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一个碗,推翻大明朝!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围剿

第一百一十一章 围剿

    “报告掌院,杜家兄弟已经战败,正朝大获山方向逃去!”

    “再探,再报!”

    探子领命退下,酒足饭饱之后再次离开军营。

    “诸位怎么看?”刘不讷问帐下诸将和众参谋。

    他在剑州和梓潼当地各征兵一千二百人,填补上伤亡空缺之后现在手里总兵力有六千人。

    即便对大同军的战斗力有信心,但是刘不讷还是不愿意与停留在阆中的川兵老卒正面对抗。

    打赢,每个人都有信心。

    但是打赢的代价是己方也损失惨重。

    根据杜家兄弟惨败的情况来看,张论手底下的弓箭部队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即便是把火铳连调过来可能也没办法硬碰硬。

    此时的强弓手射出的箭矢有效射程和杀伤力都要强于鸟铳,而且弓手连射也要比火铳填药射击来得快。

    王大士回应道:“新兵刚刚下连,咱们不去触张巡抚的霉头,不过可以暗中扶持杜家兄弟的队伍,让他们消耗官兵的实力。”

    刘不讷点点头:“此计可行,不过光支援粮食可能不太够,那帮子散兵要是没有个战法,给再多粮食也是个死。”

    “还能怎么支持,总不能分兵支援吧?”一名连级将官回应道。

    “不至于”王大士笑呵呵地回应,“不过咱们可以派人过去指导他们怎么打仗,怎么建立农会,怎么对付地主。”

    众人纷纷表示可行。

    用农会进行实质性扩张在汉中已经验证过可行性了,不要说随军的宣传干事,各连的指导员也可以干这活。

    但是对于派谁去指导杜文杜武的队伍,去了之后怎么指导的问题,众人却犯了难。

    “叫他们行军布阵的方略就行了吧,没必要教太多,毕竟不是一路的人。”

    “我看不得行,要想让他们长时间拖住官兵,恐怕得把他们培养出战斗力来。”

    “那万一把官兵打退了,咱们又要去打他们,岂不是养了个狼孩子?”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不出个结果来。

    最后,刘不讷拍板:“抽调一个连队去,连长排长和指导员教他们的将官怎么排兵布阵,战斗员教他们的兵如何听从号令,至于哪个连队去,老规矩!”

    所谓老规矩,就是抓阄。

    对于谁都想去或者谁都不想去的任务,抓阄是最公平有效的方式。

    最终,一名叫做高大汉的连长抓中唯一带黑点的阄,成为本次任务的“幸运儿”。

    远离大部队去教一批己方看不上的部队打仗,高大汉只能捏着鼻子怪自己运气不好。

    数日后,高大汉和连队指导员罗聪带着连队全员以及几名农会骨干开拔。

    王大士毕竟是宣传干事出身,临行前他拉住罗聪交代道:“杜家兄弟的队伍虽然不堪,但是他们的兵也都还是佃户和家奴出身,都是咱们争取的对象,到了那边一定要把思想工作做到位,让他们都晓得咱们大同社的好,最好是能完成转化!”

    在他看来,杜家兄弟的队伍之恶那是领头人的问题,只要底层兵士接受了大同思想的改造,摒弃掉身上的痞性,也都还是好兵。

    高大汉手把手教杜家兄弟的部队怎么打游击。

    面对躲藏起来的贼兵,官兵倒是想剿,但是到山里找人实在为难,等官兵要退的时候贼兵就漫山遍野地窜出来搞偷袭。

    最终不得已,官兵只能撤回到苍溪县城以及周边,乡下都不要了,任由反贼造吧!

