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晚明穿越指南 » 第四章 以抚代剿,两难自解

第四章 以抚代剿,两难自解

    剿匪大军虽然首战失利,大溃而逃,但因为跑得快,还没接战就已经基本撤完了,损失并不大。

    毕竟,过河的卫所兵只有几百人,家丁营兵也不过四五十个,而且最终接近一半都逃了回来。

    而领兵的澧州守备谢廷安和九永守备张振义,则都是刚刚见到土匪的影子,就灰头土脸,落荒而逃了。

    不过,谢廷安虽然摔了一跤,但看起来还算体面,只是屁股上被身后的溃兵踩了几脚。可张振义就惨了,不仅衣服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扯烂了,甚至鞋子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踩掉了一只,根本就是颜面尽失。

    此战之后,两人在剿匪大军数千人马的心中,已经根本不值得信任。毕竟,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性命交到一个鞋子都护不住的将领手中。

    甚至,九溪卫那三个原本蠢蠢欲动的千户官,看到今日的战况,都在暗暗庆幸昨晚周元瀚的强硬,让他们阴差阳错逃过了一劫,一时间感慨万千。

    要知道,第一批过河的卫所兵里面,大半都是永定卫下属的。如今,他们近半都死在了河对岸,别说是收尸了,甚至连尸体上衣服都要被土匪扒光。

    一时之间,李正元这个永定卫指挥使和周元瀚这个九溪卫指挥使之子谁更值得信赖,高下立判。周元瀚更是因为派出了家丁掩护,截住了几个想要过桥的土匪,在军中的声望迅速得到了提升。

    杨国昌看着回到大营的谢廷安和张振义两人,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他在营地看到大军不战而溃的时候,便已经气炸了,夹着嗓子对空气骂骂咧咧了好久。

    原本,他以为召集了那么多兵马,剿匪就是易如反掌,自己被劫的财货很快就能回来,结果等来的却是己方大军一触即溃。

    这么憋屈的事情,就是太监,也忍不了啊!

    特别是,谢廷安和张振义此前还信誓旦旦,把剿匪说得易如反掌,就好像两人都是天生的战神一般!

    周元瀚和彭泓澍两人全程看戏,彭泓澍甚至装都不装,不仅面色没和周元瀚一样——看起来十分沉重,也没有任何动作,就是干看着。

    他知道,这个时候,能者多劳,自己要是派出兵马掩护,下一次冲锋陷阵,恐怕就轮到自己了。

    只不过,周元瀚为什么急着表现,这是他一时没想明白的,难不成是想借势表现,巩固自己家在九溪卫的权势?

    而周元瀚此时,早已经暗下决心,准备伺机而动。彭泓澍心里只有永顺宣慰司,自然可以不动如山,但他的心里,可不只有九溪卫的一亩三分地。

    很快,在确定了河对岸的土匪已经收兵,那面红色的“虎”字大旗离开了山口,转移到了青龙山东侧的山顶之上后,剿匪大军的一众军官将领们,在杨国昌的召集下,又聚在了中军大帐内。

    但这一次,谢廷安和张振义,都乖乖闭了嘴,杨国昌见锅甩了一圈,又回到了自己手上,根本没人出个主意,担心自己的财货就这样没了,急得不行,最终把目光投向了看起来最能打的彭泓澍。

    可彭泓澍这样的老狐狸,哪里会接锅?不过,他也不说自己不接,把太监给得罪了,而是提了一个小小的条件,需要有人过河探查清楚敌情。

    毕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总不能让他带着手下的这百来号精锐,直接冲过去吧。土匪可是很凶猛的,那么多官兵都打不过。

    “周公子,今日若非是你在大乱之中果断出击,派兵截停悍匪,稳住了局势,咱家这次的罪过可就大了。你来说说,咱们这仗接下来到底该怎么打?”

    杨国昌无奈之下,只能把希望放在了周元瀚的身上。尽管,他心里并不觉得这个俊俏的少年能力挽狂澜,只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而已。

    毕竟,无论是杨国昌,还是彭泓澍,其实都觉得那些家丁是九溪卫指挥使周文昌练出来,派来保护独子的,和周元瀚关系不大。

    “公公,下官一时之间,也还没想到什么法子。”周元瀚并没有直接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还需要再拖一会,等杨国昌急得抓心挠肝之后,做出更大的让步。

    而此话一出,大帐之内,当即就是一阵唉声叹气。有人是觉得最后的一点希望破灭了,这群土匪是对付不了了,也有人表面叹气,心里庆幸,特别是九溪卫的那几个千户官,他们可不想和那些凶悍的土匪对战。

    “公公.......”

    张振义眼见机会来了,眼珠子一转,当即拱手抱拳,想要献策,但没想到直接被杨国昌怒吼一声打断了。

    “住嘴!”

    “......”

