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忆梦长安 » 梦长安中;长安奠定史 第十二章;汉武大帝

梦长安中;长安奠定史 第十二章;汉武大帝

    刘彻,这位伟大的君王,他所掌握的帝国疆域,不仅超越了他的先祖,也大大的超越了秦始皇嬴政。据史料记载:泰山封禅就有八次。

    秦始皇一直期盼的帝国梦想,终于在刘彻手中得以实现,一个真正统一的中华帝国,已然形成。

    然而,在封建王朝繁荣的局面下,隐藏着大量的社会问题;连年的征伐,让刘彻创建了一个无比辽阔的帝国,但也把国家的民力压榨到了极限,使农民无法忍受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从而四处流亡,农业生产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天下臣民并不理解,他作为一个帝王的雄心壮志,帝国的百姓已经无法忍受无休止的战争。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持续了近乎四十余年的时间,据史书记载;因连年的征伐,汉帝国“海内虚耗,户口减半”,一半的人口都战亡,可想而知,汉朝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

    刘彻的一生四处征伐,是为了开创一个没有战争的未来,是为了帝国永久的安宁。对他来说;要完成自己一个诺大的理想,一个大一统国家的梦想,为了达到这个梦想,他必须进行四处攻伐,以战止战。

    然而,作为帝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汉武帝晚年却沉迷于鬼神迷信,造成了千年冤案的“巫蛊(gu)之祸”。

    汉武帝的皇后是卫青的姐姐,太子(刘据)之母(卫子夫)。卫子夫品行贤德,但在一场政治阴谋中,刘据被人陷害,卫子夫无法幸免地被牵连,未能善终。

    这是发生于公元前91年的千古冤案,它的名字叫做(巫蛊之祸)。所谓巫蛊之术,是指巫师利用邪毒之法,诅咒他人的邪术。

    当时,汉武帝已是六十五岁的老人,十分担心自己被人所害。一个名叫(江充)的大臣,惧怕武帝百年之后,太子登基于自己不利,便构陷太子以巫蛊之术祸害武帝。

    最终,太子被迫出逃,后自缢而亡。皇后卫子夫受到牵连,也自尽身亡。

    巫蛊之祸所牵连者,上至皇后太子,下至普通平民,诛连致死者多达数十万,统治集团内部因此,人人自危。如此屠戮骨肉,振动国本的冤案,实属罕见。

    而此时相继爆发了农民起义,使本就风雨飘摇的政治局势,更加日趋恶化。

    当冤案大白之日,朝廷的威信,遭受了史无前例的重创。

    巫蛊之祸之后,刘彻再也没有另立新后,一代雄主最终,却无一座相称的后陵陪伴自己。

    晚年,刘彻宠幸的钩弋(yi)夫人,立其子(刘弗陵)为太子,却担心刘弗陵年纪幼小,恐为其母所制,步入吕后后尘,寻机处死了钩弋夫人。

    面对急转直下的形势,刘彻陷入了深深地自省之中,他又一次不失时机的改变其统治政策。

    公元前89年六月,刘彻颁布了;“轮台罪已”诏书,在这份诏书中,他反思了自己连年征战,给百姓带来的痛苦与伤害。

    “朕自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废天下者,悉罢之”。表示要停止对外战争,把国家中心转移到重视生产和强国富民上来。

    这道充满诚意的诏书里,吐露着刘彻内心的苦闷与自责。在他的一生中,为了心中那个强盛而统一的帝国梦想,自己始终在众人的反对与质疑中,一意孤行。

    但当他的所作所为,已经深深伤害到构成帝国基石的普通百姓时,他又放下了骄傲与自尊,向他的臣民进行公开的忏悔。

    刘彻的及时悔过,使社会矛盾得到了缓和。因此,汉武帝虽然实行了一系列的暴政,致使局势向秦末的方向发展,但他力挽狂澜,终于,使汉帝国避免了秦朝式的悲剧。

    汉武帝时代,由于前人的苦心经营,加之汉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等诸多因素的结合,使汉武帝时期成为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也造就了中华名族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

    公元前87年,刘彻病逝于长安五柞宫,享年七十岁。葬于今天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四十公里的兴平市城东北南位乡的茂陵村。

