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鬼混一生 » 21冯陈褚卫百姓诊所

21冯陈褚卫百姓诊所

    墨清白是一个细心的人,也是一个谦虚的人。

    他进县城的是晚上十一点,路上没有人。他把车子开进地下室,找了一个比较隐蔽的角落,将其停在那里,然后用篷布盖了,在酒店住了一夜,第二天下午才回家的。

    回家一个多月了,他没有开过哪辆法拉利跑车。

    他怕开出去有人偷拍发在网上,造成人肉搜索,还有就是怕强大的抖音把他爆料出去,省市冯玉耳不就知道他的下落了吗?一旦知道他的老曹,就逃脱不掉冯玉耳的追踪,就无法实现对燕门玉的承诺。

    所以墨掉在清水县城没有碰过法拉利跑车,也没有跟任何朋友来往,一头扎在屋里看到电视,玩游戏,偶尔到陈鱼雁私人诊所转一圈。

    这天中午,墨影叫墨清白给陈鱼雁和冯玉耳送中午饭去诊所。

    诊所只有一间门面房,隔成前后两间。

    后面一间是陈鱼雁给病人把脉看病的地方,前面一间是药房,冯玉耳平时站在那里招呼来往的买药人。

    墨清白到达诊所的时候,里面没有,冯玉耳和陈鱼雁坐在一起,两个人手挽着手,看着对方的脸,一副极不正经的样子。

    他们见墨清白进去,并没有要收敛的意思,只是回头看着他。要不是看见墨清白手里提着食盒,冯玉耳还不会松开陈鱼雁那双白净的大手。

    冯玉耳从男人怀里坐过来,一边去接墨清白手里的食盒,一边打趣地说,“谢谢啦兄弟,让你跑路了。”

    墨清白知道冯玉耳那张嘴厉害,就微微一笑,帮忙把饭菜从食盒里取出,摆在桌面上。

    陈鱼雁没有多余的语言,他只问了一句,“兄弟,你吃了没有?”

    墨清白点头道,“我吃过了。”

    “你坐到那边去。”

    陈鱼雁说的那边,就是他坐着给病人把脉的椅子。

    墨清白走过去坐下,陈鱼雁走过来坐下,两人互换位置。

    他们低着头吃饭,墨清白低着头看那些账本。

    陈鱼雁虽然一口饭一口菜吃起来,但是怕冯玉耳跑了样,或许是多年的生活习惯,他把椅子拉过去挨着冯玉耳亲密地坐在一起。

    两口子黏糊糊的样子虽然看着有点作,但这是夫妻二人经营诊所的所有乐趣。

    他们的恩爱,便是病人的福音。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墨清白坐在陈鱼雁的座位上翻开那一摞摞高高的本子,上面布满灰尘,但里面清清楚楚写着某人的名字,病情,抓药时间,发生的金额。

    或许不看这些账本,墨清白还真不了解这对夫妻的生活,当他把最后一本账本看完的时候,再也忍不住了,于是问道:

    “怎么有这么多赊账看病?”

    “没钱就不治病了吗?”冯玉耳没有抬头地说,“你大哥哥依然坚持治病救人在先,发财致富在后。”

    冯玉耳说这话的时候,陈鱼雁还是不动声色,看得出他是快乐的。

    清水县没有任何工业,所有的财政收入都是靠外面打工的人支持起来的。

    留在县城的都是一些老人,妇女,孩子。他们丢下农村的土地来到城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送娃娃们念书。

