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典阅司判官 » 第21章 受阻于外

第21章 受阻于外

    李正坤查遍第一阎王殿两百年来的所有案卷,都没有查到母亲郭巧茹的一丁点线索,不觉有些失望。

    但皇天不负有心人,郭案的线索虽没找到,经过两位师爷包振堂和李天侯的精心梳理,却发现了一条跟井狱席青忭有关的线索,算是得了一个安慰奖。呵呵。

    在一个跟罚恶司有关的案卷中,记有一句话:拿席氏女归。这个案卷是一件跟席姓女毫无关系的案件。这句话也似乎为有意无意的记载,若非细查,几乎不能发现。因此,这条线索显得非常隐晦。

    李正坤想起钟馗舅舅所言,他奉蒋王命平白拿了一个姓席的妙龄女子,送交一殿,蒋王不让制卷,钟馗怕事久忘记,又不敢有违王命,只得在一张纸条上隐晦地写下一个“席”字,以记载此事。从这个角度推之,这一份罚恶司交上来的案卷中,莫名记载着一条“拿席氏女归”,也许同样是钟馗当时悄悄留下的记号,只是时间久了,跟那张纸条一样,他老人家也忘记了。

    这个案卷的制卷时间也是一百多年前,跟钟馗的回忆相紊合。

    罚恶司专司捉拿恶鬼劣魂,钟馗可于其中挑选鲜嫩者拔睛食之,余者审清案情之后,制下案卷,按律发往相应的阎王殿。在上级衙门管辖上,罚恶司跟无常殿有些类似:十座阎王殿皆可辖之,但主要管辖者仍为第一阎王殿。

    至于被钟馗吃掉的鬼魂,一千多年来,可谓数不胜数,被吃掉的鬼魂最终如何呢?

    被钟馗吃掉的鬼当然不会凭白消失,最终都拉于粪坑之中。千百年后有陆续复身者,便顶着一头粪水爬出粪坑,在阴间流浪,遇上巡逻的差役被拿,或流滞于阴间各城邑寄身,全凭其自身缘分。呵呵。未复身者便如蛆一般,仍沤在粪池之中。

    李正坤认为,象席青忭这样柔美娇嫩的小鬼儿,如果被钟馗撞上,肯定会被吃掉。可为什么没被吃呢?因为钟馗必须将席青忭移交到第一阎王殿,所以不能吃。

    李正坤叫来一殿当年经办此案的书办、吏曹等鬼,细问当时情形,众鬼也不知是当真忘记,还是怕承担责任,反正全都一推六二五,说时间久远,不记得了。

    线索因此中断。

    此事虽然涉及蒋王,但李正坤怎好去质询蒋王呢,只得辞别蒋王,回到典阅司。

    既然第一阎王殿查不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那就按预先议好的,接着往下查。典阅司又往第二阎王殿递公文,李正坤同时亲自去拜见第二殿阎王楚江王厉温,向厉王禀明始末情由,要调阅二殿两百年来的案卷。厉温准许。

    厉温,字伯冲,生于东汉末年,涿郡(今HEB省涿州市)人,任魏郡太守,智勇双全,镇压黄巾军有功,战绩卓著,

    其战绩超过后世熟知的袁绍、曹操等人。三国时期,任魏国义阳郡太守,勤勉公事,政绩突出,被魏文帝曹丕封为义阳侯。死后葬于范阳郡。

    阴天子设立十殿阎王,征辟厉温为第二殿阎王,司掌剥衣亭寒冰地狱。

    李正坤带着鬼吏,两位师爷左右相随,来到第二阎王殿,殿前也有一道高大的石坊,上书“厉加其戮”四字。坊后走过一段空地,才是王府大门,门上有一块黑底金字大扁:楚江王府。

    刚穿过石坊,突然从王府大门里冲出一彪军马,顶盔贯甲,张弓持矛,看情形象是王府卫队,在王府门前的广场上摆开阵势,拦住李正坤等。

    李正坤笑道:“厉王的欢迎仪式倒挺特别。”

    包振堂道:“老爷正好说反了,这阵势表明厉王府不欢迎我们。可老爷早已禀明厉王爷,典阅司要来查案,厉王爷为何出尔反尔?”

    李天侯道:“如果我所料不差,厉王爷应不是反悔,而是要考验老爷够不够来二殿查案之格。”

    李正坤喜道:“你的意思须在这王府前面厮杀一场?那可太好不过了,这两年多来天天调卷阅卷,简直无聊透顶,正好拿这帮王府卫队练练手。”

    这次出来带着江充,李正坤便唤过江充,命他拿一支长矛过来。

    长矛取到,李正坤拿在手中,顺势舞了几轮,对面众鬼只见枪影翻飞,滴水不漏,耳里又听得风声破空,凌厉万分,不觉心中俱都胆寒。

    王府领队是侍卫长强途,原是厉温帐下亲兵,死后跟随厉温,来到第二阎王殿做侍卫长。

    强途跟随厉温攻打黄巾军,大小二百余战,岂是被吓死的,见李正坤摆弄武艺,当下也不打话,舞起大刀,扑上前来。

    李正坤接着,二鬼遂在牌坊下大战起来。

    强途果然十分了得,手中大刀抡得跟风车一般,且刀刀都砍向李正坤的要害;李正坤自然也是强中之强,岂惧来自东汉的战将,持矛相斗,很快便占据上风。

    强途感到非常吃力,刀风越来越慢,额头上也汗下如雨。他心中惊异万分:王爷不是说这李正坤是现代小鬼儿么,怎么一身武艺如此古扑精熟、遒劲刚猛,哪里有半点现代小鬼的孱弱样子!

