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起兵戈 » 第十七章 源耀卿的心思

第十七章 源耀卿的心思

    源耀卿的官职名很长,全称是:陇右道招讨使、河东道黜置使、左谏议大夫、右散骑常侍、秦州都督、青海节度使兼河西副节度使、左御卫大将军、兵部侍郎、侍御史、检校司农寺卿、周国公。

    而此时,这位在大魏朝堂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就在芈恒面前,正听苏庆讲述着追击突厥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芈恒则在一旁坐着等候。

    源耀卿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是个身材高大的老头,长相很普通,但是那一双眼睛却很是锐利,盯着人看时,就仿佛是被一头猛虎盯上,他穿着一身圆领紫袍,坐在案桌后一边处理政务一边听苏庆讲述,是不是问几个问题。

    等苏庆讲完之后,源耀卿对苏庆说道:“嗯,好,你这几日辛苦了,下去休息吧。”

    “诺”苏庆抱拳缓缓后退,临走时还看了芈恒一眼。

    “你是相州人?”源耀卿问道。

    “是。末将是相州邺城人。”芈恒回答道。

    源耀卿点了点头,笑着对芈恒说道:“巧了,我是相州临漳人,你我也算是同乡了。”

    芈恒连忙回答道:“能和元帅同乡,是末将的荣幸。”

    源耀卿笑着答道:“唉,不用如此拘束,邺郡芈氏,虽然不是高门大阀,但在相州也是颇有贤名,不比我出生的河南源氏差啊。”

    芈恒说道:“元帅过誉了,末将出生寒门,邺郡芈氏也早已没落,怎能与河南源氏相比,何况末将还是旁支子弟,不能与元帅相比。更何况元帅为国朝征战二十多年,数次抵挡吐蕃的入侵,劳苦功高,深得陛下信任,担任青海节度使,为国朝镇守西大门,保护关内陇右数千万百姓安宁,为国朝武将表率,我等后生晚辈的榜样,又岂是芈恒一区区都指挥使可以比的。”不得不说,芈恒这马屁拍得还是很到位的,关键是芈恒是拿人家确实干过的事来说,这效果不比硬拍来的好。

    源耀卿听到芈恒这么说他后也有点不好意思,心想:我真有这么伟大?我自己怎么不知道,虽然感觉哪不太对,但还是觉得他说的很对啊。

    源耀卿身后的源晔也是目瞪口呆啊:难道这种打仗牛逼的人不都应该是不善于拍马屁吗,我以为你是个青铜,结果你告诉我你是个黄金,啊不,铂金,这也太毁三观了吧。

    源耀卿咳嗽了一声,又回到主题,说道:“你这次干得很好,以数千残兵坚守云中两个多月,为朝廷集结援军争取了时间,两次夜袭突厥大营,烧毁物资无数,救了被突厥人掳走的百姓,杀敌四万余,大魏真是后继有人啊,我已为你向朝廷轻功请功,相信不久后朝廷的旨意就会下来,在这,我要恭喜你了。”

    芈恒单膝跪地,抱拳道:“多谢将军。”

    源耀卿将他扶起,拍着芈恒的肩膀说道:“不用谢我,这都是你应得的,况且,要谢也不是现在,将来你有的是机会。”

    “啊?”芈恒被源耀卿的话搞得稀里糊涂,歪着头问道。

    源耀卿显然不想在这件事上停留,挥了挥手让芈恒退下,芈恒也只好照做。

    在临到门口时,源耀卿问道:“你今年多大了?可有家室?”

    芈恒没想到源耀卿会这样问,想了想回答道:“末将今年二十有三,还未有曾婚配。”

    源耀卿奥了一声,就再也没出声,芈恒只好退下

    在芈恒走后,源耀卿的三子源晔问道:“父帅,你为何如此看重这芈恒?还问他年龄,莫非...”

    源耀卿笑道:“没错,我是想培养他,如果可以的话,你妹妹年纪也不小了。”

    源晔不解道:“父帅,这是为何?虽然这芈恒出生邺郡芈氏,但他只是旁支子弟,而且他父亲芈观虽然当年是兵部尚书但因为党争被牵连,被迫罢官,根本就配不上妹妹啊。”

    源耀卿闻言转过头,眼睛狠狠瞪了一眼源晔,吓得源晔马上低下了头,不敢说话。

    源耀卿恨铁不成钢的说道:“糊涂,旁支子弟怎么了?你爹我最早也是旁支子弟,不一样当上了周国公,怎么,你是瞧不起你爹我吗?”

