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我的优美实践日记 » 第八节 第九周练习

第八节 第九周练习

    2023年11月6日【上午练习】

    缺了两周的课程,伙伴们自发地每次上课提前一小时前来进行练习。于是这周我也去了,果然了解了一些内容,练习了一些。感觉到课程的难度越来越大了!

    @Die伸展活动

    打开,收拢;打开,收拢,随着音乐舞动。第一遍在自己的放松,第二遍与空间对话,第三遍与同伴对话,第四遍开始按照一定的规则变化。

    第四遍时难度明显增加,既要跟随音乐,又要与空间对话,还要与同伴对话,还要按一定的规则走动。

    两周没上,我明显感觉到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加强了。这次在课程中,直接指出谁照顾到了空间,谁没有。我本来就是有点儿不清晰的,老师提出来反而能够让我更加的清晰。最后弄明白了,就是既要在空间中与空间对话,又要关注到同伴。这点对我颇难。

    @悲怆2的练习

    这次又加入了后面的部分,动脚走八字,画出一个菱形来。

    仍然是与空间互动的关系,既要与空间互动,又要不能丢掉自我,我的个神哪,难!

    我开始是只在我自己,老师提醒了之后与空间互动了,但是又迷失了,没了自我,所以这就是一个不断练习,不断调整,不断寻求平衡的过程。

    @音程的练习

    8度音程一起做了三四遍,老师提醒我们如何让意识更加地开阔。

    有一位学员分享,原来以为关注到那一点就是专注,而其实专注也是可以关注到很多东西,关注到空间中所有的部分。我也有这样的困惑。

    我的困难就是容易集中在一点,看不到其它。

    所以仍然是练习,练习,一遍一遍提醒自己有意识,慢慢地拓展空间。

    @辅音的练习

    上两周学习了“b”“m”“d”:“b”短促有力,怀抱状,手心向内,右手在上,左手在下;“m”是流动的,是“妈妈”的“妈”字,梦幻,左手手心向内,左手向面前移动,右手手心向外,右手向外移动,再两手的移动方式对调;“d”短促有力,两手在身体两边,掌心向下,双臂向两侧打开,用力向下按。

    再结合8字的“短短长”的音乐练习。

    再学习“n”“一个转轮子的音”,“l”:“n”两只手向前,手指轻触后向上弹起;“一个转轮子的音”好像轮子向前跑动,是两手在两边,做轮子向前滚动状;“l”双手向上,向两边展开。

    老师让我们自己加入到“短短长”的音乐练习,自己回家练习。(好吧,难度又增加了,需要增加家里练习的时间)

    @送别的音乐练习,形练习和言语练习

    音乐练习的部分,老师提出了某个动作是突兀的,猛然加上去的动作,不太协调,后来我们又尝试了两遍,让动作更加顺畅了。

    形练习的部分,我觉得我是因为对形不熟悉,对前面音乐练习的部分动作不熟悉,所以比较混乱。

    言语练习的部分,也是上周学的新的,我觉得还挺好玩的。

    “长亭外”-ang;ai-两手从前面同时向下;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向左边伸出

    “古道边”-u;ao;b-双手手背相对,向前伸出;向上,再向两边画弧线,回到怀抱状

    “芳草碧连天”-f;ao;t-双手在前面空中突然向上弹开;两手在前面做捧东西状;双手从两边画弧线到头顶,轻碰后离开

    “晚风拂柳笛声残”-an;f;f;l;d;s;an-忘记了;双手在前面空中突然向上弹开;同前;双手向上,向两边展开;d很小的一个动作,可忽略;双手在前面交叉;忘了

    @元音“A”的练习

    看“A”的动作,双手双脚打开,老师说重要的是头也要打开。

    “A”是一种打开的状态,但是有不同的心魂品质,有开心的A,有全部打开的A,有失去中心的A,有有意识在中心的打开的A,有倾听的A,还有我意识中很清晰地决定不要打开的A。

    老师又布置作业了,让我们回家去生活中找,当我们和别人链接时,我们是否看见我们用的是哪种A。

    其实,我很清楚自己属于不愿意和他人链接的A,但我还是愿意在生活中找寻一下。

    @其他

    老师的要求增加了,除了增加练习时间,还有回家作业,压力在增加,我自己心里有丢丢不想做的感觉,因为不想变享受为压力。

    2023年11月9日【下午练习】

    @欢迎练习

    这次我们还是利用空间站成了椭圆形状,然后依次走形。目前的形是,向后走半个8字,然后回来打一个结。

    老师问,谁可以带领?虽然人多,但是几乎没有人主动愿意带领。老师说,嗯,这个时候常常是一根针的声音都能被你们听见的。后来有一位老师主动表示她带领,于是老师就说给她掌声,因为她在自己的基础还不是牢固的情况下有勇气来带领,最多就是犯错嘛,有什么关系。

    说说我的心里,我很明确地在心里说,“我不想带领”,但其实我带领也一点问题也没有,而且对于我难度也不大,我对于这个练习的熟识度已经足够,我能带得很好,但我就是不想。不想就不想呗,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呗。

    第二遍,老师提醒我们要看清楚自己本来在的位置,等跳一圈回来时需要还要回到原来的位置。于是我就注意了,同伴们也注意了,最后我回来的时候,旁边的伙伴还提醒我再进行了一些调整。

