨大的利润。

    百姓未必能够窥其风险,但却能够看到其好处。

    看到他人靠着那低买高卖的手段快速发家,他们又如何能够控制得住。

    时日长久了,又有谁愿意去耕种农田,没有人耕种了,那我大汉哪里还有税赋,哪里还有钱粮可言?

    所以...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