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家族修仙:从学医开始 » 第13章 活着就有希望

第13章 活着就有希望

    看着曾经从小到大的家园,如今却化为一片废墟,不少人都掩面痛哭起来。

    赵里正看着正安慰张铁柱的李长青,满眼感激。若不是他,这村里现在怕是剩不了几个活人。

    虽然正遇困苦,无钱无粮,但救命之恩自己不能毫无表示。

    思量着,赵有福走上前来,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扑通一下跪在了李长青面前。

    砰砰砰!

    狠狠的磕了几个响头。

    李长青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一时间呆愣在原地,而后回过神来,赶忙冲上前去将赵里正扶起,着急说道。

    “赵爷爷您这是干什么?快快起来!”

    赵有福不愿意起身,神情严肃的说道:“长青,你莫要拦我,若不是你,今夜我们全村四百六十七口人,又能活下来几个?

    再造之恩,不得不报!”

    听到这话,处于悲痛中的的众人也反应过来。

    是啊,若不是他,自己一家老小早就埋在了泥里,哪有机会在这里哭泣感伤,这份恩情就是立下个长生牌日夜供奉也不为过。

    思念至此,众人纷纷朝着李长青投来了感激的目光。

    紧接着,狗剩跪了下来,砰砰就开始叩首。

    见有人带了头,一时间,无论老人还是小孩,哗啦啦跪了一地。

    看着眼前磕头的众人,这可把李长青急得不行,赶忙大声说道:“不可不可!各位叔叔伯伯嫂嫂们快起身。诶呀狗剩你添什么乱!”

    见众人无动于衷,李长青补充道:“当初我爹采药遇了险。

    诸位叔伯们不也是二话不说就去了那野兽成群的卧虎山,切莫折煞晚辈,快快起来!”

    听到这话,众人心中一暖,但还是坚持磕了三个响头,然后扶着了老幼站起身来。

    可起身之后,望着眼前的一片废墟泥海,众人又有些茫然,如今家园被毁,他们这群人又该何去何从呢?

    赵有福也有些发愁,拍了拍膝盖上的尘土,走到李长青跟前,试着问道。

    “长青,如今这太和山脉是待不下去了。

    这十里八乡估计都受了灾,咱们总不能困死在这,赵爷爷问你,若你是里正,你会有何打算?”

    李长青挠了挠头,答道:“赵爷爷,若是我的话,会先去清河镇,看看官府的态度,然后再做打算。”

    “和老汉想的一样,眼下也只能如此了。”赵有福点了点头,背着手转身走回人群,开始安排临行前的事。

    等赵有福走远,李氏一家人围了上来,除了还在襁褓中尚不知事的小不点,剩下几人脸上写满了担忧。

    李有粮扶着妻子,朝李长青问道:“二弟,刚才赵爷爷都和你说了些什么?可是关于村子重建的事情?”

    李长青摇了摇头:“如今各家各户救出来的粮食都不多,支撑不到村子建好。”

    说着抬头望着晦暗的天空:“而且这大雨不知何时能停,所以赵爷爷准备带着我们一起先去清河镇,看看官府那边有何安排。”

    李父点了点头,确实,当下这种情况,也只能先去清河镇了。

    转头看向襁褓中刚出生一天的孙子,虽然已经裹了好几层棉被,但如今天上丝毫不见晴朗。

    李父也只能暗暗祈祷,这个刚出生的小家伙,能够撑到众人安定下来。

    或许天掩其九,但还是给人们留下了一丝生机。

    终于,雨渐渐变小,阴云散去了些,众人看着天上露头的小半太阳,这才恍然发现,原来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夜。

    既然打算离开,赵里正安排众人拆掉了原本用于临时堆放粮食的棚屋,生了火,烤干衣服,备好干粮。

    待一切准备妥当,幸存下来的人们最后看了几眼曾经赖以生存的家园,然后抱着孩子赶着牲畜,消失在了绵绵细雨中。

    两个时辰后,前往清河镇的路上。

    因为逃难的人群中既有老人又有小孩,虽然已经是夏天,但暴雨才停不久,山林中依旧清冷。

    众人只好赶一段路,歇息一会,然后煮些热水姜汤暖暖身子。

    此时的赵有福正坐在火堆前,小口小口嘬饮着碗中的姜汤,见赵有禄着急忙慌的跑了过来,将一旁已经放温的姜汤递了过去,问道。

    “如何?”

    赵有禄接过一饮而尽,然后气喘吁吁的答道:“爹,前方的路被山洪冲塌了,咱们怕是要改道翻山。”

    看着人群中众多老小,赵有福深深叹了一口气:“去告诉乡亲们吧。”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的情绪有些低落。

    改道至少要翻好几座山,下了雨路本就不好走,这下怕是要多几日的脚程,不知家中长辈能否撑到清河镇。

    见众人神情不对,如今危难关头,这可不行,自己得振振士气。

    思虑至此,赵有禄绞尽脑汁,一番搜肠刮肚,终于脑海里灵光一闪,他大声说道。

    “各位乡亲都开心些,至少俺们都还活着,俺们受了灾,官府不会不管我们的,等走出了大山,就有希望!”

