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浮世微言:呐喊 » 第十五章 罗城之行

第十五章 罗城之行

    得知杨小碗成亲后,赵玉皋整日都焦躁不安,一宿一宿的睡不着,杨小碗那巧笑倩兮的样子始终萦绕在脑海中,越想忘越忘不了,把藏书楼的书都挤到了九霄云外。等爹娘回黎州后,赵玉皋想了想,反正离书院开讲还早,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如出去走走看看,换换脑子。

    正巧祁英杰要提前去京城准备春闱,想跟全国各地的学子探讨探讨考试心得,两人便结伴同行,约定在剑门关分别。

    两人从省城出发,沿着古蜀道一路向北,本来想体验一下沿途的民俗风情,然后在各地的名胜古迹略微停留,一路吟诗作对,凭古吊今,反正书院开课还早,京城的会试也还早,旅行嘛,不就是如此么?

    然而,现实狠狠给了两人一巴掌,出了省城后,传说中富庶的天府之国没有看到,沿途大片田地荒芜,百姓食不果腹,三五成群的涌进城市,沿街乞讨,希冀城里的达官显贵们能赏口吃的,亦或守在善堂门口,等着善堂施粥续命。

    赵玉皋和祁英杰都想不明白百姓们为何宁愿饿肚子也不种地,但凡种点地也不至于此啊!

    路过罗城某条小巷时,此街道热闹非凡,叫卖声不绝于耳,两人不由得驻足观望,而后决定进去逛逛,毕竟走了这么远的路,难得看到这么热闹的地方。

    两人拐进小巷后,无数双目光迅速汇聚在他们身上,赵玉皋这才发现,摆摊的居然比顾客还多,看到有人进来了,当头的几个摊主赶紧大声推销。

    “两位客官,来看看我这上好的耕牛,一口气耕个十亩地不成问题,保准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二位,来看看我这骡子,能拖能扛能代步,上山下河也无妨,行百里只耗草料几斤,您若是拉到省城去,指不定还能再赚一笔!”

    往里走了几个摊位,就不再是卖牲畜的了,有百姓牵着年幼的儿女当街叫卖,看到两人路过,颤巍巍的问道:“二位客官,你们要娃娃不要?”

    大一些的小孩子也附和道:“两个大哥哥,把我买走吧!别看我小,我皮实的很!”

    “买我吧!我虽然瘦,但我吃得少!”

    祁英杰赶紧摇头道:“我们只是路过的书生,不买娃娃!”

    有精明的摊主赶紧接茬:“小书生也可以买个女娃回去嘛!平日里可以做丫鬟,给二位洗洗衣裳,揉揉脖子什么的,养大了还可以做侍妾,暖暖床,大一些的只要一二两银子,小点的给几个铜板意思意思就行,怎样都是不亏的!”

    赵玉皋赶紧拉着祁英杰往前走,过了卖娃娃的十几个摊位才停下,两人气都没来得及喘一下,一个面容枯槁的摊主就上前来拉赵玉皋,动作神态有些癫狂,他轻描淡写的推销道:“兄台,来看看在下的这个婆娘,巴适得很哟!油光水滑,屁股又大,准能生儿子!你们来摸摸这肉感,用来享用绝对销魂,价钱方面好商量,可租可售,若不是没钱买大烟,我还舍不得卖呢!”

    说着,摊主拉着赵玉皋的手就要按在眼前妇女的胸脯上,让他体验体验,女子竟不躲不闪,脸上毫无波澜,一双翦水秋瞳黯淡无光,直愣愣的看着眼前的陌生男子,吓得赵玉皋赶紧抽开手,祁英杰拉着他就朝巷口大步走去,赶紧离开眼前这个是非之地为好,这简直就是人市啊!

    来到巷口,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支着一个小摊卖锅盔,看到两人路过,她有气无力的吆喝道:“二位小哥,要不要尝尝我这新鲜出炉的锅魁?”

    赵玉皋和祁英杰对视一眼,终于抬步向小摊走去,正巧有些饿了,买两个锅魁填填肚子。

    祁英杰刚付了钱,两人啃着锅魁还没走两步,两个带刀的大汉就迫不及待的走到小摊前,手一摊,问道:“拿来吧!”

    老婆婆哀求道:“二位行行好,我儿还躺在家里等着我买药回去,家里还有个小孙子要养,实在是拿不出来了!”

    赵玉皋和祁英杰应声止步,回头观望。

    只见其中一个兵差大声道:“你要我们行行好!我们找哪个行行好?少他娘的废话,拿出来!”说着,他把腰间的刀连刀带鞘砸在案板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老婆婆佝偻着腰,老泪纵横的说:“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我丈夫当年就是当兵的,在打蓝朝鼎李永和的时候还立过战功,我儿也是军人,前几年就是跟着官府打余栋臣受的伤!”

    另一人一脚踹翻小小的锅魁摊,抽出雪亮的长刀指向老婆婆,冷酷的说:“我再问一遍,拿不拿?”

    老婆婆看着一地狼籍,欲哭无泪,掏出刚刚收到的十个铜板扔在地上,无助的说:“给你们!都给你们!”