    刘彻这位非常之人,在非常之世,建立了非常之功。

    他是一个自信又悲怆(chuang)的帝王,为了心中那个强盛而统一的帝国梦想,他蔑视传统,锐意进取,他也是一个充满血性和霸气的男人。

    为了国家的尊严与安全,他直面强敌,无所畏惧。正是在刘彻的手中,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帝国,开始崛起,一个民族的心灵紧紧凝聚。

    这是中华名族历史上,一段最为昂扬奋进的激情岁月。两千年来,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回望那个充满力量和自信的时代,因为它为中华名族提供了千古不衰的强大生命力。

    那个大气磅礴的时代并未远去,直到今天,在中华大地的陕西西安,我们仍然能够看到那段辉煌的历史遗迹。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长安(今西安),在汉武帝时期,给这座古城留下我们后世清晰可见,及震撼中外的历史遗迹———汉长安城、昆明池、茂陵等具有代表性的遗迹。

    今天的陕西西安本地人,对这几处遗迹都非常熟知。以汉长安城为例;今天的西安市民也经常在这里运动赏景,休闲娱乐,我本人也经常来这里消遣。而外地的朋友,对这些高伟雄浑的历史遗迹,却知之甚少。

    接下来我们就大略的介绍一下者几处代表性的遗迹,以供人们对它的了解。

    由于本章节内容解析过长,所以我们就分成小段来叙述。首先我们来探究规模最大的,影响力最大的,汉长安城———

    汉长安城篇;

    汉长安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西北二环与西北三环之间,是西汉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两千年前的夯土遗迹,我们至今仍然清晰可见,城墙的外侧是现代的国际大都市,西安市的市区。

    城墙遗迹的里面,至今仍保留和呈现着郊野农乡的原生状态。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也是大汉帝国政治权利中心。

    刘邦定都长安后,先是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修建了长乐宫,萧何又主持修建了未央宫,汉惠帝刘盈历时五年修建了汉长安城的城墙。

    由于长乐宫及未央宫早已建成,为了迁就两宫和河流的位置,新建的城墙形成了南墙曲折,如南斗六星,围墙曲折,如北斗七星的形状,固有“斗城”之称。

    汉长安城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而成,高十二米,基宽十二至十六米,墙外就是护城河,构成了多层防御体系。

    城墙为不规则的方形,边长大约六公里左右,周长二十六公里,城内总面积达三十六平方公里,遗址保护总面积六十五平方公里,比同时期的罗马城大四倍,明清时期,北京皇城的五倍。

    长安城城墙有四面,共十二座城门,每面三座城门,每座城门有三个门道,每个门道宽八米,进深十六米,十二座城门也是大小不一。

    刘邦和刘盈时期营建了东市,西市,北宫,汉武帝时期又在长安城内修筑了桂宫和明光宫,在长安城外修建了建章宫,在汉长安城的南侧修建了礼制建筑。

    长安城内有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三大著名宫殿。城内有九个市区,一百六十条巷道,街道宽平整齐,主大街可并行十二辆马车,鼎盛时期达到五十多万人口,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古代使用时间最长,定都朝代最多,遗迹最丰富的都城。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发祥地及决策地。有着“东长安,西罗马”的美誉。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汉长安城外汉城湖的标志性建筑——大风阁。

    汉城湖是围绕汉长安城的一条人工湖泊,它是作为长安城的重要防御体系,(这个在上面也有介绍)。

    大风阁建筑面积约九千四百平方米,主体建筑高度为六十四米,地下两层,地上四层,是一比一的仿汉建筑,是汉城湖景区的制高点。

    取意于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意境。

    阁内设有一尊汉高祖刘邦像,及汉服、军事、帝王典故等图片,实物展示。登阁远望,汉城湖全景尽收眼底。

    与大风阁遥呼相望的就是汉武帝的巨大雕像。这也是本章节要讲述内容的重点。

    汉武帝一生的功与过在文章中有详细描述,那今天我们就只来讲述,后人为他修建的这座雕像。

    汉武大帝的整座雕像位于汉城湖水系的中轴线上,背北朝南,中行天子御驾,礼制天子六驱,所谓的六驱就是六匹马来拉他。

    同时两侧有文武群臣伴驾,与汉武帝的主雕像呼应,共同烘托出汉武大帝的胸怀似海,自信豪迈的帝王风范。

    汉武大帝的雕像高为二十一点五米,寓意着西汉统治的二百一十五年,基座高度为七米,寓意着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

