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忆梦长安 » 忆梦长安;长安后记第一章;五代十国

忆梦长安;长安后记第一章;五代十国

    【本文参考大量史记记载及影视作品叙述,并加以个人情感色彩。若内容阐述与其他文献作品有近似雷同,纯属巧合。如有误导读者观点的段落及表述不清的章节,请参照历史史记正确解析。】

    自唐朝之后,长安不再是哪个王朝的都城,但是,长安的影响,地位,经济,贡献不亚于其他京都,甚至与其比肩。

    本文主要述写关于长安的兴衰史,那么接下来将继续讲述长安后续的历史发展。

    在随后的讲述中,本人将对各朝代进行大框架式的讲解,对不重要的内容将一笔带过,对于时间节点不再备注“公元”,对人物名称不再特别的标注,对古地名也不再转换现地名。

    五代十国

    这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感极低的时期,我们都知道唐宋元明清,可很少有人知道唐和宋之间还夹杂着一段五十三年的五代十国。

    这段历史的黑暗及混乱程度丝毫不亚于五胡乱华和南北朝时期,在五代短短的五十三年时间里历经了十四位皇帝,皇权频繁更迭,老百姓还没记住上一个君王是谁,新皇帝又登基,别说千年后的现代人,就是当时的人也不一定能滤清五代十国的传承关系。

    加之五代十国这段历史过于黑暗,血腥,就连教科书对这段历史也是避而不谈,人伦纲常被无休止的战争摧毁殆尽,臣子推倒皇帝,儿子弑父篡位,兄弟手足相残等等惨剧轮番上演。

    什么是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之间的大分裂时期。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和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分别指的是?

    五代;

    一,后梁(907~923)由朱全忠(朱温)建立,共16年。

    二,后唐(923~936)由李存勖建立,共14年。

    三,后晋(936~946)由石敬瑭建立,共11年。

    四,后汉(947~950)由刘知远建立,共4年。

    五,后周(951~960)由郭威建立,共10年。

    五代中其国号被后世史学家加上了(后)字,这是因为他们取的国号与前朝有重叠,这样以便区分开来。

    十国;

    一,南吴(杨吴,吴国)902~937年。

    二,南唐(唐,唐国)937~975年。

    三,吴越(吴越国)907~978年。

    四,南楚(楚,马楚)907~951年。

    五,前蜀(大蜀,蜀国)907~925年。

    六,后蜀(孟蜀)934~966年。

    七,南汉(汉,汉国)917~971年。

    八,荆南(南平,北楚)907~963年。

    九,闽国(闽)909~945年。

    十,北汉(东汉)954~979年。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代;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这是黄巢留下的诗句,也正是在他的叛乱下,于907年,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立国289年。

    878年,黄巢起义爆发,朱温受黄巢重用,但却在黄巢危急之时背叛了黄巢,率军投降唐朝。唐僖宗闻之大喜,赐名;朱全忠,授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的实力由此逐渐壮大起来。

    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又趁唐朝统治集团内部混乱之际,带兵进入长安逼迫昭宣帝退位。于907年,自己称帝,建立梁国,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由此开启。

    此事的长安被更名为;太安府,设置佑国军,不久又改称;永平军。

    朱温称帝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恢复生产,革除前朝积弊,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然而,另一面朱温却残暴成性,荒淫无度,使得君臣异心,众叛亲离,仅仅过了五年,就因继立问题,被亲儿子朱友珪杀死,并夺取皇位。朱温在位六年,享年六十一岁。

    朱友珪与其父无异,更是荒淫无度,又被其弟推翻,后梁经此内乱,日趋没落,于923年被宿敌唐庄宗李存勖所灭。

    后梁是五代中的第一个朝代,疆域也是五代中最小的一个,立国十六年,传三帝。

    后梁也被后世持以唾弃的态度,朱温弑君,朱友珪弑父,朱友贞弑兄,人伦纲常被他们糟践的荡然无存。

    907年,朱温废唐建梁后,晋王李克用视梁朝为伪朝,仍奉唐朝为正统。908年李克用在与朱温作战中不幸病逝,其子李存勖即晋王位。

    李存勖即位后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多次击败来犯的后梁,稳定了政局。接而,攻克幽州,将河北之地收入囊中,又大破契丹稳定后方。

    923年李存勖建国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是为;唐庄宗。同年,在李存勖的精心准备下,终于灭掉后梁。

    后唐以李唐王朝的继承者自居,长安城为其陪都,改称;西京,属于京兆府,府管辖,为府治。

    然而,称帝后的李存勖判若两人,沉迷戏曲,宠信伶人,荒废政事,以至于君臣离心,众叛亲离。

    926年李存勖在一场兵变中被乱箭射杀,时年四十二岁。随后,其兄李嗣源即位。

    李嗣源在位间,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出现了短暂的中兴局面。然而,晚年的李嗣源疑心过重,引起父子猜忌,于933年,其子李从荣拥兵谋反,李嗣源去世,在位七年,终年六十七岁。

