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忆梦长安 » 能长安下;长安兴衰史第二十四章;大明宫

能长安下;长安兴衰史第二十四章;大明宫

    西安,一个充满了传奇和荣耀的城市。公元前11世纪,周王朝第一次在这里建都,在随后的时间里,数以百计的帝王以西安为都城,统治中国长达一千多年。

    历史给这个城市留下了无与伦比的文化遗产。在今天西安市的北部,有一个大型的文化遗址,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经耸立过一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

    它的面积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宫,四个紫禁城,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十五个白金汉宫,这就是大唐帝国的皇宫(大明宫)。

    这里不仅蕴藏着一个帝国湮没已久的秘密,也铭刻着整整一个时代的记忆。

    公元626年,大唐立国刚刚八年,在都城长安的玄武门,一场政变即将爆发。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的帝位,大唐皇室家族开始互相残杀。

    震惊帝国的政变持续了仅仅几个小时,在六月四日的这个黎明,大唐皇帝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取得了帝国的最高权力。

    玄武门之变,极大的影响了大唐帝国的历史,它不仅造就了一位名垂千古的帝王,也为一座旷世宫殿的诞生,埋下了种子。

    玄武门政变之后,开国皇帝李渊被迫退位,儿子李世民登上帝位,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

    公元630年,北方的游牧民族全部归顺,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在中国历史上,一个帝王被周边的游牧民族如此尊崇,非常罕见。在李世民的苦心经营下,大唐开始走向兴盛之路。

    帝国在蒸蒸日上,但这无法弥补父子之间感情的裂痕。退位之后的李渊成为太上皇,从此不问政事。

    史书记载;晚年的太上皇郁郁寡欢,整日沉迷于琵琶弹奏当中。李世民曾经为建立大唐,而浴血奋战,帝国又在他的统治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退位的父亲使唐太宗的内心一直难以安宁。这是一个渴望完美的帝王,他不仅要建立一世功业,而且希望自己拥有一个孝子的名声。

    公元632年的夏天,当李世民出长安城避暑的时候,父亲却不愿意同行。大唐代隋而立,仍旧以隋帝国建造的太极宫为皇宫,但是,太极宫并不适合居住。

    太极宫位于长安城北部的中央位置,(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北部中央位置的一部分)。然而,隋帝国时期,过于理想化的设计,忽略了地形的缺陷。太极宫正处于长安城地势最低的一块洼地上。长安的夏天经常下雨,温度又很高,太极宫因此潮湿而燥热。由于多年征战,李世民一身伤痛,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他都要出长安城避暑。

    玄武门之变,一直是李渊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苦,因为争夺权力,儿子们相互残杀,父子之间也形同陌路。这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不愿意目睹父子反目为仇的是非之地。当李世民邀请父亲前往九成宫避暑的时候,李渊拒绝了。

    就在这时候,有官员建议唐太宗在长安城为太上皇营建一所避暑行宫,以此昭告天下,皇帝一刻也没有忘记对父亲尽孝,帝国日新月异,国库也逐渐丰盈。

    公元635年的春天,大批工匠汇集于长安城的东北方向,开始大兴土木,新宫殿称为;永安宫,后更名为;大明宫。

    李世民真心希望大明宫可以成全自己的一片孝心,然而,工程开始不久,李渊就离开了人世,大明宫的营建也戛然而止。

    公元649年,五十三岁的太宗皇帝病入膏肓,身边服侍的是他选定的继承人,太子李治。李治在端汤送药的时候,看见了风姿绰越的武媚娘,涉世未深的太子被深深的打动。

    公元662年,大唐立国四十五年之后,帝国又开始大兴土木,营建大明宫,规模浩大的皇家工程,仅仅持续了一年多时间便平地拔起。

    公元664年正月初一,这是大唐的新皇宫大明宫,落成后的第一个元日,元日的大朝会,是帝国最为隆重的庆典,对于帝国的官员来说,元日这天能够进入丹凤门,意味着无上的荣耀。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南门,也是大明宫的正门,在丹凤门的里边,就是大唐的最高统治者居住的地方,也是帝国的权力中心。

    大朝会的时间终于到了,大唐的皇帝和皇后步入含元殿,这是帝国一年中最神圣的时刻。一代明主唐太宗离世之后,太子李治继承帝位,这就是大唐的第三位皇帝唐高宗。大明宫落成的时候,他已统治大唐十五年。

