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谍间 » 第1章 失踪的少爷

第1章 失踪的少爷

    1946年、初冬。

    沪上、入夜时分,华灯初上,十里洋场又是一幕灯红酒绿的浮华。

    霞飞路、吕班路口不远的一家俄式餐厅里,陈淮书坐在东南角一张双人餐桌前。他的面前是一盘所剩不多的罗宋汤,右手边餐桌上的三只面包篮空了两只,剩下的一只面包篮里也只剩了半截俄式面包。

    这晚,他像那些拉小提琴谋生的白俄流浪者一样,用仅有的钞票点了一盘罗宋汤。但与那些白俄人不同的是,他并不喜欢罗宋汤,即便是饥饿也无法让他喜欢上这种酸汤的味道。可味觉的感受在此时丝毫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家俄式餐厅里,罗宋汤是最廉价的菜肴,而在这里只需点上一盘罗宋汤,便有了免费享用面包的权利。

    此刻、他已然吃饱了,可他依然没有停下,掰下来的面包刮擦着盘底的红汤,偶尔发出吱的一声,引来旁边餐桌的俄国流亡贵族鄙夷的目光,但这位俄国人的目光很快便望向了餐厅的正门,毫不掩饰他似野兽般渴望繁殖的眼神。

    一个女人走进了餐厅,一袭矮领中式旗袍,外边罩了一件填肩收腰的纯色春大衣,留着一头卷烫的中长发,身上香奈儿香水的味道散发出成熟女人的风韵。

    女人走进餐厅里时,陈淮书并没有注意她的走近,此刻仿佛除了尽可能吃下更多的面包,他心无旁骛,就好像除了温饱,所有的一切都无关紧要。

    女人在陈淮书的面前坐了下来,貌似平静的神态,却终是没能尽然藏住眼神里的百感交集。

    她看着面前这个低头用餐的男人,他穿着她并不陌生的黑色大衣,已然很旧,领口、衣袖的地方还泛着油光。

    “淮……”她小声叫他的名字,又不禁哽咽顿住。

    陈淮书因了她这一声停住了,只是片刻的停顿,他又继续吃起了面包。

    此时的汤盘已然光可鉴人,可他依然手拿面包在汤盘的边缘擦干净最后一点红色的汤渍,直到她又叫了他一声,“淮书。”

    陈淮书恍惚的抬起头来,望着面前的女人,神色间仿佛惊喜,又似不可思议的惊讶,就像是眼前出现了幻觉。

    她如她的眼神般温柔的一声,“是我,琬凌。”

    听着这一声,陈淮书眼眶里的泪水泫然欲泣,他望着她,似笑、眼泪却又夺眶而出。他不断的往嘴里塞着面包,伴着苦咸的泪水干涩的咀嚼。

    唐琬凌向侍应生点了一瓶雪树伏特加、烤羊肉片与俄式炖肉。

    陈淮书低垂着头,左手捂住一双眼睛,勾着脖子艰难的一次又一次咽下嘴里的面包,含糊的一句,“我饱了,吃不下去了。”

    “那我就当是给自己点的。”

    “你不是讨厌俄国菜吗?”

    唐琬凌会心一笑,从手包里取出钞票,给了侍应生小费,取消了方才的菜单。

    打发了侍应生后,唐琬凌又温婉的一句,“没想到你还记得我不吃俄国菜。”

    陈淮书沉默着。

    唐琬凌又转而问道:“你既然活着,为什么不联络我们?”

    陈淮书抹了一把眼泪,手肘撑在桌上摆了摆,抬起头来,像是要说话,却终是没有说出来。

    “那你总可以告诉我,你现在住在什么地方?”

    陈淮书小声一句,“打浦桥。”

    唐琬凌适时的面露一脸惊讶,“你怎么会住在那种地方?为什么不来找我?至少你也该去见一面方先生,让我们知道你还活着。”

    “抗战结束了。”陈淮书长吁了一声,面上的神情却是叫人分不清,那一声吁叹是如释重负,还是感慨身无寄托。

    “可战争并没有结束。”唐琬凌说,“你应该明白,我们这样的人是没有选择的,除非为他们效力,否则就没有生路。”

    陈淮书一言不发,他知道,这个时候,沉默是最稳妥的回应。

    唐琬凌又说道:“我当然是不想勉强你,可这不是我能说了算的?看着现在的你,好像什么都没变,又好像是变了许多。过去这两年你是怎么过来的?”

