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一个碗,推翻大明朝! » 第一百零九章 大生产

第一百零九章 大生产

    “师长,这是咱们这段时间筛选出来的方剂,共三百一十五种,经过多次反复实验对比,都有效,不过多是应对日常小疾所用。”

    “另外,这是筛选出来的有效丸、散、膏、丹,共四十三种,多外伤用。”

    李弘看似很认真地翻看着医师代表递上来的药方册,实际上完全就是抓瞎。

    这些玩意他根本不懂,有些中药的名字他连听都没听过,只是看着各个方剂的试验记录,李弘还是非常满意的。

    也许这三百多种方剂当中还有许多实验误差导致没被筛出去的烂方子,但是整体上应该是有效的。

    “很好”李弘赞道,“我会让人把这些方子编订成册,你们以后在医疗实践当中也还是多多注意筛查,把那些收效不大或者实际上没用的方子都剔出去,发现新的有效方剂也可以增补。”

    医生代表闻言却是一脸犹豫的样子。

    李弘以为他是想为乡土郎中争取利益,便说道:“放心,这次所有参与筛查的人都有赏,日后发现新的方剂或者有效丹丸,等证实效力之后都会有赏。”

    医生代表拱手作揖:“啊师长误会了,只是这次验药花费了太多草药,日常治病用的都不太够了,我是在担心这个。”

    李弘沉思片刻,觉得这也是个问题。

    直接向外地买,可以,但是商人肯定会趁机提价,这回他没有那么多药材储备可以跟外地商人打价格战。

    而且直接买也只能解燃眉之急,李弘还是决定自己种。

    “老先生,郎中里边可有会照顾草药的?”

    郎中代表答道:“老夫就会,过去老夫就是种植药材给各个县里的药店供货的,只是灾年药材绝收,才无奈下乡做了土郎中。”

    这属于是想睡觉就来枕头,李弘喜上眉梢问道:“敢问老先生尊姓大名?”

    “鄙姓蒋,唤作顺生。”

    李弘笑道:“那我拨给蒋老先生几片土地,建一个公营农场,专门种药材,如何?”

    “既然如此,那是再好不过。”蒋顺生笑眯眯地捋着胡须回答道。

    很快,李弘就从去年抄没而来的土地里边拨了几块连在一起的良田和山地给蒋顺生专门用来种药材。

    而李弘也从这项决策里边受到启发。

    中国古代在屯田这件事上很是执着。

    汉武帝时期,在西域轮台、渠犁等地设置屯田校尉,负责把内地平民迁徙到边境开荒种地,以解决军粮长途运输的不便的问题。

    东汉兴平元年,蝗灾引发大饥荒,北方出现了“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甚至程昱要用死人肉来充作军粮。到两年后的兴平三年,曹操麾下的枣祗、任峻“屯田制”的建议被曹操采纳,曹军的屯田制开始实施,并且分为“军屯”和“民屯”。屯田制不仅有效解决了军粮问题,还解决了部分百姓的生存问题。