    很快,没有官兵侵扰的大获山以北一带迅速建立起正经的农会组织,佃户们纷纷踊跃加入,许多自耕农也参与进来。

    这边有武装支持,所以农会还可以斗地主分田,而南边潼川府各地的野生农会就只能抗税。

    毕竟刘不讷分出来的八百人能力有限,当地地主们多少还是有些自己的武装力量的,如今农会就在自家眼前,他们一个个都团结了起来,面对小规模的农民暴动仍有一战之力。

    但是抗税也是一种成果,很多小地主不愿意给有功名的老爷投献土地,不然自家就成了佃户,并且要接受各方转嫁而来的税收压力。

    从这方面来讲,小地主和小自耕农之间反倒有些流动性,一些小地主在承受不住税收压力的时候只能卖田,而小自耕农也可以通过一些手段积攒土地财富进入小地主的行列。

    但是两者阶级向下滑落的速度远比上升要迅速。

    尤其是小自耕农,可能前两年还家有余钱,今年就吃不上饭了。

    贫农、佃户以及贱籍贱业是造反的动力,他们对造反事业的热情最高。

    小自耕农、小地主以及部分小商人都是农会拉拢的对象,因为有产,所以他们的骨头都是软的。

    就这样,保宁府南部、潼川府北部以及顺庆府西北形成了一种诡异的气氛。

    大同军和官军都停留在各自的驻地,互不打扰,但是在乡下农会和地主之间的摩擦不断,似乎形成了一个火药桶,只等哪天因为一件小事点燃。

    小事很快发生。

    在农会的组织下,盐亭县的农民虽然没有实际分田,但是拒绝给地主交租,也拒绝承认此前借的高利贷。

    一名盐亭县的乡绅韩老爷按捺不住,趁着刘不讷支援的部队远离的带着一众家奴暴力收租,一连打死打伤佃户好几个。

    在当地数百名农会成员的怒火下,农民们纷纷起事,连杀了好几个大地主。

    接着附近没有加入农会的小农们也纷纷起事,自发暴动杀地主。

    因为没有有效的基层治理组织,在旧秩序被破坏的情况下新秩序还未及时建立起来,当地农会迅速失控,暴动演变成暴乱。

    王大士在获悉情况之后赶紧向刘不讷汇报:“掌院,得出兵了!再不出兵南边肯定又会出现一个新的贼兵领袖,到时候形势就完全不受咱们控制了!”

    刘不讷也知道时不我待,赶紧调兵开拔去占领盐亭县。

    盐亭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北,是汉中走金牛东道、米仓道南下川西平原的重要咽喉。

