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重生:大明皇帝天团 » 第捌拾壹回:乔装打扮诱鞑子,釜底抽薪逼三桂(上)

第捌拾壹回:乔装打扮诱鞑子,釜底抽薪逼三桂(上)

    吴三桂被朱棣这一逼问,自是愣在当场不知该作何言语。

    而朱棣也不着急,就这样面怀冷漠,也不言语。

    帐内诸将见得如此,也知晓朱棣如何打算、这吴三桂如何狡诈,也都不敢言语。

    就连那崇祯皇帝也终于明白,自己这个老祖宗为什么要接纳吴三桂。

    朱由检抬起额头一看,正见朱棣一脸肃穆立于堂中,眼中略带玩味神情看着吴三桂。

    而那吴三桂却是冷汗直流,唇齿相击,久久不做言语。

    朱由检虽然是理论和实践相差甚远、又不同战阵之人,但老朱家的基因终归还是不错的,这些大明皇帝也没有一个真蠢到极点之人(除了明堡宗)。

    朱由检转瞬间便明白了其中道理,于是略带玩味说道:“本王还以为边关战事为何百年不平,合着是有人与鞑子有染!花了朝廷多少钱粮,竟还让鞑子绕关而入,祸害我中原百姓,至于国家战乱之中?”

    朱由检这个时候终于明白自己败在哪里了,昔日在深宫之中,活在阁老票拟之内的朱由检,只知道边关将士守边、文臣安稳社稷,但如今他终于知道,对于吴三桂这些人而言,谁当皇帝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紫禁城中之人能不能为自己送来钱粮。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关内守军养寇自重,甚至有人和李自成有染,每每当李自成陷入绝境之时,便会有人放其一条生路。而这些山海关守军就更为简单了,这些人在满清鞑子之中,还有不少亲朋好友,每次满清鞑子入关,也都没有和山海关守军发生激烈冲突,如今看来,便是这些守军监守自盗,甚至和满清鞑子有染。

    朱由检也不是蠢笨之人,想到此处之时早恨得咬牙切齿,恨不能当场将吴三桂弄死。

    但如今自己终究只是信王,朱由检也就只敢一个人在一旁生着闷气。

    就在朱由检想通之时,朱棣还冷眼看着这个吴三桂,吴三桂玩的这一套,在朱棣眼中自是没有秘密的,朱棣身为边关王爷,对于这些事情不比吴三桂更为清楚?要是换作朱棣在吴三桂的位置上,恐怕做得会比吴三桂更绝。

    吴三桂在朱棣与其部将注视之下,终于抵挡不住,赶紧拜伏于地,高声呼道:“陛下天纵神武,英明如此,末将断然不敢存有二心,一切但凭陛下处置。”

    朱棣听得此言,又冷笑一声,再度佯装喜悦神色,赶紧将吴三桂扶起,并说道:“朕昔日身为燕王,也为国家戍边,自然知晓平西伯等人为难之处,但如今朕到了当世,尔等便有了依靠,再不必如此了。”

    朱棣这般看似关切的话语,在吴三桂耳中听着却不是滋味,这位皇帝老儿看似关心自己,实则一字一句都透露出“你们在想什么,朕全都知晓,前事暂且不管,但如今休要蒙骗朕”的滋味。

    吴三桂自知骗不过去,无奈之下也就只好叹气而已,于是满怀深意的说道:“陛下神武之姿,天下莫敢不从。”

    朱棣听得此言,却是冷笑一声,当即回头对张辅说道:“那便传令下去,三千营将士立即换作关宁军甲胄、旗帜,随朕一道,杀向八里堡!”

    张辅自然也知晓其中厉害,于是立即口答“领命”,而后出帐而去。

    朱棣也不再多说,当即整理自己甲胄,静待张辅回归。

    张辅执行力何等之强?不过片刻功夫便到了三千营将士军中,这些蒙古大汉还在营寨之中修整。

    张辅一进大帐之中,便立即下令擂鼓。

    只听闻大帐之中顿时响起一片擂鼓阵阵之声,三千营将士何等军纪?立即便聚集在营寨之中。

    张辅当即手持虎符,高声说道:“陛下有令,三千营将士立即赶赴关宁军驻地,换边军甲胄、军旗,一個时辰之后,随御驾出征。”

    三千营将士一听到马上就有仗打了,心中也是兴奋异常,朱棣对这些蒙古大汉自来不惜赏赐,于是这些人个个暗自盘算,自己又能捞到多少好处?

    张辅见众将士集结完毕,当即也不耽误,便率兵来到了关宁军驻防之地。

    关宁军中,吴应熊与副将杨坤、游击将军郭云龙皆在帐内等待吴三桂回归。

    是时,吴应熊一副不忿神色,一想到那个永乐朱棣前几日耀武扬威模样,心中也是愤怒到了极点,骂道:“吾等为国守边数十载,今日却受人所疑,实在心中胆寒!”

    杨坤与郭云龙二人在明庭中虽算不得什么重臣、要员,但在山海关内也是说一不二的主,如今被朱棣不当回事,心中也是愤慨。

    杨坤此时手持弯刀,猛击桌面,骂道:“昨日老子去领粮草,但那什么汉王竟说这粮草是要保障京营所用,如此待我关宁军,吾等岂能为他卖命?”

    郭云龙也是骄兵悍将,那昔日的崇祯皇帝自来便只能惯着这些人,虽然经常缺乏粮草,但朱由检从来都是勒紧裤腰带给他们供应。

    如今却受了这等不公正的待遇,郭云龙也是骂道:“老子倒要看看,这京营如何了不得?那建奴鞑子不消几日便要赶到了,倒时自有这皇帝老儿求吾等时候!”

    三人说到此处,又是一番骂声不止。

    正当此时,关宁军营寨之中忽然传出一阵骚乱之声,只听大帐之外吵闹一片。

    吴应熊作为吴三桂之子,自然也不是草包,当即便站起身来,问道:“营寨之中因何吵闹?难道是鞑子到了不成?”

    杨坤、郭云龙二人也是一脸疑虑,当即便和吴应熊一道走出了大帐。

    吴应熊刚刚扶帐而出,还没等反应过来,便看到一把弯刀划空而至。

    吴应熊顿时惊慌失措,下意识就要闪开,但那弯刀却已停留在吴应熊眼前了。

    吴应熊被这一吓,差点摔倒在地,待他反应过来之时,却看到面前有一人骑着高头大马,长得威武雄壮,正是那英国公张辅。

    吴应熊强忍住心中愤慨,吞了几口唾沫,看着横在眼前的弯刀和在关宁军之中四处行走的三千营将士,说道:“英国公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