    同时,我也看到了有的伙伴对于站在圈上两个人的中间也不是很有意识,与我一样。所以我们很容易不关注到其他人,这就是现状。需要我们极有意识才行。

    @传递球的练习

    先是在椭圆形的圈上做,对于这个活动我已经非常熟练了,而且每次也尽力把手臂伸展到最大。

    第二遍时,老师提醒我们和音乐的合拍,当你听到音乐最高的地方,应该是手臂伸到最高的位置,而同时你的位置正好应该在伙伴的正后方。这个提醒相当有效,我发现我常常快于音乐,所以和音乐的贴合度还是不够。

    跳优美很多次以来,我都不断地发现越学越熟练,但越熟练发现自己可以提高的地方还很多,真的是“学无止境”啊,真的是我很强烈的感受。所以,对于我不会的,还需要提高的,就不会是一个“惶惶然而不可终日”的状态,既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情,但也是值得我重视的,需要我去改变的。

    对错误的认知,我的过往是有所偏颇的,因为家庭的教育环境就是让我们不要犯错,犯错是不好的,是不对的,是对自己的批判。学习优美以来,确实老师所给的宽松环境给了我们机会,以合适的态度来面对错误。每节课每节课都在重温这一点。

    突然想到昨天在课上,老师问了句“从心”是什么字,我们都没有回答上来,后来说“从心”就是怂字,对呢,所以在前一个练习中当老师问谁来带领,我就从心了,结果就“怂”了,有趣!有空去查一查这个“怂”字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如果是古字的话,应该是有其来龙去脉的吧!

    然后同样的练习分两列面对黑板进行练习,每一组伙伴都要在第一排带领一次。

    这一次我对这个练习又有了新的认识,三个圆圈,我原来以为是同一个位置上下,结果才理解是逐渐靠近中央的。这次,老师依然给我提出,我容易跑出去就回不到中心的状况,我完全接受。

    另一点是最后的一个和同伴转圈,我观看了其他伙伴的情况,然后和老师沟通,老师指出了我的一个小小的误区,但是我还是认为逆时针比顺时针要顺畅。当然我自己练习时还是按照顺时针(老师的要求),目前还是有点儿晕,没有找到节奏。

    突然关于这点,我有个感受,也许是我仍然以为我是对的,所以我在做的时候不顺畅,我就很容易归咎于就是老师说的不对,这样是不顺畅的,而我就可能只看到自己不顺畅的点,而且就是不顺畅。如果我能跳出我的限制,我觉得这样也是可以的呀,我刚才用两只手代表两个人,在空中走出这个形,发现只要右边的人交叉了之后向右前方开始画弧,而左边的人交叉之后向左后方画弧,这个部分就顺畅了呢。下周我要带着这个新的感受再试试看!

    @两条龙的练习

    开始是两条龙自由游动,当音乐声变换时要龙头变龙尾,这次伙伴们就把我推到了龙头,虽然我也想躲在中间。但后来我接受了,于是继续努力学习听清音乐的旋律的变化,这次差不多能够及时转方向了,不过还有一个地方需要熟悉。

    后来改成8字练习,我们的龙头总是按照后退的8字行走,走了几遍后,我听到伙伴们在抱怨,“我不想走这个了”“我也想走他们那样的”,像极了高中生的样子。然后我被伙伴们推举出来正走8字,结果也老是不能成,我就发现我没有很急,但是会为自己找理由,说“我们组人少,所以走不成”,但对方也有人说“我们人才比你们多一个呢,我们都走成了”,这也挺像高中生的。

    这个过程很有意思,我发现我其实还是很想走好,能够走出来,要那个结果,所以当结果没达成的时候,会找理由认为是人数不够(但其实和人数没有太大关系),还会埋怨伙伴,我对龙尾的几个伙伴有点急地想调整她们,为的就说我们也能够走出来。

    这是一种惯性的想要追求比别人好的思维,过往四十多年的生活就是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我今天有非常清晰的感受,开始能有所意识。

    @其他

    后来,已经到了下课时间,老师说,她还需要十五分钟教一下呼吸的部分,想离开的伙伴可以提前离开。我犹豫了一下,如果再过十五分钟,我可能就不能七点二十赶回到家里,而我和儿子约定的时间就是七点二十。但是,其实我考虑更重要的是儿子早上上学之前说,今天不用给我做晚饭,等我回来需要再做。所以,我考虑到儿子可能会回来要吃饭,我想要给他及时的做饭,虽然我也很想向老师学习到呼吸的练习。

    于是,我就先离开了,除了一些老师之外,其他练习的家长们都留下来学习了。我突然觉得,我一向在生活中是最积极学习的那一个,一向都是紧着赶着跑着让老师多教一点我好多学习一点的所谓“好学生”,但是今天做了一回“不求上进”的“坏学生”。请允许我暂且用“好”和“坏”来表示,虽然我现在认为不是那么准确。

    回到家中,我很从容地等待儿子回来,结果儿子九点多钟才回来,因为晚上有一个课程。当他很久没有回来的时候,我的心中也没有打鼓,尽管早知道我也可以留下去听老师教的内容,但是已经回家了就安定了,不再犹豫和焦虑。

    我觉得我又有了一个进步,因为原来自己总是顾着别人,没有顾着自己的需求;但当自己好不容易有放飞的时候,又容易飞得太远,而不能顾及家人;而这次是我飞了,但飞的同时,还是能够找回自己的中心,能够顾及到家人的。所以,我更加平衡了。