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华娱少年游 » 第四章三年

第四章三年

    大年初三,李义父母来到了姥姥姥爷家,和父母团聚了一个多星期,然后就在姥爷的陪同下,带着一堆的吃食回了道观,去见了自己的师傅。

    回到道观的第二天李义又开始了自己诵经,打坐的小道士生活。

    新的一年李义每天起床,除了诵经、打坐,药浴、针灸之后,还要跟着师傅去认知许多的药理,背诵许多的道经和古方。

    这方面李义可以说是非常的主动,毕竟李义还想着长大之后可以为父母还有亲人多调理一下身体。

    好在李义本来记忆力就特别好,尤其重生之后,虽然每天都很嗜睡,但是可能是精神更加强大了,记忆力越发的可怕,所以记起绕口的道经还有药方,可以说是一天中最轻松不过的事了。

    老道士也没有食言,在立春的那一天,开始教授起李义拳法,李义当时高兴的像是一个二狗子一样。

    结果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老道士骗小孩一样摆了一个拳架,然后让李义每天摆出拳架坚持一小时,等那时候李义可以坚持三个小时了,他再教李义后面的。

    李义那叫一个无语,什么拳架!糊弄谁那?不就是马步吗?这谁不会?李义感觉自己被套路了!但是李义没有证据。

    刚开始一个月,李义觉得自己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再怎么说也就是一个四岁大的孩子,扎马步对于李义来说确实有点困难。

    相对于上一年李义的日子开始变得不再好过起来,不过好不容易有机会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你让李义放弃那铁定是不可能的。

    有着成人思想的李义知道,马步虽然看着不起眼,但确实是为了以后打好基础,再说了也算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对于自己增强体魄还是有用的。

    所以李义不仅每天咬牙坚持完成师傅布置的功课,甚至自己还增加其他的训教,比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慢跑什么的。

    三个月之后对于扎马步,李义已经基本能够坚持下来了,还没等李义过几天好日子,老道士又开始教授了李义一种桩位,时间也增加了起来,一天两小时,还需要再站桩的时候背诵经书。

    李义又开始了痛并快乐的日常。

    又三个月后老道士检验过之后又教了一种桩身,李义每天光站马步的时间来到了恐怖的三个小时,好在三种桩身不需要一次性站完,还有休息的时间。

    这一年的时间,李义可以说和三种桩身杠上了,不是睡觉就是在站桩,一刻也不停。

    经过一年的小道士生涯,李义的打坐诵经可以说已经有点炉火纯青的味道了,各种桩位,看上去也是已经有模有样了,就连整个人一眼看上去就有种缩小版的道士模样,最让李义感到开心的是,他现在基本上已经能把嗜睡的时间控制到12个小时左右了。

    年底,老道士又再次把李义送到村口,拒绝了李义邀请一起过年的打算,然后转身离开了。

    李义回到家把自己睡眠控制在12小时的事告诉了家里人后,姥姥姥爷那叫一个高兴。

    相对于去年过年时李义的迷迷糊糊,今年的李义可以说是分外的精神,不过这次师傅送自己回家过年时,已经答应自己回去后,就教自己各种拳架,所以相对于过年李义更加期盼着时间可以快点过去,好让他回去之后学习真本事。

    过完年回了道观之后,李义又开始了自己道士的生活,打坐、诵经、站桩药浴,做一个幸福的小道士。

    老道士也不食言,开始教导起李义各种的拳架。

    对于老道士终于上干货了,李义总算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

    不过对于李义询问拳架属于那种拳,老道士也不多说什么,只是让李义记住拳架多练习就行。

    除了每天给自己教授拳架,给李义喂拳之外,老道士也不知道从哪里摸出了一本残破的书籍,一看就有些年头了。

    快两个年头了,对于道观的一切,李义可以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里里外外都被李义翻了个底朝天,也不知道老道士是从哪里摸出来的残破古籍。

    老道士让李义每天诵经之后多看看,对他有好处,刚开始李义还觉得自己有点被小看了感觉,就薄薄的残本,李义表示自己分分钟拿下它。

    结果李义被打了脸,翻开后李义发现,那古籍里没有一个字,全是绘画而成的一个个盘膝而坐的人物画像。

    问老道士,老道士也不说只是让李义自己领会,李义也摸不着头脑,但是师傅既然让他看,李义每天诵经之后都会认认真真的看上一遍。

    李义跟着老道士在道观生活的第三个年头,李义更加忙碌了起来,除了每天大早上起床和老道士一起扎马步,站桩,打拳一起打坐诵经做功课,看古籍之外等等功课外,还要跟着老道士去漫山遍野的寻找草药。

