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季汉风流 » 019、谋逆

019、谋逆

    “少君,前方就是甘陵了。”

    刘正听到潘凤所言,抬眼看了一眼,原来是甘陵到了。

    昨日卢植见刘正心神不宁的,反而几次三番又来找自己谋划他的“谋反大业”,卢植一气之下让刘正去甘陵筹措粮草去了。

    既然这个学生自己不好管教,那就扔给他爹亲自管。

    不得已,刘正只能带着百十人来甘陵国,因张郃等人有军务在身,只能带着名义上还是自己宾客的巩简与刘虞部将潘凤来寻刘虞。

    这一路上巩简依旧沉默如初,虽然他已将身世告知了刘正,刘正也已经派人去了辽西,去寻他那位名叫公綦稠的哥哥。

    不过辽西与巨鹿相隔千里,就算是一切顺利,一来一回的路上也是要耗费三四个月的,是以现在刘正还是称呼他为巩简。

    与巩简的惜字如金不同,潘凤是个憨直爽利的河北汉子,有话就说从不藏着掖着。

    外加潘凤就是甘陵人,一路上与刘正说着甘陵的风俗旧事,两人倒也聊得愉快。

    话说这甘陵国位于冀州东部与青州交接之处,在今年初也有黄巾霍乱各县。不过国中损失有限,大部被卢植给堵到广宗去了,小部也被刘虞就地剿灭,而潘凤便是那时脱颖而出进入刘虞视野的。

    之后甘陵国便开始休养生息,不仅补种了一季菽没有耽误今年的春种,而且还获得了丰收。刘虞是个治才,整个甘陵国快速地恢复过来。

    谈起刘虞,甘陵人潘凤发自肺腑地崇拜。刘相国要是能早些时日到甘陵,那甘陵国绝不会被黄巾蹂虐。若是刘相国能做到冀州刺史,那冀州想必也不会像今天这般赤地千里了。

    “少君不愧为相国之子,虎父无犬子,可骂死张角!”

    在被派到广宗做刘正亲随时,潘凤是不太想去的。刘正一个十七岁少年,占了父亲老师的名望,才做了六百石县令而已。

    但刘虞是他的主君,主君有令他不得不从。况且广宗是前线,潘凤也有些想建功立业的心思,所以才去了广宗。

    可到了广宗之后,发现刘正全不是自己所想的那般。不仅被卢植看重,麾下还有张郃、巩简、关羽、张飞等人,其武艺本事都要强过自己,方知道天外有天。

    不过潘凤是个乐天知命的人,也不与其他人争抢什么。想着几日后皇甫嵩来了,他潘凤能捞到一些军功也就罢了。

    但没想到刘正进了一趟广宗居然骂死了张角,便死心塌地认刘正做了少君。

    “张角是病亡,不是我骂死的。”

    这话刘正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对潘凤说了,但仿佛刘正骂死张角是他们亲眼所见一般,在汉军之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正实在是懒得再多作解释,只能由他们去了。

    而且刘正现如今心思也不在潘凤身上,自被卢植痛骂,刘正便心神不宁,一直在想他应该如何做才能拯救这乱世,他虽然能够预见历史,拥有超越一千八百年的见识,但他什么也没有做成。

    看着甘陵境内官道两旁正在晾晒金黄豆荚的农夫,虽然他们错过了春耕,只能补种一些豆类,耕种的农田也不过只有四五成的样子。但比起千疮百孔、民生凋敝的巨鹿郡,至少今年冬天甘陵国的百姓不会冻饿至死。

    又行了不一会,终于抵达了甘陵城。看到城门上的“甘陵”二字,刘正想到了甘陵国的由来。

    这甘陵国更为士人所知的是清河国,在桓帝之时才被改为甘陵。

    只因当年汉冲帝驾崩,朝臣本欲立当时的清河王刘蒜为帝,但大将军梁冀立了更年幼的刘缵,是为汉质帝。

    但才过了不到一年,刘缵便因得罪梁冀被毒杀,变成了汉质帝。朝臣再议皇位时又选了刘蒜。可是曹腾厌恶刘蒜,从中作梗梁冀立了河间王一脉的刘志为帝,是为桓帝。

    而后地方谋反,又把刘蒜推出来当做招牌想立为皇帝。结果事败,刘蒜受到牵连便自杀而死。如此桓帝刘志才立了与自己同为河间孝王之后的刘理做了甘陵王,清河国就此变成了甘陵国。