    众人听到这话,心情好了不少,也对未来有了些许憧憬。

    是啊,至少还活着,而活着,就有希望。

    与此同时,太和山脉中,蛮牛寨迎来了不速之客。

    数百年前,因为战乱和天灾,太和山脉渐渐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隐户和逃难的人,后来逐渐发展成一个个部落寨族。

    太和山脉虽然猛兽成群,但胜在土地肥沃,物种丰富,又没有苛捐杂税。

    很快,经过数代人的繁衍生息,寨族们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人口越来越多同时也因为长期的远离文明,变得越来越野蛮,最终逐渐沦为了金、楚两国口中的蛮夷野人。

    蛮牛寨,就是这太和山脉中,数百个寨子里不起眼的一个,人口不足四千。

    此时的蛮牛寨中,寨长坐在火塘旁,正为山崩的事情暗暗发愁。

    自己这原本三千多人的寨子如今不剩三成,家畜更是死伤无数,周围的几个寨子也都是如此。

    山林被毁,原本清澈的河流也成了一滩浑泥。

    若是再找不到出路,这剩下来的数百青壮,怕是要全部灭亡。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一名魁梧的族人闯了进来。

    “报!寨长,俺们这寨外抓到了一伙披了铁甲的人,自称是劳什子金国的使臣。说有什么大礼要送给俺们,该如何处置?”

    寨长心中一喜,忙说道:“快快带进寨中!”

    那名魁梧族人领命退了出去,很快,三名身着铠甲的汉子就被推了进来。”

    寨长连忙迎了上去,解开了三人身上的藤绳,脸上强行挤出一丝僵硬的笑容问道。

    “咳咳,不知三位贵客来访为本寨带来了什么大礼”

    领头的将士先是等了一会,见对方除了解绑并无其他表示,内心轻哼一声,“果然是不通教化的蛮夷野人”。

    但并未表露出来,而是笑着问道:“想必你就是蛮牛寨的话事人吧。”

    寨长点了点头,神情里满是期待。

    可未曾想那人又问道:“昨晚山崩,贵寨也受了不小的灾吧?”

    一听这话,周围蛮牛寨的人神色冷了下来,手按在了腰间的刀棒上。

    寨长寒声道:“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别在这里问七问八,绕这些弯弯道道!”

    瞥了一眼众人的小动作,三位将士丝毫不惧,只听领头那人轻笑一声,然后说道。

    “好好好,那我长话短说,我等今日前来,只为一事,就是帮助贵寨解决这粮食不足,还有寻觅新栖息地的问题。”

    寨长眉头一挑:“哦,你怎么解决?”

    那人朝天抱拳:“我们金国的陛下听闻太和山脉附近发生了连月的大雨,昨日更是爆发了山崩走蛟。

    吾等虽不是我国子民,但陛下乃是圣人心肠,仍然挂念不已。

    于是派我等前来,给各族带来解决之法,其实很简单,就是随同我大金的战士们一起,出兵伐楚!”

    寨长翻了一个白眼,鼻子里发出一声不屑的轻哼:“俺们的儿郎凭什么随你们去打楚国?”

    听闻这话,那名金国的使者哈哈一笑,胸有成竹的答道:“原因很简单,你们得活下去。”

    说着自顾自的坐到火塘前,给自己切了一块烤肉,嚼吧嚼吧咽下肚,继续答道:“想必不用我说寨长也明白,如今这山中,已不再适合求生。

    你们唯一能选的路,就是走出大山。而这太和山脉,正是我大金和蛮楚的分界线。

    虽然这几月大雨不停,但我金国的境内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可楚国不一样了。

    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楚国的乐安郡大部分府城都受了灾,早已自顾不暇,如今正是攻打占领的好时机。

    恰好此时贵寨的族人需要一块修生养息的地,我们之间的合作,乃是天定。”

    看着周围族人意动的神情,寨长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但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对着族人吩咐道:“先带三位金国的贵客下去休息吃肉。”

    待人走后,寨主对着火塘连连叩首,俯身自言自语道。

    “诸位先祖,遭逢大灾,子孙无能,今唯有暂违祖训,带领儿郎们出山搏杀,实非我所愿,还望先祖保佑战事告捷,待事了,吾自愿受罚。”

    说完,他爬了起来,转过身望向屋外。

    是啊,自己哪还有退路,为了部族,怎么也要放手一搏。

    只要能够活下去,蛮牛寨就还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