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嘉靖风云录 » 第三十二章 戊午三子斗严嵩

第三十二章 戊午三子斗严嵩

    嘉靖三十七年的春天,不仅仅是东南风雨欲来,大明的中枢北京更是风波诡谲,整个大明朝廷注定要迎来一场全面的风暴。

    三月初,吴时来弹劾了宣大总督杨顺和兵部尚书许论,尤其是杨顺尸位素餐成天只知杀良冒功,谎报军情。而兵部尚书对此也是包庇纵容,不加管束。

    本来也就是吴时来觉得沈炼死的冤,找到机会了就借此出口恶气。没想到皇上竟然较真了,很快就把杨顺捉拿回京,将兵部尚书许论罢官革职了。

    紧接着御史宋仪望弹劾福建巡抚阮鹗,畏战失机,贪污受贿。虽然奏疏里面也涉及了胡宗宪的不法行径,但皇帝只是下旨缉拿阮鹗来京问罪。

    三月十六日,阮鹗被押送抵达京师,这两件事给了不少清流言官极大的振奋,或许倒严的时机已经悄然而至?

    严党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倒台了宣大总督、福建巡抚等封疆大吏,再加上去年被革职然后病死的工部尚书赵文华,与严党一直以来藕断丝连的兵部尚书许论。这才半年时间,严嵩门下的走狗已经折损到了这般地步,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皇帝本人故意释放出来的信号。

    于是流言四起,自作聪明揣摩上意的人更是蠢蠢欲动。这也给了吴时来极大的鼓舞,于是他联络了自己的同年与同乡好友,他们八九个人约定届时一同呼应,共谋弹劾国贼严嵩。

    三月十六日阮鹗抵京,仅仅三天后按捺不住的吴时来在找到奥援后,就开始递帖子想要前往徐阶府上拜见,在没有得到回音后,心下不安的吴时来星夜到访,想要获得座师的指点。

    徐阶听到下人来报,觉得事有蹊跷,而且大晚上的私相授受,等同于瓜田李下。因此为了避嫌,让徐府管事李班头前去告知门口等候通传的吴时来,徐阁老已经歇下了,明天下午大概不去内阁和西苑当值,届时再通知他过来叙话。

    心事重重一宿没有睡好的吴时来,总算煎熬地等到了徐府的通知,心下不由大松了一口气,到了下午就赶忙跑到了徐阶府上。

    徐阶见到匆匆而来的吴时来,心中微微有些不喜。觉得自己的这位学生,做事太过毛躁,缺乏历练。

    不过徐阶向来喜怒不形于色,就算再是不快,也只是淡淡地招呼着吴时来坐下喝茶,也不主动发问,静静等着吴时来主动开口。

    吴时来见到这个架势,只能讪讪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徐阶听完心下就彻底了然了,知道这些个小年轻被局部的优势给冲昏了头脑,认为倒严胜券在握了。对于这种盲目乐观的风气,徐阶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突然转移话题说道:“老夫书房中有一卷当涂郡斋宋版的大学章句,尔等且拿来与吴大人一观。”

    听到这句吴大人吴时来顿时心里一凉,知道徐阶对他的计划并不满意,不然为什么不称名字,称呼却如此生疏呢,自己可是他老人家的学生啊!

    仆人应命之后,很快就将淳佑十二年宋刻的大学章句取来。

    吴时来赶忙双手接过,想要凑趣着恭维几句,缓和一下气氛。

    没想到此时徐阶却淡然开口说道:“老夫近来眼力不济,就烦请吴大人为我读两页吧。”

    吴时来一听这话顿时竟有些怔住了,摸不清徐阶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被徐阶这种不着四六的态度,搞的稍稍有些烦躁不安,于是隐含烦闷慨然说道:“别的不敢说,这四书章句学生总归还是可以倒背如流的,老师想要听哪一段,就给学生说个版本,学生自能背诵与老师。”

    徐阶听完吴时来的气话,也只是微微一笑,示意他从头开始背诵。

    于是吴时来用他那略带浙南乡音的腔调,抑扬顿挫地开始背诵起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后,与后同,后放此。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止。”

