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沐天子 » 第29章:升龙

第29章:升龙

    翌日,行宫,偏殿。

    随着昨晚明军陆续进城,城中零散的些许抵抗很快便被消灭,多邦城最后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被明军攻破。

    虽然此番的成功是主帅张辅抓住了多邦城中人心不安,内部生乱的时机,里应外合,拿下了多邦城。

    看起来是明军取巧,运气不错,实则不然,因为正是明军重兵围城,形成了一种泰山压顶的气势,这才引发了城中人的鬼蜮心思。

    所谓堡垒必然是先从内部攻破的便是此番道理了。

    而既然多邦城已经被攻破,那便说明洮江防线彻底失守,明军南下安南都城升龙的这一路上将再无阻碍,一路畅通无阻了。

    形势如此之好,作为此番南征的明军主帅张辅想来当心情愉快且轻松不已了。

    这话倒是不错,但却不意味着如今的他没有烦心事。

    眼下,在行宫偏殿,这个被临时充作南征主帅办公之所的地方,伏案办公的张辅便面临着一桩烦心事。

    此事便是城中存活的安南蛮兵比张辅预计的要多很多。

    想当初,明军军议,便是议定先以火炮轰城,再以有效削弱安南的有生力量为首要目标。

    这样做,自然是极有道理,因为从近的说,多邦城中的蛮兵乃是胡季犛抵抗明军的最后力量,其人甚至不惜掏空升龙的兵力,不顾危险,亲自坐镇多邦城,便是存着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思,将明军挡在洮江防线之外。

    这也便决定了多邦城的蛮兵成了明军最大的威胁,哪怕是此刻明军已经攻破多邦城,这些城中蛮兵名义上都已经降服了,但谁人又敢保证若一个意外,这些蛮兵不会再度反抗了。

    而往远了说,若明朝要治理安南,这些城中的蛮兵便成了日后的一股不安定的力量,极有可能被有心的野心家鼓动,以民族矛盾为由,掀起持续不断地抵抗浪潮。

    但话说回来,此前的军议固然设想得极好,可后来不是天赐良机嘛!

    明军轻易的攻破多邦城,在减少了明军自己的伤亡的同时便也留下了过多的蛮兵。

    那可不可以杀之以立威了?

    理论上自然可以,但且先不说,此法在兵部尚书刘俊等文官看来有伤天和,便是张辅这个武将,也知晓如此一刀切,很可能引发安南人的仇视,为日后埋下隐患。

    简而言之,关于如何处理这些降服的蛮兵,张辅此刻有些左右为难了。

    “文辉,关于如何处理多邦城中的蛮兵,如今军中文武各持己见,我也一时拿不定主意,你是年轻人,脑子活泛,可有好的主意吗?”张辅看向一旁正在给他整理公文的沐斌,笑着询问道。

    张辅自然没有指望沐斌一定能给他寻个好方法,此刻的询问不过是这对翁婿,这段时间以来的日常操作罢了。

    因为家中独子残疾,眼下无法指望,张辅心中难免对沐斌这个女婿,有了更多的栽培之意,这一路上,张辅便时常以这种问答的方式,教导沐斌军略。

    沐斌自然知晓张辅在烦恼什么,而且还别说,他此前还真的好好思量了一番。

    所以此刻闻得张辅询问,沐斌倒是丝毫不胆怯,思忖片刻,徐徐说道:“岳父容禀,小婿认为对于城中的蛮兵我们可以视情况区别对待。”

    张辅原本没存指望,此刻见沐斌能如此快速的应答,便心中知晓沐斌心中是有成算的,他不由收敛笑意,脸色严肃了几分,催促道:“你快快说来。”

    沐斌见张辅如此在意,便也不敢再故弄玄虚,直言解释道:“行宫中的侍卫乃是逆贼胡季犛的亲信,虽然阮大曾攻入行宫时,杀了不杀人,但还是有投降之人,这些侍卫留之无用,正可杀之以立威。”

    张辅闻言点了下头,他也认为这些行宫侍卫虽然碍于形势投降了,但作为逆贼胡季犛的亲信,终究是比其他蛮兵要更顽固一些,拿这些人的命立威,不仅可以震慑其余蛮兵,也能消除些隐患。

    沐斌见张辅点头认可,不由心中大定,继续说道:“至于其余蛮兵,全杀了难免有伤天和,但也不能不有所处罚,不如砍去他们的脚拇指,如此他们的性命得以保存,又因为行动不便,再也难以从军作乱,对我们造成威胁。”