    他们这些人是农民,没有退休金,全靠外面子女,丈夫寄钱回来养家,他们有的时候这手买药,那手就把菜买不回来了。

    陈鱼雁和冯玉耳开的是一家综合性私人诊所,也就是说陈鱼雁既会中医,也会西医,还是骨科专家,因为墨清白的母亲有祖传秘方——水系先生。

    西医的价格一天比一天高,好多人买不起,再说卖西药的药房,不会望闻问切。

    他们根据买药人说的一个大概病情,然后根据他们掌握的药理知识,卖药牟利。

    一盒药和几盒药,出手就是一百多,大家嫌贵。

    而陈鱼雁就不一样了,他根据病人的情况酌情开处方,把一盒药拆开加以调配,也就是说把几种药配合在一起,用个纸包起,写上字,一顿吃一包,每日三次,三天一个疗程。

    一次支出只有几块钱,最多也就十来块,大家便于接受。

    陈鱼雁还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当抓中药吃,就不开西药。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诸多身体多要保养,需要阴阳调剂。

    西药虽来得快,但不能彻底解决一些慢性病,也就说治标不治本。

    而用中药治疗虽然来得慢,但能根治,尤其价格便宜,所以到陈鱼雁诊所治疗的病人比较多。

    但还有一个重要的情况,陈鱼雁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做法,就是可以赊账看病。

    这是清水市县唯一一家私人诊所在这么做,所以看病的人就更多了。

    再就是清水市县城看中医的医生不多,大多是医药公司开的西药房,一家接一家,但是他们没有座堂的医生,而陈鱼雁恰好就弥补了这一点。

    或许有人要问,那些病人怎么不去大医院呢?排队和繁琐的手续你们听说过吗?昂贵的医药费他们更承受不起,在此就不赘述了!

    “大哥哥,你这画圈圈的是什么意思?七八年还不来还钱吗?”

    “只怪你哥无能呗。”

    “什么意思?看病还要赖账是吗?”

    冯玉耳看了一眼墨清白说,“那些人不是赖账,而是你哥没有治好他们就死了。”

    人死了钱也不用还了,这是清水市县冯陈褚卫私人诊所不成文的规矩。

    “人死了钱还是要还的嘛。”

    “找哪个要呢?”

    “他们家里的人啊。”

    “他们在外面打工,一年半载不回来,回来点个卯又走了。”

    “你们这不是赔了人力还赔药钱吗?”

    “治病救人不是你哥的职业吗?”冯玉耳说,“病人有病来找你哥医病,就是看得起你哥,信得过你哥,你哥不能因为他们没有钱就不给他们把脉诊病吧?有人不给钱,还有人给钱吧?这不,我们还活着。”

    “你们的店迟早晚会欠黄的。”

    墨清白数了数那些账本,足足二十一本。也就是说在他离开之后,平均每年有两个欠钱本子写完。

    墨清白一直不敢多看冯玉耳,因为他心里有鬼。

    冯玉耳先生在墨清白的心里挥之不去,看见冯玉耳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因此,经常怀疑冯玉耳就是冯玉耳先生转世。

    所以他一边翻那些账本,一边问,“这二十一本一共有多少钱?”

    冯玉耳看了一眼陈鱼雁,然后摇了摇头说,“没有时间合总。”

    “你们不跟这些欠钱看病的算账吗?”

    墨清白只有在心里想,但他问的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你们还把这些账本放在这里干啥?”

    “问你哥,”冯玉耳飞快地说,“能耐呗。”

    “你问这干吗?”

    “我想知道。”

    “回去问妈。”

    “我母亲是什么意思,”墨清白在心里揣摩,“七八年前的账目还这么放着,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他们吃完饭,冯玉耳先把餐具洗了放好,看到墨清白还在翻来覆去地看那些账本,于是走过去把那些东西抱起,丢到旁边一个台子上。

    “你看这些干吗?”

    墨清白没有耍的,就抬头看了一眼冯玉耳,冯玉耳那饱满的身体一点也没有走样,比念高中回来的时候更加有风味,或者说这就是少妇的魅力。

    “你让我看看嘛,”墨清白眨着眼,“坐着也没事干。”

    “你回家去吧!”

    “你们还要午睡吗?”