    略一迟疑,李正坤的枪尖扑的一声刺中强途左臂盔甲,强途只觉手臂一震,大刀脱手飞去,哐啷一声跌于十余丈外。两边瞭阵的鬼兵衙役皆发出喝彩声。

    强途心中明白李正坤这是手下留情,他的枪尖只需再偏一寸,自己这条手臂便算是废了。但这是在“两军”阵前,战败总归是难堪,何况李正坤那边的衙役喝彩还能理解,可自己这边的王府卫兵也为李正坤喝彩,实在令他又怒又尬!

    强途对卫兵喝道:“瞎起什么哄!拿本将军弓箭来。”

    有卫兵赶紧取来他的专用弓箭。这把弓乃是用千年古桑木制成,弓弦绷着粗大的犀牛筋,名叫着“只半月”,意思是此弓非常强硬,一般人力量远远不够,无法拉开,弓形只能保持半月形。

    强途在兵器上输给李正坤,便想在弓箭上找补回来。呵呵。

    卫兵们也明白侍卫长的心思,立即在远处摆下箭靶。箭靶距此约有五百步远。按照以往,强途也不过将箭靶摆到三百步左右,今天因为急了,命再摆远些,以至于眼神不好的鬼,几乎连箭靶都看不见了。比如李正坤的两位师爷和虽习兵法、但不谙武艺的带队衙役江充。

    强途有些得意,斜睨着李正坤,在弓弦里搭上一只亦是经过特制的狼牙箭,嗖的一声射出。

    狼牙箭带着啸利之音,向着远处犹如芝麻粒般大小的箭靶闪电般飞去。也不知中与没中,因为实在隔得太远。

    强途喝命将箭靶搬过来。

    卫兵依命搬来箭靶,众鬼这才看明白,那只粗壮的狼牙箭,威风凛凛地深插在箭靶中心。

    两边的鬼都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

    终于扳回一局,强途感到失去面子找了回来,脸上浮起得意的笑容。

    李正坤由衷地鼓掌赞道:“将军好箭法!”

    强途道:“王爷有令,李大人如果胜不了在下,就请回吧。”

    李正坤道:“如果就这么回转典阅司,那老爷今后还怎么混!能否借将军硬弓一用。”

    见李正坤要借强途的弓箭,王府卫兵都发出嘲笑声。强途也在心中冷笑不已。经过刚才那一枪,他已知道李正坤的力气很大,也许还强于自己,但射箭可不光讲力气,还是个技术活,未经长时间特殊训练,就算拉得开这把弓,也绝射不中五百米开外的箭靶。

    他将弓递给李正坤,又递给他一支狼牙箭,脸上带着要看他出乖露丑的解气神色。

    李正坤拈弓搭箭,果然将弓拉成满月。

    不管射不射得中,就凭这了不起的力气,便令王府卫兵再次对李正坤刮目相看。

    嗖地一声射出,狼牙箭嘶鸣着飞去。

    稍倾,箭靶搬过来,众鬼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一只狼牙箭稳稳地插在靶子中心,箭头四周散着被劈开撕裂的细木条。

    卫兵们知道,李正坤的箭射中了插在靶心的箭,且从后面将箭杆生生劈开,连带着先箭的箭簇一并没于箭靶。这不仅是射得准,而且体现出超然的力量,简直是射得神。若非亲眼所见,谁能相信阴间竟然存有如此出神入化的高明射术!

    卫兵们终于反应过来,刚才的兵器比试,绝非强将军一时失手,而是人家李正坤老爷点到为止,轻将他们的侍卫长挑下马,既没伤他,也给他留着面子。

    可这面子活生生被强途自己再次失去!

    面对高手高手高高手,强途一时不知所措,傻眼呆立原地。

    第二殿阎王厉温就躲在王府大门后,目睹了外面发生的一切。

    李正坤一个只百把年的毛嫩小鬼儿,署着一个中下级的典阅司衙门,就想跑到我第二阎王殿来调卷!本王可不象一殿蒋王那样,顾忌着五殿包王之面,容忍你这小鬼儿胡来!

    基于这样的心理,李正坤来拜见厉温时,厉温假意满口答应,然后悄摆下虎狼阵,命自己的侍卫长带着王府侍卫羞辱李正坤一顿,让他知难而退,打道回衙。

    可万没想到,这个该死的强途,身经数百战,武艺高强,能开二百石硬弓的王府侍卫长,居然败给李正坤,还一败再败,不仅没能阻挡住李正坤,还将厉王府的脸都丢尽了!

    厉温是武将出身,自身原也武艺高强,但跟强途比起来高不了多少,自忖如果披挂出去,持枪挑战李正坤,估计不仅不能找回面子,还会再败上一场。要是连王爷都败了,二殿便成这御街上的笑话了。

    想到这里,厉温命大开府门,装着对门前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一脸庄重地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