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苍山云梦 » 第一章 锦官城内沦落人 第1节 小楼今非故(4)

第一章 锦官城内沦落人 第1节 小楼今非故(4)

    老人已年近七旬,中等偏瘦的身材,高鼻梁、深眼窝,他的面颊比较清瘦,脸上的皱纹就像是被风雨侵蚀的沟壑一样。

    只见老人一边阅读,他一边做着笔记。假若是,遇到疑惑不解的地方,老人就伸出手来,用手不断的向后捋着花白的头发,将他那略显枯涩的发丝拢在耳后。乍一看去,老人倒显得有一些艺术家的气质。

    老人上身穿着一件陈旧的土黄色风衣,面料上的褶皱,跟桌面上的纹路有些相似。老人像是在故意的把自己伪装起来,他隐藏在书架和桌椅的丛林中,旁人若不注意观察,几乎难以发现到他的存在。老人的下身,穿着一条洗得发白的石墨蓝牛仔裤,脚下穿着一双土灰色的国产帆布鞋。

    我默默的观察着老人,心里却在不断的琢磨:“嘿,这老头怎么跟其他老人不一样?一般来说,其他来到馆内阅读书籍的老人,不是单位退休的高级职工,就是退居二线的国家干部。那些读者穿着都很体面洋气,身体保养得也挺好。图书馆里的工作人员,对待那样的读者都很礼貌,即使从旁边走过时,都尽量的不发出一点声音,生怕影响到他们的阅读。眼前这位老头,从外表来看显得很是普通,衣着服饰更是只能用寒酸来形容了。若果没有猜错的话,他应该是来自乡下。可是,像他这样年纪乡下老人,要不呆在场镇简陋的茶馆里,就是在村口的树荫下闲聊,抑或是蹲在自家的小院里,衔着旱烟杆,慢悠悠的做着农活……”

    想到这里,我再看了一下老人身上穿的牛仔裤。看过之后,我的脑子里却更加的糊涂了,心想:“乡下老人怎么会穿牛仔裤呢?也没有泥浆沾在裤腿上,他的脸色也不像一般老农那样的粗糙黝黑?嗯,他不像是生活在乡下的农民,倒是像穿“百家衣”的乞丐。可是,乞丐又怎么会到图书馆来呢?再说,他的神情也像是正常的,没有异乎寻常的举动……”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老人,竟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并由此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正当我偷窥别人,陷入到沉思默想的时候,突然间,老人朝我站立的地方瞟了一眼。我连忙转过头,并且还假装若无其事的走开了。

    按照惯例,每到中午的时候,读者都会离开阅览室,到馆外的某个地方吃了午饭过后,下午再继续回来读书学习。反之,如若是某些读者只是偶尔到馆内来查阅资料,抑或说只是来简单的充电或消遣,他们自行离去之后下午就不会再回来。

    眼下已经到了中午,跟往常一样,阅览区只剩下十几个人了,我看见老人反手从椅背上,取下一只墨绿色的帆布挎包。

    随后,老人将褪去品牌图案的挎包放在桌面上,他将自带的笔记本和钢笔装进袋子里面,再从鼻梁上取下圆形的玳瑁老花眼镜,折叠后放进眼镜盒里。老人解开挎包的锁扣,伸手将眼镜盒放了进去,然后,他又从口袋里拎出一只铝制的军用水壶来。

    过了片刻,老人离开座位,他提着水壶走进了开水间。可是,没过多长的时间,老人又提着沉重的水壶,从开水间里走了出来。

    ***

    一位名叫姜末的同事走到我身边,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快看!这老头真是神奇,一大上午就见他纹丝不动的坐了半天,临走前还要带一壶开水走,他真是会图节省贪便宜呀。唔……你跟上去看看,看他会不会夹几本书带走?”

