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反明 » 第二十一章 卖儿卖女

第二十一章 卖儿卖女

    龟岛有五个屯,刘农屯、王家屯、满家屯都是按姓氏叫的。

    比如刘家屯子,最早在这里生活的刘家人最多,就叫了刘家屯。

    也不知道是不是刘邦的后人。

    满家屯和王家屯也一样。

    万安屯则是一个万安村的人集体跑过来,沿用了老家村名。

    平安屯则是一群逃民对平安的渴望,故而得名。

    丢掉女婴的是平安屯的杨二,这事儿随便打听一下就知道。

    曹征专门去看了看,心里五味杂沉。

    杨二年方三十,正当年富力强之年,家里五个孩子,老大是个闺女,今年才十三,已经许给万安屯的赵家,据说明年就要出嫁,在家做牛做马,还老是被打骂,养丫头赔钱。

    姑娘黑瘦黑瘦,估计长期营养不良,身高还不到一米四。

    脸上没有笑容,只有对生活的愁苦麻木。

    下面三个小子,最小的三岁。

    据说还有三个夭折。

    杨二婆娘杨满氏还不到三十,也是个黑瘦黑瘦的愁苦妇女,生完孩子才五天,就已经下地干活了,据说本来不想扔,但婆婆不让养,还让杨二把婆娘打了一顿。

    “为啥要扔了?”

    曹征质问杨二:“亲闺女都不养,要你这个爹有何用?”

    杨二也很痛苦:“娘不让养。”

    曹征压不住的怒火:“你娘让你去死你去不去?”

    杨二沉默不语,木讷的让人同情又来气。

    曹征对万安屯民兵头领李大勇道:“你把这混账拖出去打一顿,让他反省反省。”

    “这……”

    李大勇傻眼道:“不用了吧?”

    曹征就道:“你要不打,我叫人来打他,让他知道怎么当一个合格的爹。”

    李大勇没奈何,只得招呼杨二出去挨打。

    杨二也不反抗,跟着出去了。

    到是杨老太婆不乐意了,拦着不让儿子出去,瞪着一对斗鸡眼冲曹征嚷嚷:“凭啥打我儿子,我家的娃我想要就要,不想要就扔了,小郎君你管不到。”

    曹征瞅着老太太道:“你不让我管?”

    老太太恶狠狠地道:“这是我们家的事,你管不到。”

    曹征点头:“行,那就不管了。”

    说罢扭头就走。

    李大勇着实松口气,看了眼老太婆,连忙跟了出去。

    到了外面,追上曹征道:“小郎君别跟老太婆置气,人老了都这样。”

    曹征笑道:“我跟个老人家置什么气。”

    李大勇心想这样最好了,管人家的家事干嘛!

    清官还难断家务事,你一个外人能管的了嘛!

    可等到第二天,就听到已经被陆郎中挑中的杨二家的二小子被撵了回来,接着就有消息传出,曹郎君对扔孩子、打老婆、打闺女诸如此类的事很不满意。

    以后再招船员或者学徒,这样的人家一概不作考虑。

    甚至听说连大牲口也不给了。

    就连万安屯也受了牵连,往后一年内都不从万安屯招幕人手。

    杨二听到消息麻了,跑来找曹征哀求。

    曹征不想理他,杨二就跪着磕头。

    李大勇跑来找曹征:“小郎君何以对万安屯不公?”

    “我不公?”

    曹征被气乐了:“打老婆打闺女,生了不养,这么多草蛋事,你这个万安屯的主事人可有制止调解过,不但不制止,还觉的理所当然,怎么有脸说我对万安屯不公?”

    李大勇苦着脸:“此等家务之事,让我如何去管?”

    曹征就道:“那你就回去吧,不要跟我说!”

    李大勇咬咬牙:“我让杨二把孩子带回去,小郎君可否满意?”

    “算了吧!”

    曹征说道:“就杨二那个窝囊样,那女娃抱回去也没有好日子过,看看他大闺女,好好的大姑娘成啥样了,你回去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杜绝这类事,拿出个章程再来找我。”

    李大勇很无奈,只好回去了。

    顺便把杨二也给拎走了。

    回到屯子,先召集屯子几个能拿事的商量,商量来商旺去也没商量出个子丑寅卯,只得请来族老,最后几个族老召开批判大会,将杨家老太婆狠狠批判了一顿。

    然后各家各户交待,婆婆不准再欺负儿媳。

    不准再打孙子,男人不准再打老婆什么的。

    尤其不准再扔孩子。

    也不是没有人不满,关键是不满也得憋着。

    不管哪里,只要掌握了资源,就能为别人制定规则和规矩。

    老百姓虽然没文化,但这些基本道理还是懂的。

    只要能把日子过好,这都不是问题。

    至于有多少人会听,那就只有老天知道了。

    翻过一天,李大勇去找曹征。

    曹征不为己甚,没有再牵连万安屯。

    至于杨二家的老二,说啥都不要了。

    总得给某些人长点记性。

    消息传开,各屯都在逐家逐户交待,不能再打老婆和闺女,不能再扔孩子等,然而很快又有消息传开,家里娃多的,不想养的可以送给小郎君养。

    于是岛上又热闹了。

    短短三天,被送者多达二十。

    曹征人都麻了,要放到他那个世界,这简直不敢想象。

    这见鬼的年代,总是会发生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被送来的下到几个月的婴儿,上到十岁的女娃子。

    小的还好,懵懵懂懂的。

    大的就不好了,麻木又绝望。

    曹征觉的这样不好,几口吃的对他来说都是小事,小的也就算了,毕竟养的不长,但那几个大一点的,人家辛辛苦苦也养了七八年甚至十年,就算不想继续养送给他了,曹征觉的不能让人吃亏,于是按照一年一斗粮,给了一点补贴。

    不满岁的,也按一年算,给了一斗粮。

    心是好心,事也是好事。

    然而这头一开,又坏事儿了。

    岛上又掀起了卖儿卖女热潮。

    曹征彻底麻了,又被这个年代教育了。

    做事万万不能冲动,一定要深思熟虑。

    这是血的教训。

    可开弓没有回头箭,朝令夕改不可取。

    曹征只得咬着牙关,收下了一百多个没人要的娃。

    小到嗷嗷待哺,大到十二岁还没嫁的闺女。

    五岁以下的占了一大半。

    招了十几个孤寡妇女老婆子,照顾这些娃。

    七八岁以上的,用不了大人照顾,还能使唤干活,再小的就不行了,特别是那些占了大半的五岁以下的娃,没有大人照顾可不行,更不要说嗷嗷待哺的。

    在他那个世界,谁家的孩子不是小皇帝和小公主。

    一家好几口带着娃,都累的不行。

    十几个人当然照顾不来这么多娃,搞的焦头烂额。

    曹征不得不再次招募了三四十个老人,帮着照顾这些可怜娃。

    不给钱粮,管一口吃的就行。

    老人对穷苦人家来说是负担,只吃饭却干不动活,对这个特殊的年代来说这样的老人显的很多余,据说岛上每年都有老人不想拖累儿孙自己走进了大海。

    曹征没有见过,只是听人说心里都会难受好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