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的优美实践日记 » 第二十节 春夏学期第二周练习

第二十节 春夏学期第二周练习

    2024年3月6日【深化练习】

    @相遇练习

    在这个练习中,我感受到我更加地开放,与伙伴面对面还是比较自然的。也许这只是我以为。

    因为,有一个小细节,就是我还偷偷看我和TJ老师是不是面对面,好像自己不太愿意和她面对面,很有意思的细节,自己也关注到了,所以下次还是要尝试和TJ老师面对面看看,会怎么样。

    我还感受到,我更清晰了,因为在同伴比较混乱的时候,我依然清楚该到哪里,该做什么,不过也曾经有不到一分钟的时候的迷糊。

    我还感受到,我更喜悦了,我能感觉到自己的快乐,不知道是不是刻意提醒,但是我们有快乐的感觉在心中。

    有一个技巧或者方法就是,如果想要我们的形不走样,整个团队还保持着形,那么我就要关注我走的每一步,我下一步要到哪个位置,我就要到那里,而且每个人都需要做到,这个形才能够维持,才能够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我把我的发现也直接分享给了伙伴们!

    还有一个发现,当我和对面伙伴做邀请姿态时,无论是哪个脚在另一个脚的前面或者后面,我的重心都不稳,看来还需要练习。

    @悲怆2

    依然能感觉到我的清晰。

    老师提醒我也有失去重心的时候,整个人往前俯下去了,丢失了重心,看来身体不能向前向下太多,还要保持直立一些,才能保持住重心的部分。

    与伙伴的联结依然保持着,即使和TJ老师面对面,也依然很顺畅。

    老师还提醒我手臂的意识,又从下捞了,看来是对音乐的音高的意识没有那么清晰。

    @花非花的形

    感觉到伙伴的不清晰,明明老师的图是从左前方开始,她们还是从右前方开始,发现人都有迷糊的时候,或者是当时就是不在那个频道上。所以沟通的时候,不在一个频道,是常有的事情。突然觉得其实巴别塔到处都是,甭说要打乱人和人之间的语言体系了,就是同一种语言,因为每个人都不客观,因此沟通起来都非常不顺畅。天哪,人类的功课好难啊,都在各自的系统,都有各自的小宇宙,但是还要让大家彼此理解,彼此接纳。这是老天爷(宇宙)给人类的功课吗?所以“鸡同鸭讲”其实就是常态呢!如果能互相理解,其实100%是不可能的,有个30%不错了,50%相当不错了,70%就是知音级别的了。哈,这么说来,如果能和同伴说到某个事情能够产生共鸣,天哪,那就太幸运了!

    老师让我们两两一组,作为一个整体走形,要走出彼此的关系。我觉得,我就是丢掉了自己,完全为了和伙伴配合。这个平衡失掉了!和我同组的伙伴是一个空间感不太强的伙伴,她走着走着就丢失了中心,我还是迁就着她,努力和她一致,完全把自己的表达给丢掉了。

    再说前面个人走的部分,经过老师引导,我觉得我能把自己开放的心胸表达出来了,感觉手臂的动作更加打开,更加舒畅。

    另外,对于音乐的感知,两段的音乐,我突然感受到前一段是先慢起,后快收;而后一段是先快起,后慢收。我感觉到了音乐的旋律的不同,挺有意思的。因为是我自己体会到了,所以很开心。

    @音程的练习

    三遍的音程,我很感动,因为我突然体会到了声音从“1,1”到“1,高音1”的过程中一个逐步打开的过程,虽然上学期老师老早就讲过整个音程的图景,就是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再次循环的过程,但是脑袋知道就只是脑袋知道,不是自己体验到的,当我自己体验到了就非常地开心。

    所以我后来总结的是,形常常是最不关键的部分,但我们刚开始学的时候,真的是很容易抓住的东西,但是形就是形,不是根儿。根儿的部分,是从心而发的感受,到那里了,形自然就出来了。所以从内心生发的过程更加重要,而不仅仅是形,甚至可以说不是形。而我们刚学的就喜欢抓住形。

    但我现在还想加上的部分是,需要对于前面我说的抓形的部分的接纳。因为什么都抓不到的话,只能抓形,如果抓到形,常常能让自己安稳。而其实,形也有它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它是一个工具,可以帮助我们通向我们想去的地方。就像一个拐杖,帮助我们度过某一段时期,而后能够走得更加顺畅了,就可以丢掉它了。

    最近听到某一个课程中老师说到:“多练习,多复习。练习熟练了,体会的深度也会不一样了。”

    突然有了感触,就是关于形,我们也要多练习,多复习,因为练习熟练了,体会的深度不一样了,就是会把我们带到那更加深刻的地方。我觉得我对音程的学习就是如此的体验。

    所以,我得到的观点是:形也很重要,它也有它的位置。它的作用是:让初学习的我们有更多的抓手,可以有更多的安稳和安心;通向更深体会的工具,练习多了,就不知不觉走到更深的地方。

    所以,什么都要接纳,无论是什么。每一个人事物,都以各种面向来到我面前,无论我对它是轻视,是重视,无论我对它有什么感受,好与坏,它都有它的功用,只是陪伴我的时间长度不同罢了。而我的感受,也就是小我的感受,不是客观的,是完全主观的内容,所以有分别,有两极化。而在两者之间唯一相同的,就是它们都是我的恩典,既然是恩典,那么感恩就好了。

    @送别

    送别的圈上的动作,我基本都熟练了,但对于两列的形的动作,还是不熟悉。原来在前面一个寒假假期里想要对着以前的视频学习来着,还想一句一句地抠一抠,结果没有付诸行动。看机会吧!