    帝国在蒸蒸日上,高宗唯一的担忧,就是每况愈下的身体。由于身体孱弱,帝国事务逐渐转移到了高宗的皇后武媚娘手中。唐高宗并不知道,这只是自己心爱的女人,书写历史的开始。

    根据史书记载,晚年的唐高宗被病痛折磨,国事几乎都托付给了武皇后,正是在大明宫中的紫宸殿,这个日后威震天下的女人,开始执掌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公元690年,在大唐的东都洛阳,这个女人终于登上了帝位。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利,为了这个似乎只有男人才享有的称号,她奋斗了一生。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独一无二的,从秦始皇开始,到大清帝国灭亡,武则天是其中唯一的女皇。

    公元701年,武则天终于返回长安,这一年,她已经七十八岁了。对于晚年的武则天而言,最割舍不下的就是长安城中的皇宫,大明宫。

    三十多年前,她不仅参与修建了大明宫,而且在大明宫还是垂帘听政。正是在大明宫,武则天一步步走向了权力的顶峰。在离开多年之后,武则天又回到了大明宫。

    在中国历史上,大明宫是规模最庞大的宫殿群,它占地五千余亩,面积相当于五百个足球场大小,主要宫殿沿中轴线分布,对称严整,等级森严。

    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在一条中轴线上,是大明宫中的三大殿,三大殿是上朝和处理国事的地方,三大殿以北,是皇家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大唐最富丽堂皇的地方。

    在皇家生活区,波光粼粼的人工湖就是;太液池。太液池中间有三座岛屿,象征着东海上的三座仙山。最大的蓬莱岛上,有一座秀丽的亭阁,名为;太液亭,广阔的水面像展开的绸缎,不时有天鹅穿行其间,野鸭嬉戏出没。

    武则天之后,继位的唐中宗李显优柔寡断,大权逐渐落到皇后手中,朝纲一时非常混乱,在帝国最需要的时候,李隆基站了出来。图谋不轨的韦皇后被杀,大唐的秩序重新恢复。

    公元712年,李隆基继承了帝位,称为;唐玄宗。此时的大唐立国将近一百年。在唐玄宗的统治下,大唐即将进入辉煌的顶峰。

    大唐处于辉煌的顶峰,而帝国的统治者唐玄宗,也找到了自己挚爱的女人——杨玉环。

    杨玉环十六岁时,嫁给了唐玄宗的一个儿子。公元740年,五十六岁的唐玄宗,第一次看见了二十二岁的杨玉环。这个风姿绰约的女人像天赐的尤物,飘然降临在唐玄宗面前。唐玄宗就这样坠入情网。

    作为大唐的皇宫大明宫,诞生已将近八十年,经过不断的修缮,这座巨大的皇宫日益繁华。在唐代诗人们的描述中,大明宫既气魄宏大,又不失自然祥和。同时,见证并接受着万国来朝的膜拜。

    在大明宫的北部,分布着大量的离宫别殿,这一带是皇家休闲和娱乐的地方,亭台楼阁,流水潺潺,静雅而充满了情趣。含凉殿位于太液池南岸,以凉爽而闻名。含凉殿的四周装有水利转动的风扇,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含凉殿也凉爽之极。

    杨玉环虽然是自己的儿媳妇,但对于唐玄宗而言,这并不是大问题。女皇武则天嫁给唐高宗之前,就曾经是唐高宗的父亲唐太宗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大唐在婚姻制度方面的宽容非常罕见。

    公元745年,唐玄宗正式册封杨玉环为贵妃,由于帝国没有皇后,杨玉环成为大唐最尊贵的女人,而唐玄宗也旋即陷入了杨玉环的温柔乡中不能自拔。

    唐玄宗与杨玉环整日寻欢作乐,荒废朝政,大唐帝国渐渐由盛而衰,直至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玄宗这才大梦初醒,但一切都无法从头来过。

    公元755年十一月,镇守大唐北疆的节度使(安禄山)造反,十五万大军从幽州南下,直逼长安。

    公元756年六月十日,潼关陷落,潼关是长安的屏障,潼关陷落之后,长安城变得岌岌可危。

    大敌当前,唐玄宗没有思考如何抵抗,竟然准备逃亡。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帝王,竟然悄悄的离开了大明宫。

    皇帝逃走的消息飞快的传遍了长安的大街小巷,这座繁华的都市立即陷入了巨大的混乱当中。王公贵族和平民白姓四处逃命,流氓土匪则开始抢劫,大明宫中的国家府库被纵火焚烧,有胆大包天的人,甚至骑着毛驴在大明宫穿行。

