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浮世微言:呐喊 » 第二十八章 月落星沉

第二十八章 月落星沉

    赵玉皋抱起许灵月,看了看医馆里的周郎中,他觉得小月亮肯定有救,虞安那么恶劣的情况她都活了下来,怎么会夭折在此?肯定是这个周郎中医术不精罢了,只要回到省城,遍寻名医,一定能治好小月亮的!

    于是,赵玉皋果断背着小月亮离开火井镇,朝省城赶去,此时此刻,他多么希望可以找到一匹马,那样就可以更快赶回去了!

    刚刚离开火井镇,赵玉皋就远远看到有大队人马抬着花轿迎面而来,一路敲锣打鼓,为首的新郎官骑着高头大马,意气风发,只不过年岁有些大,估计是附近哪个当官的大人续弦或者纳妾。

    赵玉皋看到马,眼前一亮,顾不了那么多,三两步冲上前挡在路中央,新郎官看着眼前衣衫褴褛的流民有些不悦,但还是撒了一把碎银子给赵玉皋,想着他拿了钱赶快让路,谁知赵玉皋看也不看脚下的银子,大声说道:“能不能将这匹马借我?我妹妹危在旦夕,我急着赶回省城给她看病!”

    “神经病吧?你妹妹危在旦夕关我们什么事?好狗不挡道,快让开!”打锣的男子说道。

    赵玉皋跪下来哀求道:“求求你们了!把马借我吧!他日我必定百倍相还!”

    新郎官不耐烦的说:“我再问一遍!你让不让?误了吉时你可担待不起!”

    “你不借马我就不让!”

    “嘿!哪里来的臭乞丐?真是反了你了!给我打!”

    新郎官一挥手,鼓乐手们立即放下手里的东西,上前对着赵玉皋拳打脚踢,赵玉皋弓着身子,把许灵月紧紧搂在怀里,任由这些人殴打自己,不仅如此,他还梗着脖子,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说:“你不借马,打死我也不走!”

    “老爷,今天是大喜之日,不能见血!”人群里一个下人劝道。

    “呸,真他娘的晦气!算了,饶他一命,把他拉到路边,让我们先过去!”新郎官嘱咐道。

    最后,赵玉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接亲队伍走远,然后落寞的背着许灵月向前走。

    很快,又路过一个小村庄,赵玉皋看见村里的小孩儿在踢蹴鞠,于是用手中的长命锁给孩子的父母换了些食物和一个藤球,小孩儿父母把长命锁放在嘴边咬了咬,果然是金的,于是激动的面色潮红,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啊!

    走到村口的一棵巨大银杏树下,金黄的落叶铺满了树荫下的土地,有风吹过时,树叶还在纷纷扬扬的落下,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金色蝴蝶,赵玉皋把许灵月放在落叶上,扶着她呼唤道:“小月亮,快醒醒,看哥哥给你买了多少好东西,有好吃的,还有新的藤球哦!”

    许灵月闭着眼睛,眼睫毛微微颤动,赵玉皋喂了她一点水,不一会儿,她轻咳了两声,终于醒了过来,只是往常那双灵动的眸子已经不复往日的神采,她两眼无神的看着天空。

    看到她醒了,赵玉皋高兴的说:“小月亮,快吃饭了,今天有好多好吃的随你选哦!你看这是啥!这是你最喜欢的藤球哦!”

    许灵月充耳不闻,一动不动,只是呆呆地看着天空。

    半晌后,她那双无神的大眼睛居然重新焕发出昂扬的神采,很快,她站起来朝来时的方向奔跑起来,赵玉皋赶紧拉住她,焦急的问:“小月亮,你怎么了?”

    许灵月挣脱赵玉皋的手说:“玉皋哥哥,你别拉我,爹爹和娘亲,还有哥哥来接我了!”