    想到这里,刘正心道这甘陵国还与曹操有莫大的关系,因为曹操是曹腾的孙子,要不是曹腾,清河王刘蒜说不定都做了皇帝,这清河国也能继续传下去。

    一想到了曹操,不知道此次与皇甫嵩一同北上的曹孟德有无随行。而想到了曹操,刘正又想到如今跟着朱儁的孙坚不知如何了。

    正当刘正胡思乱想盘点着天下英雄时,经潘凤提醒,他们已经到了刘虞在甘陵的官衙。

    门子是刘虞的老人,自然认得刘正,见是少君来了,连忙将刘正请进了府里。

    刘虞还在外面处理政务,不在府上,刘正只能干坐在等自己父亲回来。

    看着自己父亲的府衙,几乎与卢植的行军大帐一样轻简。自黄巾乱起后刘虞便开始不加餐饭,上次在广宗见时,刘虞操劳政务下已经清瘦了许多。

    刘正现在没有心思去处理军粮的事情,将卢植的军令交给了巩简,让他自行联络去了。

    而刘正见刘虞四壁皆空的房中幸好还有几把刘正所制的长腿交椅,便舒舒服服坐下,看着书案上放着一本《六韬》,想着自己父亲平日不通军务,如今却看起了兵书,不禁莞尔,但也摸起昏昏沉沉就读了起来。

    时间已至午时,刘正翻完了《六韬》正昏昏欲睡时,刘虞便回来了。

    只见刘虞慌张的进来,见到刘正后也不说话,先是上下检查仔细打量着刘正有无缺胳膊少腿,见刘正全须全尾平安无恙。才放下心来,对刘正骂道:

    “你不知那广宗是龙潭虎穴,为何敢入城去劝降!劝降之事交给卢子干便是了,你又何须出头逞能!你又如何骂死了张角?”

    对于刘正突然来甘陵,刘虞已经接到了卢植的信,不过信上只说刘正是来督运粮草的。而方才见到来寻自己的潘凤,又与他说了另外一个惊天消息,刘正被卢植派进了广宗劝降张角,而张角竟然被刘正给骂死了!?

    “卢子干怎么敢!”听到这个消息,舐犊情深的刘虞差点骂出了声,卢植身为师长,怎么敢将还未加冠的刘正往广宗城里送。再者说了,劝降此等大事,如何能放心交给一个才十七岁的孺子!

    正当刘虞一边急切地往回赶,一边心中暗骂卢植时。突然反应了过来,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反问潘凤是谁骂死了张角?当准确得知是自己儿子刘正后,刘虞再次急躁起来。

    张角死了他知道,但是被刘正骂死的?

    刘正见父亲对自己如此关切,十分感激。刘虞是个好的父母官,也是一个好父母。但为了避免父亲误会,只得将已经说了无数遍的话对着刘虞又说了一遍。

    自己如何进到广宗,如何见到张角,当时张角病入膏肓已然命不久矣,碰巧死在自己面前而已,绝对不是他骂死的。更何况真相是他不仅没有骂张角,反而夸了张氏兄弟。

    听着刘正所讲,刘虞渐渐平静了下来。刘正说的事情有惊无险,远没有刘虞胡乱猜测的那般凶险。不过接下来刘正所说的,就又将刘虞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刘正从广宗出来劝说卢植要领兵进城清君侧!要不是刘虞十分了解刘正,他都差点动了要揭发儿子意图谋反的念头。毕竟他还有一个儿子可以承嗣,可不能让刘正断了他们一家子的性命。

