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王二蛋的古代发家致富史 » 第五章 有人眼红来捣乱

第五章 有人眼红来捣乱

    当天晚上,四个家庭同时发出了震惊。几个孩子去卖鱼的事,他们各自的父母都是提前知道的,本来也就当孩子闹着玩的,谁知道还真能挣到这么多钱。王二蛋和众人约定再三,千万要叮嘱各自父母别到处乱说。

    狗子娘扬言要存起来给狗子讨媳妇儿。王二蛋大舅,杨宏他爹也不可置信。大伯一家也差不多的场景,大娘更是欣喜若狂,不停地夸赞着二蛋。

    视线来到王二蛋一家。中午的烧饼,两兄妹分着吃了一个,剩下两个给父母留回来了。此时的饭桌上,气氛有点波诡云谲。母亲吃得愉快,满脸笑意,而父亲则是有点呆若木鸡。

    “爹,你咋啦?”王二蛋关切地问道,“真是我卖鱼挣的,你不信可以问表哥他们。”

    王涛还是不说话,静静啃着烧饼吃着饭

    “别管他,他那该死的自尊心又犯了。还不是觉得他忙活一个月还没你一天挣得多。”杨雲解释道,“二蛋,钱给为娘管吧,这么多钱,娘担心你弄丢了。”

    开玩笑,这可是140文啊,他们夫妻二人一个月不吃不喝也才挣120文。带来的震撼能不大吗。

    “娘,这点钱我到时候还有用,等以后挣得多了,我再给您保管。”这钱王二蛋的本金,是利滚利的第一步。

    “好吧,娘相信你。”杨雲温柔地回答

    卖鱼风波就这么过去了,除了他们一行人暂时还没有外人知道他们卖鱼挣了钱。他们也回归了捕鱼,修补工具,然后再捕鱼的日常。由于条件有限,因此他们只能约定每10天去卖一次货。

    天气越来越冷,海边的蠢鱼也少了不少,几人都忧心忡忡,只有王二蛋满不在乎。他早就想到了这一点,这个生意本来就不是长久买卖,只是为了挣第一桶金的方式。一眨眼就到了冬月,十多天下来,几人一共抓了10条海鱼,15斤左右的海货,然后全部装车运到县城里卖掉。

    时隔这么多天,当他们几人到了市场后,里面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嘿,这不是上次卖鱼的小伙儿嘛,听说挣了不少。”

    “可不是,听说有个大管家给了一两银子哩。”

    “哟,可真是不得了,我也去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抓点来卖。”

    “········”

    王二蛋心里一万只草泥马,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自己一共就才到手一百多文铜钱,果然谣言在哪个时代都是越传越离谱。王二蛋无力反驳,只能找个空位置把东西放好,又开始吆喝。

    今天买鱼的人不多,但好在他们这次的货也不多,三三两两个顾客购买后也没剩多少,最后又是那个李管家来把剩下的鱼包圆场了,只剩下三斤左右海货。最后一共收入453文铜钱,还是照例四人平分,一人110文,剩下的13文几人商议后决定去饱餐一顿。

    五个人又来到了熟悉的烧饼店,今天孙静怡父女俩生意好像也不太行,蒸笼都还有两笼没卖出去。孙静怡靠在墙边玩着秀发,见到王二蛋几人后立马认出了他们。

    “又是你们,这是又来卖鱼了?生意怎么样?”

    “嗨,不怎么样。今天货不多,还没卖完。”

    “那正好,多的给我呗,我给你们换烧饼。”

    “姑娘,你可真会做生意。”王二蛋嘲讽道

    “没大没小,我今年十六了,你得叫姐姐。”

    “是是是,孙姐姐。来五个烧饼,五个包子,再来五碗热汤。不够的这些东西拿去抵账。”王二蛋排出13文铜钱,然后又把那三斤货物全部扔给了孙静怡。

    孙静怡笑嘻嘻地收下,然后给几人上菜。由于没有其他客人,孙静怡也坐到了王四丫身边,逗她玩。漂亮的女人是最讨小孩子喜欢的,尤其是性格又好的。王四丫这丫头还把自己的烧饼分给她吃。她俩人也顺便闲聊了起来。

    “你叫什么名字啊小妹妹,家住哪儿?”

    “我叫王四丫,今年刚满八岁,我家住陈桥村,离这儿可远了。”小丫头边吃边说

    “那你怎么跟着他们几个男人跑出来了。”

    “那是我哥,叫王二蛋。爹娘上工去了,我跟着我哥到县里来吃烧饼。孙姐姐呢?”说完指了指王二蛋。王二蛋想骂人,看来是时候改个名字了。

    “我娘去世得早,这店铺是爷爷留下的,我从小就跟我爹靠这个店过日子。”孙静怡说完有些恍惚,像是想起什么伤心事。

    王二蛋察觉出异样,立马开口道歉

    “不好意思啊,小孩子不懂事。”

    孙静怡只是笑了笑,“不碍事,我挺喜欢四丫的,她很可爱。”

    “你上次要那么多海鲜做什么,一时也吃不完,还亏几个烧饼。”王二蛋问到

    “这个确实很抱歉,不是有意要坑你们的。你们注意到这城里流窜的流浪儿没。我看见他们就想到自己,觉得怪可怜的,所以经常接济他们。”孙静怡望向冷清的街道

    王二蛋沉默了,原来这丫头是出于这个目的啊。那这么看来自己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几人吃完后跟孙家父女告别后就收拾好行李回村。

