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烟雨汉陈 » 第一章 青云碧霄闻异动(一)

第一章 青云碧霄闻异动(一)

    浮生界,洪蒙界,凡间,重云纪元,汉陈王朝,元丰十三年,八月十七。

    余生同其父余玄正乘神舟前往幽平京师行商。

    前有四匹神行青骢拉动此三十余丈长的巨舟。

    神行青骢是汉陈王朝的特殊交通工具,大多为青色骏马,可于天际翱翔,拉力强劲,数匹即可引万均之重。

    余生正同其父于四匹青骢所载长船之上内舍休憩。船板上架设十余门龙首豹环火炮,甲兵均覆制式玄青重甲,于甲板之上巡逻。

    船舵处,坐有一闭目老头,打坐之态,粗布衣裳,毫无雍容之姿。

    他相貌奇丑,凸眼醪糟鼻,怀中抱有一个碧绿大葫芦。

    在如此高空,劲风阵阵,却似乎连他的衣服都吹不动。

    商船于云端疾驰,此时内舍,余生看了眼大腹便便的父亲余玄已经啖足了吃食睡去,见其鼾声连连,无奈起身,迈步走出内舍。

    余玄一副福禄相,眼皮搭在眼球上,总似两个大球被一层薄薄的皮揽住,即使不被针尖戳穿,也好似有为细薄眼皮拉破之意。他已然躺下,丝绸衣服上满是猪肉油渍。

    前桌的菜食凌乱陈杂,朝余玄一端的碗筷满是腌臜油骨,朝门外的那一副碗筷则安静陈放,没留下丝毫凌乱。

    凌冽罡风吹得走出去的余生摇摇欲坠,但是余生不皱眉头,顶着强风,踱步到船舵前。

    余生抱拳,弯腰,恭声道:“白玄师,家父已经睡下了,余某现下来做您要求的事了,有什么要求,您尽管提便是。”

    老玄师咧嘴一笑,转头看向这俊俏年轻人。

    年轻人眉目淡薄,眼眸璀璨,素雅安静,一袭青袍子,没同他爹一般的锦丝绸缎。

    不过这年轻人左手上,戴了一枚灰色的蛇头缠戒,看上去像是个用来放物什的普通物戒。这戒指在他身上,平添了一抹淡淡的诡异。

    长发垂髫,安然自得,淡泊浅止,温唇凉冷少温,悬壶长久,龙葱润白垂珠。纵看来,没有富家公子哥的那般种种挂佩,状似是那种喜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性子。

    倏忽间,可窥日月,指星辰,风中听闻其声,便是和煦袅袅炊烟之暖。

    似无人可寻其尘。

    老头看到这年轻人,心底暗叹。

    两人一站一坐,坐者静默,立者踉跄来回。

    “哼,”老头立刻敛住笑容,转回头看向前方,“你真的要入玄道?可想好了?如今太平盛世,四海七域也不是百年前般战火纷飞,更非万年前的天堕,我可再三提醒你,你余家已居皇家十大御承士家族之子族高位,官商两道俱如此地位——身为一代家主传人,你大不必如此执着于那无趣的玄功妙法。”

    余生抱拳不起,继而说:“某有三不解,若白师傅可解,那某便不学那玄功了。”

    “且说来看。”

    “一不解,虽七域几近太平,北疆长达数十万年的戎狄之乱也定,可为何,如今仍贼盗猖獗,乱数不止?仅凭那坚船利炮以及大衍神术,可真能抵挡那些上古玄功通达者轻而一击?

    “二不解,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我大陈天子脚下子民皆修玄功体术,可西域北域之民,乃至天梵之国之民,他们那里的奇功妙法,我们所谓‘相正之法’‘泯心之术’,竟遍传其境内,近乎全民皆兵,至高之者大境更是直指真仙伪境。白师傅,若不修玄功,余某这剩余人生,可否能苟且?

    “最后一不解,便是,若真同您所说,玄功那般无聊,您又何必修行,甚至如此高深境界?

    “——哦,某想来也是了然!是为得长生之法?”

    余生略一抬头,见白老头不发作,便略带笑意说道:

    “白玄师,余某,也想长生。”

    白玄师冷笑,抱着葫芦站起来,不回头,仍看着前方问:“余家小子,你是如何代你父亲经商十余年且成如此家业的?”

    “余某不才,全凭自己一张口舌与过人胆识。”

    白玄师真被逗笑了,转身盯住余生,浑身发抖,哈哈大笑道:

    “早听闻余家长子为人谦逊恭俭,待人和善,藏拙言深,行举安定。余家小子!你刚刚那套说辞,是准备了多久?”

    余生感到一股化劲包裹著他,四周罡风突然消失,同时一股柔和力量将他托起,他便退一步,起身。

    继而他恭敬开口:“早于坊间闻七隐仙山藏拙峰峰主白天寿脾性古怪,善于识人,喜逾矩随性,不喜安分温吞。巧得白玄师今护我余家进京送商,既愚有师从之意,定不可负了此次良机。自然是要多多准备的。”

    白玄师摩挲着下巴,看着余生,“你又怎知,我会喜同我一般之人?说不定,我更好那安分守己之徒呢!再者,谣言便是谣言,你哪里来的根据?”

