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忆梦长安 » 梦长安上;长安奠基史 第一章;周朝简史

梦长安上;长安奠基史 第一章;周朝简史

    【本文参考大量史记记载及影视作品叙述,并加以个人情感色彩。若内容阐述与其他文献作品有近似雷同,纯属巧合。如有误导读者观点的段落及表述不清的章节,请参照历史史记正确解析。】

    长安——西周时期被称为“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丰镐二京,为西周王朝故都。周文王灭崇后,在沣河西岸建丰京,周武王伐纣后,在沣河东岸建镐京。

    丰镐遗址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沣河中游两岸。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这里一直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丰京遗址位于沣河西岸,也就是今天的客省庄,马王村,张家坡,太原村,曹家寨,新旺村,冯村一带。镐京遗址位于沣河东岸,也就是今天的落水村,泉北村,花园村,普渡村,斗门镇,白家庄一带。

    考古学家曾在遗址中发现宫室建筑基址,古墓葬,青铜器窑藏,手工作坊等数处,为研究西周奴隶制,社会礼制,冶金,战争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王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共传国君32代,共37位帝王,享国共计791年,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创建西周,定都镐京,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定都洛邑,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以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武王伐纣,以周代商——下面为大家介绍周朝建立前后的几位重要人物及与长安的来龙去脉。

    首先说周文王,他姓姬名昌,也称西伯侯,周文王的谥号名称是他儿子周武王后来给他追封的。西伯侯姬昌虽然在武王伐纣前就去世了,但他也是周朝最重要的奠基者,为武王伐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给他儿子武王留下了包括姜尚(姜子牙)在内的一批人才。

    其次说一下(伯邑考),周文王的儿子有很多,有据可考的就有十几位,伯邑考是长子,姓姬名考,他本应是太子,据史记的记载,他曾经作为人质,后来被商纣王烹杀。

    然后是周武王,他姓姬名发,是周文王的次子,在姬考遇害后他被立为太子,是周朝的开国之君,不过英年早逝,周朝建立三年后他就去世了,后世尊称为周武王。

    第四位是周成王,姓姬名诵,是武王的儿子,周朝第二任君王。

    另外是周朝初年三监之乱的三位主角,一、管叔鲜,原名姬鲜,周文王的第三子。二、蔡叔度,原名姬度,周文王第五子。三、霍叔处,原名姬处,周文王第八子。这三人分别被封于管地、蔡地、和霍地。名字中的(叔)代表他们的辈份排行,所以被称为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

    那么我们常说的“周公辅政”,与“周公吐浦”里面的周公又是谁?——她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原名姬旦,周公姬旦是周朝初期仅次于周武王的重要政治人物,传说中周公解梦的周公就是他。

    最后提一下为周武王打天下的左膀右臂,一位是召公,原名(姬奭),周武王的同辈宗亲,亦是开国功臣,另一位当然就是传奇人物(姜尚,姜子牙),他姓姜名尚,吕氏,字子牙,也是周朝开国元勋,由于他文韬武略非常杰出,所以后世把他神话般描述。

    以上这些重要人物,分别参与了周朝建立前后的各项重大事件,他们的事迹对后代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长安)就是今天的西安,在本文开篇中有详细记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到首页查阅。

    那么长安的前身就是(丰镐),又名京兆、镐京。这也是周文王与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更是周王朝的国都。

    丰镐的前世,史书只记载它是商朝的一个军事据点,名(崇),其他并未详细记载,所以我们只能认为它是未经开发的荒蛮之地。这也需要我们后人不断的去探索,去发掘。

    根据考古学家公开的不完全资料,发现西周古墓665座,窑藏8处,大型青铜器116件,夯土遗址14座,窑作坊35座,铜作坊3座,铜模具26件,灰坑169处。车马坑35处,马坑259处,牛坑4处———

    看到这里相信你跟我一样,一脸的疑惑与不解,那就让我们随着笔迹,共同探索周王朝的那段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