    陈淮书知道,唐琬凌这话里不只是关心与好奇,还有对自己的试探。

    “人都会变的,我已然是哀莫大于心死。”

    “这不像是你会说出来的话。”

    “活在黑暗中,又不想摔跤,最好的选择便是蹲在角落里什么都不做。”陈淮书深吸了一口气,“我是死过一回的人了,人死过一回,便和过去不一样,这条命横竖是捡回来的,活一天赚一天。”

    “我看是你心里还没放下舒雨缦。”唐琬凌没了方才的温柔,语气中似乎是气愤,又仿佛夹着一丝妒忌,“你真是变得……”她话到一半蓦然顿住,理性提醒她接下来的话不宜说,可她终究还是没能拗过情绪,忍不住说了出来,“你现在就像一滩烂泥,舒雨缦值得你……”

    “也许你说的对。”陈淮书适时的打断了她的话,颓废的说道,“我现在就是一滩烂泥。”

    唐琬凌看着面前毫无生气的陈淮书,无奈之下,只好又退一步说道:“对不起,我只是一时的气话,看见你现在这个样子……”

    “不必来同情我。”陈淮书的右手紧握着汤勺,悬在空盘的上方。

    “我是心痛。”唐琬凌蹙起眉心,她记得陈淮书曾说过,他喜欢看她蹙眉的样子,看在眼里便是要把心也化了。尽管这已是许久以前的事,但她心里始终记得。

    唐琬凌更是忘不了陈淮书过去的样子,那个始终放不下骨子里的骄傲,又一身寒酸气的他,敏感、偏执,却也始终是洋溢着蓬勃的朝气,俨然这世间没有什么可以熄灭他心里斗志燃烧的焰火。

    而此刻,她看着眼前的陈淮书,落魄、邋遢,眼神暗淡无光。她心里说不出是有多少困惑、多少怜惜,“我没有想到你会变成现在这样。”

    “我现在也很好。”

    “你最不擅长的就是撒谎。”唐琬凌凝视着他始终宛然自卑而极力回避的那张脸,转而说道,“我在明德坊41号租了前楼,你暂时先住去那里。”

    “我有住处。”

    “打浦桥不是你该住的地方。”唐琬凌说,“你应该猜得到,我今晚出现在这里,不等于想见你的人只有我。军统改组后,我们现在归属国防部保密局,听毛局长号令。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尤其是像你这样的人。”

    “我已经废了。”

    “你是废了还是没废不是你我说了算的。”唐琬凌说,“我只知道一点,你现在跟我走,还有考虑的时间,如果今晚我们这一面之后就此别过,那你就连犹豫的机会都没有了。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陈淮书知道,这晚唐琬凌不会是一个人来的,此刻一定就有保密局的人在附近,正监视着他们。

    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回避,这本就在他的计划之中。他更清楚,最初建立的信任最为关键,这是方道涵曾教他的。所以他必须仔细斟酌,需要犹豫多久,什么时候答应重新加入保密局,才能最大限度的博取信任。这些都需要从对手于自己的考量中去仔细的衡量、随时调整。

    此时,唐琬凌于他而言就像一扇窗,他需要借着这扇窗去了解今时的方道涵和叶岚森。他需要重新了解过去“刺断小组”的每一个人。毕竟在这样的年代,有太多无可预料的变数在时刻改变着每一个人,甚至一夜之间就足以令一个人变得面目全非,一如曾经他自以为最了解的叶岚森。

    晚上八点三刻,陈淮书跟着唐琬凌离开餐厅。

    夜晚的霞飞路,寒凉的空气中弥漫着细密的雾雨,随风在路灯下扭曲着形状,宛然沉浸在臆想中的疯人狂欢起舞。

    唐琬凌看见对面马路赶过来的两部人力三轮车,在他们近时,轻轻摆了摆手,以示拒绝。

    陈淮书没有雨伞,唐琬凌也没有,两个人并肩在细雨中的霞飞路上不紧不慢地走着。

    “你的头发湿了。”陈淮书看着她头上密密麻麻的细水珠,在路灯的灯光中俨然晨露、又似寒霜。他下意识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很旧的棉布手绢,但旋即便又塞回了大衣的口袋里。

    唐琬凌察觉到了他这一举动中的自卑,在他的面前转过身来,握起他那只捏着手绢的手,轻柔地擦在自己的头发上,又宛然试探的将他的手心贴在她冰冷的侧脸。

    陈淮书察觉到她无名指处的一丝冰凉,旋即收回了那只手。

    唐琬凌清楚他何以有此反应,“我虽已是谢太太,但我和谢振堂之间除了一纸婚书没有其他。这不过是出于利益的合作。”她说话时始终凝视着他的眼睛,她的眼神里、深情流转,“如果不是身不由己,也许我可以在另一个时间,以另一个身份来见你。”

    “这就是命运。”陈淮书颓然说道,“注定的,谁也改变不了。”

    “既然你相信命运,”唐琬凌说,“那你就该明白,我此时在你面前也是注定的。”

    陈淮书知道,从唐琬凌的出现到这一刻,她始终没有停止对自己的试探,她甚至是在利用自己曾经的弱点。她既是在试探他的信仰,也是在揣摩他选择销声匿迹的原因。这些在陈淮书看来并不奇怪,毕竟他脱离军统太久,如今又是突然出现,且恰巧在番禺路被曾经刺断小组的旧识发现。

    陈淮书知道,对于军统的人而言,最大的忌讳就是默认巧合与偶然,一如方道涵曾教他的,可以相信的只有确实的证据和精确的算计。他明白,他必须小心谨慎,如果连唐琬凌这一关都过不了,那就更不要说是叶岚森、甚至方道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