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苍山云梦 » 第一章 锦官城内沦落人 第1节 小楼今非故(5)

第一章 锦官城内沦落人 第1节 小楼今非故(5)

    那一天早上,姜末看见老人走进阅览室,他又悄悄的对同事们说:“你们快看!百宝郎每天风驰电挚的冲进来,就是想来蹭空调、喝免费开水的。我这就去将电热开水炉的电源线拔掉,图再贴上一张‘故障维修’的条子,看他今天用不用喝水?”

    说归说,姜末始终没有胆量,他也没有权利去阻止一个老人,在图书馆里喝免费的开水。另外,作为国家的公共图书馆,不会因为一个勤俭节约的老人,从而将为公众服务的开水炉的电源切断,并且,还人为的贴上“设备损坏”的标签。

    不仅是在此前,或者是自那以后,老人似乎都觉察出,姜末在暗地里冲着他坏笑。甚至说,还有一些衣着华丽、面容精致的读者,都不愿意与老人相邻而坐,假如其它地方有空余的座位,他们就会逃亡似的与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尽管如此,老人依然在每一天,都会准时的来到图书馆。对于别人的嫌弃和厌恶,老人就像是熟视无睹一样。老人的出身背景,以及他的成长和生活环境,我们一无所知;对于老人为什么风雨无阻坚持不懈的来到图书馆,我们亦无所知。

    通过暗中观察,我只是隐隐约约的发现,即:很多时候,老人都会到图书馆的二楼,在陈列哲学和经济学书籍的阅览室走动,也会到陈列画报的区域观赏一幅幅绘画作品。唯有到三楼文学区楼层的服务台时,我们几乎都没有见到过,他在右边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区域去驻足停留一会儿。因此,在我们的理解当中,老人可能就是一个关心时政、不懂文艺,物质生活又一团糟的落魄鳏孤之人。

    直到有一天,姜末就像是发现了世界奇迹似的,他竟然低声惊叫起来。

    随后,姜末就捂着脸面,他悄悄的对我们说,:“快看,快看!敌人越过雷区啦!那百宝郎今天是犯啥毛病了?”

    我猛一抬头,目光越过镜子一样光滑的服务台柜面,看见老人已经走过了服务台,正朝着右手边那一片偌大的区域走去。

    突然间,老人停下脚步踯躅不前,他站在第一排书架前,双目怔怔的看着,陈列在书架里面的文艺作品。

    少顷,老人抬起头来,他诚惶诚恐的看着,一排排高大的书架。

    过了片刻,老人又低下头,他朝耳后捋了一下齐颈的长发,心情像是极其沉重似的,在过道里来回的走了几步。接着,老人转过身,他的目光,朝着服务台这边看了过来。

    我连忙低下头,并将上半身伏在写字台上,以免被老人发现,我在窥视着他。出乎意料的是,老人似乎没有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贯彻到底,在短暂的犹豫之后,他竟无比淡然的从书架前走了过去。

    “咦,这是怎么一回事?”姜末掐着耳垂不断的问着自己。

    我无意去配合姜末的问答,脑海里却给自己设定了几疑问:“诶,他怎么想起了,到文艺区域去看看?难道说,今天是属于老人的、某个值得纪念的节日?……”

    我在大脑里仔细的思索了一遍,觉得不像是某个英雄人物的诞辰,历史上也没有发生过值得纪念的大事件,更不是国家的法定节日。

    正当我费心去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发现老人的身影已经逃逸出我的视线,淹没在丛林一般的书架中。

    不知何故,我竟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想法。于是,我便动手拣起读者借阅后,再还回来的书籍。我将几摞书本,放进不锈钢制作的手推车里,然后就推着车慢慢的跟了过去。

    其实,在我的工作经验中,对每一本书的陈列位置早已经熟悉。若是以往,手推车中的那些书,我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就放回到它原来的位置。

    而现在,即使是路过一排排的书架,我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手推车里面的书本,仿佛就是一件件朴素的道具,它们都在配合着我的伪装。

    正当我在为自己的演技感到骄傲时,老人就像是跳进知识的深海里一去不复返似的,他竟消失在了我的视线中。

    我站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瞭望着淡绿色的书架丛林,颇有些“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落寞感觉。

