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典阅司判官 » 第20章 一殿查卷

第20章 一殿查卷

    黑白无常和李正坤、李正坤的两位师爷,连续密议多天,都是一头雾水。之所以要密议,是因为此事未调查个水落石出之前,绝不能泄露出去。

    既然本级衙门没有办法,便只能向上级衙门报告。无常殿虽然按职可以向十座阎王殿都移交相关案子和鬼犯,但从上下级衙门节制来讲,应归第一阎王殿管,因此,无常殿的上级衙门,应为第一阎王殿。

    黑白无常认为,遇上此等诡异而棘手的重要案件,只能向第一阎王殿禀报,但因案件侦办的保密需要,目前阶段不宜扩大知情范围,先密禀第一阎王殿阎王蒋歆,看蒋王旨意如何。

    此议正合李正坤心意,典阅司原本就想去一殿调卷,虽然最先是想查井狱席青忭的事情,未曾想阴差阳错,竟然遇到母亲郭巧茹的案子,也算是冥冥之中一切自有注定,当然要一查到底。并且在李正坤心头,郭巧茹的案子早已优于席青忭之事。

    因此,李正坤决定跟二常一起去见蒋王。他的两位师爷,包振堂和李天侯,非常了解老爷的心思,也赞成李正坤跟黑白无常一道去一殿。

    黑白无常便和李正坤一起来到京城平都山,登上御街,来到第一阎王殿,求见蒋歆。

    蒋歆,三国时期吴国广陵郡人(即现在的扬州),生前官职为秣陵尉,是一个主职捕盗、维护治安的小官。蒋歆字子文。在一次追捕强盗的过程中,蒋歆跟一伙凶狠的盗贼在钟山脚下发生激烈战斗,寡不敌众,战死于钟山,遂葬于山麓。

    蒋歆死后,有人曾看见他骑着高大的白马,手摇一把白色的羽毛扇,带着一伙随从,前呼后拥,从大路上飞驰而过。吴侯孙权闻之,遂封蒋歆为蒋侯,立庙祭祀,并将钟山改名为蒋山。江南一带便遂渐兴起蒋侯之祀。蒋歆亦多次显露神迹。

    至东晋末年,前秦大军攻打东晋,蒋歆骑着白马在一口水塘显灵,暗助晋军,使得晋军五战五胜,成功击退前秦大军,稳住了东晋偏安小朝庭。此次战役即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战后,晋人将水塘改名为白马塘,在塘边建白马庙,祭祀蒋歆。

    南北时朝,蒋歆又多次显灵解除江南旱灾,南朝皇帝便对蒋歆屡次加封,直至加封为帝。在六朝后期,江南多地已建有白马庙,奉祀香火。因蒋歆已被奉为蒋王,白马庙又名蒋王庙,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都到蒋王庙祭祀祈福,香火鼎盛。

    阴天子设立十座阎王殿,征辟蒋歆为第一殿阎王,专司人间夭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

    蒋歆见两位属下黑白无常跟天子新设典阅司衙门判官李正坤一道前来,估计有重要公务要禀,二常又请求单独召见,便命书办将三鬼带至偏殿,摒退左右,于偏殿召见他们。

    三鬼拜见毕,蒋王赐座。

    蒋王对李正坤道:“李公子年少英雄,出身富贵,如今又蒙天子亲召,署理新设衙门典阅司,圣眷盛隆,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本王在此恭喜啦。不知李大人莅临一殿,有何见教?”

    李正坤道:“感谢王爷挂念。臣下愚钝少识,又于官家之事颇为生疏,还请王爷看在我娘和两位舅舅面上,不嫌小子愚鲁,时常耳提面命,教训提点,臣下定然感激不胜。”

    他如此谦虚,又以晚辈小子自居,蒋王心中受用,不觉哈哈大笑。

    黑白无常见蒋王高兴,忙禀告郭巧茹一案,因类似案件有十余起之众,涉案时间近两千年,所涉鬼犯早已不知转世投胎多少轮,此类案件已超出无常殿职责范围,无常殿无力侦办,故特来请蒋王示下。

    听说郭巧茹是李正坤阳间生母,蒋王也十分惊讶,嗟叹竟有如此巧事!

    蒋王道:“此类案件既有十来起之多,不宜全部纳入侦办范畴,当选一件案子作为突破口,只要一案办结,其余之案自然迎刃而解。既然郭巧茹是李大人阳间生母,那这件案子就交由典阅司衙们侦办,无常殿全力配合,你们觉得怎样?”

    既然王爷发话,黑白无常当然表示遵从。

    李正坤觉得蒋王这是在踢皮球:我来找你,你却让我自己负责侦办,我要能侦办了,还来找你干什么!

    可转念又一想:蒋王既然不愿管这类案子,我自己接过来办正好,还可趁此机会到各阎王殿调卷,将席青忭之事一并拿入调查。

    见他沉吟不决,蒋王以为他畏难,便鼓励道:“李大人为官之前,替你娘钟郡主鸣冤和办理芹圃县高考舞弊案,此二案皆为深广复杂之大案、难案,李大人都顺利办好,早已展现决狱大才,怎么现在犹豫起来了,这可不象你的贯常性格啊?”