    @花非花的韵

    老师让我们重复听着音乐,一遍一遍地找到音高,哪些高的部分,我们身体的姿态要更向外,更向上;而哪些低的地方,需要我们身体姿态更加向下。我觉得我能听到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还不很清晰,于是需要多听多感受。

    @结束

    结束的总结,我分享了自己的部分,同伴也给予了我回应:感觉到我确实比过去打开,也感觉到我的稳定,还有伙伴说有温暖的感觉。

    我还听了一位伙伴的分享,她对于某一个曲目自己去逐句逐句地去理解,去抠,去打磨,去琢磨,她的满满的收获,正好和我之前对《送别》曲子的一个回应。当时,我就在想,她对这个曲子,或者对于优美的活动是非常热爱的,而这种热爱才是支撑她去理解,去打磨的动力。就像我跳优美前碰到另一个老师,那位老师说:看到你们每周坚持来做,很佩服你们。我脱口而出的一句是:喜欢呗,如果不喜欢还要每周来,那不是受罪吗?

    是啊,就是这样的,通常我们听到某某的努力,某某的用心,无论是现在伙伴对曲子的打磨,还是从小就熟知的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其实都是一样,她们真正喜欢这个,爱好这个,然后就愿意去打磨,去用心,当然也需要一点点毅力的部分,但是毅力是由兴趣去驱动的。所以,光是看到这样的故事,在我们小时候很容易被大人教导,要学习某某,殊不知我们看到的面向只是其中的一个面向,而且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背后更大的兴趣,更大的驱动力。在这样大的驱动力的追赶下,她们去打磨,去用心,完全是比较水到渠成的事情,哪里有那么那么的伟大呢?

    我们从小就被比较,被道德说教,被引导着要像某某人一样,结果我们丢失了自己。我觉得更合适的做法是不是让自己欣赏这些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的人们向前走的脚步,甚至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一步,但是不盲从,不羡慕,更不要要求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部分,恰恰是发现独特的自己,绽放独特的自己才是更加重要的。

    同时,如果自己正好是那个某某,被他人所欣赏,所赞美,我也没有任何必要骄傲,或者以为自己多了不得,无非就是自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用了心而已。

    所以还是那句话,找到自己,发现自己小我的特点,绽放独特的自己,把小我的特点用在我的人间生活中,才是真正地在这个人间活出自己!

    这周的练习,带着其它的功课,给我的感悟真的是太多了,自以为是自己人生史上的划时代的意义了。

    2024年3月7日【社交练习】

    @传递球的练习

    上课前跟着伙伴一起复习了整个形,清晰了很多。我故意让一个刚刚跟其他学会的伙伴带我走一遍,她正好又深入了一遍,我也复习了一遍。

    分组进行,我们五个人组成一个五角星。我对自己有两个发现:

    一,我作为五角星的脚的部分,我似乎总是不能和另一只脚靠更近,我总是容易远离;

    二,如果我在第一排,我很容易自己跳HIGH了后,没有回到我们整体。就是我容易发散开去,但收不回来。

    前者我需要继续对我自己观察,后者我需要更加有意识,我觉得我还是挺自我的,很容易在自我的世界里HIGH,不想管他人什么事。

    @铜棒的练习

    从两个人,到三个人,到五个人。

    两个人,上次的伙伴,比较默契了,除了音乐不容易踏到点之外,我们两人还是蛮默契的。

    三个人,虽然加了一个人,但我们俩稳定,一切都很顺,于是三人跳,我更多了些放松和轻松。

    五个人,加了两个人,节奏和我们一致起来有些困难,于是自在没有了,比较慌张地接棒,抛棒。

    我对自己的觉察:虽然我让同伴大胆地扔,虽然我说保证不被打到是我的责任,但我发现我往往也是陷入到一个部分,就不管伙伴了。尤其我发现,我需要对我扔出去的棒有意识和负责任,我需要保证它直立地轻松地尽量抛到对方能接的范围。

    最后结束后,老师邀请我们坐下来聊大家的体验,或者问题。一些伙伴对于铜棒有恐惧,大家说了说。有个伙伴在大家说完了之后举手发言了,她表示说其实老师已经在很后面才带出来这个铜棒的活动,已经很好了;还说前一个伙伴提到的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家的水平都不同。这个伙伴的发言让我很觉得不快,她的说法好像就说“你们水平都太次了,解释了你们也听不懂”以及“老师已经很好了,到很后面才带出来”,但是后来她还说“可能要一步一步带出来会更容易接受。”听到最后的这部分,我才觉得合适。前面的语言我听到觉得很刺耳,我也在想,是不是我心里有某些成见,所以会这样理解。

    嗯,似乎这位伙伴多次的言语让我都有些看法,比如她的言之无物,说了半天听不出重点;绕来绕去,或者所谓的高大上,有些拔得很高的体会;显出自己的骄傲,表示XX不懂,而她比较懂……而我有时会心里告诉自己说,还要耐心听一听她说,不要对她关闭上我的耳朵。呵呵,后来有点影响到我和她的交往,如果她相约某个活动,我就不太想去参加,第一反应是她的那些大道理我不想听。

    好吧,接纳自己的反应,再观察观察,再耐心地听一听,再觉察一下自己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