    此后,后唐陷入内乱,被后晋建立者石敬瑭起兵谋反,后唐随即灭亡。后唐是五代中第二个朝代,疆域在五代中最大,传四帝,立国十四年。

    后唐李存勖前半生英明神武,后半生昏庸误国,原本可以一统天下,最终留下一声叹息。

    后晋的开创者石敬瑭原为后唐李嗣源的部将,凭借卓越的军功一路升迁。933年,后唐李嗣源去世,后唐陷入内乱,石敬瑭于936年起兵造反。

    然而,由于自身实力不济,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并向其允诺割让燕云十六州,每年进贡大批财物,又以儿国自称。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的屏障,是抵御北方民族南下的重要地区,这更是当时契丹人梦寐以求的战略要地。用我们现在的目光看待石敬瑭,那就是标准的卖国贼。

    当时的契丹族辽国辽太祖耶律德光欣然接受,同年,在耶律德光的扶持下石敬瑭于太原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是为‘’晋高祖。此时的长安又被废除西京之名,更名为(晋昌军)。

    称帝后的石敬瑭兑现了对契丹的允诺,随后石敬瑭在契丹的帮助下攻陷后唐都城洛阳,后唐随即灭亡。

    石敬瑭即位后,奢侈无度,朝廷腐败,致使民心尽失,他既不敢得罪契丹,有对手握重兵不听调遣的将领无可奈何。

    942年,当了七年儿皇帝的石敬瑭去世,享年五十一岁。随后,其侄石重贵即位,是为;晋出帝。

    石重贵即位后不肯向契丹称臣,经过多次与契丹战争,最终于947年被契丹族辽兵攻克后晋都城开封,石重贵被俘,后晋就此灭亡。

    后晋是五代中第三个朝代,传二帝,立国十二年。晋高祖石敬瑭当儿皇帝的荒唐行为被后世所唾弃,而且丢失的燕云十六州影响极为深远,直到四百年后明朝北伐才得以收回。

    后晋灭亡后,契丹占领中原大肆烧杀抢掠,进而引起民众激烈反抗,于是契丹不得以北撤。

    契丹北撤后,中原地区出现了权利真空,原为石敬瑭的亲信,身为河东节度使的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而我们的长安城再一次被更名为(永兴军)。

    刘知远即位后,此时各地割据势力群起,朝廷却难以掌控,而且朝政腐败,百姓困苦,民不聊生,统治残暴。

    948年,当了仅仅一年皇帝的刘知远病逝,终年五十四岁,其子刘承祐即位,是为;汉隐帝。

    由于刘承祐年幼,朝政被勋旧大臣所把持,为夺取皇权,刘承祐于950年诛杀一匹权贵大臣,又派使者到魏州诛杀大将郭威,于是郭威起兵反叛,率军击败后汉军,刘承祐在逃跑途中被杀,时年二十二岁。后汉就此灭亡。

    后汉政权从建立到灭亡仅仅三年,共传两帝,也是五代十国里最短命的政权。

    951年,郭威称帝,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是为;周太祖。后周继续沿用长安被称为永兴军的这个称谓。

    郭威在位期间治国有方,革除前朝积弊,崇尚节俭,勤政爱民,经过不懈努力后周面貌焕然一新,国力蒸蒸日上。

    954年,郭威病逝,在位三年,终年51岁。其养子柴荣即位,是为周世宗。

    柴荣即位后,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对政治,经济,军事进行一系列改革,使得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国力强盛。对外南征北战,大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等州,又三征南唐,尽得淮南十四州。

    959年,柴荣北征辽国,一路势如破竹,就在进军幽州之际,柴荣突发疾病,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位六年。

    柴荣死后,其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次年,手握重兵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后周随即灭亡,五代也就此结束。

    后周是五代中最后一个朝代,立国十年,传三帝。是继后唐之后又一个有机会结束分裂的政权。然而,英主柴荣的早逝,留下孤儿寡母让赵匡胤有机可乘。

    十国;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其实就是地方性的政权,他们跟五代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控制的是非中原地区,虽然是独立政权,但是实力没有五代强,经常向五代称臣纳贡。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结束了五代时期,刚建立的宋朝其实也是一个中原地方性政权,直到十九年后灭掉了十国当中的最后一国北汉,宋朝才算真正统一除了燕云十六州以外的天下,而这时宋朝的皇帝已经是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赵匡义。后更名;赵光义。

    十国当中有九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北方的割据政权就是最后被北宋灭掉的北汉政权,而南方的九个割据政权当中,首先是两个割据江南江西的南吴,和取代南吴的南唐,割据江浙沪的吴越,割据湖南地区的南楚,割据四川的前蜀及后蜀,割据湖北的南平,割据福建的闽国,割据广东广西及海南的南汉。

    无论是五代还是十国,其实都是地方军阀蕃镇做大的结果,只是五代是军阀蕃镇取代中央政权的结果,十国是军阀蕃镇割据自立的结果。

    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十国的割据势力,形成了与契丹(辽国)的对峙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