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老子托我带个话 » 第十九章 有美同车 骊戎求援

第十九章 有美同车 骊戎求援

    “在王姬的梦中,有飞鸟衔玉投于汾王庙。”

    “王姬所梦见的,臣推测是大费,昔年大禹平复水患,大费有功。帝舜赐给他玄色美玉,嫁给他姚姓的女子。大费又帮助帝舜驯养鸟兽,人们称呼他为‘柏翳’。帝舜以他有大功,又赐姓嬴氏。因此,王姬所梦之飞鸟,正是大费。”

    “衔玉投于汾王庙,是大费有所请于王姬,所以才有所赐于王姬。”

    “如今,霍使滞留在彘邑。名为联姻,实为拘禁。”

    “他应当是因为这件事情向王姬求情。”

    “臣已经进行了占卜,卦象显示的是吉兆。”

    太史端是如此向王姬解读她的梦境的。

    王姬听完非常高兴,重赏了太史,并吩咐他不要对外泄露这件事情。

    王姬当晚所作的梦并非这一件,她还梦见自己回到了童年,父亲带着他们狩猎于河边,他的车中坐着弟弟姬友,姬友还没有学会射箭,只是拿着父亲送给他的弹弓练习。

    父亲射中了很多野兔和护理,忽然间,出现一头白色的鹿,父亲一箭射去,未中,姬友学着父亲的模样,用弹弓射击,鹿却应声倒下。

    父亲很欢喜,连声夸奖说姬友得到了上天的庇佑。

    他们下车查看时,却看到地下躺着的鹿,已经化为哥哥的模样,一身血迹躺在地上。一会的工夫,又幻化为她侄儿的磨样,倒在地上哀号。

    王姬不敢让太史占卜这个梦的吉凶。

    向嵩来向王姬辞行,他答应王姬,一切都会按照约定。等他从晋国归来后,戎人应该已经被驱逐出汾津,彘人就可以借着战胜的机会祭祀霍山,而寻觅王姬想要得到的东西。

    王姬认为这是吉兆实现的开端,于是又给向嵩赠送了一笔厚礼。

    “彘人缔结婚姻的诚意不会改变。”王姬说,“君归来之日,或是姞女出嫁之时。”

    离开彘邑的时候,彘伯派遣一支车队来护送,女史月也混迹在车队中。

    姬灵和她倒是一见如故,很快两个人就做到了女史的马车上,有说有笑,很是开心。

    一出彘邑之野,向嵩看着广袤农田上绿油油的麦苗,不由得高兴的大笑起来。

    女史的车在他后面,见他的动作滑稽,就问姬灵:“你家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姬灵掩口笑道:“先生离开霍国的时候,曾经说,‘我好比笼中鸟、网中鱼,此一行如鱼入大海、鸟上青霄,不受笼网之羁绊也!’不想却落入姞人之手,现在想必是有类似的感叹吧。就是不知道会不会遇到杨国人拦路。”

    明月翻了个白眼,也就不加理会。

    彘邑往南,出太岳,地势渐渐平旷,道路更加笔直。

    道路两旁是高大茂密的森林和沼泽,天气渐暖,融化的冰雪汇成一条条河流,从路边流过。

    人烟也渐渐多了起来,不时能见到一些妇女,穿着破旧的褐衣,唱着歌结伴采桑。男人两人一组,拿着耒和耜在田中劳作。有一些大胆的,还敢拦住车队,询问可不可以搭个便车。

    宗周屡屡遭灾,生民离散,也让河汾诸国增加了不少劳动力,诸国纷纷大事开垦,菑[zī]田每年都在增多,菑田于第二年成为新田,第三年成为可种植粟麦的畲田。

    女史认为,数年之后,河汾诸国的势力将更加强大。

    经过杨国之郊时,女史拒绝进入杨国,她对杨侯的不满已经成为怨念,杨侯聚兵城下,却一直按兵不动,这比拒绝出兵更加让人生气。

    向嵩也很生气,女史这样的小家子气实在不适合参与政治,杨侯出兵一事,附近的诸国都在反对,他纵然有舍弃杨国的决心,可是总得让军队安全到达宗周才有意义吧?

    两人又吵了一架,女史说他不懂得周的礼法,向嵩说她挺聪明的一个人,就是被周的礼法搞傻了。

    倒是姬灵过了一把吃瓜群众的瘾,见两人依旧吵个不停,围观的彘邑随从都十分尴尬地等着他们决定。她才跑出来劝架。

    跟这个说:“姐姐不要生气,先生是担心我们贸然宿于野外招来没必要的风险。”

    跟那个说:“先生不要着急,阿姊也是害怕我们进入杨国又一次被杨侯扣押而误事。”

    向嵩一想也对,宣王可是杨侯的父亲,如果杨侯以为“恶来”弑宣王,而自己这个恶来之父需要承担责任,那自己就真的交待了;再说,万一杨侯也跟他姑姑一样,对霍山上是不是有复活的石棺感兴趣。

    指望杨侯不知道自己的身份,那是太冒险了。

    于是他黑着脸传令在附近的一条小河边找了个营地扎营。

    夜晚,女史依旧坚持不懈观察天象,她注视着星空,脸色非常难看。

    向嵩觉得她好像看出了一些什么,但是她始终不说话。

    他忽然觉得有些抱歉,自己委实不该跟她吵架的。在这个队伍中,压力最大的,也就是她了。姬灵说的没错,自己确实欠缺一些君子的风度。

    他灵机一动,回身到帐内取出一块玉璧,赠与女史。算作道歉。

    女史轻轻摩挲着玉石,幽幽道:“传说霍山多美玉,这块玉璧算是精品,霍伯能够赠与神君,也算是男的。”