    西乡县这次杀地主杀得人头滚滚,许多原本留给地主们的土地都被收归公产,暂时由各村镇的劳动队负责打理,管理权还是归总兵府。

    这相当于一个非常好的试点,李弘可以借此机会开展军民一体的大生产。

    过去李弘因为生存压力,过分追求军队的战斗力,搞半脱产或者全脱产的职业军队,用于粮食生产的劳动力就会减少。

    即便是去年夏秋两季相对关中来说都丰收了,但是从春季的情况来看,今年的旱情更加严峻。

    再加上地盘扩大,每个月的支出都会让吴志满掉几百根头发。

    虽然现在已经占了四川盆地的一点边角,但是初步占领总是要给当地农民减税才能更好安抚民心,李弘不指望第一年能从四川支援多少粮食过来。

    若是不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依靠小农的破碎化生产,汉中今年恐怕很难自给自足。

    所以李弘就着开办药田的机会,把抄没来的小半个西乡县土地都划为公产,让新招募的兵丁和劳动队、当地农民一起进行规模化生产。

    此前分田的时候每个村子都划了公田,由劳动队集体耕种,每支劳动队之间还会比赛生产结果,能赢得比赛的村镇过年的时候脸上的笑容都更加灿烂。

    但这只是小规模的,从宏观上来讲还是分散、破碎的小农经济。

    如今李弘把小半个西乡县的田亩都集中起来搞生产,本质上是公有的大农庄经济。

    而且这些公田周边有许多荒地,生产之余大伙儿还可以开荒。

    旧式屯田制度,本质上还是农奴制。

    就拿曹操来说,他把从黄巾军手里夺取的耕牛、农具租给农民收取租金,之后又从土地产出当中收取赋税,从大灾中活下来的农民仅仅也是能活下来而已。

    不过和旧式屯田不同的是,李弘这边没有与民争利的情况,相反在还帮助农民。

    在李弘治下,耕牛是公产,每家每户都可以借用,分田时发了农具,只要家里有健全的劳动力,西乡县的农民们不怕种不了田。

    公田的规模生产主力军还是那些兵士及其家属,兵士训练的时候由劳动队补上。

    为了防止军队生产妨碍小农生产,李弘还专门签发了几条如《树叶禁令》、《农具禁令》等等。前者限制兵士们去村庄采集树叶养蚕,后者禁止去老乡家里借农具阻碍小农生产。

    不过农具禁令似乎没什么用,总有勤快的老乡在自家土地忙完了之后主动把自家农具送到军营里去。

    时值春耕,李弘处理完重要的公务,亲自来到公田和兵士们一起锄地。

    这不是表演,领头人亲自带队进行生产能给予劳动者相当大的鼓励,面对起旱情来更有信心。

    更不要说李弘还带了妇孺科过来搞慰问演出。

    这群兵士,尤其是新兵蛋子,特别喜欢听妇孺科的姑娘们唱歌演戏。

    休息时,骑兵连副连长孙鹏对手下人挤眉弄眼:“怎么样,李科长美不美?”

    刘铳因为和李弘与杨戌的关系都比较近,能时常看见李绯云,见多了也就不觉得那么好看了,所以摇摇头答道:“还好吧,我觉得娥英姑娘更美。”

    娥英姑娘姓周,洋县人,和刘铳年纪差不多大,当初因为死了爹家里连买草席的钱都没有,不得已插标卖身葬父,结果在还没把自己卖出去的时候大同军就已经击败蒋允仪入主洋县。

    后来,李绯云自掏腰包给她钱安葬父亲,周娥英便毅然加入了妇孺科。

    刘铳此话一出,身边的战友们纷纷对他推来搡去,笑骂道:“我看你就是看上娥英姑娘了。”

    刘铳在战场上凶得很,但是在男女之情方面却十分害羞,他在被战友戳穿之后红着脸低头不语。

    孙鹏搭住他的肩膀,说道:“我觉得你可以去试试,万一能成呢?”

    “试什么?”刘铳装傻答道,脸上却显得更红了。

    “装什么傻”孙鹏一巴掌呼在刘铳脑袋上,然后提溜着他的后领冲到临时搭建的演出台前说道:“周姑娘,这小子喜欢你,别看他现在一副怂包样,训练和战斗的时候可生猛了,你要是看得上就嫁了吧!”

    坐在最前面的李弘和杨戌对视一眼,哭笑不得。

    ……

    从保宁府往南,西边是潼川府,东边是顺庆府,两府北边都受到了大同军的影响,陆续开始有人起事。

    不过刘不讷攻下梓潼之后,手下主力驻扎在此,没有继续往南。

    战线太长了。

    阆中北边的苍溪县佃户起义,本来都派人向刘不讷传信,说是要请大同军前去主持场面,但是在收到总兵府的批复以后,刘不讷选择了观望。

    他现在手里的兵力不够,李弘派了军务司的人过去,特批可以在当地临时征兵。

    反正川北的大同军杀地主也是杀得人头滚滚,抄没来的存粮都没地方放,只能依旧存在已经全家去见阎王的地主家里。

    总兵府根本不用担心前线的部队不怕没粮食吃。

    当然,听话的本地地主还是要好好对待的,只是异地安置严加看管,每一户地主的新家周边都是一圈三代老贫农,要是这里的旧地主敢有异动,老乡们会让他们感受感受什么叫做拳脚。