    兵差如愿以偿的捡起地上的铜板,又扔了两个给老人,话锋一转又柔和的说:“我们还是有规矩的,该收多少税就收多少税,只要你以后懂规矩就行!”

    赵玉皋和祁英杰再也看不下去,祁英杰喝问道:“你们怎么忍心这样对待一个老人?把钱还给人家!”

    赵玉皋附和道:“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你们以后也要老啊!”

    “你们两个最好不要多管闲事!”

    “两位小哥,过来,我有话对你们说!”老人见状赶紧说道。

    见两人朝乱翻翻的小摊走去,手忙脚乱的帮着重新支摊子,两个兵差才哼了一声,往其他摊位走去。

    老婆婆叹了一口气,对两人说道:“谢谢两个小哥了,只是你们还是别管为好!免得惹上麻烦!”

    “他们那么过分,我就不信天底下没有王法了!”祁英杰气愤的说道。

    “这就是王法啊!况且他们再过分,我也不敢得罪他们!”老婆婆苦涩的说。

    祁英杰不解的问:“为何?得罪了就得罪了,大不了就去县衙告状,实在不行就去州府,去总督府,总有人会管的!”

    “祁兄,此言差矣,老婆婆要是有你说的这些本事,又何至于此?”

    赵玉皋由于在南星接触的底层百姓很多,对此更能感同身受。

    老婆婆擦着案板,点点头说:“这位小哥所言极是,我儿卧病在床,还有个小孙子要我养活,我是一天都不能离开这个摊子,哪能为了一口气去官府告状呢?况且也告不赢!我离不开这里,所以无论他们有多过分,我也不能得罪他们!”

    “你们家有土地吗?”祁英杰一边把地上的炭火夹到炉子里一边问。

    “房子后头还有两亩地!”老婆婆把地上的锅魁捡起来拍了拍,又放回摊子上售卖。

    “既然你们家有地,回去种地也能填饱肚子啊!何必在这里支个小摊经受日晒雨淋,还要受这些人的气,我看一天也卖不了几个钱!”

    “两位小哥可能家境好,你们可是不知道,现如今这个世道,就是当乞丐去要饭都比种地好!”

    两人听到这样的话,着实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老婆婆接着解释道:“往年交了税后虽然一年到头都青黄不接,但好歹能过活,今年开始,官府又多了几项税收,说是去年李大人打了败仗,今年要赔钱,需要提前征税做准备!”

    “北洋水师战败!”祁英杰补充道。

    “对,就是吃了败仗,说是皇上要赔很多钱,所以才提前加征税收的!这一加税,罗城的许多百姓就更没有活路了!种地本就是靠天吃饭的活计,罗城地势又高,每年都有许多土地灌溉困难,收成不好,有些百姓见交了税后裹腹无望,要不就卖儿卖女,拿着钱去外地讨生活,要不就举家逃离故土,当乞丐要饭,走到哪儿算哪儿!留下的人本以为官府会减轻税收,哪晓得他们还变本加厉,剩下的人不仅要缴纳自己那份,还要承担逃跑的人的赋税,这样一来,谁还愿意种地呢?”

    “啊?怎么能这样?”祁英杰惊讶的嘴巴大张,似乎世界观都崩塌了。

    老婆婆这样一说,赵玉皋倒是通透了许多,他拍拍祁英杰的肩膀说:“祁兄,我现在才明白之前杨叔峤学长为何要极力推动变法,你看看如今的样子,变法真的是迫在眉睫了!”

    祁英杰感慨的说:“之前我听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时,虽然很是愤慨,但总觉得这些事离我们很远,蜀地地处西南,老百姓基本一辈子都未见过海,海上战事跟他们有何关系呢?打赢了他们要过日子,打输了要赔钱,赔的是皇上的钱,他们还是照常过日子!今天才真的好好上了一课,我辈读书人,果然不仅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啊!”

    赵玉皋点点头道:“是啊!历次与洋人发生冲突,无论是战争还是教案,无论是输是赢,朝廷都要用银子求和平,可银子是什么?是裹腹的粮食,是御寒的衣物,是安身的房子,是一切生活必需品,可是这些东西从哪儿来呢?紫禁城里又不种五谷,达官显贵们也不养蚕,这些东西从哪儿来?还不是从老百姓的身上来!”

    祁英杰叹了一口气,幽幽的说:“皇上随口说的一句话,大人们随手签的一个名字,按下的一个印章,落到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啊!”

    最后,两人偷偷给了老婆婆几两银子,让她不要声张,拿回家补贴家用,老婆婆感动的老泪纵横,只能哭诉道:“两位小哥,大恩大德老身只有来世再报答你们了!只希望你们今生平安顺遂,多子多福!”

    “老婆婆,你自己多保重!我们要走了!”

    两人挥了挥手,转身离去。

    老人佝偻着腰,看着眼前这两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越走越远,如同在漆黑的夜里看到了一束光,让她觉得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受苦受难的百姓似乎还有希望,只是遗憾自己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