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进攻萨尔浒 » 第七十七章:卫所那些事

第七十七章:卫所那些事

    曹忠清很明显是高看了这些奴才在主子心里面的地位,这些主子听到射到这些奴才后,不仅不打算停手,还越来越兴奋了。

    杀伤明朝火铳手的好机会就在眼前,怎么可能为了几个奴才就放弃。

    杀死了明朝士兵拿奖金,杀死了自己人节口粮,两全其美,真是赢麻了!

    对于这些奴才建议的回应是一波更密集的箭雨。

    烟雾散去,幸存的包衣奴才们还来不及躲闪,一桶桶桐油便从城墙上浇筑下来,那些包衣根本没地方可以躲,身上被浇满了桐油。

    一名火铳手看准时候,从一旁的壮丁手上接过火把,便往城下丢去,顿时原先充满战意的包衣奴才们身上燃起了熊熊大火,四处乱窜,就连头上那个金钱辫也燃起来了。

    费扬武和那名巴牙刺互相看了看,二人的脸色铁青,他俩这是明白了,自己是碰上了硬茬子了,想当初努尔哈赤亲帅大军攻打清河,明军也没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一些已经被吓破胆了的包衣哈达,连忙掉头冲向后面,面对他们的是督战的真夷甲兵,这些包衣随即被这些主子们重刀长枪杀死了。

    这些包衣里面有不少是明军之前的士兵,说不定那些人还是卫所兵,他们在顺丰局打的还行,逆风局就算了。

    不过早先的明军倒也不是这样,在明朝刚建国的那段时间,无论是边军还是南军又或者是卫所士兵的战斗力都是不错的。

    这一切就不得不谈谈朱元璋开创初期的军户制度了,虽然大部分明朝老百姓对这个东西极为厌恶。

    明初,朱元璋强行下令每家每户都要出至少一个儿子在朝廷的安排下去边远地区,无论是地主还是农民。

    这些人会被朝廷安排专门从事哪一项职业,最倒霉催的就是当上了军户。

    远离家乡,驻守在边远地区,想想就难受。

    或许有人想到想要逆天改命,就比如读个书考个功名,然后孩子就可以去做官了!

    对不起,朱元璋充分考虑到了这些问题,于是他要求这些士兵的子弟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丘八就是丘八,还想当老爷?

    不过这时在卫所当兵至少一日三餐是吃得饱饭,也算是待遇还算可以,而且为了家人考虑,这些人大部分作战都十分卖力。

    毕竟要是作战不卖力,自己战死了,自己的弟弟就要来顶替自己了。

    不过这也不是没有坏处,就比如有处于逆风局的时候,这些卫所士兵考虑到自己的家人,往往会主动脱离队伍,然后战斗结束后再主动归队。

    这些行为看起来很匪夷所思,但是却十分符合法律。

    在朱元璋的法律体系里,逃兵是要处重罪的,但是主动归队是可以从轻发落的。

    所以就让士兵钻了空子,不过从总体上而言,此时的明军战斗力还可以。

    建文帝时期,军户标准就下降了,因为朱棣造反,那些原本可以一日吃三餐的军户只能吃一餐了,而且一餐还只有以前一半的量。

    不过此时军户还是有国家兜底的。

    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时候,军户的日子就开始渐渐好了起来。

    作为一个经常带兵打仗的藩王,朱棣是懂得这些士兵的疾苦的,因此他允许这些人参与科举,有不少丘八子弟都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

    不过读书到底是一件费钱的事情,普通士兵怎么想办法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呢?

    答曰:努力砍人,身居高位,大不了还可以给自己的儿子弄个底层领导当当,如果自己给力,孩子不算特别争气,通过了武举,儿子就可以混个中高级军官当当。

    马林就算是自己太争气,他爹很争气的典型,既是文人,也是军队的头头。

    明军的战斗力开始有明显下降是从堡宗开始的。

    堡宗上台后,那些军户大部分也有了自己的势力,这些人安居乐业,很快就发现一个事情。

    军户的编制不够用了!没错,朝廷养不起了。

    原先一千个编制,就只有一千个人,但随着发展,这些人的孩子按照道理也是要当兵的,但是朝廷养不起了。

    于是堡宗也是逐渐放宽了对于这些军户的管制,让他们自己去找一些事情做。

    明面上看起来,军户和朝廷是双赢,但是实际上最后都输的很彻底。

    军户是可以去外面找事做了,但是朝廷也彻底放手不管了,日常训练就不要说了,能把军容整理好就算是奇迹了。

    那些军队的头头为了生活,就只能开始喝兵血。

    卫所的士兵想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出去赚钱,然后给自己的长官孝敬,确保自己能混得下去。

    要想生活过得去,压榨军户不能少。

    于是乎这些卫所的战斗力越来越弱,后面基本上就不能打了,顶多填坑挖洞。

    然后堡宗的神操作,几乎把整个武官集团给葬送了,这些军户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了。

    那些武官看不到仕途的光明前途,就只能把心思放在压榨军户上面,于是乎卫所兵的战斗力是一日不如一日啊。

    像什么让军户种田,勒索别人钱财,不然就让你家别的孩子也编入军户之类的由头,让这些军头赚了不少钱。

    所以指望这样的部队乖乖的给你打仗是不太可能的,他们不造反就是好事了。

    其实如果他们造反可能会发现,比起东边的少数民族,京师的禁卫军可能更好打一些。

    越到后面,卫所就不行了,只能依靠南方的强军和北方的边军了,这些军队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私人属性,就比如戚继光所率领的戚家军就有点私人军队的意思。

    这些事情李克泰是相当清楚的,作为曾经军户的儿子,他对于这些事情相当的了解,好在自己是从大头兵的深坑里面摆脱出来了,不然的话自己也是被剥削的主。

    望着眼前的场景,李克泰大概是明白,自己作为武官的生涯大概是要走到了,自己可不想像丁碧那样给别人当奴才,还是战死沙场好。

    爷就在靖安堡和建奴死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