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平平无奇诸葛诞 » 第107章 樊家医馆

第107章 樊家医馆

    “好!”诸葛诞点头还以微笑,抱着小女娃,牵着小徐克就进了门。

    “随我来吧!”

    走前,她又扭头对少年吩咐道:

    “皇甫小弟,赶紧关门啦!”

    小侍女叽叽喳喳的,没走几步呢,倒是问了好几个问题,诸葛诞向屋内瞅着,嗯啊简短地回答了几个。

    你这小丫头,我虽是救了你们,话也忒多,太热情了吧,不过,倒是天真烂漫,看来樊家的家庭气氛挺不错的嘛……

    屋子里面一副药铺的模样,诸葛诞一眼便看见了木质大前台上摆放着的小秤,前台上方悬着一个木棍,上面挂着四五包已经包好了的药材,前台后满是抽屉的高药柜还有两个抽屉正开着,矮柜中摆放的几层圆盘上盛着满满的药材,有两三患者散坐在几案边、胡凳上。

    我去,还挺齐全,看来樊家不仅是医馆,还兼营着药铺的生意呀,而且生意还不错嘛,这华佗的高徒混的这么好,也不知道张仲景的传人王叔和混的怎么样了,都是名医之后,也许混得也不差吧,这个倒是可以去打听打听……

    跟着小侍女又走了几步,诸葛诞视线偏移,又看到房内一角,有一个四扇的大屏风,上面画着老汉上山采药图,还有童子熬药图什么的。

    额,这火堆上的丹炉边上还画着狗子和几只鸡,说是炼丹图也说得过去了,这不就是丹成如可待,鸡犬自闻天的意思嘛……

    那先前开门的少年,关了门后,就冷淡了起来。诸葛诞侧头,见他兀自匆匆回到了前台后,有点不开心的样子。

    what'sup少年,你还没到我的胳肢窝高,该不会喜欢樊家小姐或者侍女,嫉妒我吧……

    走到前台边的过道,诸葛诞扭头看屏风后面,正有一个患者躺在木榻上在扎针呢,瞅了半天也没见什么针灸图、针灸木人铜人什么的。

    等到众人离着前台远了,小侍女扭过头来,吐着舌头小声说道,“略,不用理皇甫谧这个小弟弟,他是小姐的祖父才收了半年的药童,他哪里会治什么病呀!”

    香草为君子,名花是长卿。

    穿过里面的门,迈步进入后院,一畦药园映入了诸葛诞的眼帘,里面倒是种着几种过了冬的药材,可是诸葛诞并不认识。

    小侍女引着他走过院子,到了右手边的厢房,“小姐,小姐,诸葛公子来了!”

    她帮诸葛诞掀开毡帘,“公子请进吧!”

    “好!”诸葛诞跨了进去,里面倒是比刚才那间房子中药味更浓些。

    哦?这里是药房呀,在药房接待客人,倒是有趣呢……

    他把小女孩放在了地上,对她说道:

    “来,我们到了,下来喽!”

    小女孩点头,落地后赶忙蹦跳到了兄长徐克的身后,她扭过头来,用那大大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屋内,还不忘拽住了徐克的衣角。

    屋内不止樊若,还有两个中年大妈在忙乎着。

    那繁若见诸葛诞来,便浅笑着抬起了头来,她比小侍女要稳重得多,哪怕看见两个孩子后,她的脸上也没有丝毫的变化。

    只是在心里想了想,这俩孩子莫不是……

    樊若方才正在分拣、炮制着药材,此刻已经放下,她用身旁铜盆上搭着的湿布擦了擦手,起身拂了一礼道:

    “昨日被公子救下后,我和吕家姐姐闲聊,才知公子偌大的名声呀,小女子真是失敬了!”

    吕家,是那吕虔的孙女,吕慈明的姊妹吗……

    诸葛诞刚站直了身子,赶忙对她还了一礼,尴尬地说道:

    “哦?樊姑娘快别取笑我了,我倒是不知我有何名声?”

    “说啊,”樊若刚开口便噗嗤一下笑了出来,“说公子身高八尺、腰围也是八尺,善使一柄开山大斧,武艺高强,曾率军渡江,也能止小儿夜啼呢!”

    诸葛诞谦虚地自嘲道:

    “哈哈,讹传,都只是讹传罢了!那样岂不是成了水桶,我只是给陛下办了点力所能及的小事,积累了些微不足道的功劳。”

    我只是来看你爷爷的,顺道再见见你这美人,千万别和我多聊,我怕我移情别恋呀,哎呀,这倒是让我想起了前世,工作后回大学看妹子的时光,恋爱狗都不谈,我只是看看,人皆有爱美之心嘛,看看也没有对不起谁,况且我还是单身呢……

    行礼之前,诸葛诞向前挪了两步,没有闻到少女该有的清香,却是被一股难闻的味道窒息住了,这也令跟上来的两个小家伙直往后缩,还捂住了他们的口鼻。

    诸葛诞却是强忍着没动,樊若见他还能保持淡定,不禁笑了起来。

    “公子真是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呀!”

    我不说话,我这是为了保持世家风范呀,我忍的很辛苦的啦……

    诸葛诞终是没忍住,向后跳了一步,他看着地上的药草,皱起了眉头,用手捂住嘴,咳了一声后说道:

    “咳,真是让姑娘见笑了,再不离远点,我怕只能用衣袖掩住口鼻了!不知这是什么药材的味道呀?”

    总不能是你樊若或者这俩大妈的狐臭什么的吧,那这臭味只能是药材了……

    “这草呀,叫阿魏!我倒是坐在这里一炷香的功夫了,怎么说来着,久而不觉其臭了!”樊若指着地上的黄色草茎说道。

    诸葛诞用手扇着面前的空气。

    “额,阿魏,这名字,是不是太攀附咱们大魏了,敢叫这名字,看来交的税肯定不少的!”

    “祖父说,之前二十多年天下板荡,一直缺少这种药呢,全赖陛下四年前重新打通了西域,中原这两年才能重新见到了这种草药!”

    说着她拿起了一根阿魏,又比划着说道:

    “这是去年采下的阿魏,还未炮制呢,是胡商贩来彭城的,价格可不便宜,祖父说,这阿魏要在未开花前采收,挖松泥土,露出根部,将茎自根头处切断,收集断面流出的乳液,等上十天液凝如脂,方可刮下。如此再将其上端切去一小段,反复采收,直至枯竭为止。”

    说得诸葛诞一愣一愣地,看来汉朝炮制药材的技艺就很发达了呀,只是人的寿命短,又喜欢敝帚自珍,传男不传女什么的,加之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失传的技艺太多了,所以才让两百多年后的雷敩集了炮制学的大成,成了此道的祖师爷……

    “小小中药,学问可是真大呀!”

    “是呀,炮制很讲究的,一是要去除非入药的部分,二是通过炮、炙、蒸、晒、渍等方式,来减轻或消除毒性,有的要反复多次炮制才能保证安全,三嘛,就是药物经过炮制,可以达到增加效力的目的。”

    哎,自宋以后,医药分家已经成了不可逆的趋势,那些负责任的医师还好,买到药材后,亲自查点了才放心……

    可是有些粗心医师则不然,完全信任了药商,偷工减料也无所觉,或者如前世的一些医师那样,缺乏辨认知识,这可真是太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