    与在卢植面前一直好学生形象不同,虽然在刘虞身边的时间可能与卢植差不多,但刘虞比起卢植更了解刘正。谁让他生了一个半岁能言,一岁识字,十岁便领着家中奴仆开盐田创产业的妖孽儿子。

    照刘正所言,就像是刘虞已经能安然坐在那把与礼相悖的高脚高背胡椅上一样,刘虞是对“先进事物”的接受度阈值越来越高了,而刘正自一出生便已经一次次挑战了刘虞的阈值。他了解自己次子,刘正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人。

    而冷静下来的刘虞看着眼前还没被卢植枭首示众的刘正,卢子干一定没有接受刘正计划,还有意把刘正派到了自己这里,看来自己刚才不该骂卢植的。

    “你老师如何说?”

    刘正看着刘虞竟然如此淡定,看来自己父亲也没自己想的那般忠君爱国。其实他不知道,比起向洛阳那位已失天下民望的君主效忠,刘虞更爱他的儿子。

    “先生不同意……”刘正将卢植的反应对刘虞说了,“皇甫公不日即到巨鹿,他在汝南便有滥杀之名,届时攻下广宗,城中百姓断不可幸免。父亲,还请去广宗城劝阻皇甫公杀俘!”

    刘正此时想着劝说卢植起兵已经无望,便欲让刘虞立即去广宗,劝说卢植不可过多杀伤。其实卢植本身也不会大开杀戒,但即将到来的皇甫嵩不同。皇甫义真边郡将门出身,笃信一个人头便是一个功劳,刘正听闻,豫州黄巾已经被皇甫嵩筑砍得人头滚滚成京观了。

    “此言不用多说,我定会去广宗,与卢公一起劝告皇甫义真不可滥杀。”

    与卢植相同,刘虞也猜出了刘正劝说卢植清君侧的初衷便是解救广宗城内的十万黄巾,但官是官匪是匪民是民。官要救民,就得杀匪!不过刘虞不会再去宽慰刘正,有些事情得让他自己去体悟。

    “你这几日且留在甘陵,粮秣让巩简运回广宗去,明日你与我去拜会甘陵王,等皇甫义真到了,你再随我一起去广宗城。”

    刘虞将刘正留在了甘陵,想必这也是卢植想法。此后刘虞又与刘正说了一些家常,在徐州郯县糜氏已经被他正式聘为夫人,而糜竺也送了一份贺礼。又言这冀州有几家士族想要嫁女儿给刘正大兄刘和,若是刘正知道这些士族底细,也与刘和参谋参谋。

    刘正心不在焉地听着,只听到了一个无极甄氏。刘正这一日一直神魂颠倒,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否定。

    而刘虞政务繁忙,见刘正心不在焉,只说了一会便让刘正去找管家理出一间屋子出来先住下,下午他再去和巩简交代运粮之事。

    而当刘正,刘虞坐在交椅上拿起了那册《六韬》。竟然不自觉地回忆起了刘正劝说卢植起兵去洛阳清君侧的计划。

    此计不好,其一卢子干只是北军中郎将,对于北军五校仅有临时指挥权,让他们跟着卢植起兵去洛阳清君侧只怕很难,至于郭典、皇甫嵩更不可能与卢植一起。

    其二决不可与黄巾合兵,否则与黄巾一起去攻洛阳足以让天下骚动,各地汉室宗亲与士族只怕拼死也要去洛阳勤王。

    应该先攻广宗,广宗黄巾要么杀绝,要么俘虏。而后携大胜之势进京朝见天子,于路上暗中串联,在洛阳城中暴起发难,如此便无须再应对洛阳八关的守军,只需解决城中执金吾即可,也可少些杀伤。以强兵威压洛阳……

    想到此处刘虞便突然停了下来,因为他终于发现了自己在做什么?不禁冷汗连连,吓得扔掉了手中书卷。

    他这是在谋逆啊!怎么可能?自己竟然在顺着刘正的思路谋逆?

    刘虞不知道的事,其实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潜移默化接受了刘正那大汉将亡人心思乱的定论。

    刘虞可能是这世上最了解刘正的人。而越是了解一个人,就越像那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