    背完这一段,徐阶示意他停下。吴时来稍微咂摸一番,就明白了徐阶的用意。

    关键就在心不妄动、处事精详、得其所止这十二个字上,大学章句里的这一段恰好把徐阶想传达的精神表尽了。

    只是吴时来还是不甘心白白放过这次机会,许是看出吴时来的不甘。徐阶终于态度缓和,温声开解道:契而不舍,确实金石可镂。但因此中途坏掉的器具,谁来惋惜呢?何况君子不器,怎能轻易为人刀笔?此次说实话,为师我也不知道最终会是什么结果。但无论如何,也不想让我的学生冒险。当年我不过是与张永嘉(张璁)辩驳了几句,就被贬去了福建磨练。此次的凶险诡谲,又岂是当年那种意气之争可比?

    吴时来听完徐阶真心爱护自己的肺腑之言,不由大为感动。但终归年轻气盛,还是不愿意就此罢手,于是便昂然说道:一个杨师兄不够,那就再多来几个罢!大不了杨沈之后,还有一个姓吴的。

    杨继盛也是徐阶的学生,沈炼更是刚刚遇害不久,听到吴时来有舍身取义的打算,徐阶赶忙让他住嘴,狠狠瞪了吴时来一眼说道:

    “你小子这么说话,岂不是说老夫我的学生只要有血性的,都会被他姓严的给弄死?”

    吴时来一听这话,赶忙试图解释。

    徐阶摆手打断他说道:“行了,老夫也给你交个底。你说老夫无能也好还是悲观也罢,你真要上了弹章,恐怕落不了好。这次多半是陛下与严分宜有着默契,严分宜有些事情做的确实让陛下不满意,但还没有到弃用严分宜的时候。你打他几个臂助可以,但真要涉及到了严分宜本身,陛下多半还是要出手维护的,届时老夫最多能保住你一条性命,再是为你说项,怕是你也得步阳明公流放边瘴的后尘了。”

    吴时来听完这话,也没有退缩的想法,还是觉得要冒险搏一把。只是这话他藏到了心里,再也没有对徐阶说出口。

    拜谢了徐阶之后,吴时来离开了徐府。晚上,他就召集了与他共谋的几位同道,吴时来向来坦荡,把徐阶消极保守的态度,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都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希望他们考虑清楚后果再做打算。

    席间有好几人思虑再三,还是选择了退缩,最终留下来的,除了吴时来以外只有两人,一个是他的同年刑部主事张翀,另一个则是徐阶的同县老乡比吴时来早一届中进士的董传策,与张翀一样也是刑部主事。

    他们三人共同约定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以忠臣血,昭彰天理!

    三月二十八日,吴时来先行上奏。他说的奏疏说:严嵩执政二十年,文武官升迁去留,悉出其手。又暗中令其子严世蕃出入禁所,批答章奏,招权示威,指使公卿,奴视将帅,贪污受贿,财货山积,犹无厌足。用人唯亲,每行一事,推一官,必先报告严世蕃而后奏。陛下但知公推议出部臣,岂知此皆严嵩父子私下操纵授意!许多正直臣工无不怨恨严嵩,臣以为除恶务本,今边事不振由于军困,军困由于官邪,官邪由于严嵩父子贪财好货。若不速去严嵩父子,边事则不可挽救。

    同日张翀的奏章说:自严嵩当政以来,国家钱粮给边者十之四,贿严嵩者十之六。严嵩之富有早已超过数十万,严嵩家人之奢富可想而知。

    董传策则说:严嵩恬不知戒,居位一日,天下受一日之害。他坏边事,卖官爵,耗国用,用罪人,扰驿传,害人才,必须立即清除。

    等四天后徐阶看到这三份奏折以后,就知道事不可为了。里面涉及皇帝的事情太多,其实风闻奏事抓住严世蕃贪财奢靡,口出狂言这些就够了,来来回回说卖官鬻爵这个事情就有点打皇帝的脸了。

    不过还好,大体上没有什么触及皇帝逆鳞的内容,保得住性命。当年杨继盛弹劾严嵩的时候要不是非多嘴涉及了皇帝仅有的两个儿子,也未必就会被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