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陶桃的春天 » 第十七章礼物

第十七章礼物

    六月里帝都城已是繁华似锦,慈溪园里更是争奇斗艳,绚烂瑰丽。

    老太君对名品什么的没啥兴趣,种的花开得繁茂就好。

    牡丹兰花樱梅这些名品都是儿孙跟亲朋送的。

    上午还没热到发闷,陶桃扶着老太君沿着花廊漫步。

    “孙媳嫁到国公府后,自觉学识见识都贫乏,孙媳不认得好料子,只觉每样都光滑如水,也不识得珠宝玉器,只觉亮晶晶就好看。”

    陶桃看着老太君一脸真诚,“我自己并不觉得,不会这些有什么丢人的,

    我爹娘耕田织布,才养活我们三兄妹,爹娘已是给了我们最好的

    如果不是嫁给七郎,我这一生在村里已是够用,

    但我既嫁给了七郎,早晚有天要跟他一起面对各色的人,

    孙媳既不想七郎被人嗤笑,也不想自己被人羞辱而不自知,

    母亲给我这机会,孙媳不知有多感激,孙媳不觉丢脸,反倒觉着沾了天大的光。”

    关老太君看她小脸发光,双眸灵动,心里暗叹,这孙媳虽然先天不足,但就这胸怀,这品格,老七是捡到宝了。

    “你既如此想,老太婆也为你高兴,你好好去学,缺什么来找老婆。”

    “宝扣,把我库里的文房四宝找出来,没想到,这些快发霉的东西,有天还有发光的时侯。”

    “那孙媳就不客气了,以后这些好东西可都便宜我了。”

    陶桃听得这话欢喜,老太君的库房,自然都是好东西,

    “真是有福之人不用跑,无福之人忙断肠。”陶桃抱着老太君喜孜孜。

    老太君看她一脸欢喜,心下喜悦,这几个孙媳里,陶氏倒颇有宗妇之气。

    老七有福气。

    吃了午饭,小小睡了一觉,陶桃起来跟宝娟一起整理明日上学用的东西。

    银珠吃完饭就去绣房里找绣娘要了一块碎布头做书袋。

    绣娘倒也大方,找了一块上次做衣的樱草绿缎子给她。

    银珠回来,咔咔咔一中午,就给她做了一个书袋。

    陶桃突发奇想,想起前世的挎包,让银珠封了一条带子拎上,时尚又华丽。

    “奶奶巧心思,这样加一条带子,使用也好看。”宝瓶盛赞。

    陶桃背在肩上笑,时尚看来在哪都流行。

    银珠又把老太君给的文房四宝装入袋中,又装了一本《三字经》跟《女论语》。

    宝瓶中午去问了二小姐关沐蓉,她们现在讲到《女论语》。

    “宝瓶,你明日让人去买些普通的纸,我初学乍练,这么好的白蚕纸,都浪费了。”

    陶桃摸了老太君给的白蚕纸,这纸纹路清晰,纸张洁白稠密,给初学者练字,太浪费了。

    “是,奶奶放心。”宝瓶看着陶桃“除了纸,笔和墨砚,奶奶要不要也准备些?”

    陶桃略一思索“都准备些,初学者能用就行。”

    “奶奶放心,明日让银珠陪奶奶去学堂,奴婢亲自去买。”宝瓶回道。

    “你办事向来稳妥。”

    陶桃觉着,大领导身边的秘书是真好用。

    “银珠,去问问金宝,看七爷以前练的字帖还在不在,找些过来。”

    银珠很快带着金宝过来,大大小小带了十几本字帖。

    “少奶奶,七爷早年练的都是颜大家的多宝帖,后来又练了王羲之的晴雪帖。奴才都带来了。”

    金宝眉清目秀,伶俐讨巧。

    陶桃让银珠赏了金宝一角碎银,打发他回去。

    正准备看看哪个字帖好看,世子妃就派秋蓝送来了一篮东西。

    “七奶奶,奴婢秋蓝给奶奶请安。”

    “世子妃听说奶奶要去学堂,特地让奴婢拿了些笔墨纸砚过来,又挑了一些字帖,少奶奶捡喜欢的挑了用。”

    秋蓝口齿伶俐,一番话说出来朗朗上口,爽利大方。

    “秋蓝是吧,银珠,看赏。”

    陶桃喜盈盈看着书篮“大嫂真是水晶琉璃人,我正愁着,她早已打点妥当,大哥娶了她,真是有福。”

    秋蓝抿嘴直乐“七奶奶,世子妃还让奴婢传话,国公府学堂的文房四宝公中都有份例,奶奶若不嫌弃,让丫头直接去领就行。”

    还有这好事。

    陶桃眼睛一亮。

    “替我多谢世子妃,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送走秋蓝,陶桃跟屋里丫头们盛赞“世子妃太厉害了,简直是个神人。”