    源晔听到这话,立刻单膝跪地道:“儿子绝无此心,只是好奇父帅为何如此看重那芈恒,请父帅息怒。”

    源耀卿听后,用手按了按太阳穴,才慢慢说道:“你大哥迂腐,你二哥不学无术,你四弟年幼,只有你刚毅果敢,有为父之风,将你带在身边就是想锻炼锻炼你,就是想让你在我死后能撑起这个家,我也不求你有多上进,只求你护住你的哥哥弟弟,你坚韧有余但缺乏对时局的判断和看人的眼光。如今,陛下怠政,朝堂上元辅一党一家独大,杨党、宗室互相纠结,我们武将也难以独善其身,朝堂越发诡异莫测,为父也感力不从心。为了你们,我决定从年轻后生中挑选一个人作为我的衣钵传人,这样,日后才会有人罩着你们,只要你们不胡作非为,凭我这一生的功绩,足够保你们三代人吃穿不愁。那样,我也就放心了。但是这几年,朝堂上虽不缺名将,但他们大多都是胡人,剩下的不是家世雄厚,就是年纪太大经历的多了,错过了培养的最佳年纪。

    本来,为父已经打算放弃,结果这芈恒异军突起,不仅年纪小,出身也不算太差,关键是目前还没有什么派系背景,这正是为父想要的,所以为父才这么看中他,想将他培养为衣钵传人。目前,这芈恒立了大功,正是晋升的关键时期,但朝中无人支持他,其战功定然会被削减,但有了为父的庇护,就不一样了。只要为父这次将他的战功保下来,日后再想办法让知道为父对他的维护,定然会对为父抱有感激之情,到那时为父在顺理成章地提携他,将他收为为父的传人也就容易多了。只要他芈恒拜了为父为师,有了为父的帮助,凭他自己的能力,日后定然能封侯拜相,那等我死后,他念在师徒之情,定然也会庇佑你们,我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源晔一直不知道源耀卿还有这样的打算,又想起父亲不得不这样做的原因,说道:“儿子无能,不能为父亲分忧。”

    源耀卿摆了摆手,说道:“你明白就好。晔儿,记住,现在不是两晋,出身已经不再重要了,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还有......算了,你也没必要知道,下去吧,让为父一个人呆会儿。”说完,一个人面向阴影,不知在想些什么。

    “是,父亲。”源晔行了礼,缓缓退了出去,挥手顺带将周围的亲兵带走。回头看了眼父亲,心中想到:连父亲都开始谋后路了,难道朝堂局势已经凶险到了如此地步。

    而在堂内,源耀卿转头看着大魏的疆域图,很大,但却危机四伏。

    身处于他这个位置,对这个庞大的帝国的每一个变化他都能感觉到,在以前他看的不是很清楚,只是觉的这些都是小问题,不会影响大局。但这次平叛却直接拨开了挡着他视线的云雾,河东七万大军全军覆没,突厥人直接从云中打到了黄河边,堂堂河东节度使和晋阳府尹逃跑,河东一十八州被波及到的有十一州,有五州刺史逃跑,两州刺史投降,抵抗的只有四州,连一半都不到。朝廷也是反应缓慢,他在青海都得知了消息,结果朝廷还没出兵,甚至连主帅都没定下来,好不容易把领兵的人定了下来,结果就给了他一群临时拉来的新兵,受过训练的连三万都不到,而且,粮草、物资、船只,统统都没有准备好,甚至还将他出兵的钱挪走了一部分,气的他去找元辅理论,好说歹说,甚至以撂挑子为威胁才从元辅那抠下来一笔钱,把军响先给了,要不然,他这个副元帅,恐怕还没走到河东,兵就全跑了。到了河东,也是诸事不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突厥人退走却毫无办法,幸亏还有芈恒截了一批物资和百姓,要不然他拿什么向陛下交代。

    如今,源耀卿算是看清了,朝堂上关陇集团一家独大,把持官位、控制科举,疯狂排挤山东、江南、巴蜀出生的官员;同时,地方豪强大肆兼并土地,百姓无地可种,大量逃亡成为流民,导致府兵制败坏,朝廷也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更关键的是,他明显能够感觉到近些年寒门的崛起,也看得到贵族联合起来对寒门进行的残酷打压,逼得寒门不得不投军寻找出路,但贵族们还是不依不饶,他们连一点机会都不肯给寒门,让胡人担任节度使,因为胡人不可为相,这样既保证节度使不会回到中央抢他们的位置,又顺带利用胡人堵死了寒门的上升渠道,一举两得。为了保险起见,又重文抑武,贬低武人的地位,他们怎么敢啊!

    这些天源耀卿一直在想,北虞王朝这才灭亡了多久啊,前车之鉴犹在,他们就敢这么搞,他们难道忘了关陇集团的祖先们之所以起兵造反不就是因为北虞兰氏阻断了他们的晋升渠道吗?六镇之乱之所以会爆发,不就是那些边疆武人被阻断了上升渠道,想要给子孙后代拼出一条出路吗!结果他们的子孙后代却学习当年北虞朝廷对他们祖先的方法,这简直是可笑,愚蠢至极!

    而他们这位皇帝却毫无所知,整日沉迷享乐,放任他们胡作非为却毫不作为。

    “唉”源耀卿望着眼前的地图,叹道:“风雨欲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