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靠演义成就肌肉谋圣 » 第7章 看来还是得去学习学习

第7章 看来还是得去学习学习

    “士文,玄德如今到哪里了?”

    郯城城楼,年已六旬的陶谦身穿皮甲,倚靠着暗淡斑驳的城墙,看着便带有一副疲惫之感。

    即便身体相较于同龄的其他老人已经是好上不少了,但双眼中不时透露出的浑浊色彩,和他略显佝偻的背部,无不彰示着这位老人已经步入了暮年。

    “使君,田楷和刘备的青州军已经过了琅琊国了,相必不日就会到达,现在外面风大,还请使君注意身体,免得着凉了,你可是我们的擎天玉柱啊。”

    陶谦身边则是一个身着重甲的精瘦将军,一边回答着陶谦的问题,一边想搀扶着陶谦走下城楼,此人正是陶谦手下最为信任的将领,曹豹曹子文。

    不过曹豹想要搀扶陶谦下去,但陶谦却依旧是不为所动,直直的看向远方,过了半响之后才叹了口气,悠悠说道。

    “诶,士文,以后玄德可是你的同僚,可不能直呼他的名姓。在之前和玄德的书信交流中,我就已经确定要保奏他为豫州刺史了。”

    “要知道郯城一战我借糜家之力甚众,徐州本土士人也趁着曹操东征找补回了不少东西,如今只凭你的丹阳兵恐怕已经是不能稳定局势,只有玄德来了整个场面才能重新盘活。”

    “只希望我能多撑几年,撑到商儿、应儿能够同心协力,稳定好徐州局势的时候,不然徐州许多士族恨我入骨,他们肯定没有好下场的。”

    “对了,玄德初到,你先拨给他四千丹阳兵,帮他稳固局势,如今我们已经经不起任何闪失了。”

    “是,使君。”

    听着陶谦的言语,曹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听到陶谦说要拨给刘备四千丹阳兵的时候,他才微微的皱了皱眉,但最终还是只是道了句是,便继续搀扶着陶谦向城楼下走去。

    ..........

    与此同时,正在行军途中的刘备与李盛也在讨论着到达徐州之后的局势。

    “温恭,之前伯圭兄鲁莽之下,杀害了大司马,如此一来他已经是自绝于汉室,我也不可能继续在伯圭兄手下做事了。”

    “更何况,伯圭兄已经失去了青、幽二州连携之地,面对袁绍兵马也不复当年之威,所以此行支援陶谦其实是我二人在书信中早就商量好的。”

    “说来也不怕温恭笑话,在来援之前,我便已经跟陶恭祖商量好了,他表奏我为豫州刺史,我便屯住于小沛,以防曹操来犯。”

    “伯枝兄则带上徐州提供的补给,重新回到青州驻守,如此一来我在徐州也能够继续抗击袁曹二人,对于伯圭兄而言也不算辜负。”

    “此事伯圭兄也是知情,不过他对此也没有明确回复,想必也是不希望两头为难,只是希望温恭不要因此看轻备,备亦不是什么反复无常的小人。”

    在对着李盛巴拉巴拉解释了一长串之后,刘备对李盛露出了期许的目光,自己要改换门庭的事情肯定是瞒不住的,刘备只希望李盛不要看轻自己,到时候来个一走了之就惨了。

    听着刘备说了一大串,李盛也是回过味来了。刘备的这次改换门庭简直是光速完成,李盛之前读三国演义的时候还不觉得,现在看着领头上司田楷还在刘备旁边,怎么想怎么不对劲。

    不过刘备这一解释李盛就明白了,大司马刘虞被公孙瓒杀了,刘备总不可能还在公孙瓒手下做事情,那样不是自己毁了自己汉室宗亲的名头么。

    而且刘备跳槽之后公孙瓒也没有说什么,陶谦也没有说什么,显然他们之间也是有着某种默契的,刘备之后能光速上岗,屯驻小沛也是这个原因。

    “主公何须由此疑虑,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你身为汉室宗亲,为匡扶汉室竭尽全力,又有什么可以被抨击的呢?”

    “现在主要还是,等到屯军小沛之后,我们操练军队,广揽人才,重新恢复各地郡治,待日后继承徐州,方有抗衡曹操的资格啊。”

    李盛自然是听懂了刘备语言中对自己的重视,于是开口宽慰宽慰了刘备,顺便说了些许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方法。

    可李盛没有料到的是,他此话一出,刘备反而露出了一副疑惑不解的表情,沉默了一会之后,刘备开口说道。

    “温恭此言备实在不明啊,陶恭祖表奏我为豫州刺史,显然不可能又让我兼任徐州牧,大汉还从未有过身兼数地高官之例,我也只是想着能不能背靠徐州,在豫州拿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属地来。莫非温恭又看出了什么端倪?!”

    听到刘备的疑问,李盛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稍微转变了一下回答方向,开口说道。

    “呃......陶恭祖年岁已大,如今又多有劳累,身体一旦出了问题,到时候能够威服众人的,只有主公一人了。好了主公,这些事情我们之后再聊,如今的重点还没有到这一地步,待日后主公自然就知晓了。”

    听到李盛如此回答,刘备虽然有些心痒难耐,但也不好直接驳了李盛的面子,再加上李盛昨日的一番言语,已经彻底折服了刘备。

    于是刘备也不再多言,向李盛告了声别,便拨马向前,来到了军阵的最前方,开始领着军队向郯城进发。

    而李盛则是摸了摸额头上略微冒出的汗水,暗自想道。

    “以后周围没有高手的时候千万不能这么说话了,差点连皮球都没得踢了,要是我这英明神武的形象被看破就完蛋了,到时候只能当个苦逼的肌肉打工人了。”

    “算了,还是找国让、宪和他们学学,好歹学点谋划的本事,不然就凭我这只看过三国演义和野史小说的水平,迟早得完蛋啊。”

    想到这,李盛也拨马向前,寻田豫、简雍学习去了。

    本章相关史料:

    1.三国志先主传:袁绍攻公孙瓒,先主与田楷东屯齐。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於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

    历史上的刘备简直是光速改换门庭,但问题在于这件事情就这一个史料的直接记载,也没有别人抨击刘备,或者解释这件事的史料。所以作者就推测了一下,陶谦、刘备、公孙瓒应该是提前就商量过,不然这也换的太快了。不过这也就是推测,到底是有没有商量过确实不确定,主要是啥记载都没有,如果大家有发现有关记载,还请发在评论区,我肯定会看的。

    另外曹豹的字历史上也没有记载,我就随便编了一个,百度上搜出来说是子文,但这个完全没有记载,而且那些文章也很像是ai写的,不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