    虽然老道士说是为了实践李义学过的药理知识,其实李义知道,各种药浴的药材,也需要新的草药来补充消耗了,在道观里呆了两年多,厢房中满满的药材已经开始变得稀少了起来。

    穷文富武一说,自古就有,可不是说说而已的,李义不知道自己药浴所消耗的药材到底值多少钱,不过想来应该不少。

    自从跟着老道士开始学药理,辨药材,李义已经听过不止一种上辈子听过的药材,要知道那些李义上辈子耳熟的药材每一种都可以说得上珍贵。

    而且随着学习药理的深入,李义还发现有的药材药龄虽然没有那样夸张,但是好多都是有着年份的东西。

    为了寻找到需要的药材,两人一天不知道要翻越多少大山,好在一个是老道士有经验,知道哪里会长有需要的草药,一个就是李义经过两年左右的药浴,还有站桩,身体素质不是一般的强,这才能撑的住每天的奔波。

    两人找到的药材虽然不少,但是想要让厢房中的药材储备恢复成以前的样子,那根本不可能。

    听老道士说那是他好几年的成果,也是为了让自己徒弟可以能强身健体,学武的时候不至于伤到自己。

    结果没想到收了李义这么一个徒弟,用药材就和流水一样。

    好在李义从年头开始已经不需要每天泡药浴了,一个星期泡一次药浴就行了,要是还像以前那种泡法,李义觉得自己和师傅两人不久之后就该去拿碗乞讨了。

    李义家里不是没有想过给老道士钱财,不过一个是这年头大环境就这样,所以就算是李义父母都是职工却也没有多少工资,再加上在治疗李义癫痫时欠下不少的外债,所以根本就拿不出来多少。

    再一个就是现在的拜师不像后世的拜师,可以说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那种,徒弟是可以传承师傅衣钵的,所以老道士根本就没打算要什么钱财,就连拜师礼也不过是走了个过场。

    回家过完年之后,姥爷李卫国送李义回道观的时候,两位老人别扭的叙完旧,姥爷提到了关于李义上学的问题。

    李义才发现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六岁了,是到了上学的年级了。

    李义今年九月份就要离开道观去上学了,听到这个消息李义有种淡淡的愁绪。

    道观这里没有后世的手机也没有任何的娱乐,就连电也没有,但却是李义这么多年来,过的最舒心的日子。

    这里有着李义的汗水,也有着老道士填鸭式的各种道经,还有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在这里李义在师傅的教导下把所有的道经可以说是背的滚瓜烂熟,在这里李义咬牙学会了站桩,在这里李义学会了各种拳架,可以说这里就是李义这辈子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之一。

    结果还是不免分别,李义不能说不去学校,毕竟再怎样都是有着成年人的思想,但是你让李义就这样离开李义却也舍不得。

    因为上学的事件,也给这几年逐渐修身养性的李义敲了一个警钟,重活一世,自己可是说了要让亲人过上好日子的,怎么能像现在一样躺平那?

    虽然是出家之人,但是他这个出家之人可是有着不小的执念。

    以前是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现在小命是保住了,所以也该想想其他的事了。

    要是李义没有记错,家里父母虽然现在是双职工,没有了自己这个生病大户,日子过得还算可以,但是再过几年之后,就是破产大潮。

    李义还记的在县城母亲上班的棉纺厂不久之后就会破产,随后几年父亲上班的五二厂也会破产转型。

    李义清楚的记得父母后来双双成了下岗职工,然后在就业问题上奔波了好久。

    当时虽然李义年纪比较小,父母两人也顾忌着自己,但整天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可以说家里的欢乐氛围一去不复返了。

    想起上一辈子,奔波的了一生的父母,到自己长大工作,还再为自己攒钱还房贷,迟迟不肯退休,后来终于退休了又找了其他的兼职工作,只为了让李义过的好一点。

    上辈子李义其实很不想接受父母的馈赠,但是没有办法,他自己拿到手的微薄工资不足以让他在繁华的城市里活下去。

    想起上一辈子的事,李义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心里充满了负罪感。

    搞钱,必须搞钱,俗话说的好,“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对于后世回来的李义这就是最朴实无华的想法。

    好在1996年所有的一切都还来得及,就像李义刚重生时一样,他还有时间,还有选择。

    晚上的时间被李义硬生生挪了出来,开始规划起了将来。

    得益于李义超高的记忆力,又或许是老天爷的恩赐,对于上一世的不少东西李义记得格外的清晰,李义仗着脑子里优先于这个时代的信息做了无数的规划,又一一对比排除。

    毕竟李义当时也就是上网浏览一下,没有太过于在意,所知道的东西大多都是一知半解,只记得一个脉络,连准确性都有待考证。

    上辈子李义没有啥大的本事,也没啥大的能耐,现在虽然老天开眼让自己重生回来了。

    但是没有金手指,没有启动资金,没有强大的背景,可以说是妥妥的三无成员,让家住农村的李义很是无奈。

    最最重要的是他才六岁,兜更是比脸干净,别看他每天跟着师傅在大山里撒欢,俨然是大山里的王者,要是出了大山,没有父母的帮衬,就他这个岁数,那叫一个寸步难行,甚至他现在可能大概连个村口都出不去,李义感觉他做的一切规划,都有种空中楼阁的感觉。

    坐在道观屋顶,望着满天的繁星,李义就想问重生归来,家在农村!父母职工!年少缺金!怎么搞钱?在线等挺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