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老子托我带个话 » 第二十章 谁操纵了天子的梦境

第二十章 谁操纵了天子的梦境

    “哦。”女史有了一点兴趣,她含笑说道,“不想神君……不,殷商之巫人大概用过这种香,所以神君才知道。”

    篝火在旁,她的神色红润,笑的极其古怪。

    那是穆天子时,天子率领六师,一路征伐。在燕然之山,河水之阿,他举行了朝会。

    其后,他服冠冕,奉玉璧,陈五牲,祭祀大河。河宗伯夭把玉璧沉到河中,大祝将牛马豕羊沉到河中,河中出现了河伯的呼号:“满(穆天子之名字),汝至于昆仑之丘,以观舂山之珤。”

    于是天子接受了上天的任务,至昆仑之丘,见西王母于瑶池。

    天子作为宾客,为西王母觞,西王母唱歌,其辞哀伤:“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作答:“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很多事情女史也不是非常清楚,即便她的祖父伯阳甫也只是推测。

    穆王好动而多欲,欲肆其心,周行天下。曾言道,要让天下的道路都有他的车辙痕迹。

    女史非常确信,在天子西行的道路上,巫人多次使用了还魂香,使王入梦。让他见到了西王母和昆仑这些不是凡间的景象。

    巫人受了什么人的指使,安排了王的行程,又使得多少人获益,她就无法揣测了。

    这其实让女史也很无语,从祖父那里传承的记史方法,并不是这样的,穆王当年要让太史记录他西行的经过,熟悉内情却又不敢说出内情的太史,不知道该多么尴尬。

    “保命之法,不可轻用。”祖父这样告诫她。

    然而她却使用了,不知道祖父知道后,会如何责备她。

    “神君在想什么?”女史收回思绪,微笑道,“返魂香非常难得,祖父曾经告诉我,非到不得已的时候不可用,人家为了神君能够逃脱彘邑,可是费劲周折呢。”

    向嵩点点头,他有一个问题很是好奇:“那么,女史又作的什么梦呢?”

    女史眼神一滞,不再言语。

    向嵩也觉得自己是聊天鬼才,一句话就让女史无言以对。自己所梦见的,是跟自己任务相关的,跟自己所见的人相关,忧心之下,梦中的情形也不如何奇怪。

    女史的梦一定非常可怕。

    沉默良久,他才想法转移话题说:“到晋国后,你打算如何行事?”

    女史道:“我要先试探一下,晋侯是否有亲亲之心。”

    “如何试探?”

    “我有我的办法。”

    “如果有呢?”

    “那么便问其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做到亲亲。”

    “如果没有呢?”

    “这就该你实现誓言了。”

    向嵩又是一头黑线,女史的这个坑实在挖的够深,杀恶来、让晋侯出兵。无论那一条都是不容易做到的,甚至做到前一条,都会影响做到后一条的实现。

    不过,好歹是自己心甘情愿跳进来的,还能再说什么。

    恶来啊,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样本。

    自从时空裂痕发现以来,“昆仑墟”学者们最为困惑的问题就是:在限定的时空内,历史是谁创造的,是由当世之人创造的?还是由当世和穿越者一起创造的?

    由此而引申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看到的历史原貌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定义改变历史这一概念。

    在宣王之死中,学者们的这些问题深深困扰着他。历史原貌究竟应该是什么?恶来杀宣王,是改变了历史原貌,还是本来就是历史原貌。

    他想到恶来见到自己时的表情,不由得笑了起来。

    自己是不是让恶来叫声“爹”?

    这笑容颇有些邪魅,女史一见,立即没了继续谈话的兴趣,躲回帐中休息去了。

    宗周,骊山。

    王喝的大醉。

    虢石父见到王的时候,发现他的头上有了白发。

    他不由得心中悲哀,暗自掉泪,主上的蒙尘是臣下的羞辱。可是如今王的身边,尽是背叛者。

    他想起和儿子姬翰的争论,自己坚持着对王的忠诚,他告诫儿子,这种忠诚给虢人带来丰厚的回报。

    儿子的话中则充满了悲愤:“父亲跟随天子,将虢之君子送到战场,让虢之勇士处于死地,如今虢人无不怨恨父亲,纵然为王效命,然而父亲还要流多少虢人的血?虢人又有多少人的血还可以继续为王而流。”

    他的心思第一次动摇了,于是听凭姬翰和余臣一起出奔。

    为虢人留一条退路,王纵然见怪也顾不得了。

    然而王却再次宽宥了他,这让虢石父感到,这一次,自己真的只有死亡一条道路了。

    没有希望的忠诚,不就是死亡吗?

    小臣单轻轻唤醒沉睡中的王,王和王后一夕欢纵,仿佛担心睡着之后再也看不见褒姒。终于完事之后,又痛饮清酒,一直到清晨方在入睡。

    王睁开睡眼,用清水洗漱,招呼虢石父入座。

    若是在京城,宫内的职官们,断然不允许王如此放纵。

    王忽然有一丝快意的感觉。

    “骊戎之主不答应出兵。”虢石父沮丧地说,“女主道,虽然骊戎与王室素来和睦,然而骊戎之女,曾经与申国先人通婚,所以不敢接受王的要求。”

    王倒是大度地说:“无妨。”

    王现在所思所想,完全是如何保全褒姒和伯服的性命。

    如今发生的事情,和当年武王伐纣所发生的事情,太过相似,容不得王不去恐惧。

    当年武王将帝辛和他妃子的人头,挂在大白和小白的军旗上。

    王又怎么忍心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王又想到了太史,不寒而栗。

    “太史啊。你一直再向诸侯证明,寡人的王后褒姒是妖,是不是早就预见了这一天,又或者早就策划了这一天。寡人断然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他想到了鲁国,然而先王更易鲁国太子,如今鲁国人恐怕不会原谅而收容先王的孙子,况且鲁人最是讲究礼法,最是赞同伯阳甫的说法。又想到卫国,共伯和这个居心叵测的老头,又会怎样利用、操纵伯服?

    他最终想到的是彘邑,昔年烈王走投无路的时候,是彘邑接纳了他,姞人奉养了他。如今姑姑还在,想来,她不会拒绝王后的投奔,庇佑侄孙的生命吧?

    然而,他依旧忐忑不安。昔年烈王安然存在于彘邑,是因为邦君卿正们需要平衡的力量。现在他们还需要吗?

    可恨啊,若是杀掉宜臼逆子,或许情况会不一样。诸侯们需要王的存在,而现在在宜臼和伯服之间,诸侯们如何会选择一个背负妖子名声的太子。

    可恨啊,太史……

    然而,就在晚些时候,虢石父忽然兴奋地冲了进来,他不顾礼仪,兴奋地说:“骊戎答应出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