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老陈不老 » 老陈不老(二十四)

老陈不老(二十四)

    二十四

    公开教学,对于乡村小学来说是一件大事。

    巢校长张罗着,哪个老师买菜,哪个老师烧开水,哪个老师负责招待,都安排妥当。怕学校食堂师傅忙不过来,巢校长叫自己的老婆去帮忙。巢校长还特地叫老陈从城里买两包好烟。

    朝阳从山凹处冉冉升起,胜利小学沐浴在霞光中,鲜艳的国旗挂在杉木旗杆上,迎风招展。学生早早到校,打扫各自班级的卫生区。学生们兴高采烈,红扑扑的小脸写着喜悦。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比节日还要重要的活动。老陈和李老师在班级安排,后两排的课桌留给听课教师,前面的几排,三个同学在一张双人课桌上挤一挤,班级布置是否要添加什么,抑或要挪走哪些多余的东西。李老师还彩排了一些学生要配合的细节。

    听课的老师陆续到达,巢校长热情地迎客,落座后泡茶,递上香烟。茶是好茶,烟是好烟,带过滤嘴的。有些熟识的教师相互打招呼,攀谈起来。

    铃声响了,听课老师纷纷走进课堂。第一节是李老师的课。听课老师刚进教室,学生异口同声说:欢迎各位老师!接着掌声如潮。李老师一挥手,声音戛然而止。李老师讲了些客套话,就开始上课。请看这张图,李老师拿起一张《司马光砸缸》的挂图,请学生说明图意。学生刷刷刷地举起小手要求回答。李老师笑着说:“同学们发言很积极啊,但是这么多人,我请谁好呢?不如请你们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吧。”司马缸砸光,司马光砸光……一个有点结巴的同学从座位上悠悠地站起来回答。师生笑得前仰后合,教室里炸开了锅。巢校长从窗外摆摆手,教室才平静下来。你读第一段,这段段落大意是什么?你读第二自然段,你概括一下段落大意……下面我来总结一下,本文主要讲司马光砸缸的事,表现了司马光临危不乱、从容应对的品质。“品质”二字刚落音,当当当的铃声响了,淹没在“老师再见”的声音里。

    课间十分钟。大家去办公室稍事休息。操场上,排着一行行、一列列整齐有序的队列。领操的一边喊操,一边做操。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四二三四……声音铿锵有力,动作整齐划一,干净利索。有不少教师从办公室踱出来,伸出大拇指,做得比我们学校好多了。巢校长拉了拉老陈的衣襟,还不赶快去准备上课,今天你还在这忙活啥呢。老陈好像没听到巢校长说啥,仍然指挥学生有序退场。

    “《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主要抓住‘飞’和‘夺’这两个字来学习,下面分成两组,同学们自己讨论,小组形成意见,再汇报,最后我们集体交流,形成共识。”学生迅速分成两大组,有人记录,有人发言。老陈背着手,这边瞧瞧,那边看看,不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有教师窃窃私语,这叫上课吗?乱哄哄的。两组选代表分别发言,老陈板书有用信息,又增加了一些信息。“同学们的思路正确,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抓住了关键字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不过课下请同学们搜集资料,想一想泸定桥是怎么建成的?”铃声响了,老陈还在喋喋不休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注意事项。

    第三节是评课,按照上课次序来,先评李老师的课。教师好评如潮,譬如课堂节奏把握准确,组织教学有条理,分析问题透彻……轮到评点老陈的,会场死一般沉寂。巢校长打破僵局:“各位老师,老陈的优点就不说了,请大家提一些中肯的建议,好以后改进教学方法。”大家面面相觑,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看了看在座的教师,又看看老陈,喝一口茶,站起来说:“恭敬不如从命。陈老师没有复习旧知,也没有导入新课,教学过程省略太多,不符合课堂教学规律。”一人说话,大家都没了拘束。“陈老师不注意时间,超时了!”“这样的上法,没见过,课堂教学任务没完成!”“哪是课堂呀,鸭嘈笼。”“小孩子知道啥,让他们讨论,得出结论,有点荒唐。”“教参上都没写泸定桥怎样建成,叫孩子们到哪搜索呀!简直是大笑话!”话匣子打开,就收束不住了。巢校长一看这场面不好收拾,一看手表,笑呵呵地说:“今天就到此为止,有建议,吃午饭后再交流。都十一点半了。”

    老陈很郁闷,吃饭时,只象征性地敬酒,唯心地说出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建议等话语;李老师春风得意,嘴巴油闹的,觥筹交错,应付自如。乡里教研活动很少,教师难得相聚,有好菜、好酒,都很尽兴。

    老陈悄悄地回到卧室,蒙起头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