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何人倚剑白云天 » 第19章 大雪落人间

第19章 大雪落人间

    大雪来时诸芳尽,各自需寻各自门。

    洛阳城,依旧漆黑,如席般的雪花铺天盖地的落了下来,大地一片白茫茫。

    天子孤身一人站在大殿上,披着厚厚的袍子,眼神充满无力。

    “陛下,天凉了,该休息了。”

    天子看了看这个跟着自己四十多年的老仆,欲言又止。望着申貂寺,想起了自己还是太子的时候。

    这个老仆当时也很年轻,被一顿威逼利诱,帮着自己偷跑出皇宫,去春风楼喝花酒。

    “申大伴啊,你说这春风楼里的姑娘,怎么就比宫里的解风情呢……”

    少年太子拍了拍身旁的大伴,后者一抹忧愁涌上眉间。

    “太子爷啊,咱们回去吧,这被娘娘知道了,不得打死我啊。”

    少年太子哪里会听进去,依旧望着楼上的舞女,眼神迷离。

    “大伴啊,你怕个卵子,你要是把这个姑娘给我弄进宫去,以后你父皇赏我的东西全给你,怎么样?”

    申大伴眼泪在眼圈儿,太子啊,你这是要我的小命啊。

    “大伴啊……”

    申大伴哇地一声坐在地上,哭了出来。

    收起心思,望向这个老的不成样子的大伴,这个天子难得有一丝温情。

    “大伴啊,你走吧,多带点儿宫里的物件。以后在外面隐姓埋名,未尝不能有晚福……”

    申貂寺抬头看了看眼前这个孤独的天子,一时间老泪纵横,缓缓跪了下去。

    “老奴我伺候陛下一辈子了,又能到哪里去。从前小时候陪陛下读书,书上不也说,主辱臣死,古之大义。我虽然是不全之人,却也不比那些大丈夫差分毫!”

    天子叹了一口气,社稷倾覆,能尽忠者竟是身边的太监,可笑至极。

    “既然如此,你便陪朕走最后一段路吧……”

    十里长街,林家书铺。

    秦郢和小侯爷急匆匆进门,看着坐在后院的三人,小侯爷急忙说道:

    “林老爹,林哥儿,小道长,现在洛阳城一片混乱,万分危急,赶快收拾行李。正值我七叔守城门,我送你们出城!”

    众人看向林老头,后者放下烟袋,轻轻地站起身,缓缓说道:

    “我找人算过了,秦家小子出城后,一路向西,去你家崤山的马场,这几年不要出来”

    秦郢也不问为何,点了点头,本来也是这番打算。

    林老头又看向小侯爷,犹豫片刻,还是说道:

    “姬家小子,你出城后一路向南,那边很多人还记着你们姬家的好,低调行事,尽量离龙虎山近一些。”

    待看向小道士,没有言语,后者瞬间明了,自是马不停蹄回龙虎山。

    最后看向了林秋蝉,过了这个大年,自己这个儿子就十五了。

    “蝉儿,别人都有依托,你却无依无靠,那人算了,你得去北边儿。爹年纪大了,不能跟你走了,若他年你成材归来,给我和你娘,上个坟就行了。”

    “爹,孩儿不想成材,只想陪着爹……”

    林老爹摆了摆手,让他不要再说了。

    “若是不成材,那便山一程,水一程,他乡点起故乡灯。清明十五,隔空遥望便成了…….”

    四个人给林老头磕了三个头,收拾行李,赶紧出门。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哪顾得上围炉夜话,尽诉衷肠呢。

    各家的大人或有牵绊,或有渊源,总之没有一起走。

    秦郢从家里牵出三匹良驹,分给小侯爷和林秋蝉各一匹。

    小道士则牵着毛驴,他说这毛驴能识归途,自己不需要马。

    四个少年背着行囊,偷偷来到城门下。按照约定,小侯爷学着鹧鸪叫了三声,那边黑夜也传来三声鹧鸪声。

    他七叔缓缓打开城门,四个人鱼贯而出。小侯爷回头看着他七叔,挥手道别。

    城门欲关闭之时,一列军伍夺门而出,原来竟是那莽族省亲队伍。

    马蹄声呼啸而去,径直沿着古道一路向北。

    其他三个大门也是如此,不断有马车趁着天黑出城……

    四个少年站在城北渭水灞桥上,回望洛阳城,满身素衣。黑压压的云层上面,春雷阵阵。

    临别之际,林秋蝉交给了秦郢和小侯爷每人一条半截鲤鱼的五彩鳞片,各二十七片。

    秦郢没有客气,而小侯爷却摆了摆手,只收下了一个鳞片。

    自己有钱银都是累赘,何况这些东西?

    这趟南行,不是游玩,而是避祸。

    赤子持金,招摇过市,就像在黑夜中点起了一个火把,那不是人人都会望过来。

    林秋蝉也不再多言,便又收进酒葫芦。

    大雪依旧在下,却没有风声。

    四人互相望了望,寂静无声。天涯路远,无需道别,保重便是。

    少年林秋蝉背着行囊,牵着马,沿着古道,向北方行走。

    一道青光落下,少年前方便出现一位青衫儒冠的书生,便是那夜天桥看流水的陈纯熙。

    书生看着一人一马的远行少年,有些明了,又有些左右为难。

    少年林秋蝉作揖道:

    “先生前来,可是有话和我说。”

    书生点了点头,撑起纸伞,轻声言道:

    “陪我走走,确实有些话,不知和谁说。”

    林秋蝉没有接话,不知道这书生何意。

    “林秋蝉,今夜你看的也够多了。你说这天上的仙人斗法如擂鼓,随便一道余威,都能让这洛阳城破碎不堪。你说这是好,还是不好?”

    林秋蝉细细思索,摇了摇头,答道:

    “陈先生,我想这是不好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离开故乡。”

    书生不置可否,依旧看着这越下越大的春雪,叹息一声:

    “若你以后有了那般修为,面对仇怨,或者恩怨,总之是一切怨愤,说不清道理,你该如何做呢?”

    少年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在一年前,自己还是那个混吃等死的书铺少年。

    “陈先生,这个我不知道。不过我觉得,城北有两句老话说得不错,不知道恰当不恰当。”

    陈纯熙有些好奇,便让这少年但说无妨。

    “独行夜路,心怀坦荡,鬼神不避;”

    说完这句话,他看了看身旁的陈先生。后者若有所思,喃喃道:

    “下一句呢?”

    “规矩之内,不忧不虑,百无禁忌。”

    “是这样啊……”

    陈纯熙望向满天的大雪,仔细揣味这少年所说的话,似有所悟。

    他突然停下脚步,将纸伞送给了少年,他缓缓抬起手,给少年做了一揖,少年赶忙还礼。

    随即,他郑重其事地叮嘱他几句话,让少年切勿忘记。

    一路往北走,不要回头。遇山而行,遇水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