    因为在本地士绅看来大同社的行为根本就是恶政,所以许多人都选择逃跑。

    原本他们听说大同军只分田地不取浮财,还有许多人想赌一把这回是不是革故鼎新,结果汉中当地的旧地主给他们整了波大的,让这些人都放弃了幻想。

    有的人放弃幻想,有的人直接斗争。

    苍溪县起事的不是普通佃户,而是豪奴。

    所谓豪奴,就是因为和主人家关系近或者负责的差事十分紧要,所以自己也能有许多产业,甚至一些豪奴仗着老主人的器重,不把少主放在眼里,或言语上欺压,或办事上挖坑,比比皆是。

    更有甚者,甚至会过得比小主人更体面。

    这名起事的豪奴名叫杜文,其还有一名兄弟唤作杜武,兄弟俩原本仗着自己的个人武勇,纠集一批恶少年跟着当地王老爷收租子。

    因为杜家兄弟爹娘都死了,又加之收租子效率高,将其二人收为家奴之后没几年王老爷很放心地将整个业务交给了兄弟二人。

    一开始,杜家兄弟面对王老爷还算老实,认认真真按照额定的佃租催收。

    但是杜文很快就发现,把催收这件事交出去之后,王老爷开始当了甩手掌柜,并不和佃户们直接接触。

    加之在寻常年月,王老爷定好的租子也很少会更改,实际收多少佃租其实是由他这个打手说了算。

    很快,杜家兄弟就当起了中间商,在王老爷和佃户之间承担起了乡绅在大明和小农之间的角色。

    但即便杜家兄弟做了豪奴,自己也开始在外地置办产业,身契却还在王老爷手里。

    若是二人贸然携款跑路,通过贿赂获得新的户籍,那王老爷把身契拿到县官面前,即便是知县收了贿赂也没办法。

    毕竟,大明的官要保护的是地主的利益。

    明末江南的奴变,领导者大多也是豪奴,他们的诉求多是解除身契获得自由身然后拿着积累的产业做富家翁,并没有什么远见。

    但是他们手底下那些底层奴仆不干。

    弘光元年,由于局势混乱,南方很多地区处于局势失控的状态。

    在大清和南明都不曾实际控制的区域里,底层奴仆放弃豪奴的领导,将原先高高在上的主人捆绑起来,而后瓜分主人的财产。很多地主打算负隅顽抗,或者在过去对奴仆太过苛刻,因此遭到了灭门。

    徐霞客之子徐屺及徐亮工便是在起兵抗清之后因为欺压奴仆太甚,不是死在抗清的战场上而是死于奴变。

    虽然说江南奴变的主体群体是奴仆,但是毕竟瓜分地主财产的事情对佃户和雇农也有利,因此佃户和雇农们也纷纷加入江南奴变的队伍。

    杜家兄弟的起事也是如此。

    杜文在初步了解大同社的释奴政策之后意识到翻身的机会来了,带着一群恶少年冲进王老爷的家中,将王家家产瓜分殆尽之后率领恶少年们开始专门搜刮地主,好坏全不放过。

    那些平日里被杜家兄弟欺压的佃户,在亲眼看到王家全家三十余口惨死在恶少年手中后,全然忘记了直接欺压自己的到底是谁,纷纷加入杜家兄弟起事的队伍。

    梓潼县北的地主们纷纷逃跑,生怕杜家兄弟的起义军杀过来。

    汉中兵要钱要田要粮食,只要过去做得不过分不要命。

    但是这群贼子是真要命!

    而且因为杜文看过大同社的宣传册,他手底下的这些恶兵对待佃户和自耕农却是极好的,互称兄弟,所以士绅们抱团组织起来的抵抗军非但没有形成什么有效的抵抗,纷纷退到城里和知县一起守城。

    这知县倒是个有魄力的,接收从城外逃过来的士绅之后直接打开府库募兵守城。

    但是被士绅们裹挟着进城的也都是些苦哈哈,他们没联合起来一起献城都算是这群士绅和官吏幸运。

    所以知县没每招募一个兵,士绅们带进来的团勇反倒会逃走两三个。

    苍溪县守军反倒越募越少。

    不过即便如此,杜文手下这群贼兵杀地主还可以,但是让他们攻城着实有点为难,于是他便派人去给刘不讷送信。

    旺苍是阆中的门户,杜文相信刘不讷一定会来。

    但是刘不讷不想理他,新兵蛋子还没训练明白呢。

    况且这个杜文兄弟俩,起事前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刘不讷对他们有着天然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