    余生淡然微笑:“七剑大比,我余家乃贵派定制擂台木具的协方,您与那狂刀真人交好、冗云仙子来往,余某幸巧见到。而这二位,不必说玄道之名,乃至民间江湖,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故而推断,某斗胆尚犯此险。”

    白玄师听完,抱着葫芦鼓了鼓掌,大声道:

    “不错!不错!你小子眼光不错!老夫,就是这样的人!”

    说完,他便伸手徕住余生,一手抱着葫芦,一手揽着余生朝向舵前天际,愉悦至极。

    “玄家功法嘛,乃是我东陆炎宗,也即我华族所创之炼体修身之法:破旧病,除心结,斩鬼神,断天罡,此乃第一层结。你可别小看这第一层结四境的水准!

    “破旧病之境大成,便已然可以纵横山河,缩地成寸,小有神通,有那敢与日月争寿之姿了。

    “若是到了除心结大成之境,更是可力摧山峦,万夫莫敌。至于斩鬼神之境,更是远甚于前二之能,此地步,乃是寸寸精进,步步鸿沟啊!老夫眼下之境,也不过区区斩鬼小悟罢了。

    “而我和你说的断天罡地步,在凡界,你很难见到多少,或许于玄界,是遍地如走狗,可惜凡界用于修行者吸纳精进的洪蒙气本就被玄界吸走大半,自难成大能。

    “我只知,万年前,早那天堕之先,我七隐仙山藏拙峰曾有一位师祖入过断天罡之境。虽置于那时,凡界天人境四处横行之时际,以他断天罡之境,虽堪然众人,可却也是有着弹指时光,挥毫动春秋之神通。现如今在大陈境内,除了灵境台,龙泉谷和天衍围场,我想不到还有哪里能有断天罡这般大神通者了。

    “断天罡之境,民间常道之‘伪仙’。用我七隐仙山吞风谷藏经阁所载之典所说:‘断天罡,可搬天地,化山海,遁破光阴。’”

    余生在脑海中无限幻想,那所谓的“搬天地、化山海,遁破光阴”,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景象。

    “灵武、崇文、逐鹿、御势,此乃第二层结,我从未见过此第二层结之境者,只于书中见过。听来你或许称奇,其实老道也一样,哪怕至今,也依旧如是——

    “修玄嘛!修的明明是入道出世,何来得如此功利求权的层结大境?你听听这名字!‘灵武’‘崇文’‘逐鹿’‘御势’……莫不是只有皇帝才能练得起的道理!

    “御势境后,我只知晓,有称作是天人三境的通天神境。这般地步,用言语恐已难以描绘。老道才疏学浅,也不知此三境有何特别之处。数年已过,似乎四海七域诸国也都各有默契,从未记述此三境丝毫详细。

    “老道只晓得,大陈建朝万余年以来,有三人,乃天人三境之顶绝。

    “一是那三常真君,二是那龙泉谷阴阳主。还有一人,只有史书载,道是一朝堂中人,不过似乎由于种种原因,那人的真实记述早已流失了,只于书上留得个‘佚名’和‘前凉州节度使’的名号。你不必疑惑,此人那些有关的一切种种记载,似乎都被抹去了,只在我藏拙峰故阁当中还有寥寥数句记述。

    “这三人,早是天堕之前了,如今是否还有活着的,也很难说得清。”

    白天寿看了眼听得入迷的余生,哂笑道:“知道你小子有得道成仙之痴,既已投石问路,我不白教你。

    “说来罢!还有何实际些的好处!”

    说到这里,他松开揽着余生的手,摊开手掌,直接是要好处之意。

    余生不慌不忙,且说:“白师傅,某听闻陇州剑文郡西山边陲一小村出了一处上古秘矿,据传其中有早已失传的合体剑阵,乃至延长寿元、大进修为的上古秘宝。不知,白师傅您可否有兴趣呢?”

    白天寿盯住余生,眼睛微眯:“你小子,真的就是个普通的商人?”

    余生笑了,“白师傅,余某觉得,能做到大陈第一巨贾家族掌事人,也不算什么普通商人罢?否则何来机会同玄家七隐仙山有如此来往呢?”

    白天寿听闻,眼神闪烁,继而笑道:“好!看来过些日子,是有必要请你去我七隐仙山好好做客了!”说着,他镇定地捋了捋胡子。手中抱着碧绿葫芦依旧。

    “行了,既然如此,那老夫就权且收你为我七隐仙山第五峰藏拙剑峰外门弟子罢!有什么想问的,问便是了!”

    余生作大喜状,立刻问:“前辈!啊不,师尊,敢问如何修习破旧病之法呢?”

    白天寿往前走几步,坦荡自信地朗声,四周的巡逻兵士自一旁走过,却一个都听不见他的声音。

    早在先前,白天寿便已经顺带略施小计,在两人空间设下了隔绝外界的罩子。

    “片时三处雨,九叠几重云。①人有五脏六腑,七情六欲。这破旧病啊,便如那三九雨云,伸手可拨却挑去,但远处之时,竭尽全力不能得。

    “以何破旧病?

    “不道江湖远,惟多鸥鹭情。②

    “使药破病?非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