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烟雨汉陈 » 第十六章 夏台梧桐逢异事(一)

第十六章 夏台梧桐逢异事(一)

    过了一个多时辰后,皇帝才不舍地从贵妃宫中出来。

    此时已近午时,白日正挂,先前的五色碎珠云乌也全悉退散,四里无云,祥和宁静,

    宫禁之间,鸟雀鸣动,百花艳绝而各安其分,不逾边界且人往平和,绯红与淡墨色在这宫中浅浅溶于深广潭里,低眼望去,不可见底。

    景贵妃留徐安敏吃饭,但徐安敏并没有留,此刻,他正乘驾赶往城西北部的一众官邸。

    不过五刻,便到外郭处,西北群府之中一白玉石柱所就宽深门邸之前。

    五门大开,两侧石狮于外,内有重鼓五尺宽两口。而抬头则匾额悬挂,正是墨笔书:

    廷尉司。

    ……

    渊寒地牢中,长鞭抽打、水泼虎油、血腥砧板,透过竖排遍立之网而可透见那一重重暗处的死寂气氛。

    这里的粪便腥臭味很重,还有各类汗腥血糟味,立于廷尉后院此地牢入口处,便已然可以清晰感知到此地的阴森寒冷。

    一边,一根生锈的铁丝镶在土墙边,上挂一根小木牌,木牌有竖直小字二个:

    夏台。

    皇帝从此铁门进入,鞭打闷哼的教训声音越发越近。

    他从怀中取出帕子,厌恶地捂住鼻子,一边皱眉,一面观察这一路走过的牢狱。

    那些铁柱网牢之上,从入门后的第一根开始,沿着牢房的进程,一直延续了一里有余的路程,左右都可以看到很多明显的发白刮痕。

    徐安敏很是疑惑,问此处的廷尉:

    “袁爱卿,这些一道一道的牢房狱柱刮痕是什么?朕走在前面时,看大多都是每根四道,不过到了后面却成了每根三道,左右牢房处的狱柱上皆有。”

    身后廷尉大执事毕恭毕敬回答:

    “回陛下,这是自皓宗①以来,编改廷尉,设行夏台以来一百余年间,下于夏台中的疑犯,因不住刑罚而崩溃自尽的计数方法。

    “不过,这只是狱中一些狱卒闲来无事,刻在牢柱上,心生聊赖而记录的法子。

    “死的人多了,自然划痕就不够记了,便一层一层每根都有三四道划痕。

    “不过这种方法,反倒逐渐成了狱中历代卒吏记录死去之人的方法。

    “但那些死人……

    “都不过是死有余辜罢了。”

    皇帝眼神颤动,他撇头,深深看了眼身后将“死有余辜”四字说得轻松无比的大执事。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道:

    “这里,你们有统计过,有多少根牢柱吗?”

    廷尉面露难色,想了好半晌,才回答:

    “回陛下,微臣实在不知具体牢柱多少根,但清楚,这里共有牢房一千零二十三间,每间大小不同,因此牢柱根数也不同。

    “大致是每间四十根牢柱。

    “若要具体算来,微臣也很难定算。”

    皇帝神色黯淡,慢慢转回头,继续前走,突而说道:

    “爱卿,你是否真的认为……这些人死有余辜?”

    廷尉冷决答道:

    “陛下,臣只是一介小官,出身草民,卑贱不堪,更是人微言轻,见识短浅。但臣知道一件事,这些人死了,总好过死成千上万的疾苦百姓……

    “臣是甘州生人,而甘州经年干旱,蝗灾时显。

    “臣幼时,家中有三个姐姐、一个弟弟。

    “十余年前,甘州旱灾蝗灾鼠疫三灾齐聚,夹道吃人。

    “臣一家迁奔楚州,一路上,见过太多为求活而吃亲友之象。

    “臣一家八口,最终……

    “只有臣一人和弟弟相依活下来了。”

    说及此,那小官双眼通红,泪水之中,满是痛苦与悔恨自责。

    “……史官所言之寥寥几句:‘天大旱,是岁人相食,骨荒百里。’

    “臣以为,恐怕只有真正见过,才知其可怖惨烈……

    “陛下,既然您问了,那臣也斗胆说了。

    “臣更信一件事:

    “天灾,不过是表面之言。

    “——人祸才是其根本。

    “这狱中畏罪自杀之徒经年如此之多,可夏台仍然人头挨山塞海。甚至于!眼下之囚,多到夏台、大理寺两地,都人满为患……

    “臣真的不希望……‘人相食’之事再有了。

    “当今虽值陛下大治之盛世,却也并非天下太平。真正的海晏河清,仍然是臣日夜躬耕蓄力而往的理想,而非已成之事。

    “否则,臣也不会,想要求取成事。为今朝官,臣忧陛下之左右,更忧天下之病疾……”

    陈帝神情震骇,许久不言。

    他听着走过的一道一道牢笼里,传出的哀嚎呼喊。

    很多人在叫着:

    “陛下!陛下!!陛下救我!!!”

    他开始想了。

    百姓哀鸿遍野,哭喊求救之时……自己可曾听到过他们的呼喊?

    “执事,你叫什么?”

    皇帝想到,问执事。

    执事抱拳答道:

    “臣名张四,字粮敛。”

    “良敛?志虑安良,性情内敛?”

    “不是良善之良,是粮米的粮。”

    “哦……”

    皇帝听完廷尉执事之言,心有不堪,忧愧感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