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老陈不老 » 老陈不老(三十五)

老陈不老(三十五)

    二十五

    老陈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蒙着头睡,喘不过气来,索性掀开被子,不一会身上发冷,又盖上被子。翻了身睡一会,觉得哪里不对劲,又翻过来。

    咦,小菊怎么见到我几回,抹开脸就走了。以前都是热情招呼,现在格外冷淡,肯定有原因。也没得罪她呀,更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老陈越想,头绪越乱。

    咚咚咚,敲门声轻而有节奏。谁呀?是我。老陈听出是巢校长,披衣开门。终于送走了客人,到现在才闲。陈老师,你不要有什么想法,你的课讲得很好呀!有深度,有高度。不过,你的教法和如今流行的课堂教学方法不一致,大多数人一时半时还不适应。公开课,一定要按照平常的教学流程来,导入新课、复习旧知、新授、总结、布置作业,这个不能乱来,也不要你发挥和创新。一堂课课堂气氛要浓,学生发言要踊跃,照顾大多数,特别要给差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时间要把握好,你最后一句说完,铃声就响了,恰到好处。你拖堂,是公开课的大忌呀。老陈聆听,不说话,只是偶尔点头。下午你没课,睡一会,放学我喊你。你继续休息吧。巢校长把老陈的被角掖了掖,转身走出,带上了门。

    老陈的脑子嗡嗡嗡地响。睡不着,又懒起来,就靠着枕头迷糊着。王小菊的影子在眼前晃荡,往事一幕幕地在老陈的脑海里放映。

    睡得腰有点酸,老陈起床。各个班级都在上课,老陈信步出了校门。虽是仲冬,但太阳挂在西天,洒下光辉,让人不觉得冷。田野里的油菜和小麦已呈现了稀疏的绿,给大地注入了活力。老陈往校园屋后走,一条不太宽的土路绵延而去,像是一根白练,一头连着田野,一头连着村庄。很久没下雨,路上的灰尘轻飘飘地,脚踩下去,扑哧一声,发出了有节奏的乐音,低沉低沉的。也不知怎的,老陈就溜达到王小菊家的门前。老陈跺跺脚,鞋上的灰尘知趣,纷披而下。瞅瞅王小菊家的大门,一把老式铁索锁着,也许是风吹的缘故,门缝有条缝,能看到大桌和中堂画。又看看左右,左边的一家门开着,老陈漫不经心地踱到那家门口,看了看,有位老奶奶在晒着太阳做针线活。老奶奶看了看老陈,没说话,复有低头继续纳鞋底,针线在鞋底一上一下,很吃力的样子。老陈只是看着,也没说话,站了许久。老奶奶目不斜视纳呀纳,老陈的影子伸到门里。也许是老陈的影子挡住了老奶奶的太阳,老奶奶仰起头,叹一口气说,小菊出门打工了,以后你别来找她了。

    老陈哦了一声,感到有些不对劲,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老陈转身往学校方向走去,心里琢磨着老奶奶的话

    放学还早,老陈到田野里看看。一畦畦的油菜和小麦铺了一层绿,阳光在这些嫩绿的叶子上跳跃嬉戏。分田到户,家家割了晚稻,把田地平整好,种上小麦油菜,连田地的旮旯都充分利用,三角形的、梯形的、新月形的,给整块大田镶上了花边似的装饰。三秋在农村是比较忙碌的,好在家里老幼齐上阵,大人平整土地,打凼,挑粪;小孩撒籽,撒磷肥、化肥,用锄头拨土盖住种子。也就十来天,三秋基本结束。老陈走到王小菊家的田埂上,双垄的沟又深又宽,垄壁修得整齐,垄都是一样宽,很规范。一畦畦的油菜和小麦之间的株距几乎相等。王小菊不容易,一个妇道人家收割四五田晚稻,脱粒归仓,再犁田打耙,平整土地,种上油菜小麦,其劳动强度难以想象。老公在特区打工,公婆跟小叔子过,家里的一切重担就落在王小菊还不太坚实的肩膀上。老陈感到不可以思议,一个文弱女子是如何练成这样的刚强。

    与别人家的庄稼相比,王小菊家田里的油菜和小麦明显乏力,叶子绿得有些勉强,似乎缺少啥。可以推测,王小菊离家有个把月了。天气干燥,庄稼不及时浇水,就无精打采。多好的庄稼呀!不浇水,可惜了。

    学校的铃声响了,老陈才意识到在田埂溜达两个小时了。夕阳滑得比夏天快,说没就没了。老陈赶紧回校,骑车往小城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