    正当我感到有些沮丧,准备无功而返时,发现倒数第四排的书架后面,有一点土黄色的光影在移动。我透过书本中间的缝隙,仔细的甄别了一番,看究竟是哪一位读者站在后面。

    “嗯,没错,就是他!”我显得有一点激动,在心里默默的对自己说。

    随后,我将手推车移动到,后面数过来的第三排,再翻找出一本《诗歌评论》的合订本。然后,我就拿着书朝着老人站立的位置,慢慢的走了过去。

    过了片刻,我将《诗歌评论》插进它的编号位置,然后,就像往常一样的逐本整理着书籍。在逐步向老人靠近的同时,我那一双不安分、且又充满窥探欲望的双眼,却一直在暗中观察着老人的神情和举动。

    只见老人将“百宝囊”放在深灰色的地毯上,他双手捧着一本诗歌月刊的合订本,满怀期待的犹豫了一阵子。

    然后,老人就开始翻开诗刊,他的目光停留在了一首诗的字行上:

    昨天夜里

    我从梦里醒来

    感觉肚子有点饿

    立即,从床上爬起来

    走进厨房

    磕了两只鸡蛋

    锅边一直冒着油烟

    蛋饼,边缘在卷曲

    楼上传来呼呼啦啦涮马桶的声音

    下水管的尿液滴在了蛋黄上

    我扔掉手中的煎锅

    骂道,去你妈的

    老人大致看了一遍,他也许知道,这是一位著名诗人,新创作的一首诗歌。诗歌发表以后,在读者群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并获得诗歌评论家的广泛赞誉。

    过了一会儿,老人不慌不忙的翻到了下一页,他看着一位著名女诗人所创作的诗歌。我知道,这一首诗歌是著名女诗人李蔷薇所作。

    关于李蔷薇,但凡是读过书的人,大致都能够知晓。因为,李蔷薇不仅发表了许多诗歌作品,她还经常参加电视台和网络平台,所举行的诗歌评论会。李蔷薇的诗歌简洁流畅,它代表着国内的诗歌创作水平,也是诗歌发展潮流的风向标。所以,李蔷薇能够受到世人们的追捧,她在国内外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一般人都不敢与之争锋。

    关于这一首诗歌,我也是非常熟悉,几乎都能背下来。其诗歌的内容是:

    我看见

    母鸡

    下了一个蛋

    那蛋

    不是圆的

    蛋壳

    是白颜色的

    上面

    有一条淡淡的血丝

    老人慢慢的合上诗刊,他将诗刊插回到原处,目光却在瞧着旁边的一本诗集。老人朝着书架缓慢的挪了一小步,他张开手掌伸出食指和中指,轻轻的摩挲着一排陈旧的书脊,像是显得有些犹豫。

    过了片刻,老人好像是想通了,他从书丛里抽出一本装帧粗糙的诗集。老人翻开陈旧泛黄的纸页,他瞧着上面刊印着的一首小诗:

    最后的一缕晚风

    把泛黄的书卷碾成碎末

    美丽的谎言,活着

    从一个人的嘴里蹦出来

    朝阳在西山中,落幕

    死去的光辉,遗落在泥土里

    可耻而荒谬的悖论

    最终已演绎成雄辩的真理

    琴音在喧嚣声中

    落在了空空如也的腹腔

    手心的汗珠,跳跃

    把纤细的琴弦化为灰烬

    余音的呜咽,消失

    樽底的浊酒,注入贲张的发梢

    心底伫足的爱人

    遗失在苍茫的江月河弯

    时间被抛在身后

    冬天的枯叶酿成了花香

    昔日的欢笑,转瞬

    扭曲成绕头痛苦的茧麻

    那记忆的尽头,牵出

    七彩的晚霞,雍容华丽的山脊

    岁月谱写的挽歌

    在亘古未眠的苍山云梦里游弋

    稍后,老人低下头,他沉静的盯着诗歌里面的文字。随后,老人又连续翻看了几页,他这才将诗集放回到原处。

    老人的一只手,轻轻的把着书架,几根手指在轻轻的弹跳着,像是在抚弄着钢琴的琴键。

    过了一会儿,老人走到图书馆的窗户边,他抬起头来眺望着远方,那目光像是穿透了蓝天白云连绵群山,在投向更加幽邃深远的地方……

    我知道,诗集里面发表的那一首诗歌,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位笔名叫“江月”的著名诗人写下的。

    关于江月的大致信息,当时就很少有人知道,更别说,二三十年后的如今了。而关于江月的传闻,市面坊街上倒是流传着不少,即他的所谓野史秘辛。

    据说,在某一年度的月末,江月在参加了诗坛举办的“诗人节”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在诗刊上面,发表过任何的一首诗。

    并且,自那以后,江月就像是失踪了一样,从此就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