    整座雕像背北朝南,一手执剑安边,广布王道与蛮夷,一手樾泽众生,推行儒术与天下,展示了汉武帝一统天下胸怀万里的豪迈气概。

    汉武帝雕像的正前方就是文武大臣的群雕,群雕的总高度为四米,人物高度为三米,占地长十八米,宽十二米。

    文臣武将的雕像材质与汉武帝的主雕一致,采用锻铜工艺制造,以紫铜为主要材料。

    文臣武将得伴其左右,更加突显出汉武帝雕像的威猛,与侧气霸漏。

    雕像的整个场景,是模拟汉武帝泰山封禅的情形而塑造。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在泰山封禅次数最多的皇帝,泰山封禅也是古代帝王的最高荣誉,并不是随便一个皇帝都可以去泰山封禅的。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帝制历史上,近五百多位皇帝,然而,能够真正到泰山封禅的皇帝只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贞宗等六位皇帝。

    汉武帝在前后二十一年的时间里,共到泰山封禅八次,他远远打破了“古者天子,五年一巡狩,用事泰山”得古制。

    巨大的汉武帝雕像,斜挎长剑,异常威猛霸气,再加上豪华的车架,高大的马匹,俯首的群臣,无不展示着一代雄主,傲视天下的气派。

    昆明池篇;

    昆明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东南的鱼斗路,地处西安城西的沣水、潏水之间。

    昆明池遗址总占地面积约三点三二平方公里,蓄水量五千万立方米。因潏河、镐河本是独立留入渭河的两条河流,后在今香积寺附近筑堰,使二水相汇通,二水相汇西流,人称洨水,在今堰头村附近又折向北流,至石匣口村,汇集于人工开凿、拓宽后的湖区,从而形成。

    昆明池始建于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时期,昆明池建设之初是为练习水战,后为泛舟游玩的场所。

    在北京的颐和园内有一个昆明湖,而在陕西西安也有一座昆明池。北京的昆明池是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而陕西西安的这座昆明池,是西汉时期汉武帝修建的。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修建这么一座昆明池呢?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回来之后,他给汉武帝禀报说;在西域有一个叫大厦的国家,也就是现在的阿富汗一带,在这个国家有来自四川的蜀布,还有来自四川的竹子制品,而且,这些物品是经过我国西南,然后再经过印度通往大夏运送过去。

    到汉武帝听到之后,非常的高兴,然后决定打通西南这条贸易官道,也就是今天印度与大夏国之间的通道,但是当时在西南地区有(古滇国),还有(夜狼)这些小国家。

    当汉武帝的大军到昆明滇池的时候,就被熟悉水战的滇国(今昆明市一带)军队所阻挠。

    南方多水路,并且水性极好,北方将士不善水战,处处失利。

    于是汉武帝决定在长安,模仿滇国的滇池,在汉长安城附近,修建一座人工湖,用来训练水师。起名为“昆明池”。

    昆明池是汉武帝打造的,赫赫有名的西汉楼船水师。据史书记载;楼船桅杆高达数十丈,楼船高十余丈,楼船水师被列入汉朝一个独立的兵种,当时有近二十万水兵。

    而他开凿的人工湖就是昆明池,湖泊自唐代以后就渐渐消失。但昆明池绝对算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

    如今在修建的昆明池遗址公园之上,一座巨型的汉武帝操练水师的雕像矗立着。高大的楼船水兵,和身披金色铠甲的汉武帝,彰显着大汉雄风,仿佛重现大汉天子的威严,梦幻般的场景,又将人们带回了大汉王朝,

    汉武帝雕像的四周,如今这里重新复建成旅游景区,对外开放,成为融合山、水、湖、林、田一体的生态公园。

    昆明池被后人成为;是一块镶嵌在长安大地上的翡翠,丰厚的文化积淀,使得它的品质,大气悠远。

    茂陵篇;

