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你不了解的两晋南北朝 » 第十五章 遗臭万年

第十五章 遗臭万年

    桓温在第三次北伐大败而归之后,将战败之罪全部归咎于未能开通石门水道的袁真。他上疏朝廷,请求废袁真为庶人。袁真不甘心当背锅侠,于是向朝廷申诉,然而朝廷怯于桓温而不敢处理。于是袁真据寿春叛变,并暗中勾结前秦、前燕。另一方面,朝廷不但不追究桓温的兵败之责,还命人带着酒到山阳犒劳桓温,并任命其子桓熙为豫州刺史。

    公元370年,袁真病死,部将朱辅拥立其子袁瑾为豫州刺史。前燕、前秦都派遣军队来援助袁瑾,但都被桓温派人击败。然后,桓温亲率二万军队攻打寿春,将其团团围住,袁瑾只能固守在城内。不久,桓温攻破寿春,俘获袁瑾,将其押送到建康斩首。从此,豫州彻底落入桓温之手。

    攻陷寿春之后,桓温问郗超道:“这次胜利能雪枋头兵败之耻吗?”郗超则表示不能,并建议桓温效仿伊尹、霍光,废立皇帝,然后逼迫新帝给自己加九锡来重建威权。所谓的“九锡”就是皇帝赐给权臣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加九锡”往往是权臣在篡位前的预演。桓温素来怀此不轨之心,他曾经抚枕感慨道:“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所以他对郗超说的深以为然。考虑到皇帝司马奕平素谨慎小心,没有什么过错,而床笫之事最容易进行诬陷,于是桓温决定从这方面下手。

    公元371年,桓温带兵入朝,威逼褚太后废黜司马奕的帝位。他诬称司马奕因阳痿不能生育,是他的宠臣相龙、计好、朱灵宝与后宫的美人生下了三个儿子,还要设立太子赐封王位,要将晋室江山拱手让人。褚太后只得集百官于朝堂,下诏废司马奕为东海王。而后,桓温亲率百官至会稽王邸,迎司马昱入朝,拥立为帝,是为晋简文帝,改元咸安。晋朝开国百余年,从未发生废立之事。桓温擅行废立,不仅令百官震惊,自己也紧张不已。他在废司马奕的时候,紧张得完全不知所措,礼节仪制等都是由尚书左仆射王彪之决定的。在见到司马昱时,更是战战兢兢,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前秦皇帝苻坚对此评价说,桓温之前先是败于灞上,现在又败于枋头,十五年内两次使国家军队遭受重大打击。他不但不反思过错,向百姓谢罪,竟还废黜君主。六十岁的老头做出如此举动,如何自容于天下?

    桓温在废立帝王之后,便开始大力清除朝中的异己。他先是以“聚纳轻剽,苞藏亡命”为由免去了武陵王司马晞的官职,令他和他的儿子们返回封地。接着他又逼新蔡王司马晃自首,称与司马晞、司马综、殷涓、庾倩、庾柔等人谋反,最终司马晞、司马晃被废为庶人,殷涓、庾倩、庾柔等人被族诛。桓温趁机将颍川庾氏家族彻底诛除。侍中谢安见到桓温,远远地就跪拜于他,更以君臣称作二人关系。而简文帝虽被立为皇帝,却形同傀儡,常担心被桓温废黜,甚至向郗超询问桓温是否会再行废立。郗超以家族百口担保不会再发生政变,简文帝这才稍微安心。

    简文帝继位不久,便进封桓温为丞相,留其在京师辅政,桓温辞让不受。后来,简文帝又派侍中王坦之征召桓温,请其入朝辅政,桓温再次推辞。公元372年七月,简文帝病重,在一昼夜内连发四道诏书急召驻守姑孰的桓温入朝辅政,但都被桓温婉拒。简文帝只得传下遗诏,让桓温摄政,效仿周公。但侍中王坦之据理力争,将遗诏中的“摄政”改为“辅政”。随即简文帝驾崩,太子司马曜继位,是为孝武帝。后来,孝武帝命谢安征桓温入朝辅政,桓温仍旧辞让,拒不入朝。

    桓温之所以拒绝入京辅政,倒不是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年老多病、难堪重任”,其真实目的无非是希望简文帝能直接禅位给他,就算不把皇帝的位子让给他,至少也应该给一个“摄政”的名分,好让他以此为跳板,仿效当年的王莽篡位。没成想,简文帝听从了侍中王坦之的建议,在遗诏里只是命桓温辅佐太子,桓温大失所望,怨愤不已。

    其实,东晋的朝臣们大多也都反对桓温称帝,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位权臣飞扬跋扈多年,早已引起公愤。在强大的阻力面前,桓温变得日益郁闷、压抑,眼瞅着身体一天天垮下去。不过,桓温并不想就此认输,为了能在临死前过一把皇帝瘾,他曾经多次派人入朝威胁朝廷,逼迫孝武帝赐予他九锡之礼。

    对于桓温要求给他加九锡的要求,当时在朝中执政的谢安、王坦之决定采用“拖字诀”。在假意答应桓温要求的前提下,以袁宏所撰锡文不好为由,多次下令让他修改,以此来拖延时间。桓温对此敢怒却不能言。就这样,在锡文被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桓温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公元373年七月,桓温在姑孰病逝,终年62岁。

    桓温虽然至死都没有当上皇帝,但是他的儿子桓玄却一度篡位成功,建立史称“桓楚”的短命王朝,并追尊其父为宣武皇帝,庙号太祖。不过,桓楚帝国仅存在1年时间,便被东晋将领刘裕消灭,桓玄兵败被杀。桓楚灭亡后,桓温被褫夺帝号,并且跟其子桓玄一起成为朝廷正式认定的“逆贼”,果然实现了他当年立下的誓言——“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