    此处的战略地位不比绵州差,只是因为绵州扼守着通往成都的道路,所以张论陈兵在此。

    张论料定刘不讷停在梓潼就是因为战线拉得太长补给跟不上,于是专心守备绵州,不相信汉中兵会冒着补给线被截断的风险南下。

    但是现在刘不讷有了杜家兄弟牵制阆中守军,也料定绵州守军轻易不敢远离防线。

    没花太多功夫,刘不讷很轻易地占领盐亭。

    农会扩张的连锁反应再次爆发,盐亭县当地还在分田的时候,更南边的潼川州、射洪县也开始爆发规模化的农民运动。

    再南边,就是遂宁。

    王际明在此做知县,杨知孝充当他的师爷。

    西乡县窝案的情况早就传到这里来了,杨知孝因为离开得早,所以没有陷入其中,由此逃过一劫。

    他很想立点功劳。

    作为李弘的母家人,杨知孝是期待李弘能成大事甚至得天下的,届时杨家就能成为外戚。

    虽然从宋代到大明,外戚在政治地位上都很弱势,但是毕竟还是皇亲,不管从社会地位上还是经济实力上都是一等一的。

    杨家在这次窝案中损失惨重,许多旁支都被没收了全部财产,杨知忠作为主宗也被罚得不像样子,甚至大闺女杨惊春都闹着要和老爸分家。

    他杨二老爷要是不支棱点,恐怕日后杨家很难再支棱起来。

    所以杨知孝这两年在遂宁不断跟本地士子宣传大同理论,用的招数还是和当初汪梦锡在西安时一样,先把大同理论文章拿出来批判,再组织众士子辩经。

    那些认同大同理论或者抱有好感的,就是潜在的发展对象。

    另外,在农民运动还没闹到遂宁地界的时候,杨知孝就假借知县老爷的名义要求士绅募捐抵抗贼寇。

    当地士绅也是被大同兵的“恶名”吓怕了,纷纷出钱出人响应号召办团勇。

    然后王际明就把这些团勇收为己用,杨知孝拿着一部分钱暗地支持本地佃户建立农会,两人都知道刘不讷短时间内杀不过来,不然要面临绵州、阆中两方面的夹击。

    他们要等待,等时机成熟了,就可以串联接受大同思想的士子和手底下的团勇响应北边来的大同军。

    而远在汉中,李弘也在等待。

    他在等洪承畴。

    神一元、神一魁兄弟因为李弘带来的蝴蝶效应挺到了崇祯五年春末,但还是敌不过官兵兵败身死。

    其他众起义军也一一被洪承畴剿灭。

    一时间,除了汉中,陕甘宁三边绥靖。

    那么,洪承畴兵锋所指必将是汉中。

    保宁府东边三个州县各派遣五百农兵,把严正的两千正兵换了回来。

    一并回来的,还有严正在当地紧急招募一千多新兵。

    加上之后又新练的兵,整个汉中的守备力量现在达到了正兵三千余人、农兵八千余人,另有火铳步兵千人、骑兵二百余人。

    杨戌的骑兵连看起来最磕碜,但实际上战斗力最强。

    可还是不够看。

    洪承畴已经调集了秦兵万余人和甘肃兵一万二千人准备进攻汉中,总兵力是李弘的两倍。

    湖广那边他命令不了,但也还是给练国事知会了一声,要求他排兵协助进攻。

    北面南下的秦兵还是由赵光远统帅。

    这次他从陈仓道和褒斜道进军,直插李弘辖地核心沔县与南郑县。

    甘肃方面,领兵的是总兵杨嘉谟,兵员组成大多还是卫所兵。

    这些卫所兵好歹是上过战场的,不像李弘之前遇到的那些那么拉胯。

    但是军纪还是那副德行。

    经过巩昌府时,甘肃兵一路抢钱抢粮,犹如土匪过境。

    可能比土匪还要狠辣,毕竟土匪都是要坐地吃饭的,知道不能竭泽而渔。可这些甘肃兵沿途遇见的不论高低贵贱,先抢一番再说!

    不过好歹他们只是路过,抢一遭也就算了。

    等过了两当县进入汉中地界,面对着去年相比周围各州县还算丰收的汉中民众,立刻开启了抢钱抢粮抢女人模式。

    好在略阳、凤县两地的百姓在基层官吏和农会的组织下早已提前逃命,甘肃兵抢不到多少粮食,祸害的程度有限。

    不过李弘也趁机派了不少宣传干事去巩昌府的两当、成县、徽州三地做宣传。

    这些宣传干事,出身好的就去劝那些地主老财,说万一官兵把汉中兵打败了,那甘肃兵在返程的路上能把整个巩昌府抢得鸡犬不留。

    出身差的,就直接去乡下串联佃户和自耕农。

    巩昌府的小农早就听说过汉中百姓过的美日子,甚至有不少人宁愿逃荒做流民也要跑到汉中去落户分田,现在汉中的李总兵真的派人来了,他们哪里不欣喜?

    如今敌强我弱,李弘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在巩昌府因为被抢过一道而害怕又来一次的地主们也团结到自己身边。

    一时间,不少巩昌府的大地主居然都募兵联合起来准备策应李弘。

    说来也可笑,大明官兵的威力居然能把大地主逼到和李弘这个专门针对大地主的人站在一起。

    自崇祯登基以来,不劫掠百姓的官兵恐怕只有卢象升的天雄军。

    也不仅仅是大明,清军也是这副德行。

    大清能把恨透了大明官府的农民军逼得和南明小朝廷一起抗清,甚至最后成为抗清主力,不得不说大清还是有点本事的。

    首战在徽州和略阳之间的白水镇打响。

    杨嘉谟的先头部队和大同军的侦察部队在白水镇遭遇上,两边二话没说就干了起来,然后双方各自不停地向本部求援,最终各自有两千人在白水镇附近野外作战。

    开战不久,杨嘉谟便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遇。

    身后巩昌府三个州县都反了。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大明官府治下的地主和小民也帮着反贼打仗呢?

    弄清楚是因为不想给甘肃兵助饷之后,杨大总兵更疑惑了。

    朝廷发不来饷银,士兵自己朝百姓要,这不是向来如此的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