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朕为大明逆天改命 » 第四十四章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求收藏)

第四十四章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求收藏)

    “殿下,老臣失礼了,失礼了,只是,卫所制乃太祖皇帝亲定,殿下如此说,岂不是大不敬?”

    对于卫所制,虽然在大明初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稳定,卫所制带来的弊端越来越大。

    因为卫所制的核心是军户,可是到了玄宗时期,军屯不用上交,于是便有了,卫所长官侵吞军田,命令士卒种地的情况。

    而无法维持生计的军户,开始大面积的逃亡。

    最终全国的军户,足足缺少了百万之众。

    而辽东的情况算是好的,因为朝廷为辽东输送粮饷,还有许多军户留了下来。

    “太祖皇帝若是知道,现如今大明的情况,恐怕这满朝文武都会被砍头。”

    朱常洛毫不在意的说着,紧接着说道。

    “老师,那现如今,这处卫所得耕地,都是由何人所有?”

    辽东可是有着丰厚的黑土地,这可是粮食的根本,在后世更是被称为粮仓。

    若是将这土地可以统一起来,朱常洛敢肯定,这里就是自己的汉中,也是自己未来称帝的基地。

    “此地是由高淮的族人占有。”

    听到王象乾的回答,朱常洛眉头一皱。

    “又是这个太监?他凭什么?”

    “他是陛下钦点的镇守太监,就算是老臣也不敢过多干涉。”

    王象乾无奈的说着。

    他虽是蓟辽总督,统领蓟州镇和辽东镇两大边关重镇,但是在宦官面前,也无法抬头。

    只因为,宦官那是皇帝的近臣,代表的是皇帝。

    “那本宫既然来了,这高淮,本宫便动得,这辽东的天,也该变得晴朗了!”

    王象乾已经老泪纵横。

    自他入仕以来,虽建功无数,可一直如履薄冰,生怕被莫须有的罪名扣帽子。

    因为万历一朝的朝局,已经开始党争不断,或攀附权贵,或攀附宦官,真正想要做事,难上加难。

    “太子殿下,臣,臣愿为殿下,赴汤蹈火,让辽东这片天,重见光明!”

    王象乾双手抱拳,激动道。

    士为知己者死。

    对于能臣来说,遇到明君,是人之幸事。

    王象乾很幸运,因为他在晚年遇到了。

    “赴滔倒火还不需要老师出手,一个太监,不过是一条狗而已,杀鸡焉用牛刀。”

    “那太子殿下莫非已经想好要谁对付高淮?”

    王象乾思索一圈辽东官场里的人,似乎没有一个人敢和高淮这个太监硬碰硬。

    “本宫觉得辽东巡抚杨镐正合适,杨大人不仅能文能武,还有一颗赤诚报国之心,老师觉得如何?”

    “杨镐?”

    王象乾听着朱常洛对他竟然如此高的评价,显然有些发愣。

    对于此人,王象乾可以深有感触,才不深,志却高。

    虽然在朝鲜战争中,分兵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更多的功劳是因为将士们作战英勇。

    哪知杨镐却因防止战果被抢,竟下令禁止追击,导致错时战机,结果朝鲜战争大败而回。

    可以说,杨镐之所以官运亨通,很大程度是因为他运气好。

    “此人虽有一些才气,可毕竟有些在意自己的羽毛,不过,用在此处的确是最佳选择。”

    看向王象乾一本正经的劝道,朱常洛却哈哈一笑。

    “既然帝师也这样想,那这出风头搏名声的机会,杨大人断然不会拒绝。”

    君臣二人相视一笑,走进广宁前屯卫。

    这间卫所占地面积并不大,可是周围一圈的破旧城墙,代表着它曾经的辉煌。

    “老师,本宫见这卫所的城墙也是破旧,甚至只需要女真铁骑一跃,就可以无视这形同虚设的防御。”

    整个卫所的城墙,最高不过一人高,加上年久失修,有些地方的城墙更是倒塌。

    而对于天生在马背上生活的游牧民族而言,跨越障碍,如履平地。

    能真正限制他们行动的,恐怕也只有长城了。

    “殿下所言极是,只是修缮城墙,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极多,眼下恐怕难以进行。”

    王象乾何愁不想修缮,只是,如今的大明早已不负荣光,已是一位步入暮年的老者。

    可以维持辽东的现状,已经是王象乾的极限。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朱常洛不禁想到教员说过的话,随即看向王象乾。

    “帝师,太祖皇帝乃是乞丐出身,却可以打下这万里山河,本宫如今的条件可比太祖皇帝好太多了,区区一个辽东何愁不成。”

    自古至今,得位正者,惟汉与明。

    而朱元璋更是以乞丐之身,开创大明江山。

    王象乾猛然间在朱常洛的身上,看到了光芒,一种来自上位者的光辉。

    “殿下之言,虽直白,却内涵大道理,大学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用在如今的辽东,恰到好处。”

    “帝师,你我之间就不需要说这些虚的了,此事说来简单,可做起来却很难。”

    辽东之地,已经变成了军阀世袭的情况,大多都是辽东系的官员,尤其以李成梁为首的李氏家族和以马贵为首的麻氏家族,称为东李西麻。

    辽东的各处卫所、城池,过半都在这两大家族的控制下。

    王象乾听着朱常洛的话,没有插嘴,因为他不敢相信这位久居皇宫的太子殿下,竟然会如此说。

    辽东距离北京数百里之遥,更何况,真实的情况也不会在奏折里说出来。

    “李成梁和麻贵他们的门生,如今都在何处,帝师应该清楚吧?”

    王象乾心里咯噔一下,这两家可是辽东的定海神针,在辽东经营四十余年。

    太子殿下竟然知道他们!

    听殿下的语气,似乎已经清楚这两家的势力?

    这些信息,在王象乾这里不是秘密,毕竟他担任蓟辽总督已久,早以心知肚明。

    可在他看来,太子殿下可是初来辽东,就已经掌握情况,莫非殿下在辽东有别的眼线。

    殊不知,这都是史书里记载的,努尔哈赤可以崛起,李成梁的作用必不可少。

    可李成梁之所以扶持努尔哈赤,也是明白狡兔死走狗烹,戚家军便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解决完倭寇,在张居正死后,便被万历清算到了蓟州镇,最后落了个客死他乡的结局。

    “老臣清楚,只是他们乃是驻守辽东的重臣,若是动了他们,很可能会让辽东局势不稳,更何况,镇守太监高淮还在盯着,他一定会向陛下进谗言,坑害太子殿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