    冯玉耳听了这话,看了一眼墨清白,又看了一眼陈鱼雁,惊讶万分地说:

    “我的拐拐,我咋不知道还有午休呢?姓陈的,你听到没有,你兄弟说了要午休,你欠我一辈子午休时间哈。”

    “到前面柜台上躺一会儿吧!”陈鱼雁把冯玉耳往前面房间推,“柜台高,趴在上面午睡有利于刚吃完饭消化。”

    冯玉耳转身抱住陈鱼雁一口咬。说的调皮一点,就是亲。

    墨清白见那架势,赶紧起身,把座位让给陈鱼雁,示意他们坐下打情骂俏。

    陈鱼雁要趁那些人回去给学生做中饭的时候,要在屋子里站一会儿。

    墨清白就问,“大哥哥,你一年能赚多少钱?”

    “不知道!”

    “你赊账看病,那么多人不还钱,你们是靠什么维持到现在的?”

    “母亲教给我的医术。”

    说到这里,陈鱼雁坐在凉床上,双腿向前直直伸出,双手向后延伸,整个人像一根木头一样,直杠杠磕在凉床上。

    冯玉耳从前面走进来,看到陈鱼雁那副样子,就踢了一脚,“你这是什么样子?弟娃儿在旁边呢!”

    “莫得事,”墨清白说,“他这是坐一个上午了,这样伸伸懒腰放松一下身心。”

    “药需要钱购买,房子需要交租金,唯独母亲给我的中医技术不要钱,”陈鱼雁昂着头说,“就是靠这个支撑到现在。”

    冯玉耳附和道,“清水市、县城内,开西药铺的有四五十家,唯独我们的诊所既开西医房,也经营中药铺。中西结合治病效果往往比吃西药的管用。城里人找他看病之外,城外人也慕名而来,就是靠这个支撑到现在--。”

    “欠账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墨清白在屋子里转了一圈,说,“大哥哥,你们是好人。”

    陈鱼雁迅速站起,看着墨清白像不认识地问道,“你发啥子感慨?”

    “记得那些年在老家,你给我们家干活,给我母亲治病,还在山后搞果业…。”

    “进屋那天就是我母亲了,”陈鱼雁打断墨清白的话说,“而且是我的师父…。”

    “要不是你给母亲治病,我都不敢想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一切都是天注定,”冯玉耳说,“没有陈大哥,或许还有李大哥,王大哥…。就说我冯玉耳是先遇到你,还是先认识他?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认识之后,对彼此有何影响,有何帮助,让家人是否过上了好的生活,我想这才是重点。”

    哥哥不少,真兄弟难求,医生不少,真药难抓,陈鱼雁在七八年就写了这么多账本,有清账的,也有不清账的。

    他们有没有去找过那些欠钱的人呢?因而问道,“你们真的没有去找过那些欠钱的人?”

    “冯玉耳先生当年给你和妈的钱,她来收没有?”

    冯玉耳说这话的时候,看了一眼陈鱼雁。

    “你大哥哥在母亲那儿学的手艺,妈没有要二分钱。既然别人都舍得帮我们,那我们为啥子就舍不得帮助别人?”

    墨清白低头不语。

    “自私的人生意做不远,做朋友亦不长久。兄弟,今儿个我们就把话说明白了,如果我们不养母亲,你会给我们买房吗?你会给我们一百万吗?”

    “当年陈鱼雁要不是你们留下来,母亲的病也许不会那么快好,正是因为他把母亲的病治好了,母亲这才知道手艺需要传承。”

    墨清白抬头看了一眼冯玉耳,又迅速低下头,认真聆听。

    “有病就需要医生。母亲才答应教你大哥哥墨家祖传中医,骨科……,祖辈留下来的绝活交给陈鱼雁没有给你,这说明什么?”

    冯玉耳把水杯放在墨清白手里。

    “大字不识死人不?但冯玉耳先生只那么一帮你,你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于是乎发疯地去爱,去追,去想,去实现,兄弟,不是水点不燃,只是你我的功夫还不够。”

    就在冯玉耳慷慨激昂演说的时候,外面传来急急地叫喊声,“陈医生,快来搭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