    国公府大大小小几十口,每个主子都照顾到,这可不是一般人。

    一屋人称赞了世子妃半天,才静下来让陶桃挑字帖。

    “少奶奶,大小姐身边的丫头绿棋来了。”小丫头南珠进来回话。

    “快请进来。”陶桃看了宝瓶一眼,不会是又送东西的吧。

    绿棋还真是送东西来的,文房四宝加一刀软纹纸。

    “大小姐说,少奶奶要学,务必要认真了学,大小姐可要抽考的”

    绿书带了关少颖的话抿嘴。

    陶桃让银珠打赏了银子也乐“这么多送东西的,就五姐姐带条件,回去告诉五姐姐,我肯定好好学,还要跟她一起学画画。”

    一下午,陶桃收礼收到手软,连二奶奶三奶奶最后也送了东西过来,到最后,关夫人也让丫头送了东西过来。

    陶桃暗叹,光写完这收的纸,自己的字可能都练的差不多了。

    到了晚上,青松院竟然迎来了一个稀客,姜纤若。

    “七表嫂,你真要去学堂,要不要我陪你去?”姜纤若一脸关心。

    “行啊,正好我一人怪不好意的。”陶桃大方接话。

    啊,姜纤若张大嘴,她只是客气下而已,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跟小女娃一起上学,说出去,脸都没了。

    “开玩笑了”陶桃看她张口结舌暗乐。

    小白花,这段位可不行。

    “你们小时候就都学了,现在再跟我一起算什么。”

    “也不是啦,我每日上午都要陪姨妈说话,”姜纤若看她一眼“要不,下响我来陪表嫂写字吧。”

    一想到来了可以看见表哥,姜纤若心动不已,越发觉得这提议好。

    “不用了,我才学三字经,要你陪我,大才小用,再说,我下响事太多,还不定有时间练字不。”

    陶桃立刻拒绝,明知是条狼,还是不要往院里领了,她可不想将来被捅刀。

    “那我给表嫂做了个笔袋,表嫂凑合着用吧。”姜纤若见陶桃拒绝没法子,只得掏出自已做的笔袋。

    笔袋颜色碧绿,针脚细密,陶桃毫不客气收下。

    坐了半响,姜纤若才留恋不已告辞。

    走出青松院,姜纤若主仆都沉默了。

    “小姐,青松院变了好多。”贴身丫头芳苑扶着她小声。

    是变了好多。

    姜纤若沉思。

    从前的青松院奢侈冷清,表哥早早晚晚不着家,青松院就是一帮丫头们管着。

    现在,表哥娶了亲,屋子里色彩斑斓,小村姑喜欢大红大绿,屋子里色调明亮,热闹软绵。

    她盼了好多年,表哥就是不肯娶她。

    为什么就娶了这么个啥也不会的村姑呢?

    现在都嫁过来了,才要去学堂念三字经,丢都丢死人了,偏偏她还大张旗鼓去。

    表哥知道了,都不生气吗?

    自己哪点不如那村姑呢?

    姜纤若看着自己的婢女红了眼,“芳苑,我就那么不如那村姑吗?”

    芳苑四下看了一圈,紧紧扶住她胳膊劝“姑娘,咱回了清影阁再说。”

    把姜纤若扶到床边坐好,另一个大丫头芳华端了一杯茶递到她手里。

    好半响,姜纤若才返过劲来。她心里发愁,自已也不小了,跟表哥的事不成,可怎么办呢?

    总不能再回父亲身边去。

    可那又有什么好日子呢?

    母亲刚去不久,父亲就新娶了继母,继母不好不坏,只要她不去父亲跟前,她就不折磨她。

    只要她跟父亲多说一会话,她就能让她在她房里顶书七八天。

    还说是教她规矩。

    后来,她被姨妈接了来。

    国公府豪靡奢华,姨父表哥表嫂对她也好,她跟老鼠掉进米缸一样幸福。

    后来,表姐嫁进来做了三表嫂,她才知道,原来,她也可以不离开这座豪门大院。

    她比表姐漂亮,又比表姐有才,凭什么她不能嫁进来享这波天富贵。

    她拼命讨好姨妈,讨好七表哥,做诗,画画,弹琴,不眠不休,想留在这富贵锦园里。

    可七表哥就是不肯娶她。

    她熬啊熬,以为表哥早早晚晚能看见她的好。

    谁承想,他被那小村姑勾搭上

    她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她跟表哥说,只要他娶了她,她就帮他帮小村姑纳回来做贵妾。

    可表哥直接让她滚。

    然后,表哥就去了三门寺不回来,姨妈最终还是让那小村姑进了门。

    那小村姑现在过的日子,该是她的才对。

    姜纤若心里勾起万丈怒火,却不知到底要怎么烧。

    芳苑看自家小姐难过,心里也苦。

    她看着小姐一路走来不容易,可表少爷不喜欢,她们也没法子。

    “小姐,要不咱让姨太太给你挑个好人家,嫁了吧。”

    芳苑不想自家小姐一直自苦,嫁出去有国公府做靠山,以小姐的人品,什么日子过不好呢?

    “这话以后不要再说,你看看表姐,粗俗不堪,还不过得比我好一百倍,再说,还有比国公府还好的人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