    唐玄宗逃至马嵬驿时,(今陕西兴平县马嵬驿景区),皇家卫队在这里发动了兵变,愤怒的士兵们杀死了杨玉环的族兄,也就是专权误国的杨国忠,并且牵连到了杨玉环,最终杨玉环在马嵬驿的一棵梨树下自缢而亡。曾经威名显赫的唐玄宗,再也无法拯救自己心爱的女人。

    唐玄宗逃离长安城仅仅四天,安禄山的叛军就抵达了长安城下,皇帝出逃,长安根本不设防,叛军长驱直入,占领了帝国的都城。

    宫殿被毁,皇家的财富被抢劫一空,许多没有来得及出逃的皇室成员,被残忍的杀死,大明宫一片狼藉,血雨腥风笼罩了长安城。

    长安城一片凋零,大明宫无限凄凉。安史之乱不仅摧毁了繁华的大唐,而且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分水岭,一个空前的盛世结束了,曾经的繁华再也不会复返。

    离开长安之后,唐玄宗逃亡到了蜀郡,(今四川省的成都市)。唐玄宗流亡之后,太子登上了帝位,李隆基成为空有其名的太上皇,跟随在太上皇身边的只剩下了忠心耿耿的太监高力士。

    历史似乎潜藏着某种难以言说的轮回,每一轮都因盛极而衰退,因灿烂而显得短暂。无比辉煌的开元盛世只持续了三十多年,就匆匆结束了。

    唐玄宗一手缔造了大唐的辉煌,又将大唐带入衰败的深渊。在蜀郡滞留了一年多之后,太上皇李隆基才返回长安,返回长安后的李隆基只能住在破旧的太极宫。

    公元762年4月,太上皇李隆基在孤独中死去,葬于泰陵。{今陕西渭南蒲城县东北金粟山}。离世后的第二年,安史之乱才被平定,但是,对于大唐帝国而言,噩梦才刚刚开始。

    盛世已成过眼云烟,凄风苦雨笼罩着整个帝国,但是帝国的噩梦并没有就此结束,大唐的江山在风雨中飘摇。

    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历代的皇帝都住在大明宫,大明宫依旧雄伟壮丽,但是皇帝的心情与以前相比,却大为不同。安禄山虽然消失了,但藩镇割据却愈演愈烈。

    大唐立国初期,帝国的权力集于朝廷,从唐玄宗后期开始,地方的权力越来越大。安史之乱以后,藩镇的势力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日益做大。

    公元805年,李纯登基,他就是大唐的第十二位皇帝(唐宪宗)。年轻的皇帝满怀激情,渴望恢复祖先的荣光。

    唐宪宗即位后,大明宫中一座并不起眼的宫殿,开始影响帝国的命运,这就是延英殿。延英殿在宣政殿的西北方向,是一座普通的宫殿。唐宪宗时期,延英殿开始代替宣政殿,成为帝国真正的权力中心,能够在延英殿与皇帝讨论国事,被大臣们视为一种荣誉。

    公元880年的冬天,(黄巢)的军队攻占潼关,长安已近在咫尺。在心腹宦官的挟持下,年轻的皇帝离开大明宫,逃出了长安城,像一百二十年前的唐玄宗一样,唐僖宗也是一路向西,流亡蜀地。

    皇帝逃走之后,长安城一片大乱,军队及百姓争先恐后闯入皇家府库,大明宫又一次陷入血雨腥风当中。

    年轻时的黄巢曾来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考试虽然没有结果,但长安的繁华给黄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表述自己对长安的情怀,黄巢留下这样一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但是,黄巢无法阻止农民军的大肆抢劫,曾经高不可攀的皇城,如今就在他们的掌握当中。连续几天,农民军袭击了这个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

    公元883年夏天,当黄巢退出长安时,官军又涌入城内,争货相攻,纵火焚烧,宫室里坊,基本焚烧灰烬。

    在这次战乱中,大明宫的破坏最为惨重,包括含元殿和麟德殿在内,大明宫中的大多数宫殿被摧毁。

    公元885年,黄巢兵败,唐僖宗终于返回长安,屡遭蹂躏的大明宫已经支离破碎,沦为一片废墟,再也无法居住,唐僖宗只能迁入太极宫,大明宫就此结束了大唐权力中枢的历史使命。从建成之日算起,大明宫存世2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