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忆梦长安 » 梦长安下;长安兴衰史第三章;新朝灭亡

梦长安下;长安兴衰史第三章;新朝灭亡

    王莽的新政伴随着严重的天灾,自王莽从平帝时期重新执政到灭亡的二十年间,水蝗旱灾和一道道掠夺百姓财富的诏令接踵而来,无穷无尽的苦难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各地掀起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世人重新对刘氏天下产生了眷顾,人心开始思汉,从关中到山东,从江淮到河北,各地纷纷爆发起义,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各种名号的农民武装,但大多都打着刘氏宗亲的旗号,他们各显神勇,琢鹿中原。

    在遍布各地的起义军中,(绿林军)和(赤眉军)声势最为浩大,是推翻王莽政权的两只主要军事力量。

    公元17年,鄂西连年大旱,老百姓不得不到沼泽地区挖野菜充饥,新市人(王匡)与(王凤)在调解饥民争端中树立了威信,被饥民推为首领,举起了反抗的大旗,由于他们是以现在湖北当阳境内的绿林山为根据地,因此被称为绿林军。

    就在绿林军兴起的第二年,山东,苏北一带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琅琊人(樊崇)被推为首领,在战斗中,起义军为了与王莽军相区分,在自己的眉毛上涂上红颜色,因此被称为赤眉军。

    随着农民义军的逐步壮大,部分贵族地主看到了恢复刘氏天下的希望,而刘秀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22年,汉室宗亲南阳郡的豪强刘演、刘秀兄弟,俩人组织七八千人的队伍加入绿林军,在战斗中,义军感到必须集中力量,统一领导,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公元23年,绿林军各路将士拥立汉室(刘玄)做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年号“更始”,更始帝拜王匡、王凤为上公,刘演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在豪杰并起的战争年代,刘秀是如何脱颖而出,是什么成就了他的声名显赫,面对战乱纷飞的局面,刘秀是如何建立东汉政权的呢?事实上,谁也不曾料到,此时并不起眼的刘秀,正以他独特的方式走向历史舞台。

    史料记载;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从族谱上推算,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属于宗室子弟,不过在枝繁叶茂,人数众多的西汉宗族中,刘秀的血缘地位并不引人关注。

    更始政权建立之后,一面派刘演刘秀兄弟率军北伐,一面发布恢复刘氏江山的号令,天下云集响应,义军北上势如破竹,相继占领了昆阳,郾县,定陵等地。

    王莽惊慌不已,连忙从各地调集军队四十二万人,由王邑、王寻率领,从洛阳出发准备一举歼灭义军主力。

    面对莽军咄咄逼人的攻势,在昆阳的义军准备携带财物,分散逃命,然而,王莽的军队以团团围住昆阳,被围困的义军诸将在刘秀的劝告下,一面固守待援,一面自己则带着十三人的勇士,趁着夜色突出重围,准备集结各地的义军回援昆阳。

    各地救援的义军被王莽军队的气势所吓倒,都不敢率先进攻,王寻、王邑认为自己兵强马壮,人数众多,也不把少量援兵放在眼里,只派数千人接战,并命令围城的军队不准擅自行动。

    刘秀率领三千敢死队直捣莽军的中军大营,中军一垮,全军大乱,昆阳城内的守军也向外出击,王莽的军队在内外夹击之下全面溃败,死伤无数,起义军所得车甲珍宝不可胜数。

    昆阳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作为这场战役的策划和组织者,刘秀刚柔并用的作风让人钦佩,他善于说服不同意见者,团结所能团结的一切力量,并展现出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及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

    昆阳之战,一举击败了王莽的有生力量,使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昆阳大捷使刘演刘秀兄弟的威望迅速提高,但也引来了皇帝刘玄和其他将领的嫉妒,为保全自己的地位,他们合谋杀害了生性高傲,盛气凌人的刘演。

    兄弟被杀,正在前线作战的刘秀悲痛万分,但他自知羽翼尚未丰满,只好强作笑脸,反而向刘玄谢罪,避免了杀身之祸。

    昆阳之战后,王莽的主力军队覆灭,起义军的进展越来越顺利,直至长安城下。

    公元23年农历十月,更始军在老百姓的帮助下,迅速攻破长安,王莽被杀,持续十四年的新莽政权就此灭亡。

    王莽灭亡之后,刘秀被任命为司隶校尉,派往河北地区安抚各州郡,更始政权也由洛阳迁都长安。

    虽然各路豪杰并起,称霸一方,但在人心思汉的情形之下,世人基本认可更始帝的地位,但皇帝刘玄素来没有大志,不懂得也不善于治理天下,很快就腐化堕落。

    更始政权的贵族们争权夺利,胡作非为,对天下分裂,战乱纷飞的局面拿不出任何对策,使百姓大失所望。

    更始政权建立之初,也曾派兵招降赤眉军,樊崇等人最初前来投奔,但受到刘玄等人轻视,于是,樊崇等人离开刘玄,重新组织赤眉军。刘玄建都长安后,派军与赤眉军对抗,两支农民军队厮杀起来。

    与此同时,被派往河北的刘秀积极扩充自己的势力,当时河北和山东北部旧贵族官僚地主势力非常强大,刘秀到河北后,打着(汉)的旗号,以西汉贵族的身份积极拉拢他们,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

    他废除王莽的苛政,释放监狱刑徒,对于王莽时代的官吏,只要归顺于他,就既往不咎,如此一来,就得到了地方官僚地主的拥护。

    随后刘秀在攻破河北势力最大的(王朗)集团后,就脱离了刘玄集团,并联合各种力量镇压屠杀起义军,

    公元25年6月,刘秀在河北鄗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柏乡县称帝。

    公元25年10月,刘秀攻占洛阳后,以洛阳为都城,年号;建武,史称;东汉。

    ‖‖‖

    众所周知;由刘秀创立的东汉建都于洛阳,那这是不是就与本文【忆梦长安】,描写长安的前世今生没太大关系了呢?请大家随着笔迹,继续往下看!

    东汉建立时,由于连年的战乱,长安城已经残破不堪,物资匮乏,几乎成为废墟,没有十余载根本恢复不起来,所以也只能建都于刘秀的根据地——洛阳。

    东汉时,长安为(西京),地位仅次于都城洛阳。东汉的历朝皇帝时常前往长安祭祀宗庙,便有了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西京)的称谓。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汉室势微,到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西凉军阀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

    没有东汉的这段历史,我们就没法了解东汉为何又迁都回到长安,所以本人将从公元25年十月刘秀建都洛阳,到公元190年之间,分为上、中、下,简略的介绍属于东汉的那段历史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