    茂陵是刘彻的帝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四十公里的兴平市茂陵村,地处咸阳原南部边缘,是咸阳原上西汉帝陵中,最西面的一座,也是规模最大的,建造时间最长,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

    由茂陵陵园,茂陵邑,陪葬墓区和修建人墓地,四大部分组成的茂陵陵区,分布在东西长约十公里,南北宽约七公里的广大范围内。

    茂陵陵园位于陵区的中央,茂陵邑位于陵区的东北部,陪葬区则分布在茂陵陵园四周,其中,位于东侧的墓葬具有较高的规格与等级,修陵人墓地则位于陵区的最西端。

    帝陵陵园雄踞陵园中心,近似方形,四周有围墙环绕。帝陵封土位于陵园中心,墓穴压在封土之下,墓穴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着一百五十座御府坑。

    史料记载;茂陵指挥部设有工程设计,后勤保障,安全保障,采石运料,木土施工,质量监理,财务收支,葬品统筹,安全保卫等相关部门,俨然是一个小型的政府机构,而这,不过是茂陵长达五十三年的营造岁月的开始。

    从陵园形制,葬坑设置,以及陪葬墓和陵邑的安排封方面开看,茂陵不仅沿袭了汉景帝阳陵确立的诸多规范,更有着不同以往的突破。

    帝陵的中心地位被无限突起,周围散步着大量的外藏坑,硕大的帝陵封土周围,一百五十座御府坑呈放射状分布着,其中东侧三十七座,南侧三十四座,西侧三十九座,北侧四十座,外藏坑平面多呈长方形,最长的达到了近一百米,高达四米,最宽则达到了七米。

    而在帝陵的陵园以外,外城墙以内的广大范围内,还分布着多达二百四十四座从葬坑,长度一百二十至一百七十米居多,最长达到二百九十九米。

    所有的这些外葬坑,共同构成了茂陵众星捧月般的布局,象征着宏伟而又神秘的蓝图。

    据史料记载;茂陵的随葬器物,多到地宫和从葬坑无法尽数收纳,其奢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汉武帝的一生追求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理想,茂陵的布局就是大汉王朝,四海宾服的完美象征,也是刘彻倾力构建的大一统格局的重要成果。

    由于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茂陵的奢华程度古今罕见。

    据考古证实;在汉武帝下葬时,陪葬的宝物种类多达一百九十种,甚至活牛,活马,虎豹,鱼鱉,飞禽也一并随葬。

    而在汉武帝刘彻的墓葬两侧,便是大汉帝国有名的两位将领的墓地,分别是霍去病与卫青。

    为了纪念这两位将军,我们就大略的对其作以描述;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八百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

    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而后,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三岁。

    汉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陪葬茂陵。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朝著名的将领、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

    生父郑季,是平阳侯曹寿手下的一名小吏。其母卫媪是平阳公主的女奴。卫青从小就给人家做牧童,受尽苦楚。成年后,又做平阳公主的骑奴,公主出行时,他骑马相随。

    后来,他的姐姐卫子夫被选入宫,得到武帝宠幸,他才被提为太中大夫。

    由于他精于骑射技术,常随武帝外出围猎,很得武帝赏识。

    公元前129年,匈奴骑兵大举入侵,汉兵分四路出击,其余三路皆失利,只有卫青一路在龙城之战获大胜而归,武帝大喜,封他为关内侯。

    公元前127年,收复河套地区。

    公元前124年,匈奴分三路大举南下,爆发漠南之战,卫青利用右贤王傲慢轻敌、麻痹大意的弱点,乘夜奔袭,围追堵杀,又获大胜。

    捷报传到长安,汉武帝喜出望外,特派使者赶到边塞,拜卫青为大将军,统帅六师。

    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重挫匈奴,迫使匈奴不敢南侵。

    后来,平阳侯病死,平阳公主居孀,汉武帝下诏命卫青娶平阳公主为妻。

    公元前106年,卫青病故,谥称为烈侯,葬于茂陵。

    岁月如梭,恍惚间已过两千余年,一切功过是非,已成过眼云烟。与伟大的茂陵,一同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中。

    今天,人们仰望茂陵的雄奇,也不免对这位君王发出别样的感慨。

    如今,他长眠于此,仰望故国,功过是非,留待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