    张辅闻言不由眼角一跳,饶有深意的看了沐斌一眼,他自然不会怪罪沐斌此计狠毒,毕竟他乃是一军统帅,知道慈不掌兵的道理。

    他只是心中惊讶于眼前的沐斌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手段心性,正是天生的统帅。

    “处理蛮兵既然已有对策,那你又是如何看待阮大曾与莫邃等投降之人的呢?”张辅思量片刻后继续询问道。

    “莫邃此人虽然毫无气节风骨可言,但他毕竟是文官,手无缚鸡之力,他所求的不过是家族兴盛,大帅接下来安定安南正可千金买骨,任用此人。”沐斌徐徐说道,“至于阮大曾,此人是把好刀,但是刀太锋利了,也容易伤害到我们自己,所以此人既要用又不得不防,我见阮日坚此人也是个野心勃勃之辈,正可让他与阮大曾相互制衡,此番那些蛮兵可以各留五千不作处罚,归于这两人名下,让他们替我们干脏活,冲锋陷阵,专门镇压安南国内的反明逆贼。”

    张辅闻言若有所思的颔首不及。

    “你的方法十分不错,回去后,写一份详细的方略出来,待明日军议后,定下此事,依计而行。”张辅看向沐斌笑着说道。

    “是!”

    沐斌见张辅全盘接纳了自己的方略,不由心中高兴,笑着应和道。

    “岳父,不知我军还要在多邦停留多久?”沐斌思量片刻转而询问道。

    张辅闻言笑着回答道:“明日军议后,我会遣你父亲领右路军攻西都清化,我自领左路军南下直奔东都升龙。”

    沐斌闻言点了下头,这倒是题中应有之义了,如今胡季犛父子三人被擒,东西二都再下,安南便也算粗略平定了。

    ........

    三日后,东都,升龙。

    随着多邦城的陷落,洮江防线彻底失守,再加上胡季犛父子三人被擒的消息一路南传至东都升龙,安南人终于丧胆,张辅领东路军一路南下可谓不费吹灰之力便兵临升龙城下了。

    沐斌骑乘马上,看向升龙城头,便见那些安南蛮兵零散的分布在城头,一脸惊慌失措的向城外张望不停,不由笑着摇了摇头。

    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安南蛮兵不仅毫无士气,而且已经没有建制了,由此可见,升龙城的防守是何等脆弱了。

    当然随着胡季犛的被擒,这也成为一种必然,毕竟胡季犛是将全部的希望放在了多邦城,所以此前便将升龙的大部分精锐兵力全都带走了,以至于,随着多邦城破,如今留守升龙的兵力堪忧,蛮兵战力也不堪一击。

    既如此,那么便有个问题令人费解了。

    升龙作为安南东都,事实上的首都,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胡季犛能够篡位自立便不是傻子,那他为何在面对明军讨伐之际依旧要掏空东都升龙了?

    答案很简单,那是由升龙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升龙位于红河三角洲西北部,地处资源丰盛的红河平原,物产丰富,人丁兴旺,这才被选为了都城。

    可也正因为其地处平原,北面除了洮江天险外便无险可守,以至于一旦明军度过洮江,便可一马平川,直下升龙了。

    此间情况便如那北宋时的开封,天然便有其缺陷。

    所以胡季犛才会选着离开升龙,亲自坐镇多邦城,他的策略不能说不明智,只是时也命也,他在大明王师面前终究是螳臂当车,最终失败被擒。

    而且在沐斌想来,除了升龙的位置特殊,不堪一守外,胡季犛之所以不那么重视升龙,也是因为其人发迹于西都清化,那里才是他的老巢,沐斌猜想,当初胡季犛何曾不是存着多邦城若不能守,便领亲信退守西都清化了。

    只是世事难料,他做梦也没想到,会被阮大曾与莫邃背刺,以至于最后压根便没有退路,只得乖乖被擒。

    正当沐斌胡思乱想之际,便听得帅旗之下的张辅对侍立在马前的胡季犛询问道:“你如今虽然被我所擒,但此前也曾是一国之君,此城之主,眼下我携大军至此,可谓无人可挡,但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不愿再造杀戮,你可愿替我喊开升龙城门?”

    胡季犛从一国之主沦为如今的阶下之囚,虽然张辅没有刻意羞辱苛待其人,但处境落差如此之大,又岂是那么容易让人接受的。

    其人便早已失了心气,惶惶如丧家之犬,神情萎靡,此时畏畏缩缩侍立于马前,闻得张辅询问,先是一个激灵,愕然抬头看向马上的张辅。

    待其人的目光与张辅那双肃杀的虎目撞上时,又赶紧漂移开来,恭敬回答道:“大帅如此仁德,我又岂能推脱,愿为大帅略尽绵薄之力。”

    张辅闻言审视了胡季犛片刻,这才轻笑一声,满意的颔首。

    随即张辅一声令下,数骑出列驱赶着胡季犛便向升龙城而去。

    马上的沐斌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由生出一种古怪之感,因为眼前这一幕让他想起历史上的那位“叫门天子”。

    这两人的际遇倒是有些类似了,都是败军被俘,都是毫无廉耻,为了保命而丝毫不顾家国大义。

    不过历史上的“叫门天子”虽然不堪,但是后来却能夺门复辟,而眼下的胡季犛显然便不会有那样的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