    赵玉皋闻言赶紧松开。

    许灵月很快在金黄的落叶上奔跑起来,此时晚霞满天,许灵月沐浴着金黄的的霞光,朝着虞安的方向不断奔跑,像极了一个将要乘风归去的小仙子……

    赵玉皋呆呆地看着,伸出手想要阻止,终究还是没有开口,突然,许灵月一个趔趄倒在地上,赵玉皋心都碎了,赶紧冲上前去,只见许灵月伸出小手抓向虚空,走了这么长的路,她第一次嚎啕大哭起来,无助的哭喊道:“爹爹,娘亲,灵星哥哥,你们等等我啊!你们不能丢下小月亮!”

    赵玉皋赶紧将她抱在怀里,安慰道:“没事的,玉皋哥哥还在这儿,我永远不会丢下小月亮的!”

    许灵月点点头没有说话,依然呆呆的看着虚空,半晌后,她回过神来,艰难的抬头看着赵玉皋,喃喃的说:“玉皋哥哥!”

    赵玉皋赶紧将耳朵附在她嘴边,许灵月缓缓的说:“玉皋哥哥,谢谢你!”

    赵玉皋摇摇头,紧紧抱着许灵月哭道:“是哥哥该谢谢你!没有你我早就死了!”

    就在这时,许灵月那小小的身子像是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脑袋和小手一下就耸拉下来,再也抱不住赵玉皋了。

    赵玉皋抱着许灵月,在银杏树下嚎啕大哭起来,边哭边扇自己耳光,他觉得王青大哥说得对,都怪自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若是小月亮没有遇到自己,说不定现在还活的好好的!

    许久后,他站起身来,将自己的用以遮体的衣裳撕成了布条,做了一个简易的网兜,把许灵月那小小的身子兜起来,系在自己的肩膀上,他喃喃的说:“小月亮,你放心,玉皋哥哥不会丢下你的,你抱紧我哦,我们回家了!”

    说着,赵玉皋站起身来,一手拿着藤球和食物,一手拿着窝窝头,边走边啃,继续朝着省城走去。

    接下来的路,再也没有人陪赵玉皋说话了,可他还是怕小月亮无聊或者害怕,不停的给背上的小人儿念着童谣:“天老爷,快下雨,保佑娃娃吃白米,白米甜,白米香,今年不再饿莽莽!”

    “东打铁,西打铁,打个剪刀送姐姐;姐姐要歇我不歇,我在桥角歇,桥角有条乌梢蛇,把我耳朵咬半截,杀个猪儿补不起,杀个牛儿刚补起!”

    以前,背上的许灵月早就笑得咯咯直笑了,可是现在,无论赵玉皋说了多少童谣,背上的人也不会再回应了,赵玉皋也不管那么多,权当小月亮只是睡着了。

    数天后,赵玉皋背着许灵月来到凤溪山下,翻过这座山,便是省城地界了,只是许灵月的身体已经有些轻微腐烂了,尽管时令已是深秋,仍有许多苍蝇嗡嗡乱飞,一路围在赵玉皋身畔打转,赵玉皋却无动于衷,似乎早已习惯这个味道了,他看着眼前的路,面无表情的埋头向前。

    山脚下有个宁静的小山村,一栋栋低矮的茅草屋错落有致的伫立在山间,随着赵玉皋逐渐走近,茅草屋顶陆续升起了袅袅炊烟,一转眼,又到饭点了!可是眼前这万家灯火,都跟自己无关。

    赵玉皋背着许灵月沉默着走进村子,本想直接路过,谁知村里的狗闻到亡者的气息,纷纷冲出来朝着赵玉皋疯狂咆哮,赵玉皋只能拿着藤球,走两步就要回头与狗对峙。

    屋里的大人小孩儿们听到动静,纷纷出门查看,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背着一个小姑娘摇摇晃晃的与狗对峙,背上的小姑娘无力的耸拉着脑袋,紧闭着眼眸,脸色惨白灰暗,浑身僵硬,没有半点血色,看样子早已死去多时,估计两人是遭了难,流落至此。

    在与狗对峙时,动作幅度太大,赵玉皋用衣裳做的网兜支撑不住,断裂开来,许灵月那小小的身子“咚”的一声掉落在地,赵玉皋赶紧将她抱起来,手忙脚乱的拍掉着她身上的尘土,嘴里不断的说:“对不起,哥哥是不小心的!对不起!摔疼你了!”