    向嵩觉得她心情好了一些,就笑道:“这是感谢女史的帮助。”

    女史点点头,收下玉璧。说道:“晋国之事,神君莫忘就可以。”

    她很敏锐地察觉到,如今河东诸侯,已经分为两派,一派是姞氏阵营,韩侯和杨侯的妻子,都是姞姓,再加上彘邑和东西的姞姓芮国,实力非常可怕,另一派则是晋侯,与姞氏有着切齿的仇恨。她非常担忧,如果彘邑伯说的是真的,晋侯有意复仇,那么对于王室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她已经没有更多的信心,即便是说服晋国又如何。现在这样说,其实更多不过是给自己打气。

    “这是自然。”向嵩道,“女史昨晚用的香是什么香,如此厉害。”

    女史道:“这就不能告知神君了,那块香,是史家的不传之秘。”

    不远处的河水流淌着,今夕的月色更加暗淡。

    向嵩叹息着说:“想不到,史家居然已经拥有还魂香。”

    宗周,戏。

    王一到戏地,就传来了尹公球被杀、郑伯生死不明的消息。他感伤良久。随即见到了虢石父,虢石父跪在王的膝前嚎啕大哭。

    王憎恨于虢国太子翰的背叛,原来想狠狠地鞭打虢石父,作为对他的惩戒,看他哭得如此伤心,便感叹一声,放下了鞭子。

    到了如今这种地步还在追随王的臣子,如何能够不算忠诚?王又如何指责于他。

    虢石父是虢国第七代国君,名鼓,他的父亲虢文公即担任卿士,王即位以来他也一直担任王的卿士,对于王室的忠诚是刻在骨子里的。

    在执政期间,他处理政务的原则就是,凡是王支持的,他就一定支持;凡是王反对的,他就竭力反对。

    所有的人都在为自己准备后路,自己为什么要单单责备虢石父。

    虢石父五十多岁,身体看起来却非常健硕,满面红光,脸上连个皱纹都没有,看上去很富态。

    这些年,他的心中充满委屈。

    王在位第二年时,宗周地震,三川断流,太史伯阳甫说宗周必亡,在后面支撑危局的,其实是自己。

    王在位第三年的时候,纳褒姒。太史伯阳甫背后宣扬“褒姒为妖”,这种奇怪的说法让国人震惊。

    不过,王在位第五年的时候,自己的确支持王废后、废太子宜臼,可是,在巨大的反对面前,王始终不敢册封伯服,直到王在位八年时,王把叔叔郑伯调到宗周处理国事,得到郑伯的支持,才敢于立伯服为太子。

    立伯服就意味着王和申侯的关系,王和太子的关系再无缓和之可能,王和申侯的战争也变得无法避免。

    虢石父认为,没有郑伯的支持,王是不敢这么做的。

    然而天下都以为郑伯是贤明的君子,以自己为卑劣的小人。

    悠悠苍天啊,这难道不过分吗?

    虢石父并无怨言,他见王十分疲倦,又似乎着急着去见褒姒和伯服,急忙说道:“骊山脚下有骊戎国,其国君为女性,与王室素来交好,臣以为,应当派遣使臣,求援于骊戎,同时派出使节,恳请卫国、鲁国速速发兵,当可以转危为安。”

    王疲倦地思索片刻,惊讶地说:“寡人也听说国骊戎国,昔年文王被帝辛囚禁,散宜生前往骊戎,求得骊戎之文马,通过费仲而献给帝辛,文王才被释放。”

    虢石父道:“正是此国,骊戎为宾国,并非宗周封建,成王年间,离戎国君曾经宾于成王,虽然其后往来不多,然而,相处一直都非常和睦。”

    王勉强打起精神说道:“此事就交付于卿。”

    戏在骊山脚下,实际上是一个不大的城邑,城中人口很少,也不像宗周那样有高大的城墙庇护。城邑周围只是修建了一圈简易的土墙。

    然而王并不感到担心,因为,他见到了褒姒。

    褒姒穿着一身常服,乌黑浓密的头发高高卷起,头上戴着金冠,身上挂着各式玉饰。王恨不得把最为美丽的饰品挂在她的身上,然而无论玉多名温润,金多么摧残,都不及褒姒矣。

    王注视着褒姒的面容,这些日子清瘦了许多,更加显得清冷了。见到自己脸庞上出现的红润,倒是有几分娇媚。她的一双灵动的眼睛,永远是那么明媚。琼鼻樱唇,修长的脖颈和雪白的肌肤,无论哪一点都是完美的。

    “大王。”褒姒急忙过来行礼,她的眼角微微可见泪花闪烁。

    王勾着她的下巴,目不转睛地看着,褒姒更加羞涩地低下头。这一瞬间,王觉得自己所有的疲倦都消失了。

    “伯服呢?”王问道,“如何不见伯服?”

    “小臣带着他出去狩猎。”褒姒扶着王坐在席上,为他倒了一杯清酒。

    “伯服喜欢狩猎?”王一饮而尽,又说道,“来年举办一次大蒐,让他尽情地去狩猎。”

    “大王。”褒姒欲言又止,她似乎鼓足了勇气,才问道,“战事……如何?”

    王心中悲痛,勉强笑道:“还算顺利。”他很想把伯阳甫叫来问问,你说的妇寺干政,解释解释,这叫妇寺干政吗?

    褒姒却哽咽起来,悲声道:“大王,你……”

    “寡人接到了姑姑的来信,说是梦见汾王,汾王说我们给他的祭祀太少。姑姑一直在责备寡人。”

    王忽然说道:“王后和太子,是否愿意前往彘邑,代替寡人祭祀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