    李正坤离座跪拜:“臣下谨领王爷令。只是臣下有一个请求,因此案牵涉深广,除开各阴司衙门,恐还需到十座阎王殿调阅案卷档案,请王爷准许。”

    蒋王道:“除开皇宫大内,从阎王殿到各阴司衙门,典阅司都有权调阅卷宗和提审相应鬼犯,并享有向天子专奏之权,这正是你典阅司的职责,哪里还需本王准许呢。哈哈哈——我明白了,李大人是想让本王带个头,准许你到一殿调卷,是不是?”

    李正坤赶紧再次磕头:“王爷高风亮节,垂范九殿,如此体恤、提点臣下,臣下如果办不好此案,便是有负王爷体恤之义、愧对王爷提点之恩!”

    “好!”蒋王大喜道,“本王就将你这番话语视为立下军令状。如果办不好此案,本王可要参你!”

    离开一殿,黑白无常对李正坤道:“公子在蒋王爷面前把话说得这么满,要是这千年沉案办不利索,蒋王爷可会当真向天子参你,公子,那可怎么办?我们哥俩一直替你担着心,但在蒋王面前,又不敢提醒你,唉,真急死我们了。”

    李正坤道:“感谢两位常叔关心。这桩诡异的案子涉及到我的母亲,我必须查个水落石出,要不然,我永远心中难安!在蒋王爷面前自断后路,正是迫使我自己开弓没有回头箭啊!”

    二常嗟叹赞道:“公子真是狠鬼!我们哥俩没什么可说的,公子在办案之中,不论有什么需要,无常殿皆全力配合。”

    李正坤谢过,二常告辞而去。

    回到典阅司衙门,李正坤立即召集两位师爷包振堂和李天侯、禇雄儿和江充,对他们说已在蒋王面前接下此案,商议接下来该怎么办理此案。

    包振堂认为,蒋王把郭巧茹案确定为突破口,乃是高屋建翎之举,典阅司应心无旁骛地先办好郭巧茹案。至于具体怎么办,因为无常殿、罚恶司、两江城隍衙门都查过了,什么有价值的线索都没找到,既然蒋王同意先去一殿调卷,便组织吏员先去第一阎王殿,将近两百年来的案卷细阅一遍。如果仍然找不到线索,便顺着御街一直往下,调阅其余九殿案卷,直到查到线索为止。如果查遍十座阎王殿,都找不到关于郭巧茹的线索,估计此案已成为真正的无头案,万难侦办清爽。

    李天侯没有这样悲观,他认为,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两千年来此类案件有十余起,表明郭巧茹案并非孤案,既非孤案,成为无头案的可能性便极小。且此类案件时间跨度上千年,虽然线索可能湮灭,但也极有可能在不起眼的角落里还留有蛛丝马迹,只要找到了,案子便能真相大白。因此,他建议在办案过程中,虽应将主要突破口放在郭巧茹案上,但也绝不能忽视其余类似案件的线索,以求一通全通。

    禇雄儿和江充认为两位师爷说的都有道理,一时难以取舍。

    李正坤综合两位师爷的意见,认为还是以母亲郭巧茹案为主攻方向,调卷时长限定在二百年之内,因为人手有限,时间太长,难以集中优势兵力攻艰。但李师爷的提醒也很正确,在调阅案卷时,目光不能只局限在郭巧茹案上,还应关照到其它类似案件的相关线索。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更好地侦办郭巧茹案。

    其实,在李正坤的心中,其它类似案件破与不破,他并不关心,他只想查清母亲郭巧茹这一桩案子,因此不想分散典阅司有限的鬼吏,漫天撒网。

    李正坤定下的方向,自然便是典阅司的方向,众鬼立即下去分头准备。

    三日之后,李正坤便带着两位师爷和两百名鬼吏,浩浩荡荡来到第一阎王殿,禀明阎王蒋歆之后,开始调阅一殿二百年来的所有案卷。

    因未出京城,禇雄儿无需象往常一样留守典阅司衙门,李正坤便命江充留守,将禇雄儿带在身边,而查卷又没禇雄儿什么事,便命他回郡主府陪钟花娘。

    虽只查两百年的案卷,李正坤却带来两百吏员,有点打鬼海战术的意思。与此同时,两位师爷都赤膊上阵,连李正坤自己也跟众鬼一起,下场翻阅案卷。

    连老爷都亲自动手,这种情况可是在前几次调卷过程中所没有,两百典阅司鬼吏岂敢马虎,全都集中所有精力,认真仔细查阅手头的案卷,查阅效率又好又快。

    转眼过去三个多月,经过两百吏员不分白天黑夜的高强度查阅,第一阎王殿两百年来的所有案卷,全部查阅了三遍,就连错别字,吏员们都找出几大篇,誊写几张纸上,交给一殿书吏,供他们以后制卷参考。呵呵。

    但是,就是没有关于郭巧茹的任何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