    说完,姜末就哈哈的笑了起来。我翻着白眼看着姜末,说:“这图书馆里面大多都是馆藏的旧书,就算是背一篓子出去,卖到废品收购站也值不了几毛钱。”

    “呵呵……”姜末笑着调侃道,“对不需要的人来说,可是值不了几毛钱,但对有需求的人来讲,这每一本书都是珍宝。想想看,这里面的书籍外面还买得到么,更别说那些珍本善本的……”

    我觉得姜末讲的话的确有几分道理,但不想跟他讲废话闲话下去了。

    正在这时,一楼前台的广播员,找我去处理一点事情,我便快步往楼下走去。

    到了前台,我才知道,原来是一位读者不小心遗失了外借的书籍,正紧张的向前台询问赔偿事宜。

    我向读者解释了管理条例,并按照图书馆的处理办法,妥善的处理了这一小事件。当我转过身正准备上楼时,却无意中看见安检门外,其颜色似乎有一点差异,即与周围的环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我再仔细一看,才发现淡蓝色的寄存柜旁,有一团淡黄色的“物体”,还在轻微的蠕动着。

    少顷,令人惊讶的一幕,随即映入到我的眼帘中。原来,刚从楼上下来的老人,正蹲在寄包柜旁,只见他一边咀嚼着馒头,一边喝着从楼上灌装的开水。

    我的目光,在老人身上停了一小会儿,很快的,就感到释然了。其实,在寄存柜区域吃东西的行为,也不算是老人首创的。一些特立独行的饕餮客,总是会趁管理员不注意的时候,从储物柜里拿出食物胡吃海塞。

    按照图书馆的规定,进入图书馆的大门以内,特别是在阅览室里面,是不允许吃零食的。

    很多年轻的读者,正处在身体发育、获取知识的年龄阶层,他们来到图书馆就是为了解世界开拓视野。可是,无论他们的精神世界多么充盈丰富,依然免不了嘴馋饥饿的时候。因此,有些读者就在寄包柜里存有一定量的零食,每到饥肠辘辘的时候,他们就会自行到安检门外解馋。

    唯一让我心生怜悯的是:老人自带的干粮太过于粗糙,仅仅是一个馒头,连嘴里喝的白开水,都是由图书馆免费提供的。老人在储物柜区域,短暂的休息了一会儿,然后,他又回到了三楼的阅览室。到了傍晚,一直到闭馆的音乐声响起,老人才提着束口袋缓缓的离去。

    ***

    第二天,乃至以后的近一个月时间里,老人每天会准时来到我所在的阅览室。

    随着季节的变换,光阴也从深秋走进了初冬。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阅览室的几个管理员,对老人渐渐的有些熟悉起来。

    有时候,老人还会主动的点点头,向我们表示问好。而我们也一如既往的欢迎老人来到阅览室。尔后,我们就静静的看着,老人从自己随身背着的挎包里,取出纸笔书本、眼镜、橡皮,以及手帕水壶等随身物品。

    毫不怀疑,姜末是一个饶舌浅陋且人品低下的家伙。

    有一天,姜末对我们几个人说:“你们看!那老头的挎包呀,简直就是一个‘百宝囊’,里面要啥有啥。说不定呢,连孙悟空的金箍棒都能取出来呢。干脆呀,大家叫他‘百宝郎’算啦?”

    大家听了姜末的话,都捂着嘴呵呵的笑了起来。关于姜末的建议,连我都表示赞同。

    又过了好几天,气温变得越来越寒冷了,行道树上的叶子,就像是老人的头发一样在纷纷掉落。因此,树冠上的叶子在一天一天的变得稀疏起来,即使忙坏了环卫工人,道路上的枯叶也越积越厚。

    行人们走在人行道上,就像是踩在草甸子上一样。为了给读者营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图书馆开始空调开放,整幢楼的室内由此变得温暖如春。

    俗话说,“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按理说,随着年岁的增长,又在一个翰墨飘香书本充栋的地方上班,一个人应该非常的理性,也有足够的涵养。

    如此说来,姜末早就应该成熟起来,但是,他的内在始终没有向着伟大和崇高的方向升华,而是永远的停留在哗众取宠的低级趣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