    村民们愣愣的望着两人,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是沉默的上前拽回自家狗子,有小孩儿不解的问道:“爹,那个姐姐怎么了?她是不是饿了啊?”

    男子叹了口气训斥道:“小娃娃不要多问,快回去吃饭!”

    赵玉皋见咆哮的狗都被主人拖回家栓好后,重新挂好藤球,抱着许灵月继续埋头向前。

    走了没几步,两个影子挡在他身前,赵玉皋抬头一看,是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一脸慈祥的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浑浊的眼睛里充满着同情,赵玉皋看了两人一眼,又迅速低下头,抱着许灵月想要绕过两人,一位老人伸出满是皱纹的手扶在赵玉皋的肩膀上,挽留道:“小伙子,时间不早了,不如去我家吃了饭,休息一下,明天再走吧?”

    赵玉皋摇了摇头,道:“谢谢前辈好意,我身上还有吃的,就不去叨扰你们了!”

    “可是这个小姑娘她……”老人欲言又止的说。

    “我知道,这是我妹妹,我要带她回家!”

    “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你要节哀顺变,小伙子,你就听我的,赶明儿老头子做个主,帮你妹妹在凤溪山上寻个风水宝地,让她安息吧!”老人继续劝道。

    赵玉皋依然执拗的摇摇头说:“我答应了小月亮,不会丢下她一个人的!”

    “那你吃了饭再走!我们家刚好做好饭了!你放心,我们没有恶意,我们村的大多人家当年都是湖广填四川时,一路从很远的地方迁过来的,我们知道在路上的辛酸苦楚,所以才想帮你!”

    赵玉皋终于点了点头。

    进了屋后,一盏昏黄的烛灯在桌上跳跃着,老人并没有忌讳死去的许灵月,给赵玉皋倒了碗开水,添了一大碗饭,赵玉皋端着碗只是闻了一口,就觉得满足极了,这么多天了,这是第一回吃热食,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喂给许灵月,可突然间想到了什么,顿时伏在桌上呜呜的哭了起来,老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节哀顺变!”

    另一位老人叹了口气,也开口安慰道:“先吃饭吧!你妹妹若是有灵,也不希望你饿着肚子!”

    听到老人这样说,赵玉皋才停止哭泣,端起碗狼吞虎咽起来。

    翌日清晨,赵玉皋在小山村的鸡鸣犬吠声中醒来,睁开眼睛,他第一时间摸了摸手边冰凉的许灵月,很快,他重新编织好了网兜,又把许灵月背在背上,再次准备出发。

    临行前,他想好好谢谢昨天收留自己的老人,可是屋里没人,他走出门一看,只见院子里放着几块木板,村里大叔大婶们纷纷抱着东西放在院子里,甚至连小孩子们都在帮忙,看到他醒了,昨天收留他的老人立即过来说道:“小兄弟,既然你们路过了我们村,你妹妹又刚好落在我们村的土地上,就证明与我们有缘,依你们蜀地习俗,死去的人落在哪儿就要葬在哪儿,今早我跟村里的几个老伙计商量了一下,觉得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你不管把她背到哪儿,到头来还是要入土为安,所以我们决定帮你妹妹办一场葬礼,到时候你就在凤溪山上替她选一块风水宝地,让她在此安息吧!”

