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靠演义成就肌肉谋圣 » 第8章 阁下真可谓是淳古之风

第8章 阁下真可谓是淳古之风

    时值春风拂面,徐州城内的陶谦府邸灯火辉煌,气氛热烈。显然陶谦为了欢迎刘备,特地精心布置了府邸,红灯高挂,鲜花点缀,流水潺潺,使得整个府邸如同仙境一般。

    田楷与刘备、李盛二人,带着关羽、张飞等随侍,整齐而庄重地站在府邸之前,看着这一略显奢华的府邸,众人都有些惊讶。

    “玄德,看来陶恭祖对你很是看重啊,曹军才刚刚退军,就摆下如此宴席,不可谓准备不充分。”

    “伯枝兄何必取笑我,易侯和你的善战之名传播甚广,哪里是我被看重了。”

    “缺了你,青州可守不住啊。公孙将军终究还是只能在幽冀之地与袁绍决一死战,接下来的一切可都说不准了。”

    田楷摇了摇头,脸上表情有些落寞,没有再与刘备交谈,率先走了进去。而刘备则是在门口稍微停了一下,转身向身后众人开口道。

    “云长,等会安排扈从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切记不可让翼德多饮,到时候闹出什么笑话就不好了。”

    “宪和,往常都是你随侍左右,如今我们初来徐州,要解决不少事情,平衡好各方的关系,确定好发展方向,所以随侍的任务还是温恭来做吧。温恭,接下来就靠你了。”

    关羽和简雍都告了一声诺,随即便领着众人向着侍从入席地方向去了,只留李盛和刘备二人前往正厅赴宴。

    正厅门口,刘备发现陶谦竟亲自出门迎接,一身华贵的宴会服装映衬其威仪非凡。他笑容满面,双手合十,诚挚地迎接着刘备的到来。

    “玄德,你不远千里,来援徐州,我心中实在感动,快,请进!”

    “岂敢岂敢,使君盛情款待,备感激不尽。使君快先入内,我鄙陋之身岂能让使君亲自来迎呢?”

    陶谦和刘备在门口互相寒暄了一番,这时陶谦注意到了刘备身后的李盛。陶谦眼中先是闪过一丝疑惑,然后露出来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开口说道。

    “这位壮士英武非常,必然是玄德身边猛将。听闻玄德有两位义弟,皆有万夫不当之勇。不知此位是关羽还是张飞?”

    刘备闻言哈哈一笑,开口说道。

    “使君,这位是我帐下军师李盛李温恭,虽然身材魁梧,武艺极佳,但最为突出的还是他能筹谋大事的本领。”

    “噢,是么,那等会我可要好好看看这位大才的本事了哈哈哈哈哈哈。”

    陶谦笑了笑,没有将李盛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刘备携一英武之士的目的就是为了炫耀一下武力,毕竟这样雄壮的汉子世间确实少有,或者还有向自己示好的意思。

    要知道,徐州本地士族向来认为陶谦是边鄙武将,靠的是武力强行威压徐州,对于陶谦都不是十分配合。如今刘备如此行事,显然会直接被直接划分进陶谦的阵营里去。

    至于刘备所说的李盛乃他帐下军师,陶谦更是打心眼里不信。

    “呵呵呵,不过这种遮掩方式也太过小儿科了吧,将武人称作军师,不仅不会让那些混蛋士族满意,反而会适得其反呢......”

    府邸内的大厅布置得富丽堂皇,酒菜摆满了长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宾客们分列两旁,座次有序。刘备被安排到了靠近陶谦的右侧,李盛也借着刘备的光,坐在了旁边陪坐的位置上。

    “诶呀,不错嘛,还有个小火锅,不过东汉时期居然就有火锅了么?”

    李盛一到桌子前,就注意到了面前的小桌上摆放了一个类似与火锅的物件。这个小火锅与现在的不同,主体为炭炉,下部是承接炭灰的盘体,上面放置一具活动的杯用来装东西。

    这可让对东汉饮食颇为不满的李盛高兴坏了,之前一直在啃干饼、粗饭,如今能有个涮火锅的机会怎么不让人高兴。

    但李盛高兴之时,他却没有注意到,自己对面不远处有两人在那里窃窃私语。

    “父亲,您不是说刘备乃卢尚书弟子,虽边将出身,亦有文人风范。但他如今却率一武人赴宴,未免有些不当啊。”

    “卢子干虽为名士不也有武人风范么,登儿不要因为此事看轻了刘备。他论辈分而言,也算是我的师侄辈了,你们还需多加亲近。至于这个武夫,取信陶谦而已,吾等不也是如此么?”

    “好的,父亲。”

    这窃窃私语的二人自然就是陈珪、陈登父子。陈珪本来正担任沛国相,这次被陶谦邀请回来参加宴席,自然是为了刘备的安置问题。

    很显然,对于李盛,陈珪的看法和陶谦出奇的一致,这名士宴请这么大的事情,他刘备肯定不是乱来的啊,喊这么个大汉过来,肯定是为了展现出自己贴近陶谦的政治倾向。

    但陈珪也完全不怕刘备真的怎么样。作为前太尉陈球的侄子,卢植则是陈球的弟子,而刘备则是卢植的弟子,有这层关系在,刘备必然不可能像陶谦一般与士族隔膜甚多的。

    不过陈珪看的惯跟着刘备来的李盛,其他人就不一定看的惯了。面对李盛这种长得粗豪,吃饭又是吨吨吨,不讲礼仪的人,一些被陶谦排挤不满的徐州名士自然也站了出来趁机挑刺。

    就在宴席内觥筹交错之时,一个中年文士突然对着李盛这边举起酒杯,开口说道。

    “这位壮士不知是谁家部从,观其言行举止,颇有淳古之风,实乃少见,吾于此敬你一杯,以示尊敬。”

    说完,这个中年文士将手中酒杯浅浅的抿了一口,随即便端坐了下来,继续吃起桌上的食物,只留下了一脸懵逼的李盛,周围也泛起了一阵讨论声。

    “没想到许子将居然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不过也是,以他的名声陶谦可不敢怎么样。”

    “他的嘴可真毒啊,即便现在不是月旦评的时候,这位壮士怕是也要名传千古咯。”

    “不过刘备也能算是名士中的一份子,许子将这样可不是驳了他的面子么?”

    “谁叫他甘愿与陶谦一起,这样下场也属应得。”

    除了这些此起彼伏的交谈声外,处于徐州权力中心的陶谦、陈珪、糜竺等人也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李盛之处,显然对李盛的反应也十分期待。

    只留下在原位上一脸疑惑的涮着羊肉的李盛,还在原地默默思考着淳古之风的含义。

    “虽然没有太懂啥意思,但总感觉这家伙在骂我呢......”

    本章涉及史料:

    1.后汉书许邵传: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埶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及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六。

    2.三国志刘繇传:诏书以为扬州刺史。时袁术在淮南,繇畏惮,不敢之州。欲南渡江,吴景、孙贲迎置曲阿。术图为僭逆,攻没诸郡县。繇遣樊能、张英屯江边以拒之,以景、贲术所授用,乃迫逐使去。

    刘繇194年才到的扬州,这里写许邵投扬州刺史,显然是194年之后的事情,所以刘备现在去徐州许邵肯定也在。那陶谦要是开宴会,没有道理不请这么个名士大拿来,而以许邵的性子开喷个武夫很正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