    张振义半开着嘴,一时惊住了,他原以为这个时候开口,杨国昌应该不会太生气了。

    周元瀚看着杨国昌气势汹汹的样子,也不嫌事大,当即劝道:

    “公公,张大人或许有什么好法子,让他说说,就算无用,说不定也能启迪咱们帐内其他人的思路。”

    彭泓澍闻言,心中不由得憋笑,他对“难以琢磨又阴险”的周元瀚,是越来越感兴趣了。而杨国昌听了,似乎也有了台阶下,呼了一口气之后,对着张振义摆摆手道:

    “来,给咱家说说看,你有什么法子?这次要是还出那些馊主意,咱家今儿个就把你军法处置了。”

    张振义听了,直接吓得跪在了地上,给杨国昌“砰砰砰”磕了好几下之后,才颤颤巍巍道:

    “下官,下官是突然想到了兵圣孙子的一句至理真言——不战而屈人之兵!”

    “哦?”杨国昌一听,似乎立马就来了兴趣,立即追问道:“怎么个不战而屈人之兵法?”

    他现在最希望的就是不用打仗,就把自己的财货全拿回来,他已经不信任这些连土匪都打不过的所谓善战猛将们了。

    “下官是觉得,下山虎这些匪徒四处劫掠,无非就是为了讨口饭吃。而咱们来剿匪,是为了保境安民,但苦于这些年来地方精锐不断被抽调,大军战力迟迟没能恢复,一时之间,剿匪难成。

    可若是咱们直接招抚了下山虎,一来精锐有了,今后要是还有其他土匪作乱,便能派其剿灭。二来,下山虎一旦受抚,九溪卫不就没有土匪了吗?那百姓也就能安居乐业了!”

    张振义说到激动处,早已经眉飞色舞起来:“咱们以抚代剿,精兵之难,匪患之难,不就自解了吗?”

    “好啊,好!”杨国昌听罢,眉头一动,接着立即拍手叫好,大笑起来:“好一个‘以抚代剿,两难自解’,好计策,好计策!”

    而太监一开口,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表示了赞同,你一言,我一语,帮着张振义补充“以抚待剿,两难自解”的细节,但唯独没有说招抚之后,这上千新军的粮草问题,该怎么解决。

    其实,太监也早就想过所谓的招抚,但没有粮饷,这根本就是纸上谈兵。不过,他马上就要回京了,必须要尽快拿回自己的财货,至于其他的,就算他走后洪水滔天又如何?

    当然,张振义自然也不是没想到这个,他现在被周元瀚和李正元架空,想要破局,就必须要引入新的力量,而这股悍匪,正是他唯一的希望。

    反正,最后钱粮的问题,推给九永两卫,他也才能找机会从“鹬蚌相争”中,夺回自己的权势,至少要除掉周元瀚和李正元两人中的一个。

    “不过,若是要议和,该派谁去好呢?”太监的眼神暗示之下,谢廷安当即皱着一张脸问道。

    此话一出,大帐之内,顿时又安静了下来,没人再敢吱一声。今日才刚刚和这些悍匪兵戈相见,他们谁也不想再把自己扯进去。

    很快,在众人的注目下,张振义又不得不站了出来,他一副苦思冥想的样子,过了好一会才开口道:

    “下山虎乃积年悍匪,去和谈之人,必须要能取信于他,但又不能让他觉得有威胁,而且说话也得有份量。这三条缺一不可,否则这家伙恐怕不会愿意和咱们和谈。”

    张振义说完,大帐之内顿时响起了一阵吸气声,所有人都在假装思考,杨国昌,谢廷安,周元瀚和彭泓澍四人其实都听明白了张振义话里的意思。

    但这话杨国昌不到最后,不好直说,彭泓澍完全就是在看戏,谢廷安则是不愿意轻易得罪人。周元瀚这个当事人,自然也装傻充愣,等别人主动开口,这样他才好提条件。

    张振义看着这群装糊涂的高手,心中无奈叹气,看来最后还得是他开口。

    毕竟,这里面现在真正着急的,只有杨国昌。与其让对方开口,还不如他自己把罪责全部扛下来。

    “公公,下官有一言,不知该不该讲!”

    “局势危急,现在还有什么该不该的,快说。”杨国昌一摆手,完全就是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

    张振义得到了杨国昌的准许,随即环视一圈,看着心惊胆战的众人,然后缓缓抬起手指向了周元瀚,恭恭敬敬道:

    “公公,下官觉得,若轮勇武和谋略,咱们大帐之内的,皆是人中翘楚,但此番和下山虎谈判,还需一个外敛内秀,能让下山虎放松警惕,而且信服的人,下官觉得,周公子便是最佳人选。”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扭头看向了周元瀚,表情各异,他们哪里不知道张振义的险恶用心,其中澧州府的那些军官,还不乏幸灾乐祸的。

    而彭泓澍看着此时脸上依旧挂着那个标志性微笑的周元瀚,很好奇对方要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横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