    与此同时,陈桥村几个孩子在县城卖鱼挣了好几两银子的事已经疯狂传播开来,自然也传到了陈桥村。

    陈桥村,一处房屋内,赵亮几人围坐在柴火旁取暖。自从上次被王二蛋几人打过之后,赵亮一直扬言要报仇,可是一直没找到机会。他也不是没尝试过去给王二蛋他们添乱,不让他们捕鱼。但是王二蛋那伙人太谨慎了,根本不给他机会。

    “亮哥,传闻说王二蛋他们到县城里卖鱼挣了十两银子。”狗腿子说着

    妈的,赵亮心想,越想越来气,还真给那狗日的挣了钱。不行,绝对咽不下这口气,他要报仇。

    海山县里,王二蛋带着几人逛着街,完全不知道有人要捣乱。突然有钱了,一群孩子还不知道怎么花。王二蛋就提议让他们各自买点日用品回家。

    至于他,则是带着王四丫买起了头绳。小丫头长大了,头发也长多了,平时又不能经常洗头,于是需要绳子把头发绑起来。以前都是用破布撕成条,灰色的起皱的布条已经破了。小丫头没逛过城里的店,不好意思,还是王二蛋硬把她拽进去,花了六文钱买了一个红色的带有印花的头绳。小丫头心里高兴地不得了,一个劲问他自己好不好看,惹得王二蛋发笑。

    陪几人购买完东西后,王二蛋去了码头,他打算去给父母送点吃的,顺便买点东西。当王二蛋把手里的包子递给王涛时,老父亲明显有些哽咽,他只觉得自己没用,居然得靠年幼的儿子。杨雲哪能不知道他的心思,立马安慰起来。什么儿子能干是好事,什么活该你享清福。

    告别了爹娘,王二蛋在码头光了一会儿,终于在一处比较大的摊位前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他指着地上的东西,问向卖主

    “老板,海肠怎么卖啊”

    中年男子有些错愕,因为这玩意儿不好吃,处理又麻烦,买的人极少,都是一些穷人开开荤才买一点

    “十文一斤”

    “老板,我也是干这个的,这位玩意儿没人吃,你别坑我。现在猪肉都才十五文一斤呢。”

    “那你说多少钱。”

    “六文一斤”

    “不行,太便宜了,我还不如拿回去自己吃”

    “那就七文,你这儿的我全要了,不行就拉倒”

    这时老板犹豫了,这东西真不好卖。其余的都卖得差不多了,就剩下几斤这玩意儿。咬咬牙,最后答应成交。

    “一共四斤二两,我算算多少钱。”

    “不用算了,一共29文”

    老板默默算了一遍,分毫不差。无奈摇了摇头,这小子看着不大,怎么这么会讲价。

    “行行行,快掏钱”

    最后,王二蛋愉快递出29文钱。

    回村的路上,王明好奇地问到

    “二蛋,你买的啥,怎么这么大一包”

    “这是秘密,我自有用处”

    抓鱼肯定越来越难抓,这生意很难做了,必须想点新法子挣钱。

    众人各自回到家中,把今天买的东西都拿了出来,家长们都高兴地不得了,不停地夸自家孩子懂事。之后,几人照例出发去检查鱼笼

    不出意外的话,还是出意外了

    “二蛋,二蛋,出事儿了,根本找不到我们的鱼笼,只有两三个被冲到礁石上的,其余的全不见了。”

    王二蛋千算万算没有想到,有人来搞阴招

    “我们没得罪过谁,一定是赵亮那小子,我这就去揍他”狗子气愤地说,而王二蛋拦住了狗子

    狗子没猜错,确实是赵亮等人干的好事。本来赵亮几个人想找到王二蛋他们藏匿起来的鱼笼还有点困难,但是一听到王二蛋挣了十两银子,他顿时坐不住了。在他看来那十两应该是他的,于是他又叫上了同姓的一群人,沿着海岸一直找,总算是给他找到了。

    “别冲动狗子哥,就算是他们干的我们没有证据,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那怎么办!难道眼睁睁看着他搞破坏吗!”

    王二蛋有些头疼,最后安抚到众人

    “别急,本来我也没打算靠这个长期营生,正好现在鱼越难抓了,不如我们也休息休息。”

    “这,这”三人面露难色,是啊,穷怕了,难得挣了钱,谁愿意放手呢。

    “你们要是想继续做我也不拦着,技术你们都会,工具也是大伙一起做的。”

    “二蛋不做了,那我也不做了”狗子决定跟着二蛋混,他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

    杨宏和王明两人显然还没放弃,王二蛋也不多劝说什么。至于赵亮那个叼毛,等以后再找机会收拾他,敢抢他王二蛋的东西,就一定得让他付出代价。

    众人各自回到家中,闷闷不乐,杨宏和王明开始做新的鱼笼,狗子也回家帮忙干农活。除了王二蛋和王四丫,王四丫有了漂亮的头绳已经高兴一天了。至于王二蛋,他已经开始着手处理买回来的海肠子了。

    在地上挖个坑,找一块薄点的石板放在上面,底下烧上柴火,将清洗干净的海肠放在石板上烤炙,彻底烤干后取出放凉,然后将它们碾磨成粉,一份“味精”就这么诞生了。海肠粉含有大量谷氨酸钠,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也是最早鲁菜大师们提鲜的秘密。当然,也是王二蛋之后挣钱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