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桐月又逢君 » 第十三章 中秋佳节

第十三章 中秋佳节

    盼着,盼着,终是盼到了中秋。

    中秋乃团圆之日,数月来,百姓也为战事忧心悄悄。

    逢此佳节,为鼓舞士气,北成王大赦天下,减免赋税,希望百姓能早日重回战争前的安宁与喜乐,天下大酺。

    北成皇宫。

    北成王设宴,宴请了近臣及大吴的使臣与皇子,而此次一同前来的大吴皇子,正是三皇子,朗烁。

    “今年中秋能和诸位爱卿一叙,朕心大悦,来,饮酒。”

    “朗烁代表大吴,感谢陛下盛情邀请。”

    “好,好,今日佳节,不谈国事,汝等尽情畅饮,明日再谈细节不迟。”

    其实,双方早已拟好了和谈细节,就等着开诚布公谈上一谈。

    “三皇子气质出众,谈吐不凡,真没想到吴王还有这么英俊的皇子,来,本相敬你一杯。”

    显然,南宫丞相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敢,不敢,久闻北成王仁德兼备,勤政爱民,知人之明,来到京州,一路上见百姓安居乐业,未大受战乱影响,想来南宫丞相,没少为天下太平,出谋划策,本应我等小辈敬长辈才是。”

    此话一出,席间议声一片。

    “大吴皇子不必客气,南宫丞相乃我北成良臣,自然足智多谋。”

    朗烁怎能不明白这话外之音?为保持头脑清醒,他隐忍、克制,绝不贪杯。

    “丞相,这皇子要是在我北成,怕又是个香饽饽。”

    “欸,远来是客,廷尉莫要小觑。”

    “我糙人一个,不会你们这些文人的诗词歌赋,我这不是夸他吗?不但生得一副好皮囊,脑子也中用。”

    “此话不假。”

    朗烁不卑不亢,进退有度,让一众臣子是赞不绝口,只是,再好也是他国的皇子。

    北成,信南军营。

    两国和谈之机,边关也终于能够休战,喘口气。

    值此佳节,即便因为战争,信南军民皆食不果腹,囊中羞涩,但为庆祝打了胜仗,又逢佳节,信南的百姓还是为将士们送来些吃食,聊表心意,于是南宫娉便过上了这异常特殊的一场节日,军民同庆中秋。

    篝火晚会散后,司马如风拦住了南宫娉,将她带到了一处偏僻寂静之处,奉上了他的定情信物。

    “娉儿,这是我家世代传承的黄金匕首,不要看它短小,却锋利无比,乃我太祖父之辈,流传至今,是当时最有名的匠人所制,今日我将其送予你,算是信物。”

    “如此贵重之物,我怎敢随意收下?”

    “我已告知父亲,年后就去贵府提亲,你若收下,就当是同意了。”

    司马如风颇为期待地看着南宫娉。

    南宫娉长在贵府,深知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她的亲事当不会轻易轮到自己做主,但这一次,她希望自己可以,便将母亲临终前留给她的玉玦,赠送给了司马如风。

    “这是母亲留给我的玉玦,是我最为宝贵的物件,今日我将它赠予你,权当是我的心意。”

    说完这话,南宫娉本打算害羞地跑开,可谁知被司马如风一把揽入怀中。

    得到心爱之人的芳心,司马如风差点开心到忘形,小声的附在南宫娉耳语道:“娉儿,此生我定不负你。”

    皎皎月色下,一对璧人,就这样相拥而伴。

    而另一边,皇后则约了王夫人参加晚宴,明里暗里的提点她,司马家功高盖主,皇帝早有忌惮,要不是这次事出突然,也不会让司马成宇再返战场。

    这让王夫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她不曾听说自己的女儿和司马家有何纠葛。

    许是看出了王夫人的疑惑,皇后故意提醒道:“明人不说暗话,既然陛下有心提携,也是你相府的福分,将来太子要纳了令嫒为妃,一家人便无需说两家话。”

    “娘娘所言极是,不知娘娘看上了臣女家哪个女儿?”

    “以王夫人的聪明才智,当知我心。”

    王夫人没想到自己一语成谶,真让南宫娉这丫头飞上了凤凰枝头,气得不打一处来。

    她心想自己的女儿哪点都不比南宫娉差,怎就看上了她?但是皇后一再提点皇帝陛下忌惮司马家,难道是怕自家与司马家强强联合?

    宴席上,王夫人是看一步,想三步,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给相府惹了祸端。

    趁着爹娘都去了宫里,这可把南宫瑜乐坏了,她终于又能偷偷溜出去玩耍了。

    谁知途中杀出了个陈咬金-朗煜。

    他一袭红衣,风度翩翩,扇子在手中随意舞动,倒是让南宫瑜眼前一亮。

    “怎么又是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南宫小姐如此有趣,本公子难以忘怀。”

    “油嘴滑舌,说吧,跟踪我,所为何事?”南宫瑜原本还想夸赞他一番,谁知竟是个“哑巴新郎”。

    “当然是为博美人一笑,跟我来。”

    朗煜带着南宫瑜来到城河边,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几个包裹。

    “这是我特意寻人,从大吴带过来的月团,尝尝。”

    这特意找的人当然就是朗煜的双胞胎哥哥,朗烁,不过也算是有心了。

    “味道真不错,这还是我第一次吃正宗的大吴月团,你也吃啊。”

    品着美食,淌着河水,赏着月色,这气氛突然有些暧昧起来。看着美丽动人的南宫瑜,吃起月团来可爱的模样,朗煜入了神。

    南宫瑜适时提醒了朗煜,陛下大赦天下一事,其师父说不定也在其中。

    “小心!”朗煜将南宫瑜一把拉开。

    真是天公不做美,突然间一暗箭飞来,幸亏朗煜眼疾手快,及时用扇子挡住了飞镖,再一次英雄救美。

    暗箭防住了,明枪却又相拥而继,刺客目标明确,显然是冲着朗煜来。两人不得已和刺客交上了手,好在南宫瑜一身功夫,一番较量,才得以脱身。

    美美的花好月圆夜就这样被糟蹋了,朗煜心中许是郁闷。

    翌日,文英殿。

    “此乃大吴和谈条件,请陛下过目。”

    朗烁使团提出要北成割地、赔款,北成王自然不愿。

    南宫丞相不满地说道:“三座城池,拱手相让?大吴皇子怕是弄错了,此次北成才是战胜国。”

    “北成此次大胜不假,但这场战事持续数月,想必各位大臣心里很清楚,若不是北成信南难以为继,怎会主动提出和谈?”

    “小小皇子,岂敢漠视君威?你就不怕有去无回?”武廷尉威胁道。

    “既然父皇派我出使北成,恐怕早有预料,吾上有太子等两位兄长,若北成背信弃义,对于吾父而言,只是失去了一个不受宠的质子,于大吴根基无任何损失,反倒会因此,使两国交恶,这难道是陛下和各位大臣所乐见的吗?”

    “陛下,臣有一策。”姜松见机提出。

    “自古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武廷尉不过是一时激愤,臧文仲言曾于庄公曰:‘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陛下,何不以和亲结两姓之好?”

    “爱卿所言甚是,我北成不是好战之师,从不主动侵犯周国,但亦不畏他国入侵,寸土必争,可怜天下黎民,要饱受战争之苦,以致流离失所,朕痛心哉,若和亲之事,贵国应允,未尝不是幸事一桩。”

    “不愧是仁君,朗烁佩服。”

    两国和谈种种细节,由此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