    赵玉皋转头看了看背上的小月亮,有些不知所措,在院子里忙碌的老婆婆见状过来劝道:“你放心,我们会好好替你看着她的!村里人都忙碌了一早上了,你就不要执着了,再耽搁几日,你妹妹的身子都要腐烂了,到时你怎么带她回去啊?若是他日你安定下来,想要把她带回去,到时候再来迁坟也不迟!”

    赵玉皋想了想,终究还是点了点头。

    很快,村里的几个大叔带着工具,将院里的几块木板拼成了一副小小的棺材,他们刷上桐油,在里面垫上松软的棕榈皮,而后所有人都目光灼灼的看着赵玉皋。

    赵玉皋依依不舍的解下网兜,把小月亮抱在怀里,抵着她的额头喃喃的说:“小月亮,他们说这里是你自己选的地儿,那哥哥就把你放在这儿了!你放心,这里的人都很和善,他们不会伤害你的,如果你觉得不好,或是什么时候待腻了,就托梦告诉哥哥,到时候哥哥就来带你回家!”

    许灵月乖乖的躺在赵玉皋怀里,一动不动,像是睡着了一样,只是小小的身子已经散发出淡淡的腐臭味了,赵玉皋流着泪,抱着许灵月来到院子里,依依不舍的把她放在不过三尺的小棺材里,而后把藤球也放在了许灵月的怀里,村里的孩子们见状,纷纷把自己手里的玩具也放进了棺材里,他们说,这样的话,这个小姐姐一个人就不会无聊了!

    村里的神师拿着铃铛,围着小棺材一边转圈一边念叨咒语,超度亡灵,送她去往生极乐。

    之后,赵玉皋在村里的几个老人的引路下,爬上了凤溪山,他就要在这里,给许灵月挑选一块墓地。

    最终,赵玉皋挑中了一棵火红的枫树,这棵树巨大无比,高耸入云,像一簇火焰一样伫立在山间,在五彩斑斓的秋意下,仍然这片山间最为耀眼的风景,选在这里,他日无论是来看小月亮,还是带她回家,都不会迷路。

    赵玉皋借来农具,拒绝了村里人的帮忙,一个人在此挖坑,从上午挖到下午,终于挖好了一个墓坑,村里人帮忙把小棺材抬进去后,赵玉皋又自己盖土,一铲土一铲土的往上盖。

    很快,小棺材便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小小的坟茔,孤独的伫立在落英缤纷的地上,坟前杵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妹许灵月之墓,光绪二十五年秋,兄赵玉皋立”

    赵玉皋抓了一把坟头土小心翼翼的放在怀里,转头朝着村里人磕了三个响头,大声的说:“诸位长辈,往后就要劳烦你们帮我照顾我妹妹了!”

    “放心吧!我们会把她当作亲人一样对待的!逢年过节只要有祭祀,我们也会给她烧点纸的!”

    “放心吧!这段时间我们会拴好村里的狗,管好调皮捣蛋的娃娃,让许姑娘好好安息!”

    村里人怕赵玉皋担心,不断的开口安慰,因为在许多年以前,他们的亲人也曾葬在迢迢入蜀之路上,被他乡之人守护,今天,轮到他们来守护别人了!

    赵玉皋站起身不断鞠躬,大声的说:“今日之恩,我赵玉皋没齿难忘,他日若有能力,我赵玉皋定会回来报恩的!”

    为首的老翁摇摇头说:“伶仃弱息,极可哀怜,本就是我们客家人的祖训,我们不需要你报恩,小友只需要将这份恩情铭记于心,有朝一日传递下去即可!”

    赵玉皋点点头,无比诚恳的说:“我知道了!放心吧前辈,我会的!”

    说着,他又给朴实的村里人作了个揖,大声的说:“各位叔姨长辈,我先走了!这两天实在是叨扰你们了!”

    “小友一路平安!”

    老婆婆递上一个行囊嘱咐道。

    赵玉皋接过沉甸甸的行囊,里面装着不少食物,还有两套换洗衣服和一点碎银子,顿时心里感动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